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宏大的敘事中,總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情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這面五星紅旗是誰提供的布料?5月12日開始在央視財經頻道連續播出的紀錄片《瑞出東方》,為大家揭開了謎底——山東章丘的中華老字號瑞蚨祥提供的布料。
瑞蚨祥在民族危亡、外國侵略勢力與資本入侵之下,不但沒有被擠垮,反而用自己的經營之道抵受住了種種衝擊,由農而商,後迅速崛起於京、津、滬、江、浙、鄂等各地,開創連鎖經營模式之先河,實行股權激勵、兩權分離,創新股份制經營體制,成為中國近代商業史上獨特的經濟文化現象。
瑞蚨祥的成功,離不開孟洛川。孟洛川(1851—1939.9.7),孟子第六十九代孫,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刁鎮舊軍人,著名商人,祖輩為地主兼商人,是慶祥、瑞蚨祥掌門人。
孟洛川作為商界成功典範,長達60年掌管瑞蚨祥大權,創造了具有東方智慧的管理文化,他的商界制勝寶典箴言「道與術、取與予、常與變、方與圓、利與害、生與死」,至今被經營者奉為圭臬。
談起孟洛川,人們常常冠之以「一代儒商」。的確,孟洛川的經營之道中,含有豐富的儒家思想。在《瑞出東方》中,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立平就說:瑞蚨祥一手拿著《論語》,一手拿著「算盤」。北京史研究會副會長譚烈風說:瑞蚨祥是「人心齊,泰山移」,那泰山來自山東。
瑞蚨祥的管理文化有著濃烈的儒家文化特色,吸取了儒家文化的精華。筆者觀察,瑞蚨祥的儒家文化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管理上講仁義,講禮儀,講規矩,講秩序。瑞蚨祥對店員「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倡「自尊、自勵」,樹文明店風。紀錄片中,瑞蚨祥北京店鋪的老員工回憶,店裡規定員工不能打架,如果兩個員工打架,一起辭退。
二是講誠信,不欺客。待顧客「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秉「先義後利」、「利緣義取,財自道生」之經營理念。
瑞蚨祥這些管理理念,作為山東人都聽著耳熟,會想到孟子的「捨生取義」、孔子的「不義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言必信,行必果」等語言。特別是,「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直接和孔子反對假貨的「器不雕偽」主張完全一致。
但將孟洛川的經營管理之道僅僅歸結到儒家思想,又是偏頗的,不完整的。陳立平說:孟洛川雖然頗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但又是很靈活的。
如果說儒家思想讓瑞蚨祥有規矩有秩序,那麼,這「靈活的一面」,顯然又是孟洛川在波譎雲詭的商場中贏得勝利的關鍵。
孟洛川的商業才能從小就顯露出來,他小時候性格頑皮,不喜讀書,常以數磚計瓦為遊戲。18歲那年,孟洛川就開始掌管家業。
但孟洛川在將自己的商業智慧理論化後,我們就能看到他「靈活的一面」還是有思想來源的。筆者發現,將孫子兵法思想和孟洛川的經營管理思想相比較,孟洛川很多的經營管理思想其實源自《孫子兵法》。
孟洛川箴言中的「道與術」,是對《孫子兵法》的整體概括。《孫子兵法》前三篇講的是「道」,「道」要正,「道」要仁;《孫子兵法》後十篇講的是「術」,「術」要奇。
孟洛川操「順時應變,正合奇勝」的商賈謀略,是孫子兵法的一條重要軍事原則。孫子在《孫子兵法·兵勢篇》中說:「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
孟洛川箴言中的「常與變」,源自《孫子兵法·虛實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這句話歷來被稱為靈活指揮戰爭的名言。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商機蘊含於事物的變化之中,由常而變,是一柄雙刃劍,即可變而為利,亦可變而為弊。
孟洛川箴言中的「方與圓」和《孫子兵法·軍爭篇》的道理相同。方與圓,曲直之道即方圓之道,外圓內方,這是經商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為人應該內心方正,處世應該手段圓融。《孫子兵法·軍爭篇》:「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孟洛川箴言中的「利與害」,源於《孫子兵法·九變篇》:「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
孟洛川箴言中的「生與死」,語出《孫子兵法·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
除了《孫子兵法》,孟洛川箴言中也有道家思想。箴言中的「取與予」兩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將欲去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將欲滅之,必先學之。」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孟洛川在商界縱橫捭闔,山東大地的儒家文化和《孫子兵法》給其提供了豐富的滋養。儒家思想在漢代被奉為正朔,明朝洪武年間,山東按察司署由青州遷至濟南,濟南成為山東政治文化中心的同時,這個春秋戰國時的齊地,成為全國受儒家思想影響最重的城市之一,而明清兩代章丘都歸屬濟南府管轄。
孔孟在魯,孫子在齊,章丘作為齊魯思想交匯之地,孟洛川身上深深烙下了「齊風魯韻」。孟洛川是魯商的典型代表人物,從瑞蚨祥的成功,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市場經濟可以融合接軌的一面,更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魅力和力量。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