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工程學者顏慶雲教授獲 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

2020-12-17 澎湃新聞

港大工程學者顏慶雲教授獲 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獎」

2020-09-25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新聞稿已於9月24日發布)

香港大學署理副校長(研究)、建滔基金教授席(物料工程)和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物料科學及工程講座教授顏慶雲教授

香港大學(港大)傑出工程學者顏慶雲教授獲中國工程院頒發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顏教授是港大署理副校長(研究)、建滔基金教授席(物料工程)和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物料科學及工程講座教授。

 

光華工程科技獎被視為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的獎項,是中國工程院主管的工程科技獎項,於1996年創立,每兩年頒授一次,以表彰在工程科學技術及工程管理領域作出重要貢獻、取得傑出成就的華人工程科技專家。今年全國包括港澳地區獲獎的科學家有41人,他們是經嚴謹的評審程序,從296名有效的候選人當中篩選。

顏教授對獲獎感到欣喜,他說︰「這獎項是中國工程界的殊榮,對我個人來說是非常大的鼓舞,提醒我在以後的科研道路上要不斷提升水平,在基礎和應用研究上均力求突破。」

顏慶雲教授是工程材料專家,專注於晶體缺陷及其建模,以及納米力學等方面的研究,包括在生物系統上的應用。

基礎研究方面,顏教授致力解決材料在微觀尺度上變形機制的關鍵問題,揭示金屬外在幾何尺寸與內在微觀結構特徵尺寸對其微納力學性能的耦合作用。他提出的一種基於位錯密度函數的動力學模擬方法,能夠直接對所有類型的位錯進行處理,可在大幅提升計算效率的同時,提高模擬的可信度跟準確度,為今後提高位錯動力學模擬效率的工作開拓新領域,以指導先進材料的開發。

應用研究方面,顏教授研發的創新納米力學「率跳躍」測試方法,被學術界廣泛採用,現正立案成為國家標準。此外,他研發的一類新穎的可見光及電化學的驅動材料,可應用於驅動微型機器人,研究成果已申請美國專利,現與工業夥伴進行應用研究。

顏教授獲得與研究相關的榮譽,包括英國IMMM學會的Rosenhain獎、香港Croucher基金會高級研究獎和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FHKEng)等。顏教授發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論文超過230篇,超過70次獲邀在北美、歐洲及亞洲舉行的材料科學會議上作主講嘉賓或主題報告。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百度CTO王海峰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獎
    品玩11月8日訊,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今年,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中國30位專家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徐匡迪獲成就獎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 董子暢)記者30日從中國工程院獲悉,第12屆光華工程科技獎當天下午在北京揭曉並頒獎,共有30位中國專家獲獎,其中,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戰略科學家徐匡迪獲光華工程科技獎最高獎項成就獎,另29人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 郝吉明院士榮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國際生態經濟協會(IEEPA)會長郝吉明院士通過在大氣汙染防治領域取得的傑出成果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是中國工程院發起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可以看作中國工程領域的「諾貝爾獎」,每2年頒發一次,它成立的宗旨是獎勵為工程科技及應用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團體和個人,迄今為止已有304人和1個團體獲得該獎,其中科技獎獎金為每人20萬,成就獎為100萬。
  • 馮江華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被譽為國內工程界最高獎項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市科協主席、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馮江華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被譽為國內工程界最高獎項,由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批准,由光華工程科技獎勵基金會管理,迄今已有機械、運載、信息、醫藥、工程管理等不同工程學科的304位科學家及1個團體獲獎。
  • 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兩位大工人獲此殊榮!
    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兩位大工人獲此殊榮!光華工程科技獎是由中國工程院設立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獎勵工程科技及工程管理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和重要貢獻的中國優秀工程師、科學家。1996年,該獎項首屆頒發,迄今已有機械、運載、信息、電子、化工、醫藥、衛生、工程管理等不同工程學科的304位科學家及1個團體獲獎。
  • 徐匡迪老師獲頒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
    編者按: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上,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獲頒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徐匡迪院士1959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系。他長期在我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桃李滿天下,師生們親切的稱呼他「匡迪老師」,現為上海大學終身教授。
  • 光華工程科技獎名單終於來了 誰能摘下這一工程界含金量最高的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目前已是第十三屆,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今年,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深耕自然語言處理近30年 百度CTO王海峰獲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該獎項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對我國工程科技及管理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進行表彰。百度CTO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AI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
  • 81歲徐匡迪獲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
    工作日晚上,我也待在實驗室裡,這樣每天又能多幹4小時。」憑著這股拼勁,徐匡迪僅用2年時間就完成了課題研究。目睹倫敦發達的市場經濟後,他也對經濟學產生興趣,在帝國理工學院還選修了宏觀經濟學課程。1984年,作為擁有英國和瑞典噴射冶金技術專利的專家,徐匡迪被北歐噴射冶金公司聘為副總裁。
  • ...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嫦娥五號本月下旬擇機升空「挖土」
    量子科技已成為全球科技大國群雄逐鹿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  究竟什麼是量子科技?量子科技為何如此重要?如何搶抓量子科技發展機遇?記者就此採訪了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院長王伯根教授以及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溫錦生教授。  量子科技對於國計民生、國防安全、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近年來,量子科技的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
  • 深耕自然語言處理近30年 百度CTO王海峰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該獎項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對我國工程科技及管理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進行表彰。百度CTO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AI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
  • 百度CTO王海峰榮膺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該獎項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對我國工程科技及管理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進行表彰。百度CTO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AI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
  • 南大校友出任香港大學校長,他曾摘走美國科技最高獎項
    香港大學校長的評選是由學生、校友、教授、非教授級教師、院長和校務委員各自選出代表後投票決定的。張翔 現年54歲的張翔生於江蘇南京,198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張翔是享譽世界的南大校友之一。作為一名科學家,他使人類社會很多對美好生活的想像都可以變成現實,其科研成就常引起科技界的巨大反響。
  • 「江華」耀「光華」他摘得國內工程界最高獎
    本報訊(記者 伍靖雯 通訊員 姜楊敏)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馮江華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被譽為國內工程界最高獎項,該獎項由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批准,由光華工程科技獎勵基金會管理,迄今已有機械、運載、信息、醫藥、工程管理等不同工程學科的304位科學家及1個團體獲獎。作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領域專家,馮江華投身於高速列車自主創新全過程,為我國高鐵核心技術實現從追趕、並跑到領跑作出突出貢獻。
  • 中科院兩項基建工程獲2018-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中科院兩項基建工程獲2018-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2019-12-18 條件保障與財務局 2018-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表彰大會,交流建築業科技創新成果,表彰241項魯班獎工程。
  • 2019年愛迪生發明獎花落誰家,這個成立32年的獎項才是"科技界奧斯卡"
    為了紀念及表彰這種敢於探索、追求創新的精神,1987年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特設立"愛迪生獎",表彰"授予在電氣,電子工程或電氣技術領域具有創新、卓越成就的人"。該獎項分為金章、青銅章、以及小金章、證書和獎金。
  • 中北大學原校長劉有智入選工程院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候選人
    6月30日,中國工程院網站發布《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初評候選人公示》。此次共有39位候選人進入理事會終評,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名列其中,由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的胡永康院士提名,提名專業專長為超重力化工分離工程。
  • 2016-2019年中國大學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學者排名發布,清華大學第1
    2016-2019年,中國哪些高校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的青年學者人數最多?哪些大學躋身2016-2019年中國大學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學者排名10強?「青年人才託舉工程」項目是由中國科協於2015年立項的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該項目大力扶持有較大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32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幫助他們在創造力黃金時期做出突出業績,成長為國家主要科技領域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的重要後備力量。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入選學者是我國青年學者中的優秀代表。
  • 徐匡迪獲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從校長、市長到院長,八旬院士的鋼鐵人生
    科技日報記者  李大慶5月30日下午,北京會議中心。當徐匡迪院士走上主席臺領取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時,全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似曾相識:16年前,當徐匡迪從老院長宋健手裡接過中國工程院的帥印時,全場曾爆發出熱烈的掌聲;8年前,當徐匡迪把這個帥印交到新院長周濟手裡時,全場再一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當過校長、市長、院長的徐匡迪在中國工程科技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