普達措國家公園成功舉辦「生態文明深度研學」(供圖)
普達措國家公園成功舉辦「生態文明深度研學」(供圖)
普達措國家公園成功舉辦「生態文明深度研學」(供圖)
近日,從滇中昆明和滇西迪慶,從西山滇池到香格裡普達措國家公園,經過七天六夜的深度研學,30名學員與6位導師,通過6次動手探究,5次專題講座,6次表達交流,完成了主題為「生態文明深度研學:高原湖泊的奧秘」的深度研學活動。
研學期間,老師教知識教方法,同學們自主探究,通過普達措國家公園碧塔海、屬都湖和昆明滇池的對比研究,學員們完成了「入侵植物對昆明西山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普達措亞高山牧場牲畜承載量的估算」「從滇池歷史看人類活動對高原湖泊的影響」「普達措屬都湖和碧塔海的水質比較及其原因」「新型汙染物抗生素對滇池藻類的影響」等選題並順利通過答辯。
據了解,「生態文明深度研學:高原湖泊的奧秘」研學活動由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和普達措國家公園管理局資助,相關課程由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耿宇鵬教授設計,將研究性學習的關鍵要素作為教學內容,將學員分成小組,通過觀察、探究、閱讀、提問、反思、總結、交流、答辯,來學習生態文明的關鍵知識,掌握科學家最常用的「假說驅動的研究」等思考方法。
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是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教育,為公眾提供走進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學習自然的最佳場所。耿宇鵬介紹,本次深度研學,充分藉助普達措國家公園這一優質的生態文明教育載體,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高階思維,鍛鍊了學生的溝通、合作、創新性思考、批判性思維等關鍵技能,也讓參加研學活動的學生充分感受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了自然保護意識,培養了民族自豪感。
耿宇鵬認為,在人工智慧時代,孩子們要掌握一些人工智慧不會或者不擅長的技能,例如綜合決策、創造性思考。對科普研學來說,除了講解科學知識,更關鍵的是引導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在本次研學中,孩子們自主選題,查閱文獻,提出問題,提出假說,設計實驗,預期實驗結果,並製作PPT,在公開場合進行演講,並對專家的質疑進行答辯,通過完整的實際操作,體驗科學的研究過程,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據悉,除了自然科學板塊,學員們還到普達措國家公園內的洛茸村對藏民進行訪談,重點了解神山聖湖信仰和轉場放牧習俗等藏文化。在科考途中,學員們還發起「徒步撿垃圾」的活動,身體力行的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