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食物過敏兒童,家長「應知應會」有哪些?

2021-01-21 大洋網

吃蛋糕沒事,吃蛋羹卻起了風團;一喝牛奶就嘔吐、拉肚子……食物過敏兒童的一日三餐令家長倍感焦慮。

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如果致敏食物不能吃,如何保證營養?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四屆協和過敏性疾病國際高峰論壇上,多位變態反應科和兒科專家為家長詳解呵護食物過敏兒童「應知應會」。

高發、「麻煩」,卻非「一成不變」

食物過敏的發病在全球呈逐年增高趨勢,在低齡人群尤為明顯。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沙莉介紹,西方國家約8%的兒童受到食物過敏影響,而我國的一個單中心橫斷面研究顯示兒童食物過敏患病率已升至7.7%。

食物過敏「很麻煩」,可出現皮膚、胃腸道、呼吸道症狀甚至危及生命的窒息和休克症狀,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兒童時期大多數食物過敏與牛奶、雞蛋、魚類、大豆、花生、小麥、甲殼類食物、堅果等八大類食物有關。

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醫師文利平介紹,兒童食物過敏包括IgE介導、非IgE介導和混合型等類型,其中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屬於急性發作的類型。家族遺傳史、皮膚屏障障礙、剖宮產、母乳餵養時間過短、環境過度清潔、早期抗生素的使用,這些都是導致IgE介導的食物過敏的危險因素。

不過,家長也不必過於焦慮。「兒童的食物過敏並非成人的『縮小版』,而是始終在變化中的。」文利平說,兒童的食物過敏原以雞蛋、牛奶、小麥、花生為主,大部分可以隨年齡增長逐漸耐受,這也是成人食物過敏患病率低於兒童的主要原因。

專家還提示,食物不耐受不涉及免疫反應,並不是食物過敏。常有家長錯將食物不耐受症狀當作食物過敏,徒增煩惱。到底是不是食物過敏、對何種食物過敏,需要到醫院確診。

檢測在「精」不在多,根本仍在預防

食物過敏的症狀和別的過敏性疾病相比看上去沒什麼不同,那怎樣才能確診,又該如何治療?

「有的家長要求醫院給孩子做的檢測越多越好,這是誤區。」文利平說,食物過敏的檢測關鍵在精準而不在多,一定要跟臨床病史相符。一些未經論證的檢測,如過敏原特異性IgG檢測、生物共振/生物電檢測、細胞毒性測試等,不但不能用於食物過敏的評價,還會干擾診斷、加重家長的焦慮情緒。

專家介紹,食物過敏正確的檢測方法是皮膚點刺試驗和血清特異性IgE檢測。不過,這兩個檢測並不完美,存在交叉過敏反應問題。例如,有人吃蝦蟹並不過敏,但因為塵蟎過敏,他的蝦蟹的皮試反應也會呈陽性。

如何精準診斷?文利平說,首先根據病史排查可疑食物,必要時進行新鮮食物的點刺試驗。當臨床病史採集和輔助檢查不足以診斷時,需要進行口服激發試驗。如仍無法確診,就要進行雙盲的食物激發試驗。但這一食物過敏診斷的「金標準」也存在較高風險,必須在管理嚴格、流程規範、設備和人員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在嚴密監護下進行。

遺憾的是,專家表示,儘管最新的食物脫敏治療方法已經見到一些療效,但尚未廣泛應用於臨床。食物過敏目前還無法根治,根本仍在預防。

患者教育至關重要,但被「教」的不只是患者

5歲男孩倪某自幼就有嚴重的牛奶過敏,一次去餐館喝了一小碗魚湯後發生過敏性休克,住進了ICU。儘管餐前家長曾向餐館說過孩子牛奶過敏,但餐館也沒意識到,魚湯裡添加的少量「三花淡奶」會成為誘發孩子過敏的「元兇」。

「患者教育是預防食物過敏發作的重中之重。」文利平說,食物過敏不單是家長或醫生需要了解的問題,更是需要全民動員、全民重視的問題。

她說,要教育兒童「可以分享玩具但不可分享食物」;學校和幼兒園應定期向家長核實孩子的過敏原並備好急救藥。要教育青少年患者及其家人讀懂食物標籤,明確是否含有致敏成分,注意交叉反應;了解食物烹調注意事項,明確用何種方式加工的食物不會致敏;減少在外就餐;學會使用腎上腺素筆。

不能吃某些食物,過敏患兒的營養如何保證?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副組長胡燕說,通常確診後必須進行嚴格的食物迴避,並對症治療以緩解症狀。此後,對於提供生長發育所必需營養成分的食物,要尋找其替代品,比如為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幼兒選擇低敏配方。隨著嬰幼兒年齡增長合理添加輔食,不要過分限制輔食攝入;除了已明確含有過敏原的食物以外,其他輔食的引入時間與正常嬰兒一致。合理搭配膳食營養,必要時進行營養素的補充和生長監測。

胡燕舉例說,由於多種食物蛋白可以通過母乳傳遞給嬰幼兒,對於0至6月齡母乳餵養的食物過敏嬰兒,母親應針對性地迴避一些食物,不要盲目停掉母乳。如果嬰兒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母親就要迴避牛奶及其製品同時注意補充鈣。而對於0至6月齡人工餵養的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幼兒,症狀在輕到中度的,首選深度水解配方來餵養;重度的、多種食物過敏的或者嚴重胃腸道症狀食物過敏的,應選擇胺基酸配方來餵養。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

相關焦點

  • 孩子食物過敏怎麼辦?家長這些「應知應會」
    一喝牛奶就嘔吐、拉肚子,一吃蛋羹就起風團……食物過敏兒童的一日三餐令家長倍感焦慮。食物過敏究竟是咋回事?如果致敏食物不能吃,如何保證孩子營養?呵護食物過敏兒童,家長這些「應知應會」。
  • 寶寶為什麼食物過敏?食物過敏怎麼辦?家長應怎樣預防寶寶過敏?
    雖然父母對寶寶精心呵護,但也會出現寶寶食物過敏的情況,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牛奶和雞蛋雖然是最常見的食物,也是被人們稱為營養聖品,但也會使人產生過敏反應。很多一歲以下的兒童對牛奶有過敏反應,但這種情況到長大後可能會有所改變。所以家長應該留意,一些有關的食物也不能亂吃。 食物過敏怎麼辦 如果飲食不當,很容易出現食物過敏的情況,一些過敏反應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
  • 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孩子食物過敏...
    吃蛋糕沒事,吃蛋羹卻起了風團;一喝牛奶就嘔吐、拉肚子……食物過敏兒童的一日三餐令家長倍感焦慮。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如果致敏食物不能吃,如何保證營養?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四屆協和過敏性疾病國際高峰論壇上,多位變態反應科和兒科專家為家長詳解呵護食物過敏兒童「應知應會」。食物過敏的發病在全球呈逐年增高趨勢,在低齡人群尤為明顯。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沙莉介紹,西方國家約8%的兒童受到食物過敏影響,而我國的一個單中心橫斷面研究顯示兒童食物過敏患病率已升至7.7%。
  • 一喝牛奶就嘔吐、拉肚子……食物過敏會伴隨終生嗎?
    原標題:食物過敏會伴隨終生嗎? 吃蛋糕沒事,吃蛋羹卻起了風團;一喝牛奶就嘔吐、拉肚子……食物過敏兒童的一日三餐令家長倍感焦慮。 食物過敏會伴隨孩子終生嗎?要做哪些檢測才能確診?如果致敏食物不能吃,如何保證營養?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四屆協和過敏性疾病國際高峰論壇上,多位變態反應科和兒科專家為家長詳解呵護食物過敏兒童「應知應會」。
  • 兒童皮膚過敏 這些知識家長要知道
    環境中會引起過敏的因素,包括塵蟎、蟑螂、黴菌、花粉和貓狗鳥類等寵物,食物上包括牛奶、蛋、有殼的海產品以及芒果等等,季節交替、上呼吸道感染、劇烈運動、冰冷食物、空氣汙染、吸二手菸,則是常見的非過敏原誘發因素。家長可以藉由生活經驗觀察、最好是去醫院進行過敏原抽血檢查,找出可能的誘發因素,防治寶寶反覆過敏發作。  那麼,目前常見的兒童過敏性皮膚病有哪些,如何針對性的採取有效預防措施呢?
  • 支氣管哮喘的患者應知應會知識講座之一:什麼是哮喘?
    支氣管哮喘的患者應知應會知識講座之一:什麼是哮喘?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症狀;哮喘本質是炎症,是由多種細胞參與的慢性炎症;這種炎症可對氣道造成長期破壞,造成氣道上皮損傷、平滑肌肥大、氣管壁變厚等氣道結構改變,並引起多種呼吸症狀發生;哮喘的炎症和我們平時所說發炎不同。
  • 溼疹有哪些類型?溼疹和食物過敏有啥關係?
    基於此,「百年協和講堂」特邀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助理 副主任醫師李冀老師,帶大家認識溼疹的真面目,告訴你如何科學預防、治療和護理溼疹兒童,並在線統一解答你對溼疹存在的常見問題~如果您想知道什麼是溼疹、為什麼會得溼疹、溼疹有哪些典型特徵以及它與痱子的區別
  • 運動也會誘發食物過敏?專家告訴你如何對付過敏
    食物過敏是身體免疫系統對進食的某種物質過度反應,本質是免疫反應。大多反應溫和,如出現皮疹或胃部不適;少數情況下反應嚴重甚至危及生命,需要快速治療。你知道嗎?食物過敏有家庭聚集現象:如果家庭成員中有枯草熱、哮喘或溼疹(特應性皮炎)等過敏徵象,那你出現食物過敏的可能性增加。你還知道嗎?兒童食物過敏較成人多見;特應性體質的人也常發生食物過敏。
  • 家長應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上哮喘?
    近年來我國兒童哮喘發病趨勢特點如何?春季花粉高峰期,哮喘患兒生活中應注意啥?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一般過敏還是哮喘……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近日特邀北京兒童醫院過敏反應科主任向莉博士,為哮喘患兒家庭答疑解惑。記者:請問目前中國兒童哮喘發病的趨勢、特點和原因都有哪些?
  • 寶寶夏季護膚,更應加倍呵護
    肥皂水會刺激寶寶長痱子的皮膚。如果洗澡時給寶寶打了肥皂,一定要用清水將肥皂衝洗乾淨。提醒:胖寶寶最易中招皮膚皺褶多的胖寶寶在夏天最容易長痱子,要注意這些皺褶處不要淤積汙垢。平時應給寶寶穿寬鬆、透氣、吸汗的衣服。
  • 寶寶食物過敏太遭罪,家長應對攻略看這裡
    據美國webmd網站報導,過去二十年來,美國食物過敏患兒的人數足足增加了50%。18歲以下的兒童,約8%對食物過敏,其中有38.7%曾有嚴重的食物過敏反應。食物過敏已經是21世紀最嚴重的公共安全衛生問題之一了,家長們都得重視起來。
  • 兒童更容易食物過敏,除了儘量避免過敏,這些功課也要做足
    大約有1%到2%的成年人會對食物有過敏的現象,而兒童的這種現象高出了成人十倍。孩子過敏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包括溼疹、水泡、皮膚上長出丘疹、嘴巴因此而腫起,過敏還會引起孩子一些消化道的症狀,甚至造成兒童過敏性哮喘,過敏性咳嗽。如果過敏症狀嚴重,甚至會對兒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 醫師:家長給兒童檢測食品過敏原應謹慎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近年臺灣地區流行家長帶過敏兒童抽血檢測過敏原,找出上百種食物及數十種環境過敏原,讓孩子對食物無所適從。相關醫師說,家長應正確認識過敏原檢測,不要談過敏原色變。
  • 點刺檢測食物過敏原——哈爾濱市兒童醫院變態反應科每周四開放食物過敏門診
    據變態反應科宋瑜欣主任介紹,兒童過敏大多數發生於出生後的第一或第二年,自述食物過敏的發生率高於10%,但真正食物過敏在1歲時患病率高峰大約接近在6—8%,此後逐步下降直到青春期之後患病率穩定在大約3—4%。
  • 小孩子也會貧血?小兒貧血是什麼造成的?4個原因家長應留意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的悉心呵護,把孩子健康的養大對於所有家長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越幼小的孩子,總是容易出現一些小病小鬧,讓家長為之擔憂。相比於感冒、腹瀉、視力健康等常見的幼兒健康問題。
  • 兒童食物過敏,可能和嬰兒時期父母的這個決定有關
    《生活在過敏症中》的作者阿莫斯卡託說,不正確的斷奶建議可能會讓父母錯失一個防止嬰兒食物過敏的重要窗口期。「延遲接觸」導致過敏大增?現在,食物過敏現象非常普遍。在英國,7%的兒童都有過敏。在過去二十年裡,因過敏而去醫院治療的人數增長了五倍。
  • 食物過敏與不耐受能給寶寶吃嗎?哈爾濱市兒童醫院變態反應科每周四開放食物過敏門診「點刺檢測食物過敏原」
    :3歲以內嬰幼兒,中到重度難以控制的溼疹,尤其是當患兒出現速發反應、有消化道症狀和生長發育遲緩等情況,需要檢測過敏原。,全球兒童食物過敏的患病率為6%--8%,成人患病率是3.5%--4%。針對兒童食物過敏,如何進行診斷和治療? 食物不良反應和食物過敏 食物不良反應(Food adverse reaction)是指在進食某種食物後所發生的異常臨床反應。食物中毒、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等都屬於食物不良反應。
  • 鈞鈞媽分享:季節交替寶寶如何預防過敏?防過敏食物有哪些?
    季節交替寶寶發生過敏是比較常見的,但是你知道寶寶常見的過敏性疾病有哪些嗎?如何預防過敏呢?下面鈞鈞媽給大家介紹幾種可以預防過敏的食物,一起來看看吧!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有哪些過敏涉及多學科體系,包括呼吸科、耳鼻咽喉科、皮膚科、免疫科、眼科、消化科等,常見的疾病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胃腸炎等。
  • 崔玉濤揭秘嬰幼兒食物過敏 康萃樂益生菌給寶寶腸道專業呵護
    崔玉濤揭秘嬰幼兒食物過敏  康萃樂益生菌給寶寶腸道專業呵護2017-11-28 15:38:1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現場有媽媽一聽到食物過敏,便說道「我的寶寶從小吃雞蛋就過敏,一吃雞蛋身上便開始起小紅點,和他爸爸一樣。」
  • 自然拼讀應知應會的元音詞組發音,你知道都有哪些,你都會了嗎
    自然拼讀應知應會的元音詞組發音一般元音組在單詞中,它們絕大概率都是髮長音比如:sit [st]長音就是正常或稍微長點的發音 如:sea [si] seat [sit]自然拼讀應知應會的元音詞組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