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孫子兵法》,中國古代行軍打仗作戰的謀劃,就像做人做事一樣,要有充分的事前準備,做到站前五事七計。孫子主張未戰先勝,也就是戰前計算勝算概率,如果合天道勝算高再出兵作戰,如果不合天道勝算不高就不應該出兵作戰。
我們一般形容一個人足智多謀,善於想方法的叫做三十六計,但孫子主張五事七計。五事也就是:道,天,地,將,法;七計也就是: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孫子主張要先勝後戰:「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也就是得道名將,沒有什麼奇淫巧技,不靠出奇制勝的計謀,沒有英勇戰功。孫子兵法講的也是不戰之法,是先勝後戰。作戰講究兵不血刃,未戰先勝。
而後還有十二詭道,講的是靠虛虛實實,真假遠近的功夫,以擊敗人性的弱點取勝。
十二詭道包括: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事以密成,語以洩敗:孫子認為事情做成之前不要讓太多人知道,尤其不要隨意透露自己的作戰意圖給太多人知道。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這也就是為什麼要提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因為只有有了的生的可能才去打仗,才能打贏,如果事先算計都沒有勝算,那麼這仗其實不應該打。因為打仗貴在精而短,最好一次取勝,一仗結束戰鬥。如果來來回回打了好幾次仗,那麼即便是打贏了,也沒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