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圖片/東方IC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許健 張晨曦 肖金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 楊欽泰
武警廣東總醫院耳鼻喉中心主任 胡海文
近日,吳女士異常煩悶,鼻塞已經有一周的時間了,一開始還以為是感冒,吃了感冒藥,但鼻塞的改善並不明顯,還是一個鼻子通另一個鼻子不通,有時晚上睡覺時鼻塞,白天又恢復正常,這樣的情況讓她格外難受,決定到醫院檢查。醫生在檢查中發現,她鼻黏膜充血,下鼻甲肥大,這是過敏性鼻炎的典型特徵。專家建議其應儘早進行過敏原篩查。
感冒和過敏性鼻炎易混淆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又叫急性鼻炎,大約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只有少數由細菌引起。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楊欽泰說,因為是感染,患者多數有發熱、頭痛及全身不適等症狀。病程多為5天至7天。 過敏性鼻炎則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身體先有免疫狀態的紊亂,使身體有過敏傾向,再接觸到致敏物質,鼻黏膜就會釋放大量過敏介質,比如肥大細胞、嗜鹼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等,而出現局部的過敏症狀,如鼻塞、流清水鼻涕、打噴嚏、鼻癢,局部有蟻行感,時間久了還會影響嗅覺,香臭不分。
所以,感冒和過敏性鼻炎都會引起鼻塞,這往往讓患者自己無法分辨。楊欽泰說,最近轉入春季,花粉、蟎蟲、溼冷空氣等誘發過敏性鼻炎發作。由於症狀與感冒較為相似,有可能會引起患者自己服錯藥並延誤治療,這一點應值得注意。不過,如果症狀僅限於鼻子局部,無其他全身症狀,而且反覆發作,估計就是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治療預防誤區多
目前,市民對過敏性鼻炎的認識嚴重不足,存在重大的誤區。鍾南山院士曾經表示,70%以上的患者長期將過敏性鼻炎當做感冒來治療,常常誤診、誤治,貽誤最佳治療時機,造成的後果相當嚴重。
其次,患者只重視治療,忽略預防,往往忽略了避免過敏原等重要的預防手段,像遠離那些可能產生刺激的地方,如遊泳池、花園等,患者也許根本就沒在意。而且在治療上,患者的依從性較差,用藥時常常是「好了就停」,缺乏對過敏性鼻炎系統的治療。
在臨床上,醫生還發現,患者治療鼻炎常會跟著廣告走。由於過敏性鼻炎不是一兩天就能治好的,是慢性病、難治病,但大多數人對其認識不足,存在「有病亂投醫」或者「廣告賣啥,我用啥」的現象。這種情況往往適得其反,導致病情加重,以致失去治療的信心。
實際上,治療過敏性鼻炎,通常使用一些抗過敏藥物,但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不同,所選用的藥物也不一樣。比如症狀輕的可以只用一些糖皮質激素噴鼻劑,局部噴上一段時間就可控制病情。病情嚴重的,則需要服藥治療,再加上噴鼻劑一起使用。如果發現已合併感染,則還要加用一些消炎藥等。
Tips:
如何識別過敏性鼻炎
患上過敏性鼻炎,很容易引起一些別的疾病,例如,如果發病初期不治療,約有50%以上的過敏性鼻炎患者會患上哮喘,而到那時,治療就更困難了。武警廣東總醫院耳鼻喉中心主任胡海文指出,過敏性鼻炎有以下典型症狀,以供市民參考辨認。
一是,成人出現「蟻行感」。輕度鼻癢者,總覺得鼻內好像有隻螞蟻在行走,忍不住要不停用手揉搓鼻部;重者則難以忍受,常常連著打數個甚至數十個噴嚏,大量清水樣鼻涕會自動流出。
二是,兒童常常「做鬼臉」。不少孩子因為鼻癢、鼻塞不適,常要作出「鬼臉」,有時要用手掌將鼻尖向上揉搓止癢,常出現「縮涕」動作,久而久之鼻背皮膚會出現一道橫紋。另外,有的孩子因鼻塞引起面部靜脈回流受阻,使眼瞼下方皮膚色素沉著,會形成黑眼圈。
三是,四大症狀很明顯。過敏性鼻炎典型的症狀為打噴嚏、流清鼻涕、鼻塞、鼻癢以及不辨香臭。有了這四點,就應高度懷疑鼻子過敏啦。
張華、 許健、張晨曦、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