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論語》《孫子兵法》和「算盤」交匯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在歷史宏大的敘事中,總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情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這面五星紅旗是誰提供的布料?5月12日開始在央視財經頻道連續播出的紀錄片《瑞出東方》,為大家揭開了謎底——山東章丘的中華老字號瑞蚨祥提供的布料。

瑞蚨祥在民族危亡、外國侵略勢力與資本入侵之下,不但沒有被擠垮,反而用自己的經營之道抵受住了種種衝擊,由農而商,後迅速崛起於京、津、滬、江、浙、鄂等各地,開創連鎖經營模式之先河,實行股權激勵、兩權分離,創新股份制經營體制,成為中國近代商業史上獨特的經濟文化現象。

瑞蚨祥的成功,離不開孟洛川。孟洛川(1851—1939.9.7),孟子第六十九代孫,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刁鎮舊軍人,著名商人,祖輩為地主兼商人,是慶祥、瑞蚨祥掌門人。

孟洛川作為商界成功典範,長達60年掌管瑞蚨祥大權,創造了具有東方智慧的管理文化,他的商界制勝寶典箴言「道與術、取與予、常與變、方與圓、利與害、生與死」,至今被經營者奉為圭臬。

談起孟洛川,人們常常冠之以「一代儒商」。的確,孟洛川的經營之道中,含有豐富的儒家思想。在《瑞出東方》中,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立平就說:瑞蚨祥一手拿著《論語》,一手拿著「算盤」。北京史研究會副會長譚烈風說:瑞蚨祥是「人心齊,泰山移」,那泰山來自山東。

瑞蚨祥的管理文化有著濃烈的儒家文化特色,吸取了儒家文化的精華。筆者觀察,瑞蚨祥的儒家文化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管理上講仁義,講禮儀,講規矩,講秩序。瑞蚨祥對店員「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倡「自尊、自勵」,樹文明店風。紀錄片中,瑞蚨祥北京店鋪的老員工回憶,店裡規定員工不能打架,如果兩個員工打架,一起辭退。

二是講誠信,不欺客。待顧客「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秉「先義後利」、「利緣義取,財自道生」之經營理念。

瑞蚨祥這些管理理念,作為山東人都聽著耳熟,會想到孟子的「捨生取義」、孔子的「不義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言必信,行必果」等語言。特別是,「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直接和孔子反對假貨的「器不雕偽」主張完全一致。

但將孟洛川的經營管理之道僅僅歸結到儒家思想,又是偏頗的,不完整的。陳立平說:孟洛川雖然頗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但又是很靈活的。

如果說儒家思想讓瑞蚨祥有規矩有秩序,那麼,這「靈活的一面」,顯然又是孟洛川在波譎雲詭的商場中贏得勝利的關鍵。

孟洛川的商業才能從小就顯露出來,他小時候性格頑皮,不喜讀書,常以數磚計瓦為遊戲。18歲那年,孟洛川就開始掌管家業。

但孟洛川在將自己的商業智慧理論化後,我們就能看到他「靈活的一面」還是有思想來源的。筆者發現,將孫子兵法思想和孟洛川的經營管理思想相比較,孟洛川很多的經營管理思想其實源自《孫子兵法》。

孟洛川箴言中的「道與術」,是對《孫子兵法》的整體概括。《孫子兵法》前三篇講的是「道」,「道」要正,「道」要仁;《孫子兵法》後十篇講的是「術」,「術」要奇。

孟洛川操「順時應變,正合奇勝」的商賈謀略,是孫子兵法的一條重要軍事原則。孫子在《孫子兵法·兵勢篇》中說:「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

孟洛川箴言中的「常與變」,源自《孫子兵法·虛實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這句話歷來被稱為靈活指揮戰爭的名言。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商機蘊含於事物的變化之中,由常而變,是一柄雙刃劍,即可變而為利,亦可變而為弊。

孟洛川箴言中的「方與圓」和《孫子兵法·軍爭篇》的道理相同。方與圓,曲直之道即方圓之道,外圓內方,這是經商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為人應該內心方正,處世應該手段圓融。《孫子兵法·軍爭篇》:「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孟洛川箴言中的「利與害」,源於《孫子兵法·九變篇》:「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

孟洛川箴言中的「生與死」,語出《孫子兵法·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

除了《孫子兵法》,孟洛川箴言中也有道家思想。箴言中的「取與予」兩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將欲去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將欲滅之,必先學之。」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孟洛川在商界縱橫捭闔,山東大地的儒家文化和《孫子兵法》給其提供了豐富的滋養。儒家思想在漢代被奉為正朔,明朝洪武年間,山東按察司署由青州遷至濟南,濟南成為山東政治文化中心的同時,這個春秋戰國時的齊地,成為全國受儒家思想影響最重的城市之一,而明清兩代章丘都歸屬濟南府管轄。

孔孟在魯,孫子在齊,章丘作為齊魯思想交匯之地,孟洛川身上深深烙下了「齊風魯韻」。孟洛川是魯商的典型代表人物,從瑞蚨祥的成功,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市場經濟可以融合接軌的一面,更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魅力和力量。

來源:大眾日報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全球行:孔子孫子兩位聖人應在全球並蒂開花
    澳大利亞華人孫子研究學者丁兆德認為,《孫子兵法》流傳2500多年,光輝永存,至今傳播到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光耀全球。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遺產和世界寶庫,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智慧價值、應用價值,不亞於孔子倡導的儒家學說。  在葡萄牙裡斯本孔子學院,正廳最醒目的位置,孔子像與《孫子兵法》竹籤並列放在一起,讓人領略中國古代文武兩位聖人的風採。
  • 《論語》與《孫子兵法》一文一武,構建了中國古代經國治軍好方略
    西周末年史伯嘗云:「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如果將《論語》與《孫子兵法》放在一起作通盤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它們之間的差異,恰好能夠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而不同」的優勢互補。應該說,《論語》宣揚「仁德」與《孫子兵法》鼓吹「功利」,兩者均有一定的歷史合理性,但也不無其思維方法上的偏頗性:於前者不免乎「博而寡要,勞而少功」,「迂遠而闊於事情」之譏詬,於後者,則多少有隻求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局限,無怪乎後代有些人要斥責《孫子兵法》為「盜術」,認為「武稱雄於言兵,往往舍正而鑿奇,背信而依詐……故《詩》、《書》所述,《韜》、《匱》所傳,至此索然無餘澤矣」。
  • 從《論語》到《孫子兵法》 外媒:這些書「改變了世界」
    這個問題可能會引起激烈辯論,但是很明顯,從小說、歷史到科學和宗教,以下作品在世界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並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它們是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書籍。西班牙《趣味》月刊網站2月5日刊文稱,歷史學家認為這些書籍有助於塑造社會、改變社會習俗、捕捉或解釋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時刻。1、《1984》:喬治·歐威爾的這部小說與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以及扎米亞京的《我們》並稱反烏託邦三部曲。
  • 《孫子兵法解讀辭典》|兵法十三篇,致勝五千言
    實體書不過,既然近十幾年來許多種解讀《孫子兵法》的新流行本都沒有結合現代例子,而我結合了,也算是打破「沉悶」空氣,有了「新意」吧!我為什麼要結合現代例子呢?中國有專家提出:「《孫子兵法》是2500 年前冷兵器時代方陣作戰的產物,它有許多內容不僅不適用於機械化時代的戰爭,更不適用於信息化時代的戰爭。」這種《孫子兵法》「過時論」觀點使我吃驚!
  • 張翔: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002解讀孫子兵法
    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讀《孫子兵法》。這是讀一本書寫一本書第2篇原創文章。◎現在的我是知道孫子牛逼,而且他牛逼在哪裡?我能夠說出來,所以我就要開始解讀《孫子兵法》。一字一句,我能夠告訴你孫子為什麼牛逼,他牛逼在哪裡?他怎麼幫助我和你像他一樣牛逼。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解讀《孫子兵法》。就是要讓你和我像孫子一樣牛逼。而不是像孫子一樣慫。
  • 《道德經》《論語》《孫子兵法》裡的8個至理真經!過年學最好
    無論是道家絕學《道德經》,還是儒家至尊典範《論語》,抑或謀略用權之術的傑作《孫子兵法》,古人們留下的寶貴精華有太多我們今人需要學習的地方,趁著新年將近,哲學詩畫在此整理了下,一起與大家交流,精進,提高。畢竟精神的快樂才是最好的快樂。1,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 孫子兵法全球行:臺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中新網臺北12月31日電題:臺灣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記者韓勝寶  中評社曾發表評論:誰讀懂了《孫子兵法》?中國人。這樣回答其實只是答對了一半。為什麼?因為對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還不大了解或者了解不夠。那麼如何才能破譯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的密碼呢?
  • 《孫子兵法》體現出的孫武智慧觀
    [7](P.193)請比較作「知」的例子:知道,勝;得眾,勝;左右和,勝;量適計險,勝。孫子曰:恆不勝有五:御將,不勝;不知道,不勝;乖將,不勝;不用間,不勝;不得眾,不勝。[7](P.54)孫子曰:知不足,將兵,自侍(恃)也。勇不足,將兵,自廣也。不知道,數戰不足,將兵,幸也。
  • 當孫子兵法遇見吳文化 穹窿山將建孫子兵法博物館
    蘇報訊(駐吳中區首席記者 範易)昨天,吳文化與孫子兵法採風活動在穹窿山舉行。本次活動由蘇州市孫武子研究會聯合吳中區委宣傳部共同開展。參加活動的既有《孫子兵法》的研究者和愛好者,也有孫武文化遺址遺蹟的保護者和建設者,還有以藝術手法傳承弘揚孫武文化的書法家和攝影家。
  • 千萬不要把《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混為一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誕生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 海外教育領域與《孫子兵法》
    而將研讀《孫子兵法》列為必修學分是其中的一個舉措,也是王立文「力推」的。王立文在上大學時就讀《孫子兵法》,一直研讀了30年,出版過孫子專著。他認為,它不僅是戰爭寶典,更是競爭寶典,還是一門教人成功的學科。近年來,臺灣盛行過成功學,但都不能與孫子的智慧相提並論。孫子經典對大學生未來的人生和事業非常管用,不能讓中華經典在當今的大學生中流失。
  • 孫子兵法文白話對照版
    (孫子兵法.謀攻篇)譯文﹕不用武力而能戰勝敵人,乃是上上策。不戰而使人稱臣的關鍵在於知敵、用敵,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便可制勝。3.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公孫丑上)譯文﹕身處軍營之中,能料度千裡之外戰場春秋,且策劃制勝的謀略。掛帥親徵是小謀,決勝千裡則是大智。其本領乃得至於不露聲色的洞察和巧於心機的韜略。4.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 有了英文版《道德經》,英文版《論語》《孟子》《孫子兵法》還會遠...
    今天下午,上海譯文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韓衛東,上海譯文出版社總編輯史領空,叢書總策劃、總主編莊智象、林驤華和《道德經》翻譯編注者居延安在上海書展發布會現場為讀者介紹「世界學術經典(英文版)」系列策劃初衷和社會價值。
  • 黃樸民:《孫子兵法》成書的歷史契機
    然而,在今天,孫武之所以在軍事史上享譽中外,名播千秋,則主要是因為他寫了一部膾炙人口、為人們所推崇為「百世兵家之祖」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武經本」5900餘字,「十一家注本」6000餘字,篇幅並不大。但卻是一部論述軍事領域內部聯繫和規律的兵學傑作,是一部從戰略高度論述軍事問題的不朽之作。
  • 孫子兵法全球行:葡萄牙《孫子》翻譯日久彌新
    孫子兵法全球行:葡萄牙《孫子》翻譯日久彌新 圖為裡斯本書店的葡萄牙版《孫子兵法》。   記者注意到,2009年出版的葡萄牙版《孫子兵法》,譯者是米高·孔德;2011年出版的葡萄牙版《孫子兵法》,譯者是裡奧尼爾·吉勒斯。他們都是葡萄牙人。據了解,2000年前翻譯的葡萄牙版《孫子兵法》,已再版多次。  在一本葡萄牙文的孫子介紹中說,產生於公元前400年的《孫子兵法》,在軍事上是一本很重要的軍事著作,它不僅可以運到軍事上,而且還是一本人生哲學書。
  • 這一次,我們徹底讀透《孫子兵法》
    戰爭的代價太大、風險太高,要儘可能避免,這才是《孫子兵法》的核心。2. 我們現在總說「百戰百勝」,但告訴你個事實:《孫子兵法》推崇的並不是「百戰百勝」,而是「百戰不殆」,不失敗。以不敗為目標,儘量別出局,耐心等待對手犯錯。一句話:《孫子兵法》不是戰勝之法,而是不敗之法。3. 和我們的印象相反,百戰百勝恰恰是孫子反對的。為啥?
  • 《孫子兵法》全篇學習心得分享
    今天和大家分享:《孫子兵法》全篇學習心得分享博勻課堂:博勻經典晨讀(279):《孫子兵法》全篇學習心得分享一:      歷經沒有間斷的67天連續學習《孫子兵法》,我們終於逐篇逐段地解讀完了。在感嘆與這些經典的「經典」之時,除了學習和分享這些經典的幸福感以外,也有非常多的收穫和感悟。接下來幾天我們試著進行一些總結。也希望大家可以參與到《孫子兵法》的學習總結與互動交流中來。    我讀完《孫子兵法》,覺得「孫子」有三個重要的思想,需要把它們提煉出來,那就是:慎戰思想、全勝思想和巧戰思想。
  • 孫子兵法全球行:《孫子》翻譯出版覆蓋大半個歐洲
    中新網蘇州4月3日電 題:《孫子》翻譯出版覆蓋大半個歐洲  記者 韓勝寶  1772年,法國神父約瑟夫·阿米歐在巴黎翻譯出版的法文版,開啟了《孫子兵法》在西方傳播的歷程,也為後來俄國人、英國人、德國人相繼翻譯出版《孫子兵法》開創了先河。
  • 新的一年通過讀《孫子兵法》,可以學習他的立體思維,把您的思維優化升級一遍
    競爭實際上就是兩步的核心內容:第一個,所有的競爭,所有的博弈,它在動手之前,它都有一個戰略規劃、戰略運籌、戰略預測、戰略分析評估和戰略選擇的問題。怎麼來收集更多的信息數據為決策提供依據,《孫子兵法》講了知彼知己、知天知地。
  • 孫子兵法全球行:聯合國官員評價孫子屬於整個世界
    中新網紐約11月20日電(記者 韓勝寶)《孫子兵法》列入中國代表作品翻譯叢書,《孫子兵法傳世典藏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藏並受到該組織總幹事高度評價,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將軍參加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 聯合國維和部隊信奉孫子「不戰而勝」的和平思想,聯合國軍事觀察員和國際專家研讀《孫子兵法》……長期以來,聯合國為弘揚和傳播以孫子為代表的中國兵家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