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愛聊同事的祥子字數:6000字左右對象:一位掛職的女同事角度:第一人稱
新年新開始,掛職局長助理結束。對我來說,2020的日子,是個特別的日子。我不再是一名博士生,而是一名局長助理;我不再是一個自由工作者,而是來到辦公室讀報告、批文件;我不再對著書本和數據,而是開會、調研、處理各種實際問題;我不再面對同學和親戚,而是面對同事和上下級。這一切,對於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鍛鍊。
掛職的日子是成長的日子。掛職了半年,工作了半年,實踐了半年。從開會、寫材料到安排工作,從調研到課題,我在工作中磨練,在磨練中成長。
寫下此文,送給遠方的你們,希望可以感受到我在這段日子的進步和收穫,並且聽聽你的看法,不管是對我,還是對事……
一、熱烈的歡迎
籤約儀式上,領導們進行了發言。本子上只記得領導對參加掛職鍛鍊的我們提出了三點要求:做一個學習的有心人,做一個理論聯繫實際的人,做一個心裡裝著人民的人!並且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感謝。
接著對各個掛職單位也提出了四點要求:熱情關懷、充分信任、虛心學習、共謀發展!坐在臺下的我們,身上披著紅色的帶,上面寫著幾個大字:事業召喚人オ,人オ推動事業!我生平第一次有了這樣強烈的榮譽感。自己居然被冠上了「人才」的美名,自己居然受到這樣熱烈的歡迎,自己居然被寄予這樣高的期望。
生平第一次有了這樣強烈的責任感。自己不再僅僅代表自己,而是代表我們這一批人,甚至代表這個時代的青年。
生平第一次有了這樣強烈的緊張感。因為激動而緊張,因為惶恐而緊張,因為自己的角色而緊張,因為未知的未來而緊張。
但,無論怎樣,從來到掛職單位那一刻起,我們就成為了這片土地的一部分。我們將在這片土地上工作、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學習、成長……
接下來,一個我崇拜的偶像、老師,經常出現在央視某個講壇的講師給我們上了一課。老師的思維、口才、敬業、激情都令人震撼。她講到人格的建立,講到舍與得之間的智慧,講到佛與道的殊途同歸,句句精彩!
但,最令我難忘的是在講座的最後,老師說了幾句話:「你們即將面對一次很重要的人生角色轉換。我想講一個故事給你們聽。有一個人,看到一群人在忙活著搬磚,便走過去問:你們在於什麼?」第一個人回答:「服苦役。」第二個人回答:「砌牆。第三個人回答:「蓋一座教堂。」每個人都是一塊兒磚,但每個人心中都可以有一個教堂。無論扮演怎樣的角色,無論從事怎樣的工作,無論遇到怎樣的挑戰,我們永遠要記得自己心中的教堂,記得自己心中的夢想!
今天,我們在這裡受到的熱烈歡迎,就是又一個夢想的開始……
二、今天,我上班了
正式到單位走馬上任。一大早吃了餃子,之後在約定的地點等待掛職單位派人來接。總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心中緊張而惶恐,就好像要被嫁到從未謀面的婆家。幾個一同掛職的同事,一個個地被接走了,忙著送大家時,聽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我很匆忙地迎了出來,見到了單位裡的人事處長。處長模樣有點像老成、話不多,讓我覺得有點緊張。
一棟白色大樓,這兒就是我掛職的單位。我的辦公室位於三層,一個很寬的房間,裡面的陳設和辦公用品都很齊全,還有幾大盆綠色植物,裝點得屋子很有生氣。習慣了教室和宿舍的我,有一點點的不自在,侷促地站著。隨行的辦公室主任微笑地對我說:「坐吧,這是你的辦公室!」我略微笑了笑。
辦公室主任向我介紹局裡的情況。單位現在人員從年齡的角度來講,較大和較小的都比較少,年齡主要集中於40歲左右。現在編制基本滿了,好幾年都沒有招人了。
辦公室主任說,十幾年前,他來局裡上班的時候,單位人不多,挺閒的。現在人越來越多,卻全年都很忙,年底和年初尤其忙。一番客氣話,主任走了……
局長在開會,一會回來,主任讓我先在辦公室裡等。等到了12點半,肚子餓得咕咕叫,依然沒有任何音訊。正不知如何是好,接到主任電話,說先下來吃點飯吧,局長開了一上午的會,下午再見吧。
第一次來到單位食堂,因為別人都打好飯了,我就不用排隊。很多人都好奇地看著我,就連正在下面的師傅都拎著勺跑出來看我一眼。還有幾個人主動和我打招呼:「你就是新來的掛職幹部吧!」「你就是那個博士生吧!」「好小呀!」「真年輕!」,說得我有點不好意思。
因為不知道局長什麼時候會回來,飯後我沒敢回住處,又回到了辦公室,在沙發上不小心睡著了。等醒來時已經下午兩點半了。急忙起來,坐在辦公桌前開始閱讀主任給我留下的單位資料,心裡還在記局長回沒回來。下午四點半了,還沒有動靜。我心想,估計今天可能見不成了。於是,站起來了個懶腰,這時門突然被推開,主任進來說,局長回來了,我們一起去局長辦公室。
進了辦公室,我很沒有思想,慌慌張張不知怎樣是好。心想是不是該主動給局長被子裡倒點水呢,猶豫之際,主任早已倒好,我暗自後悔動作慢了。
局長了解一下我的基本情況,問我對工作有什麼想法?我腦子裡浮現出臨行前一個親戚對我的教導:「如果人家徵求你分工的意見,你就說希望找一個貧困村做定點扶貧。」可當時,我不知道這樣說是不是合適,於是想了一會兒,吭了兩聲,說了句:「沒什麼想法。」
局長笑了,主任也微微一笑。局長說:「那就先不分工了,你就協助我工作吧,我管啥你管啥。」又囑咐主任,工作和生活上都要好好對待我,別拿那些紀律要求我,凡是文件都讓我看看,凡是會議都讓我參加,凡是福利都有我一份等等。這讓我想起《紅樓夢》裡,賈母囑咐大家別管緊了薛寶琴。很有一種被寵愛的感覺。
談話過程中,看見局長的水杯裡水不多了,局長拿起水杯去飲水機接水,我我想接了過來,可局長自己已經續上水了。過一會兒,局長又拿起水杯,又自己續上了水。我暗暗下定決心,改變這種被動狀況!
於是,談話之餘,用眼睛偷偷注視局長的水杯,看差不多時,我主動拿起局長的水杯,這時局長說:「我不喝了。」,也是人家都喝了好幾杯水了。我心中暗自感嘆,看來倒水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慢慢學吧。
局長很忙,不時有人來請示工作。一位處長拿了大堆材料給局長批示,我急忙拿了根筆,放在了局長旁,局長管見,說「你這是讓我籤字呀。」我暗自心慌,這筆遞的是對還是不對呢?後來,局長還是接過筆,在上面批了字,我想,這筆還是遞對了,看來局長和我開玩笑呢……
三、開會開會再開會
來到單位掛職,開會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對於會議我並不排斥。有人講,你來聽;有人爭論,你來旁觀;有人討論,你可以參與。最好的學習機會莫過於此。
這段時間裡,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會議參加了大概有幾十個了吧。學習會、專題會、黨組會、動員會、部署會等等,也有局機關之外的會議。這些會議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從中,我不但可以深入了解單位工作的情況,也可以全面了解方方面面的狀況。說幾個我影響深刻的會議:
第一次局務會:參加會議人員包括局領導、各處室負責人和局屬各單位負責人。會議除了研究工作,在這次會議上,局長第一次把我正式介紹給了全局的幹部職工。局長讓我和大家講幾句,我只是樸實地的說了說自己的想法:我,無論從實際工作的角度,還是從社會閱歷的角度,可以說,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我的老師。我希望在今後和大家一起工作學習的半年中,大家能夠把我當成自己的學生,當成我們局新來的一名普通職工,多指導我、批評我、幫助我,我也會儘自己的力量配合大家好好的工作,向大家好好的學習……
第一次局長辦公會:這次會議主要是研究具體工作,讓我了解了單位的一項核心工作。要想做好單位工作,至少需要具備以下幾種素質:首先,應該成為行家裡手。還應具備社交能力。在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在各個部門、各種單位之間協調好;如何在情與理、在規定與人情間進行平衡,這些都需要很好的社交技巧,需要知識、需要經驗、需要技巧,從某種角度來講,工作也是種藝術。
第一次廉政會議:在單位工作,可以切身地感覺到廉政工作的重要性。正如局長所言,應將廉政工作同業務工作放在同一高度上來認識,如同自己的身體健康一樣重要,都是「1」。如果沒有這個「1」,後面即便有再多的「0」也枉然。
第一次專項工作視頻會議:我由衷感嘆,現代科技對於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全國系統裡的幹部可以同時開會。會議的發言人是一個女領導,她和我一樣,是一個女人,卻表現出了過人的智慧和力量。在這個被男性主宰的職場舞臺上,我很佩服她。如今的時代,女人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空間、自由,也贏得了越來越多的肯定和尊重。
當然,可圈可點的會議還有很多,或者說每一次會議總會讓我有所收穫。
開會是我們黨貫徹方針政策的一個主要方式,從上級到基層的鎮皆如此。你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贊成也罷、批判也罷,這是個事實,而且長期存在,必有其道理……
四、寫材料
每到年底,就要召開一年一度工作總結會議。全局上下都圍繞這次會議做各方面的準備工作,而寫材料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草擬了一份材料的初稿,提交局黨組會討論。各位局領導對於初稿各抒己見,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局長說:「你說得很有道理,這兩個部分就交給你完成吧。」我想,自己雖然沒幹過實際工作,但論文倒是常寫,寫份材料應該也不難吧,於是欣然接受。
過了兩天,我負責的兩個部分就寫好了,拿給辦公室主任去審閱,他負責材料整體的統稿。我本以為會得到一番讚賞,沒想到主任認真看完,指出了三大毛病:
其一,表達過於學術化,不像講話,像論文;其二,內容過於理論化,提出了很多大而空的東西,不夠切實;其三,在定位上,重體系輕功效,的確體系很完整很有邏輯性,但是對於如何進行下一步的工作,並沒有清晰指導。
主任的評價,讓我頗受震動。仔細想想,的確很有道理。任何文字都要考慮到受眾的需要,而領導在會議上的講話,就是要用通俗的語言把實際的工作清清楚楚地布置下去。這個淺顯的道理其實我懂,但就是寫出來。
於是,我開始改材料,讓表達更通俗,讓內容更實在,讓工作思路更清晰。還要放到材料整體中去,力求與其他部分保持一致,而不是兩張皮。反覆改了10多次,終於得到了認可,定稿了,我鬆了一氣。
以前,我很排斥會議材料,因為總讓我聯想到領導照本宣科,想起那個笑話:某領導講話,照稿讀「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翻了一頁,又來了一個「嗎?」接觸實際工作,我才明白,會議應該有材料,而且要很認真地準備材料,原因有三:
首先,有備而來,顯得鄭重。開會是件嚴肅的事,會前應該有充分的準備,會議要傳達、要討論的內容一定要有一份書面的材料,這樣才顯得鄭重而不隨意。
其次,清晰呈現,是種尊重。對於參加會議的人員來講,現場如果沒有書面材料發放,就會對會議的主題和內容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會議材料可以讓參會人員清斷地了解會議的主旨,所以認真準備材料體現了對於參會人員的尊重。
最後,宣讀與即興,並行不悖。有了書面材料不見得領導就會照著材料一字不落的讀。其實,領導在講話中常常會有即興的成分。書面材料,只是要將會議傳達的內容提前清晰地準備出來而已,會議講話並不會因為材料而死板。
工作當中需要召開各種各樣的會議,也就需要撰寫各種各樣的材料,但這不是我的本職工作。半年的掛職中,我讀過很多份材料,也改過一些材料,但真正參與寫材料,還只有這麼一次。如今想起,依然覺得很佩服那些材料大神們,當然他們的付出也是看得見的,比如,單位裡一些寫材料的早早就謝頂了……
五、調研
到基層調研,到具體工作中調研,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學習的好機會。掛職的日子裡,我和局長走了不少地方,去了不少單位。
剛剛來到單位,我還處於熟悉情況的階段。所以,真正開始著手做課題,是半年以後。我主動向局長請示,表示想參與某個課題調研。局長表明了態度:第一,對於我參與課題研究非常支持。第二,可以很自由地、很客觀地去研究。看看我們這種想法是否合理。如果可行,在下一步具體工作中,該怎樣去進行。局裡對於課題研究的人、財、物都將大力保障。有了局長的支持,我心中有了點底兒,於是開始著手成立課題組,課題組由局長和各位副局長分別局擔任組長和副組長。
回顧做課題前前後後的三個月,有困難,有快樂,有感動,也有收穫。
做課題當中的困難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對課題研究思路達成共識,在共識的基礎上進行分工寫作,寫成之後,針對各種意見進行修改。還記得曾為了意見分歧爭得面紅耳赤;曾為了一個數據翻遍幾本厚厚的統計資料;曾為了如何落筆絞盡腦汁;曾在節假日一起加班,空空的層大樓只剩下我們幾個;曾面對一大堆意見不知所措,感覺就像豆腐掉進灰堆裡一拍不得、打不得…
但每一次困難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每一次山窮水盡,只要堅持,就會迎來柳暗花明。
有困難,也有快樂。快樂總會在困難之後出現。當爭論得面紅耳赤之後終於達成了共識;當翻遍一本本統計資料之後,終於拿到了要找的數據;當絞盡腦汁之後,突然找到寫作的靈感;當幾個月的努力終於變成了厚厚的一本書稿;當課題在吸納了修改建議之後變得更加完善;當研究成果在結題會上受到各位專家的好評…
每當這樣的時候,我們總會感覺到發自內心的快樂。仿佛見到風雨過後美麗的彩虹。困難是上帝賜給成功者最好的禮物。做課題的過程,有著太多的感激和感動。記得局長對我們說:「放手研究!有了成績,是大家的,有了責任,我一個人承擔」。
六、掛職的最後日子
轉眼2021年來到,我掛職結束的日子也來到。
一大早,像往常一樣我來上班。但是,沒有看報紙,沒有籤文件,而是開始收拾辦公室,準備離開了。曾覺得這一天會很遠,可這樣快,離開的時候就到了。仿佛才剛剛熟悉,仿佛才剛剛適應,仿佛剛來的情景就在昨天。
打開書櫃,開始把裡面的東西一樣樣地取出來。剛來時大大的書櫃還是空空的。半年裡,我用書刊、報紙、文件,一點點地,把它裝滿。而現在,我又要把它掏空。突然覺得,一切真是個過程,終點又回到了起點。整理辦公桌,把散亂的本、筆、紙、照片,一樣樣地收拾起來。看到了桌子上那個粉色的小豬卷筆刀。記得剛來那天,新奇地打量著辦公室裡的一切,突然發現那個小豬卷筆刀那樣漂亮、可愛,於是關上門,一個人玩兒了半天。
打開電腦,拷貝裡面一份份的電子文檔。順便打開了區域網。看到了上面的會議通知,雖然已經與我無關,但還是習慣性地仔細看了看時間和地點……
東西收拾好了,該到各個處室和大家告別了。和剛來時一樣,人事處處長和辦公室主任陪著我。不同的是,那時候,心中充滿了期待,而現在,心裡則裝滿了回憶。
想到和大家一起工作的點點滴滴,和閒暇時的歡聲笑語,大家表達著對我的不舍,也訴說著對我的祝福。工作中我們是好同事,生活中我們是好朋友,我們從剛來時的陌生和客氣,早變成了現在的熟悉和親近。
中午,來到食堂吃飯。大家早已習慣我成為了其中的一員,沒有人會為對我感到新鮮,沒有人會對我驚奇地打量,只會隨意地和我打招呼:「又吃麵條兒呀!」,隨意地問問我:「昨天怎麼沒過來?」
食堂的麵條兒是我的最愛。早已習慣了每天中午來到食堂,吃碗麵條兒,加點辣椒、香菜,再來點蒜。想到最後一次在食堂吃麵條兒了,突然覺得從此以後不知道該吃什麼了。看見下面的師傅,我對他說:「明天不過來了,掛職結束了。」師傅感覺不知道該回答什麼,只是說:「是嗎?」
原定的歡送座談會也取消了,我獨自離開。坐在車裡,感覺自己像一個要離開家去遠行的孩子,戀戀不捨,卻又對未來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