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望所歸!81歲徐匡迪獲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

2021-02-06 上觀新聞

今天,81歲的徐匡迪獲獎了

獲得的是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項

——光華工程科技獎

而且,這次獲獎

中國工程院下屬9個學部一致提名

可謂眾望所歸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當過校長、市長、院長的徐匡迪

在中國工程科技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徐匡迪是著名的鋼鐵冶金學家、戰略科學家。雖然已年逾八旬,但他仍在為國家發展出謀劃策。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組長,他正以先進的理念,研究雄安新區規劃工作。

作為原上海市長,他坦言:「不夠關心創業青年,是我們當時留下來的問題。現在一定要把更多創新創業者吸引到上海,發揮他們的才幹。」

近日,徐匡迪院士在上海院士中心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王元晶 攝

徐匡迪出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原名徐抗敵。他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我從讀中學到大學沒交過學費、書費,都是政府供給。用那個年代的話說,是黨和國家用勞動人民的血汗培養了我們。」正是這種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促使他在改革開放後,到英國如饑似渴地學習,並婉拒瑞典企業的竭力挽留,如期回國。

1982年,他作為我國第三批赴歐美公派留學生一員,前往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研究鋼鐵冶金技術。

導師對他說,做完這個課題需要3—5年,但徐匡迪表示,他要力爭2年完成。「每天上班有兩次茶歇,我都不參加,這樣能省下一小時。工作日晚上,我也待在實驗室裡,這樣每天又能多幹4小時。」憑著這股拼勁,徐匡迪僅用2年時間就完成了課題研究。目睹倫敦發達的市場經濟後,他也對經濟學產生興趣,在帝國理工學院還選修了宏觀經濟學課程。

1984年,作為擁有英國和瑞典噴射冶金技術專利的專家,徐匡迪被北歐噴射冶金公司聘為副總裁。在這家瑞典企業,他領導團隊實現了專利技術的產業化,將原本需要半小時的爐內精煉流程縮短至不到3分鐘。2年後,副總裁任期到了,北歐噴射冶金公司希望徐匡迪留任,不但開出高薪,還提出把他的夫人和子女接到瑞典,然而他拒絕了。

「如今,海外人才要加強對國家的責任感。」憶昔撫今,徐匡迪說,「中國正在崛起,各類人才都要積極投身祖國建設。否則就像看一場演出,最精彩的部分你卻跑開了,這會成為終生遺憾。」

徐匡迪不僅是傑出的科學家、工程師,還是一位高瞻遠矚的戰略科學家。任中國工程院院長期間,他十分重視決策諮詢工作,領導團隊完成了先進位造業、中國城鎮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方面的諮詢項目。在《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研究》中,中國工程院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理念,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認同。這份報告作為2015年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的參閱材料,發至各省部級領導。

談及「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徐匡迪說,一些地方過去發展城鎮化時,政府先圈地,把農田變成開發區後進行招商引資,隨後招工,但這只是「土地城鎮化」,沒有解決「人的城鎮化」。而要實現後者,應通過一系列政策,引導當地農民轉變成工商業勞動者,即從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第三產業。

2004年6月4日,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為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頒發證書。新華社 發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偉戰略目標。徐匡迪出任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組長,帶領團隊研究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發展目標等問題,並論證在河北建立雄安新區的可行性。為了國家的「千年大計」,這位戰略科學家組織國內外專家,對雄安新區的總體規划進行了數十次論證。如今,這一新區的建設正在穩步推進。

作為一名黨政幹部,徐匡迪曾任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

談到科研和黨政工作的區別和相通點時,他說:「科研是從宏觀到微觀的過程。拿冶金來說,材料斷裂是一個宏觀現象,科研人員先要分析斷口是韌性還是脆性,再分析裡面的組織結構有什麼問題,用電子顯微鏡進行檢測。而黨政工作是從微觀到宏觀的過程,需要對一個個具體問題進行調研,隨後找出其中的共性問題,再研究應對政策。」

上世紀90年代,上海紡織業面臨產業轉移。徐匡迪記得,一天早晨7時,他剛到辦公室,市政府秘書長就向他報告情況,說國棉一廠的許多工人集聚在車間,很多人在哭,因為那裡的機器要拆下來運往新疆石河子。於是,他立刻帶隊趕往現場,傾聽老中青三代紡織工人的心聲。在充分調研和分析基礎上,市政府對不同年齡段的紡織工人進行分流安置,讓他們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沒有引起很大的社會波動。

2001年11月29日,上海市市長徐匡迪在巴黎出席有關上海申辦2010世博會的記者招待會。新華社 發

如今,上海正在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而張江的第一個大科學設施——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就是徐匡迪任市長時決定建造的。這個項目從提出到獲批延續多年,最大的一個爭議是:這個投資十多億元的裝置有沒有足夠多的用戶?後來的事實證明,徐匡迪等人的判斷是正確的,上海光源各條線站運行後,很快「供不應求」。目前,上海光源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

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僅需要大科學設施,還需要一大批創新型企業。徐匡迪指出,上海的創新型企業還不夠強、不夠多。「這是我們做領導時留下來的問題。上海人眼界比較高,過去集中精力發展國有大企業、引進國外500強企業,也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不夠關心創業青年。」他希望,上海要不斷優化「雙創」環境,為國內外創業者來滬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作者:俞陶然

微信編輯:胡雨松、皮小姐

你或許還想看↓↓↓

上海地鐵安檢已經8年了!有人自覺,有人反感,你會配合安檢嗎?

急尋!當年《大李小李和老李》的四隻「小老虎」,你們在哪?



覺得文章不錯,那就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徐匡迪老師獲頒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
    編者按: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上,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獲頒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徐匡迪院士1959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系。他長期在我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桃李滿天下,師生們親切的稱呼他「匡迪老師」,現為上海大學終身教授。
  • 中國30位專家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徐匡迪獲成就獎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 董子暢)記者30日從中國工程院獲悉,第12屆光華工程科技獎當天下午在北京揭曉並頒獎,共有30位中國專家獲獎,其中,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戰略科學家徐匡迪獲光華工程科技獎最高獎項成就獎,另29人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 港大工程學者顏慶雲教授獲 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
    港大工程學者顏慶雲教授獲 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獎」 2020-09-25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匡迪獲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從校長、市長到院長,八旬院士的鋼鐵人生
    當徐匡迪院士走上主席臺領取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時,全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似曾相識:16年前,當徐匡迪從老院長宋健手裡接過中國工程院的帥印時,全場曾爆發出熱烈的掌聲;8年前,當徐匡迪把這個帥印交到新院長周濟手裡時,全場再一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當過校長、市長、院長的徐匡迪在中國工程科技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 徐匡迪夫婦:100萬,這一生拿到的最重一筆錢怎麼用?第一時間決定全數捐贈
    100萬元,是光華工程科技獎最高獎項成就獎的全部獎金。不久前,中國工程院下屬9個學部一致提名徐匡迪院士為該獎項候選人,最終結果眾望所歸。「希望大家未來無論是做醫生也好,做工程師也好,在各個領域中,都能在可努力的範圍內,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永不滿足,永不停步,成長為國家建設需要的棟梁之材,」一番肺腑之言,「我和許老師都80多歲了,爭取活到『第一個百年』,能看到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沒有決心和勇氣活到『第二個百年』了,那要2049年了。
  • 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兩位大工人獲此殊榮!
    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兩位大工人獲此殊榮!光華工程科技獎是由中國工程院設立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獎勵工程科技及工程管理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和重要貢獻的中國優秀工程師、科學家。1996年,該獎項首屆頒發,迄今已有機械、運載、信息、電子、化工、醫藥、衛生、工程管理等不同工程學科的304位科學家及1個團體獲獎。
  • 深耕自然語言處理近30年 百度CTO王海峰獲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該獎項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對我國工程科技及管理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工程師進行表彰。百度CTO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AI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
  • 中國核潛艇之父、天氣預報奠基人分別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另一位獲獎院士曾慶存則於1935年5月生於廣東省陽江市,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並在1961年前蘇聯科學院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獲副博士學位。他先後在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大氣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氣象學會、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理事長。
  • 2019年愛迪生發明獎花落誰家,這個成立32年的獎項才是"科技界奧斯卡"
    雖然成立時間不能與前輩諾貝爾獎相比,但是愛迪生發明獎憑藉著它嚴苛的評選標準、最權威的評委陣容以及只關注產品本身的評判標準,成為了科技類獎項中的後起之秀,更被人們稱為"科技界的奧斯卡獎"。嚴苛標準與獨特投票制,愛迪生發明獎堪稱"民選獎項"
  • 美國高中生最高榮譽總統學者獎:28位華裔學生獲獎
    ­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地時間6月24日晚,161名學藝兼優的美國應屆高中畢業生,聚集在華府聯邦政府梅隆大禮堂,獲頒教育部第54屆總統學者獎獎章。2018年,共有28位華裔學生獲此殊榮。
  •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 歷屆「最高獎」給了誰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為了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五個獎項。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
  • 金華這個「新地標」問鼎中國建築工程最高獎!
    金華這個「新地標」問鼎中國建築工程最高獎!國家優質工程獎等名單近日相繼公布由浙江金立建設承建的金華科技文化廣場同時問鼎中國安裝工程質量最高獎「中國安裝之星」中國建築工程最高獎魯班獎在我市建築業發展史上譜寫了輝煌一頁
  • 最高榮譽!拱墅這所學校獲首批「國家優質工程獎」!校舍宛若花園,美!
    重要資訊近日2020-2021年度第一批國家優質工程獎名單公布拱墅區申花單元GS0404-02地塊九年一貫制學校及社會停車庫工程——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杭州學校項目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什麼是「國家優質工程獎」?
  • 中國工程科技界的新變化:年輕面孔多英文頂呱呱
    新華網北京9月17日電(記者 餘曉潔)他們,大多30到40歲;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出類拔萃;能用英語自我介紹、作學術演講和回答專家挑剔的提問;會藉助清晰的圖表、生動的畫面和風趣的語言拉近聽者和工程技術前沿的距離。
  • 布萊恩丹內利去世,享年81歲,曾兩獲美國戲劇界最高獎
    4月17日,據外媒報導,好萊塢著名演員布萊恩·丹內利於當地時間4月15日晚去世,享年81歲。當地時間4月16日,其女兒伊莉莎白在社交平臺在社交平臺發文確認了這個消息,同時表示:"懷著沉重的心情,我們宣布我們的父親丹內利在昨晚自然死亡,與新冠無關,我們永遠懷念他"。
  • 光華工程科技獎名單終於來了 誰能摘下這一工程界含金量最高的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目前已是第十三屆,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今年,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中科院兩項基建工程獲2018-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中科院兩項基建工程獲2018-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2019-12-18 條件保障與財務局 2018-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表彰大會,交流建築業科技創新成果,表彰241項魯班獎工程。
  • 又一國家級獎!溧水這個地標建築獲國家優質工程獎,就在……
    溧水這個地標建築獲國家優質工程獎,就在…… 2020-12-12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黔江老窖溪水庫獲2017-2018年度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
    黔江老窖溪水庫獲2017-2018年度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 2019年01月03日 14:59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科技股有猛料: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涉及這些股
    來源:中國證券報科技界再成關注焦點!今天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除了評選出兩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外,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還評選出了296個獲獎項目和10名獲得國際科技合作獎的外籍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