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居民樓變身二手衣市場走紅?記者探店:來源不明 多數衣物無標

2020-12-19 上遊新聞

最近幾天,重慶一棟6層樓的老居民樓意外在網絡走紅,這棟外觀與一般老居民樓無異的樓房,內裡卻是一個專賣二手衣物的市場,不少年輕人還專門找去淘舊衣物來進行復古裝扮。

11月18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實地走訪了這棟走紅網絡的老居民樓,發現所謂的「復古淘寶聖地」也許只是「看上去很美」。

現場 一個民居就是一家店

從新華路上一個不起眼的岔路走進去,經過巷口的小賣部,能夠看到一棟六層老居民樓。居民樓門口紅色的「胖媽豆花飯」招牌,是年輕人們尋找「而受益居民樓」的標識,居民樓沒有具體的名字,號牌也不好辨認,很多人都是導航的樓門口的餐館、小賣部的名字找來的。

樓門口是喝茶打麻將的市民,和普通居民樓似乎並無區別,居民樓連著平街是三樓,走到樓門口就可以看見大鐵門上掛著各類衣物,再往裡走,每一間民居都是一家二手衣店鋪。

此時正是中午12點,居民樓內沒有多少顧客,走上4樓,左邊店鋪的老闆,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門口吃麵,看見記者,問道:「你們是第一次來嗎?」中年男店主將記者引進右邊的房間,這是一套有三件屋的民居,已經看不出哪裡是客廳,哪裡是臥室,每間房四面牆都掛滿了一排排衣架,衣架上都是用來售賣的舊衣服,整個房子大約四五十個平方米,除了供人穿行的過道,其他都是衣物。

整棟樓這樣的店鋪有近10家,分布在2樓到5樓,每家店都沒有名字,也沒有任何一家店懸掛營業執照。

在一家店裡,一位中年女性正在試衣服,她自稱是這棟樓裡店家的老主顧,時常前來光顧,「便宜實用,偶爾還能淘到一件好穿的。」

店鋪裡的所有衣服都沒有吊牌

記者觀察到,樓裡店鋪裡的所有衣服都沒有吊牌,許多衣服甚至沒有頸標,4-1的男店主稱,「這都是我從各地淘回來的古著,不要看舊,很多年輕人專門來買。」

所有衣服都是二手衣物,沒有標價,全憑顧客和店主雙方商議。上遊新聞記者在4-1號房的店裡試了一件羽絨服,店主要價180元,還把衣服的「洗標」給記者看,「你看,都是日文,是從日本來的。」但記者詢問衣服的具體品牌時,男店主則稱,「二手衣都沒有牌子,我們有自己的貨源。」

在4-2的店鋪內,女店主稱「海淘」的襯衣30元一件,「從廣州、上海、國外運回的。」被問到具體從哪裡運貨,女店主沉默了一會兒,「沿海一帶。」在這家店裡,幾十件襯衣被丟在角落的地上,另一邊的角落低丟著一堆針織披肩,「這些每件都是孤品,不可能跟別人撞衫。你慢慢選。」女店主說,很多顧客會搬個小凳子在地上的衣服裡挑,「一挑就是大半天。」但實際上,這棟樓裡所售賣的二手衣物,樣式都很大眾,在一般的服裝店都可以買到類似款。

仔細觀察地上的一堆襯衫,記者發現地上一件花襯衫的衣襟上面有黃色的汙漬,女店主立馬解釋,「從國外運回來時沾上的海水,搓搓就好了。」看記者懷疑,她又說,「才30元,不要怕東西髒,只要不是病就好了嘛!」

50多歲的江女士在5樓經營著自己的二手衣店,被問到在哪裡進貨,她說自己每個月會專門的人去廣州進趟貨,「外人不知道具體進貨口在哪裡,我們也不得說。」

和許多店主追求與年輕客戶建立聯繫不同,這裡的店主們都表示不會經營網店,記者試圖添加其中幾位的微信,也被拒絕了,「想買直接來看就是,不在網上賣。」

江女士告訴記者,樓裡的店鋪大多都開了十多年了,這裡的店主大多是原本住在這裡的,「一般中午營業,三點以後人就多了起來,來買東西的小姑娘居多,有很多是旅遊到此地來打卡的。」

走到2樓的過道,記者準備在過道上拿起手機拍攝掛在樓梯間的衣物時,被2樓一間店的男店主制止了,「不要拍照了,要買直接試。」

「來源不明」打卡的多買的少

中午1點左右,到這棟樓來「打卡」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不少都是慕名而來。記者十分鐘內見到了4撥前來「逛逛」的年輕人,店主們都在門口邀請他們進店細看,「古著」是他們對自己的二手衣統一的稱呼。

不過,記者觀察,這些年輕人中,只有一位在這裡買了一條半身裙,要價40塊,「買個高興,當打卡紀念了。」這位女孩兒說,回家會把這條裙子用消毒液清洗後再穿。

記者隨機對在樓裡遇到的幾個年輕人進行了詢問,「來路不明」是他們沒有選擇在這裡購買衣物的一大原因,「穿在身上的東西,怕不乾淨。」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這個市場和自己的期待有落差,「這些衣服都太普通了,而且沒有打理,很多上面都是毛球。」19歲的大學生林小姐這樣評價這個二手衣市場。

國內無二手衣物售賣相關法規

19日,記者向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相關部門反映了在這棟專賣二手衣的老居民樓調查到的關於衣物來源不清、無懸掛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以及衛生問題。

重慶市市場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店家要在居民樓內經營,是需要營業許可的。目前,重慶還沒有針對二手衣市場的相關規定,「不過,如果遇到商標侵權或買到假貨,是可以向監管部門反應的,建議大家通過正規渠道購買衣物。」記者隨後查詢發現,全國範圍內都還沒有針對二手衣市場管理的相關規定。

現在,購買二手衣成了一些年輕人中的潮流,22歲湖北美術學院藝術系學生關格就常逛二手衣市場,「就是古著,雖然淘到的古著材質有些舊,但能夠搭配出自己喜歡的復古款式,不用追隨現在的潮流。但我都去正規店買,而且拿到專業洗衣店消毒清潔。」

24歲女程式設計師朱意竹:不了解「古著」是什麼,平時會去正規大商場買衣服,對二手衣不信任,感覺衛生問題很嚴重,來歷不明的二手衣甚至可能帶有病菌。注重二手衣的衛生。

25歲的劉涵在日本留學,她會不定時淘平價二手衣,「這裡進入二手市場的衣物都經過了檢驗,並貼上標籤、屬性、價格,因而比較放心。」

24歲中學女老師許伊楣時常在閒魚APP上買二手衣,「經濟實惠,一些在淘寶上斷貨、絕版的款式也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她認為,只要別買貼身衣物或者低於十幾塊一件的衣服,衛生問題不大。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實習生 陶臨

相關焦點

  • 老居民樓變身「復古淘寶地」? 只是「看上去很美」
    最近幾天,重慶一棟6層樓的老居民樓意外在網絡走紅,這棟外觀與一般老居民樓無異的樓房,內裡卻是一個專賣二手衣物的市場,不少年輕人還專門去淘舊衣物來進行復古裝扮。18日,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實地走訪了這棟走紅網絡的老居民樓,發現所謂的「復古淘寶聖地」也許只是「看上去很美」。
  • 捐出二手衣環保又暖心 舊T恤10分鐘變購物袋
    6月4日,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國土房管局在南岸區花園路街道南湖社區啟動了「衣舊情深、節用惜福」社區志願服務活動,號召廣大市民把閒置的「二手衣」捐出來,轉贈給他人。另外,這件T恤從源頭到消失,需要經歷原料生產、衣物加工、成品運輸、使用、廢舊衣物處理等五個程序,將產生1.6千克的碳排放。  「大家想一想,重慶有3300萬人,預計平均每人每年浪費兩件衣服,將白白倒掉多少水?」張海峰說,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一件過時的、不再合身的衣服也許對你沒用,但總能找到需要它的人。
  • 福州多社區放捐衣箱 舊衣物流向不明
    東興新苑小區門口舊衣箱上沒有標註任何機構名稱   海峽網12月24日訊 (海峽都市報(微博)記者 江方方/文 林丹/圖) 如何處理家庭閒置衣物,是目前許多家庭面臨的生活問題最近,福州多個小區居民發現,不少小區都設置了舊衣回收箱,在解決居民生活困擾的同時,讓舊衣物變愛心捐贈。但市民也表示擔憂:不少箱子並未註明回收機構和聯繫電話,這些舊衣是如何處理的,又流向何處?昨日,海都記者進行了調查。
  • 伊能靜開網店賣二手衣 要價高開業兩月無人買
    近日,臺灣歌星伊能靜的二手衣物店開業了。但開業近兩個月,這家名為「明星二手衣」的淘寶店鋪信譽度還是零,網頁上也沒有任何成交記錄。華商網-新文化報9月9日報導 近日,臺灣歌星伊能靜的二手衣物店開業了。但開業近兩個月,這家名為「明星二手衣」的淘寶店鋪信譽度還是零,網頁上也沒有任何成交記錄。伊能靜在微博上稱,衣服都是正版從日本帶回來的,只穿過一次。她還表示,目前剛開始,先嘗試,大家喜歡才繼續經營,也希望能將收入的20%捐給慈善基金會。
  • 舊愛仍是美:一家二手衣寄賣店的環保實踐
    新華社香港6月9日電 題:舊愛仍是美:一家二手衣寄賣店的環保實踐新華社記者陸敏、王一娟位於香港黃金地段的灣仔集成中心商場內,一家時裝店鋪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店鋪門口沒有靚麗時裝,也沒有身材曼妙的模特兒,只有一個巨大的透明玻璃櫃橫臥,隨意扔進的各種衣物,堆滿了大半個柜子。
  • 二手衣物在臺「從黃金變垃圾」,臺媒憂心爆發「新垃圾風暴」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各具特色的二手衣店近年來慢慢地拼湊起臺灣多元的二手衣生態系統,例如專門銷售精品二手衣的網絡平臺Getmore、融合藝術與音樂的「小麻雀二手衣」等,各縣市也不斷發揮創意。不過面對二手衣市場的衰退,臺媒不禁擔心島內將爆發新的垃圾風暴。據臺灣《聯合報》16日報導,臺中市沙鹿區清潔隊年回收約60噸舊衣。
  • |重慶探店 格外小館
    |重慶探店 格外小館|重慶市渝北區金頂路金紫山103號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A棟1-1-1作為重慶咖啡廳屆的老牌網紅終於把這顆草給拔了當初在考慮去屋頂店還是老店想到炎炎夏日還是就近吧當初種草這家店的時候還把它藏為寶貝 私心不想他人知道哈哈哈哈誰知道它越來越火 (老闆:開心)
  • 別買廉價二手衣!背後的「真相」令人難以忍受……
    但那獵奇詭譎的魅力還是勾得人忍不住「上當」,想去一探究竟。 可這一探你就會發現,這些故事有時候也並非假的…… 害怕另外有人買到這種要命的二手衣,徐浪和周庸決定查出衣物來源。 兩人找賣給默默桑衣服的老闆,要到了一個地址。 那裡是一處遠離市區30公裡的老房子,緊鄰化糞池。哪怕帶著口罩,衝鼻的氣味也完全擋不住。 二人苦等不見房主,無奈之下撬門進了屋。
  • 揭開全球慈善二手衣貿易體系
    這些都是假冒的慈善傳單,他們試著欺騙民眾,讓民眾誤以為他們捐贈的衣物將有助於特定的慈善目標,但並非如此。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有人將慈善團體放在路邊募捐箱裡的衣服給偷走。或者是有些商業公司會偽裝成慈善事業,到社區放置募捐箱。捐贈者往往無法分辨這些箱子和慈善團體有何關係。舊衣回收是門好生意他們是因為「熱心公益」而爭奪二手衣嗎?
  • 嬰童驅蚊產品存在無標生產或執行標準混亂問題
    入夏以來,本報記者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發現,驅蚊貼、驅蚊手環、驅蚊花露水等嬰童驅蚊產品多數標榜天然植物提取、無毒無害,甚至可以直接接觸皮膚。那麼,嬰童驅蚊產品真的如宣稱的那樣嗎?記者調查發現,多數產品亂象叢生,存在無標生產或執行標準混亂等諸多問題。
  • 重慶三峽廣場「8層樓巨型書架」走紅 其實並非新景點
    重慶三峽廣場「8層樓巨型書架」走紅 其實並非新景點 2020-10-27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解放碑老舊居民樓深藏西南最大古著市場 本地人都很少知道
    這裡周圍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式居民樓,與解放碑的時尚和熱鬧,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反差。難以想像,就在這麼一個充滿老舊氣息的居民樓裡,藏著一個連重慶本地人都很少知道的——西南地區最大古著市場30年前,重慶周邊城市的人都在這裡拿貨在這棟樓裡賣衣服的老闆們大多都是重慶本地的嬢嬢叔叔,他們夠牙尖,也夠熱情。
  • 廣州這群女性互贈二手衣,「冷衣」覓新主
    參與互贈活動的飛姐說,二手衣互贈代替部分購買,就很時尚也很環保了。「看到自己有上百件沒剪吊牌的衣裙」在心田莊園的小房間裡,二十多位女士都是來自專門提供二手衣互贈平臺的發光公社群體,其中不少人已經在線上贈出了100多件閒置衣物。
  • [一起探店]重慶城裡有家好看又好吃的書店
    地點:重慶新光裡G201探店人: vivide、吳霜探店時間:2018年10月20日探店感言:因為誠品書店、方所,很多獨立書店開始走集合店模式,書、文創、咖啡、活動都在書店這個空間完成櫥窗散落的書籍讓它有點古著店氣質,經過推薦書架,右邊是文創、文具區域,再往右是幾排黑膠唱片區。
  • 重慶美食探店:重慶也有性價比高又正宗的東北菜館,鍋包肉超大份
    重慶美食探店:重慶也有性價比高又正宗的東北菜館,鍋包肉超大份東北人在重慶難免會想念家鄉的味道,好在我前陣子剛好在重慶發現了一家超正宗的東北菜館子——石老頭關東餃子王。這家店有點偏,店就在一圈火鍋店裡顯得格外特別,店面在二樓,去的時候人不算多,可能重慶人吃東北菜比較少。現在就帶你們去看看。店裡的環境特別乾淨,裝修風格也是有點古色古香的感覺,讓人感覺很舒服愜意,老闆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聊天說話都特別敞亮。
  • 寶寶能穿親戚送的二手衣嗎?穿之前要做好這3件事
    @對於支持穿二手衣的家長:穿二手衣不用擔心化學殘留,而且舊衣服經過多次洗滌後,會變得很柔軟親膚,而且孩子本來長得快,新的穿不了幾次,二手衣可以節省開銷穿二手衣前要做好這些事確定來源二手衣不要隨隨便便從網上等渠道購買,在給寶寶使用之前一定要確定來源,防止傳染病之類。
  • 香港探店 | 首發挖掘藏在樓上的小眾買手店 給少女心的你一個卡通夢
    >你先去打卡你就是Fashion風向標只有夠潮夠有範的人才能看到以下內容惰於創新 不敢冒險的人慎入這家店是很有香港特色的樓中店位於高樓之上 沒有明顯的標牌 不易被察覺為什麼會是樓中店呢因為香港寸土寸金 為了減少租金開支 降低成本很多店鋪就開在一些偏僻的深巷或者是住房的樓上
  • 重慶部分童車沒有3C標誌 多數家長表示不關心
    重慶部分童車沒有3C標誌 多數家長表示不關心 2014-05-26 10:49:55來源:重慶晨報作者:責任編輯:劉彥領
  • 煙臺多個小區出現舊衣服回收箱 市民擔心「二手衣」販賣
    水母網6月29日訊(YMG記者 劉曉陽 實習生 徐一丹)家裡舊衣服太多,困擾著許多市民,堆放家中佔位置,與其他廢物一同丟進垃圾桶又覺得浪費,如何處理這些衣服成為不少人的一大難題。而如今,煙臺多個小區的主幹道上,突然多出了很多舊衣服回收箱。回收箱的出現,有市民認為舊衣服終於有了「變廢為寶」的好去處,但也有市民擔心有些衣服會回流市場,亟待部門監管。
  • 親朋好友送來的二手衣,你會給寶寶穿嗎
    老人家也非常提倡給孩子穿別人用過的舊衣服,覺得穿二手衣的孩子更好養活,能健健康康的。現在物質生活水平高了,家長養育孩子的觀念也在與時俱進,孩子吃的、穿的、用的,爸媽都儘量挑最好的給孩子,但是有些父母也堅持讓新生寶寶穿二手衣,覺得寶寶成長的速度很快,很多小衣服沒必要買全新的。如果別人送給寶寶二手衣,你會讓他穿嗎?一、別人送給寶寶的二手衣,能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