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大陸已成為臺灣最大直接投資輸出地 - 新聞中心

2020-12-17 東方網

東方網9月10日消息:作為最早幾批進入祖國大陸投資的臺灣商人,63歲的謝榮貴先生一直感到十分幸運:「14年前我來大陸考察八次後,下定了決心到大陸來發展。公司從8年前開始盈利,業務一直都在擴展。」

正在此間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上,謝榮貴在臺資館中租了3個展位,分別展示他經營紡織、船運和貿易生意的3家公司。他笑容滿面,在人潮湧動的展廳中忙著洽談生意。

「那時候,我主要從事紡織業,由於臺灣地價飛揚,人力不足,工資高漲,幾乎無法維持下去。到大陸後,才得以再生。於是我介紹了很多經商的朋友過來,他們發現大陸經濟發展迅速,市場大,社會穩定,又採取了很多政策保證臺商的利益,所以和我一樣,他們現在都把業務轉移到了大陸。」謝榮貴曾任福建省臺商聯誼會委員,經他介紹來祖國大陸投資的臺資企業已有70多家。

最新調查顯示,祖國大陸投資環境的日益完善是吸引臺商前來投資的重要因素。儘管臺灣當局設置種種障礙,但是絕大多數臺商都作出了與謝榮貴同樣的選擇。今年上半年,臺商投資祖國大陸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三十一點二九。至今,已有45000多家臺資企業在祖國大陸紮根,合同金額466.62億美元,實際利用金額250多億美元。祖國大陸已成為臺灣最大直接投資輸出地。

第四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引起了臺商們的極大關注,臺資館內的350多個展位早早預定一空。包括裕隆集團、統一集團等知名企業在內的近200家臺灣大企業集團參展,近4000名臺商與會。臺商參展規模之大、人數之多創下歷屆之最。洽談會第一天,臺商籤下的合同就達到4億多美元,遠遠超過上屆。

已連續三屆參加投洽會的臺商林先生認為,改革開放20年來,祖國大陸已經形成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工人和管理人才,並正在法規政策上逐步與國際接軌。「這些都使低成本、人力充沛、內銷市場龐大等優勢效應得到充分體現。隨著加入世貿組織在即,臺商越來越感到大陸是最值得投資的好地方。」

去年投洽會後,林先生第一次到祖國大陸投資,公司設在福建漳浦縣『李仔』工業園區,從事健身體育器材的生產和銷售。令他驚訝的是,當地政府「在不到三天時間裡,就為我辦好了各種手續」。而且每當公司遇到困難時,當地政府總是非常及時地提供幫助。

在事業重心轉移的同時,臺商們也把「新家」安在了祖國大陸。9月初,祖國大陸首批兩家臺商子弟學校在廣東深圳和東莞相繼開學。「這充分表明臺商對子女在大陸讀書、生活很放心。」謝榮貴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海峽西岸度過的。「大陸各地我幾乎跑遍了,社會治安不錯。我太太和4個子女都願來這邊生活,幫助我打理生意,他們對這裡相當習慣。」

對更多的臺商來說,目前最大的困擾仍然是兩岸不能直接「三通」。臺灣一家國際集團的呂先生感嘆地說:一年光運費、人員來往要多花上百萬元,還浪費時間和精力。「我們日夜盼望兩岸『三通』能夠早一天到來。」


相關新聞報導


臺灣將調整對大陸投資的限制
江澤民再論「臺灣問題」
今年前七月大陸臺灣投資增長1.2倍


(新華社)

相關焦點

  • 祖國大陸是臺灣經濟發展的強力依託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美戰略博弈加劇、兩岸關係嚴峻複雜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克難前行,兩岸融合發展繼續深化,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亮點,充分顯示兩岸經濟命運與共,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祖國大陸的強力依託
  • 營運「漸入佳境」 臺灣集團企業大陸投資走向
    大成不鏽鋼集團1995年投資購併河北石家莊冀臺精密鑄造有限公司,每年均有盈利回報,由大成控股的大陸工廠1998年已1000萬元的稅前盈利,營運已入佳境。      臺灣集團企業在大陸投資特點和走向如下:      (一)投資系列化。如;大城長城集團在祖國大陸投資十幾個企業,其產品主要在東北營銷,獲利不菲。
  • 祖國大陸土壤適宜臺灣企業找到錢途
    東方網11月23日消息:頂新、統一、旺旺三大食品集團近年來在祖國大陸投資獲利顯著,這三大集團將繼續增加在祖國大陸的投資。據報導,頂新集團在祖國大陸投資,經過一番努力,效益逐步顯現,旗下5個企業包括頂益控股公司、味全食品公司、德克士西式建倉連鎖店等,今年全部轉虧為盈。
  • 臺灣民眾可直接匯款至祖國大陸 最快當天可匯到
    臺灣民眾可直接匯款至祖國大陸 最快當天可匯到 DBU)兩岸直接通匯業務,今後臺灣民眾匯款到大陸,不必再經第三地。據介紹,實現直接通匯後,島內民眾匯款到大陸將比過去「間接通匯」時更省時且省錢——每筆匯款最多可省下500元到700元臺幣(4元臺幣約合1元人民幣)的手續費;若匯出到大陸的大城市,最快當天就可匯到。  臺灣的銀行開辦兩岸直接通匯業務後,島內企業的信用狀可以直接開過去,不必再經第三地轉通知。
  • 臺灣桌上型電腦近半數已在祖國大陸組裝出貨
    據臺灣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臺灣桌上型電腦在祖國大陸完成組裝出貨的比率已達百分之四十二,遠高於去年上半年的百分之二十八。預料下半年比率還會繼續升高。    臺灣《經濟日報》今天報導,當局「戒急用忍」政策擋不住臺灣資訊產業外移對岸的腳步,包括宏(其下加石)、神達、大眾等多家主要個人電腦廠商已紛紛赴對岸投資設廠,生產個人電腦及周邊產品。同時,連筆記本型電腦大廠如英業達、廣達、倫飛、仁寶等廠家也計劃赴對岸投資,其主要原因是看好對岸組裝成本低,對提高產品競爭力大有好處。
  • 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是臺灣歸回祖國問題
    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是臺灣歸回祖國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直把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作為自己神聖的歷史使命,並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適時制定、實施和發展對臺方針政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首次以「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代替了「解放臺灣」的提法。1979年9月1日,鄧小平在聽取第14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情況匯報時指出:「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是臺灣歸回祖國、實現祖國統一問題。」
  • 「吝嗇」的臺灣首富,卻花「重金」投資大陸,為大陸投資了上千億
    在王永慶的不懈努力下,公司不斷成長,王永慶也憑藉著「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不斷吸引客戶前來。 到20世紀80年代,王永慶就已經成為臺灣首富。臺塑集團也成為了臺灣企業的「王者」。
  • 臺灣三大食品集團在祖國大陸投資獲利顯著
    中新社香港十一月二十日電臺北消息:臺灣頂新、統一、旺旺三大食品集團近年來在祖國大陸投資獲利顯著,隨著對岸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三大集團將繼續增加在對岸的投資。  據《工商時報》今天報導,頂新集團在對岸投資,經過一番辛苦經驗,效益逐步顯現,旗下五個企業包括頂益控股公司、味全食品公司、德克士西式建倉連鎖店等,今年全部轉虧為盈。
  • 臺灣引進祖國大陸高科技人才限制太多
    中新網香港十二月十一日臺北消息:臺灣高科技業出走祖國大陸,已是擋不住的趨勢。儘管近日臺灣當局提出引進大陸科技人才的政策,但前「行政院」副院長劉兆玄十日指出,臺灣早已錯過引進大陸高科技人才的時機,此刻「為時已晚」,而且限制仍多,成效有限。
  • 臺灣出版業投資大陸項目採用同等優先的原則
    華夏經緯網5月9日訊:據人民網消息,在國臺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新聞出版總署、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化鵬介紹了兩岸新聞出版方面交流的情況。他說,兩岸出版交流從1988年開始,至今已15年。兩岸的出版交流逐漸由間接到直接,從單向到雙向,從一般交往到實質性合作。
  • 臺灣沒進RCEP,臺商怎麼辦?來大陸投資創業!
    對於政策「跳票」,蔡英文方面顯得「老神在在」,通過各級官員和綠媒之口,告訴臺灣民眾,RCEP不重要,對臺灣經濟影響不大,甚至推導出如果大家要怪,也要怪國民黨的神奇邏輯。除了甩鍋卸載,蔡當局又為臺灣民眾編織了RCEP之外的另一個夢——CPTPP。
  • 臺塑集團有意在祖國大陸投資重大石化項目
    新華網臺北11月1日電(記者趙新兵李雲路)臺灣臺塑企業集團日前提出在祖國大陸興建輕油裂解廠計劃。島內輿論認為,這是臺塑繼臺灣「六輕」廠建設後的又一項重大石化投資案,顯示臺塑集團石化產業布局的重心瞄準了大陸。     臺塑集團副董事長王永在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臺塑計劃中的輕油裂解廠設計乙烯年產量為120萬噸。
  • 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最近鐵路「福平鐵路」進入通車倒計時
    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最近鐵路「福平鐵路」進入通車倒計時 2020-08-26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民眾在祖國大陸上大學人數已超過三千
    中新網香港6月7日消息;臺北訊,據」中央社「報導,中國高校聯合招生工作人員昨天透露,臺灣民眾近年到祖國大陸念大學人數已超過三千人,目前還在校的學生至少有一千七百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蘇、福建與廣東等地。
  • 臺媒:臺灣的大陸新聞視角太刻板 對大陸印象停留在30年前
    臺灣綜藝節目引發著名的「茶葉蛋事件」文章摘編如下:有些臺灣年輕人剛大學畢業,就去廣東,甚至赴河南等地管工廠、倉庫,與大陸工人生活在一起,從基層做起到了30幾歲成為臺籍幹部,整天在大陸飛行,出差於各大城市之間。他們也是低頭族,不斷滑手機,但看的是業界動態、公司指示、自修管理趨勢。看到他們,看到臺灣另一種生命力在延伸,這就是臺灣的正面力量。以新聞特異性來說,這個群體裡面形形色色,每個人的生命都各有高低起伏,為了赴大陸也都付出代價,有的跌倒再爬起,有的從此一蹶不振,故事很多。
  • 臺灣企業將增加在大陸投資
    臺灣企業將增加在大陸投資 2003-12-17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繼臺南企業成功在祖國大陸開拓自創品牌「湯尼威爾」後,臺灣地區其它成衣企業
  • 大陸已取代香港成臺灣新竹科學園區最大出口地
    中新社臺北一月十八日電(記者陳立宇邢利宇)臺灣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今天稱,從去年十一月開始,大陸已取代香港躍居為該園區最大出口地,顯示竹科與大陸的經貿關係愈來愈密切。  其中,前五大出口地區依序為香港百分之二十、大陸百分之二十、日本百分之十二、美國百分之十一、韓國百分之九。   前五大進口地區依序為日本百分之三十六、美國百分之二十一、新加坡百分之八、香港百分之六、韓國百分之三。   據悉,自二00二年起香港一直是竹科最大出口地,直至去年十一月起被大陸取代。
  • 白韶華:臺灣註冊會計師在祖國大陸發展潛力巨大
    北京有一千五百多家臺資企業,全大陸則有約六萬家臺資企業,由此可以想見對於臺灣註冊會計師的需求有多大。」海峽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白韶華認為,臺灣註冊會計師在祖國大陸大有施展空間。    據白韶華所長介紹,由於臺灣會計師行業與國際接軌的步伐早於祖國大陸,因此臺灣的註冊會計師具有國際化的專業水準,現代化的執業理念,深得臺灣企業家們的信賴。
  • 臺灣著名導演謝雨辰夫婦回祖國大陸定居20年
    華夏經緯網5月17日訊:據中新網消息,民革中央十四日於此間舉辦「謝雨辰夫婦回祖國大陸定居二十周年座談會」。  謝雨辰先生是臺灣著名電影導演,二十年前,他與夫人滿懷愛國熱情,冒著很大風險,衝破重重障礙舉家回到祖國大陸定居,實現了其父「回到了唐山(祖國大陸),才算是葉落歸根」的夙願。
  • 臺灣永大及崇友公司在祖國大陸生產電梯量急增
    中新社香港二月十八日電臺北消息:臺灣電梯製造大廠永大機電及崇友實業公司近年來在祖國大陸投資生產電梯量增長迅速,兩家公司預估今年在大陸的出貨量增長率將比去年增加逾三成,其投資收益也將增多。  據「中央社」今天報導,臺灣房地產市場景氣持續低迷,每年電梯市場需求增加相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