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重慶一棟6層樓的老居民樓意外在網絡走紅,這棟外觀與一般老居民樓無異的樓房,內裡卻是一個專賣二手衣物的市場,不少年輕人還專門找去淘舊衣物來進行復古裝扮。
11月18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實地走訪了這棟走紅網絡的老居民樓,發現所謂的「復古淘寶聖地」也許只是「看上去很美」。
現場 一個民居就是一家店
從新華路上一個不起眼的岔路走進去,經過巷口的小賣部,能夠看到一棟六層老居民樓。居民樓門口紅色的「胖媽豆花飯」招牌,是年輕人們尋找「而受益居民樓」的標識,居民樓沒有具體的名字,號牌也不好辨認,很多人都是導航的樓門口的餐館、小賣部的名字找來的。
樓門口是喝茶打麻將的市民,和普通居民樓似乎並無區別,居民樓連著平街是三樓,走到樓門口就可以看見大鐵門上掛著各類衣物,再往裡走,每一間民居都是一家二手衣店鋪。
此時正是中午12點,居民樓內沒有多少顧客,走上4樓,左邊店鋪的老闆,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門口吃麵,看見記者,問道:「你們是第一次來嗎?」中年男店主將記者引進右邊的房間,這是一套有三件屋的民居,已經看不出哪裡是客廳,哪裡是臥室,每間房四面牆都掛滿了一排排衣架,衣架上都是用來售賣的舊衣服,整個房子大約四五十個平方米,除了供人穿行的過道,其他都是衣物。
整棟樓這樣的店鋪有近10家,分布在2樓到5樓,每家店都沒有名字,也沒有任何一家店懸掛營業執照。
在一家店裡,一位中年女性正在試衣服,她自稱是這棟樓裡店家的老主顧,時常前來光顧,「便宜實用,偶爾還能淘到一件好穿的。」
店鋪裡的所有衣服都沒有吊牌
記者觀察到,樓裡店鋪裡的所有衣服都沒有吊牌,許多衣服甚至沒有頸標,4-1的男店主稱,「這都是我從各地淘回來的古著,不要看舊,很多年輕人專門來買。」
所有衣服都是二手衣物,沒有標價,全憑顧客和店主雙方商議。上遊新聞記者在4-1號房的店裡試了一件羽絨服,店主要價180元,還把衣服的「洗標」給記者看,「你看,都是日文,是從日本來的。」但記者詢問衣服的具體品牌時,男店主則稱,「二手衣都沒有牌子,我們有自己的貨源。」
在4-2的店鋪內,女店主稱「海淘」的襯衣30元一件,「從廣州、上海、國外運回的。」被問到具體從哪裡運貨,女店主沉默了一會兒,「沿海一帶。」在這家店裡,幾十件襯衣被丟在角落的地上,另一邊的角落低丟著一堆針織披肩,「這些每件都是孤品,不可能跟別人撞衫。你慢慢選。」女店主說,很多顧客會搬個小凳子在地上的衣服裡挑,「一挑就是大半天。」但實際上,這棟樓裡所售賣的二手衣物,樣式都很大眾,在一般的服裝店都可以買到類似款。
仔細觀察地上的一堆襯衫,記者發現地上一件花襯衫的衣襟上面有黃色的汙漬,女店主立馬解釋,「從國外運回來時沾上的海水,搓搓就好了。」看記者懷疑,她又說,「才30元,不要怕東西髒,只要不是病就好了嘛!」
50多歲的江女士在5樓經營著自己的二手衣店,被問到在哪裡進貨,她說自己每個月會專門的人去廣州進趟貨,「外人不知道具體進貨口在哪裡,我們也不得說。」
和許多店主追求與年輕客戶建立聯繫不同,這裡的店主們都表示不會經營網店,記者試圖添加其中幾位的微信,也被拒絕了,「想買直接來看就是,不在網上賣。」
江女士告訴記者,樓裡的店鋪大多都開了十多年了,這裡的店主大多是原本住在這裡的,「一般中午營業,三點以後人就多了起來,來買東西的小姑娘居多,有很多是旅遊到此地來打卡的。」
走到2樓的過道,記者準備在過道上拿起手機拍攝掛在樓梯間的衣物時,被2樓一間店的男店主制止了,「不要拍照了,要買直接試。」
「來源不明」打卡的多買的少
中午1點左右,到這棟樓來「打卡」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不少都是慕名而來。記者十分鐘內見到了4撥前來「逛逛」的年輕人,店主們都在門口邀請他們進店細看,「古著」是他們對自己的二手衣統一的稱呼。
不過,記者觀察,這些年輕人中,只有一位在這裡買了一條半身裙,要價40塊,「買個高興,當打卡紀念了。」這位女孩兒說,回家會把這條裙子用消毒液清洗後再穿。
記者隨機對在樓裡遇到的幾個年輕人進行了詢問,「來路不明」是他們沒有選擇在這裡購買衣物的一大原因,「穿在身上的東西,怕不乾淨。」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這個市場和自己的期待有落差,「這些衣服都太普通了,而且沒有打理,很多上面都是毛球。」19歲的大學生林小姐這樣評價這個二手衣市場。
國內無二手衣物售賣相關法規
19日,記者向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相關部門反映了在這棟專賣二手衣的老居民樓調查到的關於衣物來源不清、無懸掛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以及衛生問題。
重慶市市場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店家要在居民樓內經營,是需要營業許可的。目前,重慶還沒有針對二手衣市場的相關規定,「不過,如果遇到商標侵權或買到假貨,是可以向監管部門反應的,建議大家通過正規渠道購買衣物。」記者隨後查詢發現,全國範圍內都還沒有針對二手衣市場管理的相關規定。
現在,購買二手衣成了一些年輕人中的潮流,22歲湖北美術學院藝術系學生關格就常逛二手衣市場,「就是古著,雖然淘到的古著材質有些舊,但能夠搭配出自己喜歡的復古款式,不用追隨現在的潮流。但我都去正規店買,而且拿到專業洗衣店消毒清潔。」
24歲女程式設計師朱意竹:不了解「古著」是什麼,平時會去正規大商場買衣服,對二手衣不信任,感覺衛生問題很嚴重,來歷不明的二手衣甚至可能帶有病菌。注重二手衣的衛生。
25歲的劉涵在日本留學,她會不定時淘平價二手衣,「這裡進入二手市場的衣物都經過了檢驗,並貼上標籤、屬性、價格,因而比較放心。」
24歲中學女老師許伊楣時常在閒魚APP上買二手衣,「經濟實惠,一些在淘寶上斷貨、絕版的款式也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她認為,只要別買貼身衣物或者低於十幾塊一件的衣服,衛生問題不大。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實習生 陶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