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穴名解——心經腧穴 靈道

2020-12-19 騰訊網

靈道

【別名】  無。

【定位】  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 1. 5寸。

【特點】  為手少陰心經經穴。

【主治】  心痛,暴喑,肘臂攣痛。

【來源】  本穴最早見於《甲乙經》。

【釋詞】  靈,有神靈之義。道,指通行之道路,又順也,遠也,萬事之通行也。

【釋義】  心藏神,神化而為靈,此穴在神門穴上 1寸 5分,為手少陰脈通行經過之道路,乃人身陰陽交會之大道。道為萬物之所由,靈為一身之主宰,神靈有道,則形有所稟,氣有所歸矣。可與青靈互參。

【提要】  本穴秉少陰之氣,由少海直道而來。有行氣和血、寧心醒神之功。主治心痛、乾嘔、悲恐、瘈瘲、肘攣、暴瘖以及諸般鬱滯之症,刺之俾使其靈通順適也,是治療心病和癔病的主穴。《千金》有:「心痛悲恐,相引瘈瘲。」

相關焦點

  • 針灸穴名解——膀胱經腧穴 督俞
    俞,指腧穴。《廣韻·釋詁》:「督,正也。」又,大將也。《後漢書·郭躬傳》:「軍徵校尉,一統於督。」又指中間。《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釋文曰:「人身惟脊居中,督脈並脊裡而上。身前之中曰任,身後之中曰督。」督脈貫脊而行,為臟腑諸俞之所依附,故能督正諸俞,貫通腰脊。既為督脈之俞,義為諸陽之督也。
  • 腧穴名稱的字音、字形辨析
    在準備教案的過程中,當然也是一次自我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我體會到這部分內容其實對於經絡腧穴的學習是十分必要且有價值的,因為腧穴的名稱中蘊含著腧穴的定位、功效、主治等等特徵,相信學習「腧穴名稱的字音、字形辨析」可以增加我們學習經脈腧穴的興趣,幫助我們更好地記憶與理解經脈腧穴,對我們在針灸專業上的長期發展將大有裨益。
  • 【每日一練】中醫-針灸學手少陰心經、腧穴考點練習(1)
    【該題針對「手少陰心經、腧穴」知識點進行考核】2、【正確答案】 A【答案解析】少衝【定位】在手指,小指末節橈側,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指寸)。【該題針對「手少陰心經、腧穴」知識點進行考核】3、【正確答案】 B【答案解析】「少澤」屬於手太陽小腸經腧穴。
  • 久咳不愈,這兩組腧穴竟然有奇效!
    治療久咳不愈的兩組腧穴 1左側通天 根據症狀可與其他相關腧穴配伍。 筆者很久以前做經絡診察時偶然發現左通天能治療慢性乾咳,所以有一段時間把左通天稱為「咳點」,以本穴為主配伍其他腧穴,針刺4~5次能痊癒,包括病史有幾年時間的咳嗽。 後來發現,有些腰痛、尿頻的患者也在此處有異常反應,是否也應該把它稱為「腎點」?
  • 針灸穴名解——任脈腧穴 神闕
  • 針灸穴名解——胃經腧穴 內庭
  • 針灸穴名解——任脈腧穴 下脘
  • 針灸穴名解——膀胱經腧穴 飛揚
  • 針灸穴名解——肺經腧穴 孔最
  • 什麼是五腧穴?(全面解析,圖文並茂)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什麼是五腧穴?五腧穴,是十二經脈各經分布於肘膝關節以下的五個重要腧穴。即 井、滎、輸、經、合。各經的五輸穴從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並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稱命名,比喻各經脈氣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特點。
  • 中醫腧穴名稱釋義,最直接了當地幫你搞清經絡和腧穴
    中醫經絡和腧穴是中醫理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條經絡還可弄清,幾個腧穴還可了知,但人體有十二正經加上衝任督帶、陰陽維脈,陰陽蹺脈等二十多條經脈,且相互交叉聯絡,更添冗雜,然相比於這些經絡,經絡上的穴位更是難搞,因為這些腧穴是用來闡釋和定位這些經絡的走向、相互關係以及功能主治等的,如果你曾對中醫經絡腧穴略有涉獵
  • 教科書上沒有的一課:賀普仁談經絡與腧穴
    任脈共有24個穴位,有14個交會穴,2個八會穴(氣會、腑會),6個募穴(膀胱募中極、小腸募關元、三焦募石門、胃經募中脘,心經募巨闕、心包募羶中),諸陽經亦會於任脈(陽蹺、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督脈),因此任脈功效廣泛,在治療疾病和防病保健方面都有重要價值。督脈的「督」字,有總督、督領含義,督脈總督一身之陽,與諸陽脈相連,是「陽脈之海」。督脈可疏通陽經經氣,可培補真陽。
  • 全網首發 | 「3D經絡腧穴專業版」震撼來襲!!
    (也有免費版本為:3D經絡穴位)3D經絡腧穴,是一款由「經絡」「腧穴」「解剖」組成的中醫專業軟體,拋開了傳統的文字與圖片的紙制傳播媒介,把傳統的文字敘述轉換為更為直觀的三維模型交互,使用戶對中醫「經絡」「腧穴」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產生更為直觀的理解。其適用性覆蓋於康復、理療、養生、教育四大板塊。
  • 【每日一練】中醫-針灸學足太陰脾經、腧穴考點練習(1)
    年醫師資格報名查詢群▲1、大包穴位於側胸部腋中線上A、當第6肋間隙處B、當第7肋間隙處C、當第3肋間隙處D、當第4肋間隙處E、當第5肋間隙處2、起於足大指之端,夾咽,連舌本,散舌下的經脈是A、手少陰心經
  • 美學名解:本質直觀,超驗世界,感知
    相關閱讀 美學名解:想像,接近聯想,類似聯想 美學名解:對比聯想、再造性想像、創造性想像 美學名解:審美態度,審美距離,遊戲說 美學名解:集體無意識說、模仿說、表現說
  • 輕鬆學腧穴 ——太淵的啟示
    腧穴和書一樣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因此,在學習腧穴時應學活,而不是固定於書中劃出的死圈子而將自己的思維軟禁。要想自己的思維不被軟禁與書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跳出書本。那麼如何才能跳出書本呢?簡單地說就是不以書本為左右,即面對一個腧穴,不是簡單的記其主治,而是記其定位、歸經以及特殊性,然後根據定位、歸經及特殊性歸納其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