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這些陪伴你記憶的建築
正在像碎片一樣「消失」!
近日,廈門一家位於
同安汀溪水庫風景區的老牌溫泉,
叫價1.7億!即將要被拍賣了!
這個開業12年的老牌溫泉,
曾吸引無數廈門人、遊客
前去「泡湯」
承載著廈門許多人的回憶,
TA就是——翠豐溫泉
不止是翠豐溫泉,還有前不久剛爆出的閩南大酒店,悄然打包轉讓。
以及今天為大家整理在文中的,近些年來,17個於不經意間「消失」的建築,更是讓人震撼!不知道你還認得哪些?我們往下看!
叫價1.7億,翠豐急尋「新婆家」
近日,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拍賣信息:
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於2019年8月23日10時至2019年8月24日10時止(延時除外)在阿里巴巴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進行公開拍賣活動。評估價:222679398元,起拍價:178143518.4元 。
從法院的標的物介紹上看
目前酒店被分成三塊進行拍賣
建於2007年的,翠豐溫泉度假酒店,曾是一家五星級酒店,目前已經不再營業了。對於很多人來說,翠豐溫泉是不少家庭,周末度假的首選。
▲翠豐溫泉入口處道路已經用鐵門圍擋起來。
而旁邊樓盤的售樓小姐則表示,翠豐溫泉估計於兩年前就已停止營業,從法院網站內的圖片來看,酒店顯得破敗不堪。
在2016年9月,翠豐溫泉酒店大樓,曾進行過公開拍賣,起拍價是2億多。另外其股權也曾被拍賣,起拍價8000多萬!但均因無人報名而流拍。
據了解,廈門誠毅地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廈門翠豐溫泉度假酒店有限公司多次被列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
廈門相關司法鑑定單位工作人員介紹,上一次拍賣時,翠豐溫泉酒店就已涉及較大且複雜的債務糾紛,其中包括相當大一部分的裝修及其他款項尚未結清。「法院希望通過拍賣來償還其債務。」
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
也許就要成為歷史
不僅是翠豐
在過去這幾年間
不少廈門人熟悉的名字
都已經在悄悄和我們告別
↓↓↓
掛牌價4億,廈門第一高樓轉讓
前不久
閩南大酒店悄然打包轉讓
曾是廈門第一高樓
34層、高達151.2米
擁有鳥瞰全廈門的旋轉餐廳
更是「網紅」的打卡地
如今掛牌價4個億
記者 葉子申 攝
據了解,廈門閩南大酒店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和位於廈門市思明區的不動產將整體轉讓,兩者的「打包」掛牌價為4.0682億元。
該酒店目前正常經營,不時有住客辦理入住。酒店工作人員對於酒店股權等將轉讓的消息表示不知情。
陪伴24年,曾經的「地標」閩南大酒店,也將卸下光環,另覓新主。
17個「消失」的地標,你認得哪個?
時代變遷,
總免不了跟過去說再見,
還有許多廈門人掛在嘴邊的地標,
隨著城市的發展而被拆除。
雖然這些建築物已不復存在,但頑固的老廈門人卻難以改口,仍用舊地標做地名,或許這反映了老廈門人對於這些地標揮之不去的情感吧。
如果你90年代就在廈門居住,相信對以下的17個消失的地標不會陌生。
▲1950年代末的工人文化宮(楊羽翔 收藏)
市工人文化宮建成於1958年,原址位於中山路與新華路交匯處,原廈門城的中心位置。其建築為典型的蘇式風格,原為五層,1980年代加高一層,樓頂上「廈門市工人文化宮」八個大字十分醒目。
▲1990年代初的工人文化宮(《廈門建設》)
▲2000年的工人文化宮,2年後文化宮拆除(李世雄 攝影)
2002年,舊文化宮拆除,建起了新大樓。2008年文化宮搬遷至濱北文化藝術中心,此樓改由市公安局使用,但老廈門人總改口不了,仍稱中山路的東端為「文化宮」。
▲1950年代末初建成的海濱公園(楊羽翔 收藏)
1950年代末形成的海濱公園對於廈門人的意義絕非今日可比。
▲1980年代末的海濱公園(紫日 收藏)
1993年,必勝客進入廈門的時候,第一家店就開在海濱公園內的海濱娛樂中心。
▲1994年的海濱公園必勝客
▲1930年的自來水公司大樓
廈門自來水公司大樓位於鷺江道水仙路口,1925年前後建造,樓高5層。
▲1950年的自來水公司大樓(楊羽翔 收藏)
在兩岸對峙的年代,大樓上「鞏固海防」的標語十分顯目。1985年後為廈門國際銀行辦公場所。大樓於1990年代末拆除,就地興建廈門國際銀行大廈,2002年竣工。
▲1970年末的自來水公司大樓(楊羽翔 收藏)
▲1980年末的自來水公司大樓,時為廈門國際銀行,旁邊為在建的海濱大廈(楊羽翔 提供)
▲1940年代的開明戲院
思北路口西側的源通大廈,曾經是浮嶼角上的地標性建築「開明戲院」(後稱「開明電影院」)。
▲1993年拆除前夕的開明電影院(曾少雄 攝影)
1993年,由於廈禾路拓寬被拆除。10年後開明電影院重建於江頭北路69號,於2004年9月對外營業,但終究難擋大型影城的衝擊,在2013年的最後一天歇業。
▲1930年代的新世界娛樂場(陳谷 收藏)
位於故宮路與廈禾路交匯處的感光廠老廠前身是1932年由汪昌慶投資興建的新世界娛樂場。新世界樓高7層,建成時是廈門的第一高樓。
▲1993年拆除前夕的廈門感光廠老廠(吳明暉 攝影)
1950年代成為廈門感光廠廠房,1980年代感光廠搬遷至濱北新址,原廠址在1993年廈禾路拓寬時被拆除。
▲1930年代的消閒別墅
思北浮嶼角的三角綠地原是一棟四層樓高的建築。民國時期叫「消閒別墅」當時廈門最大的休閒場所之一。
▲文革時期群眾在建築前的廣場上開展毛澤東思想宣講活動(李開聰 攝影)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廈門舊城改造,浮嶼兩側建起了不少高樓建築。2000年前後,為緩解周邊的交通壓力,舊址被拆除。
▲1993年的市少兒圖書館(曾少雄 攝影)
▲1930年代的鐘樓與公園西路(紫日 收藏)
鐘樓舊址位於公園西路園南小學內的小山坡上。建於1927年,作用為報時與防空警報用,解放後廢用。鐘樓是老廈門標誌性的建築。
▲1990年代初從公園南路看鐘樓
▲1997年的中山公園東門(《廈門中山公園建園70周年紀念特刊》)
中山公園東門,為牌坊式三川門,始建於1920年代末,2000年底,因市府大道公園東路段工程改造,而拆除了東門。
▲1990年代末的聯檢大樓
1990年代,廈門經濟特區範圍僅限島內。後來,廈門經濟特區的範圍擴大到了全市,特區通關管理線的設置已無必要,高崎聯檢大樓原本賦予的使用功能不復存在,最終於2009年爆破拆除。
▲1950年代末的高集海堤(楊羽翔 收藏)
高集海堤,全稱為「廈門高崎—集美海堤」,位於廈門島西北角,連接島內高崎與島外集美。
▲1980年代初的高集海堤(紫日 收藏)
▲2003年的高集海堤
2011年高崎—集美海堤拆除工程啟動,改建為地鐵過海和公路兩用橋,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1980年代的湖濱飯店(《廈門市建築設計院》)
湖濱飯店位於湖濱南路與湖濱中路交匯處西南側,前稱為「湖濱旅社」,1980年竣工營業。
▲1996年的湖濱飯店(《廈門新貌》)
2013年,湖濱飯店拆除,成為夏商集團總部大廈建築用地的一部分。
▲2013年拆除中的湖濱飯店(廈門房地產聯合網)
▲2012年拆除前夕的鷺江劇場
鷺江劇場位於大元路,在2000年以前是廈門放映電影的主要場所之一,前身是1942年興建的金城戲院。2000年後鷺江劇場逐漸蕭條至歇業。2013年,鷺江劇場拆除,改建為劇場文化公園。
▲1988年,剛建成的湖濱長途汽車站(《廈門交通志》)
1985年,湖濱南路的長途汽車站動工,1988年底建成,命名「廈門長途汽車站」(後改名為「湖濱長途汽車站」)。
▲2016年,停運前的湖濱汽車站(廖嘉彬 攝)
2010年代,隨著枋湖客運站的建成,以及汽車客運需求的減少,2016年5月26日,湖濱長途汽車站停用並拆除。原址規劃為教育用地,將建一所小學及幼兒園。
▲1980年代初的霞溪市場
1981年,廈門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農貿市場在霞溪路設立。
▲1989年的霞溪農貿市場(《中國廈門》)
到了2003年,隨著霞溪一帶開始舊城改造,霞溪市場也整個拆除,成為了新建霞溪商業廣場的一部分(後稱「香港時代廣場」)。
▲1991年代的霞溪小商品市場(《中國廈門—思明》)
▲2000年代的定安夜市(董復東 攝影)
始於1992年的定安小商品夜市位於原綠島酒店背後的定安路上,後來,由於中山路被規劃為步行街,定安路夜市於2007年7月10日關閉,做為交通、消防疏散通道。
▲2000年代的廈大一條街(網絡圖片)
廈大一條街位於廈大大南門外。1980年代初,沿街的店鋪由廈大校方租賃給商家,或由商家承包去經營。
2008年,為了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及提升廈大門面,廈大一條街拆除,店鋪多遷往西村、頂澳仔一帶。
▲1960年代初的沙坡尾避風塢(楊羽翔 收藏)
沙坡尾曾是廈門鬧市裡唯一的避風塢。玉沙坡分為沙坡頭與沙坡尾。民國時期,沙坡頭填海築路而廢,廈門市政督辦公署在沙坡尾修建避風塢。
▲1980年代初的沙坡尾避風塢(楊羽翔 提供)
一直到2010年代初,沙坡尾仍保持了其原始漁港的模樣,2015年沙坡尾避風塢整治改造後,清除了所有的作業漁船。大小漁船停泊避風塢的壯觀場景一去不復返。
▲2012年的沙坡尾避風塢
一個城市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需求。
這些地標沒能保留令人惋惜,
可舊的不去,新的便不來,
社會需要進步,
有些東西在取捨之間只能選擇舍,
所以我們用文字和圖片將它保存下來,
多年以後,再回首,
原來我的人生路上有過它們!!
告別老地標,擁抱新廈門
【 快留言告訴我們 】
如果放在今天,
你認為哪一個地標最不應該被「遺忘」呢?歡迎留言區討論。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