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作說起涼粉許多人都會說孟州的渾漿涼粉,味道確實不錯。不過博愛的綠豆涼粉和滾涼粉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道特色美食。
綠豆涼粉是博愛一道有名的風味小吃,主要是分為冷涼粉、炒涼粉、滾涼粉三種,特點是綠豆味濃,入口爽滑。
買冷涼粉店家一般會問調與不調,不調的賣家一般會送芥沫,許多人喜歡買回去自己調製,口味自己掌握。炒涼粉是博愛許多餐飲店中一道必備的小吃,商家會在進店大門口設置一個爐子,上面一個大大的鐵板,廚師將鐵板上的涼粉不停地煎炒著,既能讓食客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煎炒的或輕或重,還能作為餐飲店的招牌幌子,食客來上一份,既能當菜吃,也能當主食,全憑自己喜好。
而滾涼粉則是博愛縣非常有特色的一道粥點。滾涼粉的歷史很悠久,老輩們都知道,過去懷慶府各縣都有這種小吃,只不過現在很少見了,但在博愛卻是很多人家都會做的一道美味,喝起來香甜舒爽清火。
滾涼粉有兩種做法,街面上的滾涼粉,和一般的綠豆涼粉在製作工藝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首先挑選顆粒飽滿的綠豆,用清水充分浸泡直到綠豆被泡脹。然後再用水反覆衝洗,再濾去水分備用。泡好的綠豆放入磨漿機中打碎成漿,將豆漿反覆過濾,勺子撇去表面的浮沫,然後放置一段時間,讓豆漿沉澱分層。
製作時,將沉澱好的豆漿緩緩倒入大鍋中,先添進上面稀漿水,小火燒開之後再把下層的稠豆漿加進去。這也是個考驗眼力、體力和耐心的活,要不停地攪動,防止鍋中的漿粉糊鍋影響口感。
隨著不停攪動,鍋中的粉漿也逐漸變成了綠色,舀起來時還能拉出長長的絲。這時,就要迅速關火防止糊鍋,而滾涼粉也就做成了。盛上一碗透著水頭的似翠玉般的滾涼粉,細細品嘗,清香中透著一股綠豆味兒,細膩爽口。
如果再熬製一會兒,黏稠後,舀進一個不鏽鋼盛器中,放置涼透,就是綠油油的綠豆涼粉了。
過去滾涼粉的傳統售賣方式是,大鍋熬製成後,盛到砂鍋裡,下面用炭火保溫,沿街叫賣,吃時最好配上當地的不翻兒,絕配。
滾涼粉還有一種做法,是一般家戶中的製作方法。將鍋中水燒開後,放入鹼面和綠豆粉,小火慢慢攪拌,待呈糊狀後,盛人碗裡即可食用。這種方法簡單,博愛許多人家做早餐時經常採用。
在博愛,做綠豆涼粉的以機房、陳範村、前李村為多。許良鎮上每天早市都有賣綠豆涼粉和綠豆粉漿的,十分方便。而吃滾涼粉,可以到清化老街老胡家,來上一碗,地道醇香,再來上兩個不翻兒,便能享受到一頓美美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