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刺檢測食物過敏原——哈爾濱市兒童醫院變態反應科每周四開放食物過敏門診

2020-11-12 哈爾濱市兒童醫院

(魏然)10個月小寶寶,從出生後溼疹很嚴重,並且一直腹瀉,營養狀態較差,體重增長緩慢,比同齡孩子輕很多,到醫院檢查得知孩子牛奶重度過敏,雞蛋輕度過敏。食物過敏和不耐受是嬰幼兒的常見問題,很多家長會選擇「忌口」來規避風險,這種做法正確嗎?

當前,食物過敏問題越來越困惑孩子家長們,尤其是嬰幼兒的食物過敏應對不正確,亂忌食不僅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還對患兒的生長發育造成不良的影響。據變態反應科宋瑜欣主任介紹,兒童過敏大多數發生於出生後的第一或第二年,自述食物過敏的發生率高於10%,但真正食物過敏在1歲時患病率高峰大約接近在6—8%,此後逐步下降直到青春期之後患病率穩定在大約3—4%。

宋瑜欣主任說,因為嬰兒出生後所接觸最多的食物都是最具有抗原性的高蛋白物質,像牛奶和雞蛋,並且嬰兒的腸道的屏障作用和免疫系統發育均不夠成熟,那麼處理食物的抗原能力不足,使得牛奶和雞蛋所含大分子直接進入血液,從而引發了食物過敏。這種免疫機制介導的食物不良反應,分為速髮型、遲髮型和混合型,其中速髮型是IgE介導(體液免疫)常在2小時以內發病。而IgE又主要的分布在身體的皮膚和黏膜上,因此,這種速發反應主要表現在皮膚和黏膜所累及的器官和組織。如果在皮膚上就可以出現蕁麻疹或溼疹樣等皮損;如果是在上氣道黏膜上就可以出現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比如打噴嚏,流鼻子,鼻子堵,鼻子癢;如果是在下氣道就可能出現咳嗽,喘息等哮喘的一些症狀;如果表現在消化道黏膜上,就可以出現噁心、嘔吐、拒食、腹痛、腹瀉、便秘、便血等消化系統的症狀。久而久之,患兒就有可能出現貧血、營養不良、甚至影響孩子的整個生長發育,而且孩子的生活質量也會大大地下降。

宋瑜欣主任強調以下情況需要查找過敏原:3歲以內嬰幼兒,中到重度難以控制的溼疹,尤其是當患兒出現速發反應、有消化道症狀和生長發育遲緩等情況,需要檢測過敏原。當不能採用有效的體外試驗來診斷食物過敏又懷疑患兒食物過敏時,可以採用診斷性飲食迴避。具體方法為:讓患兒或哺乳期母親嚴格迴避可疑食物2--4周,如果患兒的臨床症狀得到明顯改善,則高度懷疑對此種食物過敏。如果臨床症狀沒有明顯改善,則可能與該種食物沒有關係,可以繼續食用。但是應注意以下問題:1.用於診斷是否食物過敏,飲食迴避時間一般為2-4周即可,最長不要超過6周,否則容易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2.迴避要完全;3.替代品不能出現過敏反應,同時要營養充分,可以滿足患兒的營養需求。

在變態反應科接診的患兒中,牛奶、雞蛋、小麥過敏約佔80%左右。為了有效地幫助和解決嬰幼兒食物過敏的困擾,變態反應科每周四開放食物過敏門診,主要針對牛奶、雞蛋、小麥等新鮮食物進行「點刺檢測食物過敏原」,查找過敏真正「元兇」,避免過度的規避食物,為患者解除困擾。

具體事宜如下:

一、門診開放時間:每周四上午 8:00---11:00

二、號源:現場掛號, 8:00---9:00 4個;9:00---10:00 4個

三、家長注意事項:

1、一周內忌食抗組胺類藥物(抗過敏藥物)和激素類藥物(包括口服和靜脈用藥)

2、自帶新鮮食物如:雞蛋、牛奶(可直接飲用的鮮奶)、小麥(自帶麵團)。


新聞連結

食物過敏是免疫機制介導的食物不良反應,全球兒童食物過敏的患病率為6%--8%,成人患病率是3.5%--4%。針對兒童食物過敏,如何進行診斷和治療?
食物不良反應和食物過敏
食物不良反應(Food adverse reaction)是指在進食某種食物後所發生的異常臨床反應。食物中毒、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等都屬於食物不良反應。

食物過敏的臨床表現
消化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胃食管返流、便秘等;
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喘息、憋氣、呼吸困難等。
皮膚症狀如:皮膚瘙癢、紅斑、風團、水腫和溼疹等。
嚴重食物過敏甚至會出現過敏性休克,導致死亡。
食物過敏與溼疹
食物過敏與溼疹的相關性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食物過敏與溼疹的關係可以形象比喻為「雞生蛋蛋生雞」問題,即食物過敏可以導致溼疹發生,而溼疹發生又可以呈現出食物過敏相關症狀。1915年Schloss研究發現溼疹患兒避食敏感食物會使其臨床症狀得到明顯改善,由此食物過敏在溼疹發病中的作用開始得到重視。全球兒童食物過敏的患病率大約為6%--8%,而溼疹患兒的食物過敏患病率高達40%,明顯高於其他兒童,因此食物過敏在兒童溼疹中極為常見。1985年到2004年溼疹中食物過敏的發病率,大約1/3到2/3溼疹患兒存在食物過敏。但並不是說所有溼疹的患兒都會出現食物過敏,食物過敏與患兒的年齡和疾病的嚴重性有關,年齡越小、疾病越嚴重,食物過敏的可能性越大。

食物過敏的診斷

主要結合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診斷食物過敏,食物過敏常用的體內實驗包括皮膚點刺(SPT)、特應性皮膚斑貼試驗(APT)、口服食物激發試驗(OFC),體外試驗主要是血清特異性IgE抗體的檢測(sIgE)。
食物過敏的治療
首先是嚴格迴避過敏的食物,必要時可以給予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素等對症治療。以牛奶蛋白過敏為例,應該嚴格迴避奶製品,包括牛奶、奶粉、酸奶、蛋糕、冰淇淋、奶糖等。應選擇牛奶替代品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無過敏原性或低過敏原性;二是營養充分,滿足患兒生長發育需求。

相關焦點

  • 食物過敏與不耐受能給寶寶吃嗎?哈爾濱市兒童醫院變態反應科每周四開放食物過敏門診「點刺檢測食物過敏原」
    據變態反應科宋瑜欣主任介紹,兒童過敏大多數發生於出生後的第一或第二年,自述食物過敏的發生率高於10%,但真正食物過敏在1歲時患病率高峰大約接近在6—8%,此後逐步下降直到青春期之後患病率穩定在大約3—4%。
  • 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孩子食物過敏...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四屆協和過敏性疾病國際高峰論壇上,多位變態反應科和兒科專家為家長詳解呵護食物過敏兒童「應知應會」。食物過敏的發病在全球呈逐年增高趨勢,在低齡人群尤為明顯。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沙莉介紹,西方國家約8%的兒童受到食物過敏影響,而我國的一個單中心橫斷面研究顯示兒童食物過敏患病率已升至7.7%。
  • 呵護食物過敏兒童,家長「應知應會」有哪些?
    吃蛋糕沒事,吃蛋羹卻起了風團;一喝牛奶就嘔吐、拉肚子……食物過敏兒童的一日三餐令家長倍感焦慮。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如果致敏食物不能吃,如何保證營養?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四屆協和過敏性疾病國際高峰論壇上,多位變態反應科和兒科專家為家長詳解呵護食物過敏兒童「應知應會」。
  • 一喝牛奶就嘔吐、拉肚子……食物過敏會伴隨終生嗎?
    原標題:食物過敏會伴隨終生嗎? 吃蛋糕沒事,吃蛋羹卻起了風團;一喝牛奶就嘔吐、拉肚子……食物過敏兒童的一日三餐令家長倍感焦慮。 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如果致敏食物不能吃,如何保證營養?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四屆協和過敏性疾病國際高峰論壇上,多位變態反應科和兒科專家為家長詳解呵護食物過敏兒童「應知應會」。
  • 如何進行過敏原檢測:過敏患者就診前必須了解的常識
    點刺試驗則是在前臂滴若干滴抗原製劑,每滴0.1毫升,間隔1.5釐米,然後用特殊的針輕刺液體浸潤的皮膚,不能刺出血。吸入性過敏、食物過敏都能用這種方法檢測。另外,還有一大類檢查就是抽血化驗,通過查患者體內的特異性抗體IgE來尋找過敏原。其道理在於,如果人體對某一種抗原過敏,身體會產生一種僅針對這種物質的抗體,因此最準確。
  • 任何過敏原檢測 都不能直接確定過敏原
    說到過敏,大家都不會陌生,溼疹、過敏性鼻炎、哮喘、過敏性結膜炎、食物過敏等過敏性疾病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很多人的健康。由於環境的變化、經濟的發展、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等,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2005年6月28日,世界變態反應組織聯合各國變態反應機構共同發起對抗過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議,將每年的7月8日定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
  • 食物過敏的人為何越來越多?
    來源:人民網受訪專家: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 孫勁旅近年來,食物引起的過敏性疾病呈上升趨勢。據媒體報導,近幾十年來,全球食物過敏案例明顯增加,英國有7%兒童食物過敏,澳大利亞有9%。為什麼會出現食物過敏?食物過敏的人為何越來越多?《生命時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過敏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孫勁旅教授,解答關於食物過敏的疑惑。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食物過敏,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某一特定食物產生的一種不正常的免疫反應。」
  • 專家提醒:生活中的食物過敏原,要注意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9日訊(記者 盧憶) 近年來,食物過敏人群數量快速增加,調查發現,約8%的兒童和4%的成人對一種或多種食物有過敏症狀。過敏反應是如何產生的?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有哪些?
  • 你的過敏原找對了嗎—新聞—科學網
    但相繼去了幾家三甲醫院進行相關過敏原檢測,結果顯示均為陰性。 在朋友建議下,他特意掛了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尹佳的號。 「當患者拿著一摞化驗單時,我能夠感覺到他的無奈。」尹佳說,考慮到患者春季發病,首先懷疑是花粉過敏,但檢查的結果依然是陰性。 之後,尹佳又為陳剛嘗試了幾百種的過敏原檢測,甚至還考慮過敏原可能是牛奶中的青黴素。
  • 兩家醫院查過敏源結果相反 過敏檢測儀不靠譜
    兩種檢測方法得出完全相反的結果  從今年4月開始,李女士每天早上起床都要打一長串噴嚏。一開始李女士以為是感冒了,可一直持續了兩個多月,後來還出現了眼睛癢、嗅覺減退等症狀。在一家三甲醫院檢查後,大夫告訴李女士,她這是典型的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結膜炎,要儘量少接觸過敏原。
  • 食物過敏尋蹤——中國人群「異聞錄」
    因此理論上,任何食物都可能成為過敏原。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有近200種,牛奶、雞蛋、花生、堅果、貝類、魚類、大豆、小麥等8種食物,誘發了90%以上的食物過敏。但真正要找到讓你過敏的那種食物,並非易事。中國食物過敏界「最強王者」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的調查研究發現,看上去人畜無害、在中國有幾千年食用歷史的小麥,是誘發中國人群過敏性休克最常見的食物!中國人37%的過敏性休克都與它有關;而堅果和花生,分別只佔7%和5%。
  • 食物過敏很兇險!最好的治療方法是……
    前不久有一位江蘇的姑娘,吃完小龍蝦後出現了過敏症狀——全身起蕁麻疹、心慌、呼吸困難,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食物過敏現象現在越來越普遍,輕則影響生活質量,重則威脅生命健康。在7月8日世界過敏性疾病日到來之際,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變態反應科負責人、中華醫學會天津變態反應分會副主任委員劉瑞玲表示,食物過敏從嬰兒到年輕人,再到老年人都有可能發生,嚴重的食物過敏會危及生命。目前治療食物過敏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找到過敏原並遠離它。
  • 鵝滴醫生丨懷疑寶寶過敏?這些症狀,寶爸寶媽請注意
    那麼到底該如何防治兒童過敏?有哪些常見的兒童過敏原?如何確定過敏原?有哪些常被家長忽視的過敏症狀?本期鵝滴醫生邀請到了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變態反應科的趙京主任醫師,和您聊聊「兒童過敏」那些事兒。 大咖簡介 趙京,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 ,現任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學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兒科呼吸學組組長、兒科哮喘協作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變態反應分會常務理事。主持完成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及多項北京市科研課題。
  • 六問六答 食物過敏該怎麼辦?
    1、什麼是食物過敏?食物過敏是指攝入某種食物後出現的可反覆發生、由免疫系統介導的不良反應。多數食物過敏由IgE介導,但也有一些為非IgE介導或混合型。食物過敏不同於食物不良反應,後者包括食物過敏(免疫反應)和食物不耐受(非免疫反應)。
  • 較真| 面對柳絮花粉「瑟瑟發抖」,過敏這麼多年,還有救嗎?
    導致過敏的物質叫過敏原,主要包括吸入物(塵蟎花粉等)、食物(雞蛋牛奶等)、藥物(青黴素等)、接觸物(合金中的鎳、化妝品中的汞等)。 2懷疑過敏建議到醫院的變態反應(過敏)科就診,進行過敏原檢測。通常過敏原檢測包括皮內試驗、點刺試驗以及抽血查免疫球蛋白E,還可以進行斑貼試驗和激發試驗。
  • 孩子過敏源檢測,如何避免被坑?
    過敏反應分為速髮型和遲髮型速髮型:發生在數分鐘到數小時內,通常為典型的 IgE 介導;包括急性蕁麻疹、嚴重過敏反應、口腔過敏症候群、食物依賴運動誘發的過敏反應、速髮型胃腸道過敏等;這類患者病史相對清楚,通常情況下都會通過皮膚點刺或血清過敏原 特異性IgE 進一步確認。
  • 寶寶過敏原檢測前遇到的問題_寶寶過敏原檢測的全過程問與答_幼兒...
    答:過敏原檢測有多種方法,一般不檢測唾液。  A、點刺檢查過敏源:是目前國際特別是歐美國家推崇的過敏原體內檢測方法。先將點刺皮試液滴在皮膚上,然後用點刺針穿過液滴,輕輕刺入皮內。安全性及靈敏度高、準確度高,由於皮損小,寶寶沒有痛感,就如被蚊叮一樣等特點,已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皮內試驗。
  • 過敏就是變態嗎?
    他們告訴我:過敏就是對某種東西敏感吧,就是覺得吃了或者碰了某些東西,身上會出現很多類似的紅疹,伴隨瘙癢。他們問我過敏到醫院看什麼科?我告訴他們掛變態反應科,他們表示很驚訝:「變態不是指人的心理方面的不正常嗎?
  • 如何進行過敏原檢測?
    過敏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富貴病,20%—40%的人一生中都曾罹患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急性蕁麻疹、嬰兒溼疹、接觸性皮炎、食物/藥物過敏、過敏性休克等,其中過敏性休克是最致命的。過敏原檢測,公認只有兩大類:1.
  • 打噴嚏流鼻涕加鼻塞,是感冒還是過敏?
    Q: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是過敏體質?對哪種物質過敏?答:皮膚點刺試驗是過敏原檢測的重要手段之一。(皮膚點刺試驗)該試驗是先將少量不同種類的致敏原液體滴在患者的皮膚上,然後用點刺針將液體刺入皮膚表層。如果刺入部位沒有出現任何紅、腫或瘙癢(如上圖陰性結果所示),則表明患者敏對所測試的過敏原不會發生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