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愛絮語:幼兒園是孩子步入社會的第一步。選一家讓人放心的優質幼兒園,是爸爸媽媽們為孩子提供的一份最有力的保障。其實,在地廣人稀的澳洲,上幼兒園的難度甚至跟帝都有一拼,這是不是顛覆了你對國外學前教育的想像?定居澳洲的Candice Yao今天來聊聊澳洲的學前教育,帶你看看在澳洲的孩子的幼兒園生活。雖然身處異鄉,但教育的道路殊途同歸,多了解其他國家的做法,想必對國內媽媽擇園及家庭教育也有不少的借鑑意義。
文、圖/@Candice Yao
我的女兒L娃出生在澳大利亞的雪梨,由於家附近幼兒園位置供不應求,我們前後深入考察過七家幼兒園,L娃自22個月大至今也已待過三個幼兒園,也讓我這個母親較為全面了解了澳洲的學前教育體系和幼兒園生活。
在澳大利亞,至少在我所居住的新南威爾斯州,幼兒園並不像我們一直認為的那樣容易就讀。同國內大部分的城市情況相同,幼兒園的席位一樣供不應求,為了選擇一家合適的幼兒園,我們付出的努力超乎想像。
慶幸的是,在澳洲,學前教育體系非常完善,可選擇的幼兒園類型比較多樣,而且政府就學前教育中諸如資質、師生比等方面都有非常嚴格的管控。另外,在澳洲學前教育的內容方面,在我個人覺得這裡會更注重孩子的人格健全、獨立意志、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L娃目前就讀的幼兒園我們還是比較滿意的,孩子每天在幼兒園裡過的也非常開心。
澳洲完善的學前教育體系
在澳洲,學前教育可分為三類:Childcare, Preschool和Kindergarten,這三類也代表著學前教育的三個時間階段。
1、Childcare 低齡寶寶的託兒服務
Childcare提供從6個月到5歲的幼兒照顧和教育服務。
6個月,是不是感覺特別不可思議?華人媽媽很少有把6個月寶寶送去CC的,但西人媽媽不僅不做月子,還很快返回工作崗位,這類CC就是為此而設。當然並非所有CC都接受如此小的孩子,從2歲開始接收的幼兒園比較普遍。
Childcare並不等同於幼兒園,因為澳洲保障制度的完善,它的形式也更多樣,除了國內幼兒園的Long Day Care全天託兒制,還有Family Day Care(家庭託兒所)、Occasional Care(臨時託兒)、In HomeCare(家庭託兒)、Outside School Hours Care(校外託兒)和Vacation Care(假期託兒)。
大家一定會驚訝於如此多樣化靈活性的託兒模式,這正是澳大利亞政府推行的更強家庭和社區戰略中「使託兒具有更大靈活性和更好選擇」的結果。
Family Day Care家庭託兒所
家庭託兒所,可提供全天候、部分時間、臨時、過夜、校外和假期託兒服務。
家庭託兒所由Family Day Care(FDC)這一服務機構進行支持和管理,所有教師在自己家中提供的託兒服務,FDC負責招聘、培訓,支持教師,監督託兒的條件,向家長提供建議、支持和信息。
Occasional Care臨時託兒
臨時託兒就是不定期的家庭託兒服務,比如媽媽要去醫院看病,就可以把孩子臨時交給Occasional Care。
In home Care家庭託兒
由專業護理人員在你自己的家裡照看孩子。這種方法通常只適用於身患疾病的孩子或者偏遠地區孩子,等等。有在其他形式託兒不適用的情況下才可行。
Outside School Hours Care校外託兒和VacationCare假期託兒
校外託兒中心在學校假期和停課日的課前和課後(即上午7點半到九點和下午3點到6點)為小學階段兒童提供照看服務。
2、Preschool 從家庭到學校的過渡
Preschool和Childcare並不是學前教育的必經之路,除了孩子沒人照看這一客觀事實外,送孩子去Preschool主要是讓TA早體驗集體生活結交朋友,規則作息,儘早適應語言環境和專業幼兒教育是家長們選擇提前送孩子入園的重要目的,是孩子從家庭到學校的過渡階段。
3、Kindergarten一年級的準備階段
澳洲和國內的概念完全不同,它屬於一年級前的準備階段,進入kindergarten就說明孩子真正開始上學了。雪梨所在的新南威爾斯州法律規定,孩子入學年齡是以7月31號為界的,在這一天或之前滿6歲,就可以在新學年開始的時候(一般是1月底或者2月初)入讀小學。
由於L娃目前尚在preschool的等待名單上,今後希望有機會在給大家詳細講講preschool和Kindergarten的學習和生活。
入園難:輾轉3家幼兒園,難度堪比帝都
L娃的幼兒園之路相當曲折,輾轉了三家幼兒園,從Family Day Care到Long Day Care,從家附近到城裡。在進入中心式幼兒園之前,L娃曾經在一家家庭託兒所呆過很短的時間。
為了讓她順利跨出從家到社會的第一步,我和先生選擇了家附近兩家有空位的家庭託兒所實地考察。
一家是30多歲的東南亞裔婦女老師,另一家是50多歲的華裔婦女老師,香港人。
東南亞裔老師看護的四個孩子中有兩個是自家的孩子。開放式廚房的檯面上亂七八糟瓶瓶罐罐很多,孩子室內活動區域較小,還有魚缸等危險物品。當時我們碰巧看到一個小女孩流著大鼻涕,老師卻熟視無睹地繼續和自己的孩子們玩,於是立馬就把她家排除了。
香港老師是三口之家,兒子大學畢業已經工作。通過半天的交流和觀察,發現她非常喜歡孩子,並且家裡弄得也很整潔。於是我們比較之後選擇了他們家。
老師的家,一棟house就是託兒所。House裡的一間小房間、飯廳和客廳以及後院的草坪就是兒童的天地,其他房間仍然是正常的居住區域。
家庭託兒所的老師一個人最多只能全天候看護四個孩子。不提供任何餐食,都需要孩子父母自行準備,以防止意外的發生。
在得到孩子父母籤字許可下,每周固定一個上午會有FDC服務中心的車輛接送孩子們和老師來中心玩,服務中心內有豐富的室內外活動區域和各類玩具,也有專門的服務中心人員為孩子們提供各種活動項目,包括畫畫、粘土製作、裝飾點綴、挖化石等。
不同家庭託兒所的孩子們和老師聚集在一起,孩子們互相嬉戲,老師們互相交流日常經驗,我覺得無論對孩子還是老師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社交機會,特別是老師有個諮詢和溝通的途徑。
服務中心有一個很大的玩具倉庫供老師租借,歸還玩具的清洗和整理由服務中心負責。
但是家庭託兒所還是讓我看到了局限性,最主要的是孩子年齡段不同玩不到一起,沒有系統的早教項目,為此當媽的努力走向中心式幼兒園,進入了從申請到等待、催促、哀求,到獲準入園的循環中。
大家一定會好奇怎麼雪梨的幼兒園也入學難嗎?在我居住的區,無論是中心式幼兒園還是家庭託兒所,絕對屬於供不應求,一位難求。
我們一直有個觀念,就是覺得很多西人媽媽生育孩子之後會退居全職主婦,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西人媽媽都會繼續回到職場打拼。新移民家庭和適齡兒童的增多,幼兒園或託兒所數量的有限,加上對教師看護孩子數量的嚴格要求使其入園名額有限,各方麵條件好的託兒服務自然成了香餑餑。
無奈之下很多媽媽不論幼兒園好壞,都會把家附近的幼兒園全部申請一遍,因此每個幼兒園都有超長的排隊等待名單(waiting list)。
毫不誇張地說,L娃出生後不久我就把家周邊的幼兒園都考察了一遍,把看得上的都申請了,直到L娃22個月才有一家幼兒園給了一周兩天的名額。這還是我在得知鄰居家孩子不適應退出時,以多次親訪、致電、寫信的誠意打動幼兒園主管的情況下才得到的。
得到之後必須馬上入學,猶豫兩天空位難保。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自己當時英明至極,否則入學時間必定遙遙無期。後來從兩天延長到五天全託又經歷了整整一年多。
課程:這裡有國內最缺失的禮儀和情緒管理科目
幼兒園都按照孩子的年齡和發展階段分了班,小班6個月到2歲、中班2歲到3歲以及大班3歲到5歲半,對每個年齡段的孩子,老師能看護的數量NQF(國家質量框架)是有嚴格規定的。比如每個老師只能看護4個小班孩子或5個中班孩子或10個大班的孩子,當然這是在雪梨所在的新南威爾斯州,各州規定不盡相同。
幼兒園內不僅室內區域分開,室外的活動空間也會被隔開,各項設施、器材、玩具都根據三組孩子特定需求安裝購置,以保障安全和開展活動。
室內的活動日常以聽故事、唱歌、跳舞、玩各類玩具、做手工為主,所有手工成果都會歸還孩子,我為此專門為L娃做了一本手工藝術冊,將所有成果按時間保存下來,讓孩子未來欣賞自己兒時的童真藝術作品。
幼兒園從孩子2歲開始逐漸加入學禮儀規範、學字母色彩形狀等早教內容,我個人覺得專題式禮儀規範和情緒管理是非常好的學習科目,包括Greeting打招呼、Take Turns(輪流秩序)、Empathy(情感共鳴)和Manage Frustration(挫折管理)等,這些在國內的教育中是比較缺失,但是對於孩子一生卻很重要。
Empathy(情感共鳴)情緒管理項目教材
幼兒園也會飼養一些動物,讓孩子觀察動物的生長過程,比如雞蛋孵化小雞的過程,比如毛毛蟲蛻變為飛蛾的過程。
配合雞蛋孵化小雞的幼兒園飼養,孩子們提前觀看雞蛋孵小雞的視頻
特別有意思的是,幼兒園除了有固定的老師外,還會有流動的老師定期來園教授各類生活技能和提供主題活動。
比如教授世界地理知識,通過拼圖讓孩子們認識生活的地球;
流動老師教授世界地理知識
牙醫會教授正確刷牙和保護牙齒的常識;
牙醫來園教授正確刷牙和保護牙齒的常識
另外還有教授西班牙語或第二外語,讓孩子知道語言的多樣性;消防員會來園講解救生常識並指導撤離,讓孩子登上消防車或體驗水喉救火;魔術師會表演神秘的魔術;動物園會帶著小動物來園讓孩子撫摸餵養,培養愛心;土著老師教授狩獵和澳洲本土動物,讓孩子尊重土著文化等等。
運動:戶外活動充足,上下午都能出去玩
只要不下雨,園方上下午都安排有戶外的活動時間,孩子們沐浴陽光,呼吸新鮮空氣。
戶外活動場地
戶外活動前,老師會要求孩子們必須帶上遮陽帽並且自行塗好防曬霜,可能因為澳洲的紫外線特別猛烈,這裡的孩子從很小就懂得自我戶外防護。
戶外活動同室內活動一樣是豐富多彩的,沙坑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
孩子們對沙子的巨大興趣是我之前難以理解的,我總會擔心孩子們不懂事會互相拋灑沙子落入眼睛,但是發現極少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孩子對老師不許拋灑沙子的要求都嚴格遵守。孩子們熱衷於沙子的可塑性和把玩性,學習使用各種工具和器皿進行挖據,堆砌和儲藏,只是苦了家長每天接孩子回家從頭到腳可以清理出一大盆沙子。
除了沙坑,滑滑梯,攀爬架,獨木橋也是孩子們每天的大玩具。
就餐就寢:禮儀嚴格,孩子們都能自覺遵守
孩子們有時圍坐在一起聽老師講故事,有時會在戶外過家家扮演開派對或喝茶,有時在戶外種植灌溉花草植物等。夏日有些具備玩水設備的幼兒園也會提供戲水活動,玩水之外也讓孩子學習使用水泵,觀察水往低流的走向等,也是另一項對孩子有極大吸引力的項目。
幼兒園都設有獨立廚房,由專人根據年齡段的特點準備餐食。一般幼兒園提供早中餐和上下午茶,有些幼兒園也為下午晚回家的孩子提供晚點心。
食譜一般都會定期更換,早餐一般是牛奶、各類麥片或烤吐司;午餐有米糊、義大利麵、飯、炸肉圓、壽司卷、粥、土豆泥等,每天一類,當然都是符合各文化背景小朋友的改良版本。晚點心一般是三明治;早茶和下午茶是澳大利亞文化的一部分,孩子們當然沒有茶,更像是小吃休息,早茶有酸奶、水果、堅果條或肉桂吐司、水或美祿奶等;午茶有水果、蔬菜條(如黃瓜條或胡蘿蔔條)、奶酪番茄生菜卷或水等。
夥食菜單
雖然每個幼兒園食譜不同,但都大同小異。孩子們有嚴格的就餐禮儀,小baby們都在高凳上,由老師餐前餐後擦手;大孩子都在小靠背椅和長條桌上就餐,餐前餐後需要自行洗手並將餐具歸還至指定收集桶。老師們依次分發食物,吃了未飽可以要求老師再添加,沒有限制。小朋友吃飯時互相比照,學習餐具使用,食而不語。
午睡也是一樣,除了小baby們由老師擺放到小床,大孩子都自行取用、鋪設和整理小床鋪,自行入睡。不睡覺的孩子們會由老師陪伴或組織無聲活動,以免影響大部分孩子休息,孩子們都會比較自覺遵守。
夏日作息時間表
三個幼兒園上下來,最大感受就是澳洲的幼兒園監管制度非常完善,而且有各種形式和性質的幼兒園能滿足不同家庭的需要,對媽媽來說非常貼心。幼兒園學習的內容相當豐富,應試教育內容並無過早介入,戶外時間足夠,非常重視禮儀和規則的建立,這些恰恰是國內學前教育缺失的東西。
以上是我對澳洲學教教育體系以及孩子幼兒園生活的一些直觀感受,有機會我會再和大家專門介紹一下澳洲幼兒園的安全管理,敬請期待。
撰稿:Candice Yao
排版:江妍青
審核:邢燕 王悅
定居澳洲近七年,全職從事金融業並養育三歲孩子的媽媽。
延伸閱讀:更多相關主題請點擊
可能是全海澱最不雞血的幼兒園!誕生在圓明園裡的碧桐書院
帝都最難進的老牌私立幼兒園,探秘報告我們為你準備好了
五年前她把孩子從國際學校轉去了公立,坦言要給孩子更多的選擇
她探訪了二十多家中高檔幼兒園,總結出第一手擇園經驗
看完這篇,你再也不會為選擇幼兒園糾結了…
我也想上一家這樣的幼兒園,把書上的理想園搬到現實中
親子溝通術:如何讓孩子開口說幼兒園的那些事兒?
在瑞典上幼兒園
入園焦慮怎麼破?這7本繪本和11條建議能幫到你
為什麼喬治小王子選擇上蒙臺梭利幼兒園?這要從35年前說起……
大小愛玩親子活動日曆(12月)
12月16日 汽車博物館拆裝發動機,卡丁車&真人CS,漢字體驗館-立體畫,水立方玩具體驗館,培德特別活動(NEW)
12月17日 跟樂樂走進博物館-慈寧宮雕塑展|茜茜公主展,牙仙子
12月22日 夜宿海洋館
12月23日 小愛聖誕特別活動
12月24日 巴黎貝甜親子蛋糕DIY,木工聖誕花環(NEW),小愛聖誕特別活動-創意市集(公益)
12月30日 尋找手工藝-小愛獨家皮影雞飛狗跳,漢字體驗館-立體畫,揭秘牙科(公益),AHA急救培訓
12月31日 尋找手工藝-小愛獨家皮影雞飛狗跳
大小愛玩超讚冬季出行
藝術營:多妙音樂與古詩詞藝術冬令營
科學營:趣味科學實驗,滿足孩子好奇心
恐龍營:重返侏羅紀,恐龍迷的最愛
汽車營:學車玩車賽車造車
建築營:聖誕寒假兩季來這裡,打造小小牛頓和達文西
安全營:開營三次都被秒搶,最具創意的安全教育營
冰雪營:暢遊冰雪嘉年華,與鹿交友,和羊駝為伴
木工營:木作手工,真正動手來做的STEAM系統課程
雪國列車:一列屬於中國孩子的「極地特快」
開年大戲:進百年戲樓賞京劇國粹
小愛包場:喚醒耳朵和奇妙聲音來場約會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