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園:為0-6歲兒童選擇幼兒園
一切為了孩子是每個為人父母的堅持,為此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戰爭在孩子未出世之前就已打響。
其實,在地廣人稀的澳洲,上幼兒園的難度甚至跟北上廣深有一拼,想要鎖定離家近、質量好的幼兒園,一般要提前2-3年排隊;
如果沒有排上,寧願自己繞遠路接送,也要送孩子上質量好的幼兒園。可憐天下父母心!
澳洲擇園怎麼比買房還要鬧心?
夫妻和老人幫帶小孩問題上意見不一怎麼辦?
隔代教育會不會影響孩子成長?
女性生了孩子就要回歸家庭,放棄事業嗎?
好的幼兒園就算有錢也進不去?
離家近、質量好的幼兒園擠破頭也進不去怎麼辦?
擠破頭進去的幼兒園也不能保證100%滿意?
選擇離家近、質量好的高端幼兒園為什麼那麼重要?
澳洲幼兒園開放時間嚴格,離家近方便接送
01
在澳洲,幼兒園是年齡可以分為:
0-2歲在"託班"(nursery),
2-3歲在小班"(toddler),
3-6歲則是大班"(preschool)。
按性質分,可以分為公立和私立兩類。
公立的費用較為便宜但開放時間較短而且非常少。所以,有條件的家庭都會送孩子去私立幼兒園。
例如,同屬墨爾本市中心範圍內的幼兒園,私立的費用一般在每天 120-150澳幣之間,而公立的則在100-120澳幣之間。
市中心以外各區公立幼兒園費用每天100-120澳幣,私立則在110-160澳幣之間。除了機構性質的幼兒園以外,還有許多家庭辦的幼兒園family daycare,根據家居場地限制可招收3-5名或更多兒童。
幼教的價格也在連年攀升。
一般私立幼兒園的接送時間是早7晚6,所以全職工作的家長必須在上下班之前或之後準時接送。
一個不小心高峰期堵車就可能遲到,這就是為什麼離家近非常重要。
澳洲幼教行業分散,優質教育資源稀缺
02
澳洲的幼兒看護行業集中度非常低,這是因為大約有半數的幼兒園都是為非營利性幼兒園,這樣的好處是保持幼兒園的公益本質,但缺點是不像營利機構,他們之間市場競爭關係不會特別激烈,在提高質量方面缺乏動力。
四大幼兒園集團及無數小型幼兒園組成了整個124億澳元的市場。其中,四大幼兒園集團的總體收入尚不到全國市場的20%,其他五花八門幼兒園質量參差不齊。
以第一華人區為例,BOX HILL 總人口在2016年為11,395人,全職家庭佔57%,有孩子的家庭佔46%左右,每個家庭平均有1.6個孩子,需要幼教服務的孩子佔總人口的31%,也就是說有超過3500的幼兒園學位需求。
但在Careforkids網站上搜索,發現Box Hill共有18家Childcare,但是有空位的只有9家。
用每個幼兒園的20個教師,老師和孩子配比是1:5來算,僅BOX HILL區的供需缺口就是2000左右!
因此,很多華人會選擇去其他區更加高端的幼兒園,雖然接送辛苦,但也心甘情願。
如果平均的排隊時間是2-3年,而且每個幼兒園針對的年齡不同,想要準時入學心儀的幼兒園,在懷上寶寶時就要開始準備了!
澳洲人口增加,又一輪嬰兒潮來襲
03
在離家近、質量好的幼兒園如此稀缺的情況下,澳洲的人口數卻在不斷提高。
根據2016年人口普查,澳洲人口增長強勁,特別是墨爾本和雪梨地區。從2011到2016年,維多利亞州增長最快,增長了11.6%。數據顯示, 未來45年(2016-2061), 澳大利亞人口的成長速度將促成新一輪嬰兒潮(Baby Booming)的出現,這意味嬰幼兒教育資源將進一步稀缺。
擇園難問題,將越來越嚴峻。
家庭將要面臨的挑戰將是多方面的。
現代家庭擇園面臨的三大挑戰
04
挑戰一:雙職家庭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
在傳統社會,很多女性生育孩子之後會退居全職主婦,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西人和華人媽媽都會繼續回到職場打拼。
雖然澳洲有完善的新生兒父母帶薪休假制度,但是也有雙職父母幼教補貼制度,順應新型的家庭理念。
已經生育的女性需要除了母親之外的社會認同,身為人父的男性需要在馳騁職場之餘兼顧家庭,年輕父母的生活裡,已經很難很滿了。
但是如果發生了緊急情況,比如說:
孩子生病了需要提早接送?
孩子和別人打架了需要處理?
老闆需要你加班?
路況不好堵2個小時?
現代雙職家庭普遍面臨著的世紀難題。
挑戰二:如何平衡老人幫忙帶孩子?
澳洲家庭平均有兩個孩子,有事業的父母實在照顧不過來,而這時華人老人都會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
一來可以幫忙分擔家庭工作,二來也可以享受天倫之樂。
有時候,這意味著三代人需要住在一起。
三代同堂曾經是幸福家庭的模版,但經歷過的家庭都深有體會,兩代人的教育觀念,生活理念常常格格不入。
久而久之,產生各種隔閡和矛盾,出現各種婆媳問題、夫妻問題,影響家庭和諧。
新舊觀念的碰撞不止體現在生活上,還體現在年輕一代和老一輩的育兒理念上,隔代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有些老人容易溺愛孩子,怕孩子磕了碰了,不讓孩子去戶外玩耍。在澳洲,在公園裡給孩子撐傘的大多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在一項調查中發現,在「您是否鼓勵孩子進行戶外奔跑、跳躍、盡情玩耍」的問題上,祖輩與孩子的父母差異很大。隔代教育下的孩子主動找小朋友玩耍的數量很少,非隔代撫養的孩子則是他們的三倍之多。如果把孩子封閉在小環境裡,孩子往往容易養成內向、不愛運動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嚴重的甚至產生自閉。這對孩子的成長顯然是不利的。
伊頓國際教育集團雜誌《發現孩子》
(VOLUME 1,ISSUE 4)
為了兒女移居澳洲的華人老人一般很英文不好
難融入主流社會
澳洲的娛樂沒有國內豐富
生活比較無聊
他們唯一的晚年寄託
可能就是寶貝孫子和孫女!
如何平衡三代同堂,
既能互相照顧,又有彼此的空間,
這又是一大難題!
挑戰三:如何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年幼的孩子是最清醒的旁觀者,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是孩子構建的迷你世界的最初模型。
他們看著父母之間的相處,父母與爺爺奶奶之間的相處,模仿著你們的一舉一動。
學校教育斷然重要,
選擇一個好的幼兒園可能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但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
澳洲幼兒園講究「從玩中學」,認為孩子在童年時期最重要的是通過玩樂和交朋友的過程中了解世界和人際關係。
所以,孩提時代的玩伴對於孩子極為重要。
如果孩子需要經常換幼兒園,那麼他就會失去剛剛結交的朋友,這對於他幼小的心靈來說,是一次不小的傷害。
相反,如果可以上離家近的幼兒園,孩子可以結交一些穩定長久、「青梅竹馬」的朋友,對於孩子來說,將是千金不換的人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