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碩博生進中小學當老師,是人才浪費嗎?能夠實現自我價值

2020-09-15 教育思享

前一陣子,清北高材生集體紮根街道辦事處,使得人們對高學歷人才的去處展開一場激烈討論。有些人認為,像這些名校的碩博生應該在更有宏觀影響的層次從事相關工作,而不是偏安一隅。

然而,在新學年開始之際,媒體所報導的中小學生教育領域湧入了更多的名校碩博生,再次把這個問題拉回了大眾的視線,人們所爭論的依然是如此分配人才,是否是「大材小用」。

中小學教育階段,是每個孩子成長路程中很重要的一環,在這個時期遇到什麼樣的老師,受到了什麼樣的引導,對孩子整個人的成長軌跡是有很大影響的。這個時候的孩子,很多都會陷入自己學習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的迷茫境遇中,所以對於老師的水平和優秀程度是沒有所謂的上限要求的。

之所以在如今的中小學教育領域,還沒有大量的高學歷人才,一方面是因為各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各方面教育資源不足以支撐聘請名校人才的供應,另一方面在中小學階段的教育建設方面,還是沒有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大。

如今在一些地區的學校,有了一定的經濟條件能夠聘請高薪人才,同時也有畢業於知名院校的人願意進入中小學的教學崗位,讓這些優質且有志於此的名校畢業生們從事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無疑是對中國教育事業的向前推進起到了一種正面促進作用。

公眾的質疑聲,不應該成為學校和有關部門繼續實行這些策略的阻礙。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在不斷增加,中小學教師的任職條件也自然水漲船高,這是一個相互帶動的過程,當然這也不意味著,中小學教師的任職條件就被限定在某一學歷,或者有什麼定性要求。好的教育者和其學歷的高低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因為教育本身就有著很深的複雜性和前瞻性。只要真正了解教育的內核所在,了解其中的專業內涵,不管你是學歷高還是學歷低,選擇去教中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就都是正確的。

我們追求社會的整體進步,期待它的良性運轉,就需要把優秀的人放在重要的崗位上。教師,是一項可能影響受教育者一生的事業,將更加優秀的人放在教師崗位上,無疑是能夠帶來更多有力成果的。而在這樣一個更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崗位上,也能激勵優秀的人散發出更多的魅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而從現實層面上來看,中小學教育對優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優質的老師,而現如今的中小學老師隊伍,卻存在著良莠不齊的情況,讓更多高水平的優秀的人才加入其中,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其中存在的教育矛盾問題。

這樣看來,優秀的人選擇去做中小學教師並不是大材小用,與之正相反,經濟發達地區招聘到高學歷教師,促進教師人才的流動,反而使得老師能夠更好的才盡其用,也為教師行業整體的待遇提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真正可能導致大材小用的,是不合理的管理和評價機制。

不恰當的管理和激勵機制,容易造成教師受教學制度的擎制,喪失教學自主權,無法真正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同時也扼殺了這些優秀人才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上的創造性和無限可能性。

此外,對於拓展中小學教師的未來發展空間上也要進行一定的思考,不要讓老師最後只能散落在各類補習班中,甚至最終逐漸喪失了教學熱情,現實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提供合適的土壤和養分,中小學教師也可以在學術上有所建樹。

相關焦點

  • 清華北大的碩博生到中小學當老師,值不值?
    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頂尖學府,從這裡走出去的畢業生,不論是本科生、碩士生還是博士生都高人一等。 更不用擔心就業的問題。 每年,從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有很大比例選擇出國留學,這就是為什麼清北生很牛但本科就業率卻不高的原因。
  • 清北碩博生競聘中小學教師,老師工資水平如何,一張工資單引熱議
    名校生挺進體制內,清北碩博生競聘小學教師前段時間深圳某學校公布擬2020年擬聘應屆畢業生信息表,除少數幾位畢業於國外和香港的大學外,來自清華和北大的碩博生幾乎「霸榜」,而且教授的學科從高中到小學。不少網友表示,學校招聘清華北大的碩博生當老師是為了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這可以理解,但是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畢業生選擇當小學老師則多少有些不可思議,畢竟清華北大的碩博生培養成本太高,而且公眾對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的期望值也相對較高,如此多清華北大的碩博生選擇到學校教學,難免伴隨著人才浪費的質疑。
  • 清北碩博畢業生扎堆去當中學教師現象,是就業擠壓,還是人才浪費
    近年來,頻頻爆出清北碩博畢業生應聘中學教師的新聞越來越多,尤其是一線城市,近來中小學校招聘連續出現「豪華陣容」引人關注。過去中小學教師是師範學院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市場,現在正在被清華北大等一流大學的碩博畢業生所搶佔。結合前段時間發生在深圳、杭州的清北碩博畢業生扎堆進街道辦現象,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國內頂尖高等學府的畢業生扎堆從事初等教育以及基礎性質工作,引發網絡熱議。
  • 清華北大畢業生去中學當老師,是否是人才的浪費?
    近年來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清華北大畢業生畢業以後沒有從事科研活動,而是選擇去中學當老師。比如之前杭州一所中學招聘教師,結果在招聘的老師中大部分老師都畢業於清華北大,結果公布以後讓很多普通大學的畢業生驚呼以後就業更難了,當老師都需要和清華北大學生競爭了。
  • 清華北大碩士畢業後去小學當老師,是人才的浪費?
    在這張表上面名單,幾乎清一色,都是清華北大畢業的碩士,甚至博士。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英國利茲大學等國外畢業的留學生。 中小學階段,一個普通的師範類的老師都可以教學,這些高起點高學歷的老師,能夠靜下心來好好上課嗎? 甚至還有人認為,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是一個私立學校。這樣一下子招錄這麼多的清北碩士進學校,目的就是為了打響名聲,招生。不然,那麼貴的學費哪個家長肯出?
  • 清華北大的博士畢業後當中學老師,是浪費人才嗎?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個學生未來能夠成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老師的能力,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在一個學校裡我們就能很容易看出區別,那些教學經驗豐富、能力超強的老師,帶出來的學生,整體素質就是要跟其他的班級拉開一個檔次!
  • 清華、北大畢業生當小學老師,是不是人才浪費?總比去美國矽谷強
    導讀:清華、北大畢業生當小學老師,是不是人才浪費?過去,小學老師的學歷不高,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高中生教小學的大有人在。相信如今為人父母的大學生,不少人有著這樣的記憶。可是,當基礎教育沒有優秀的老師,難道我們不該著急麼?對比過去,優秀生進入教育不是正是我們所期盼的麼?筆者以為,清華、北大的學生進入到小學也並非壞事。當下的基礎教育,確實需要更多優秀人才。不過,我們需要留意的是,優秀教師培養學生應該給孩子樹立更多志向。
  • 清華、北大碩博高材生進街道辦大材小用?學者認為並不是壞事
    浙江杭州餘杭區招聘的清華、北大碩博高材生到街道辦工作一事,連日來引發熱議。還有人對此表示擔憂,認為國家急需願意踏踏實實搞科學研究工作的人才,如果連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畢業生都去街道辦工作,還有誰願意做科學研究。
  • 哈佛博士、清華北大高材生入職街道辦,真的是人才浪費嗎?
    作為頂尖學府的畢業生,他們選擇去街道辦工作,真的是人才浪費嗎? 考不上清華北大,連去街道辦都「不夠資格」? 那麼,清華北大的高材生去街道辦上班,到底是不是人才浪費?高學歷人才和街道辦,是個雙向選擇。他們各自出於自己的需求,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沒什麼可評價對錯的。換個角度來看,頂尖大學畢業去街道辦,這是好事啊。更高素質的人為人民服務,難道不好嗎?
  • 清華北大學生高薪進街道辦,真的好嗎?應鼓勵高端人才進科技領域
    導讀:清華北大學生高薪進「街道辦」,真的好嗎?眾所周知,上大學不僅可以學到知識技能,更能建立屬於自己的人脈。而且不同的大學,有著不相同的人脈資源。如果仔細的分析這三個「圈」,我們也不難發現,清華和北大的學生,一般很難混得「差」,除非上學期間忽視了這些重要的交際「圈」。可見,名校大學生構建的3個「朋友圈」的價值。
  • 「清北碩博下餘杭」折射新時代人才觀念之變
    浙江杭州餘杭區2018年引進人才的公示近日在社會上引起熱議。有觀點認為,清華北大碩博畢業生去了街道辦,是「屈就」。實際上,杭州餘杭區大量引進清華北大等國內外名校畢業生的做法已持續多年,區一級負責人親自帶隊到清華北大招聘畢業生也早已是慣常做法。
  • 清華學子做中學老師遭熱議,網友:可悲!這是對人才的嚴重浪費
    北大、清華這類名校的學歷,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想要進入這些名校可謂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因為名校光環會給自己以後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從這些名校裡面走出來的學生大多是政商精英,在社會各個領域裡面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從事一些平凡的工作,貢獻著自己的價值。
  • 清華、北大博士碩士爭當中小學老師,就業難嗎?看待遇就令人眼紅
    如今教師圈有個怪現象,偏遠落後地區的學校一師難求,筆試三四十分的考生,都能混進教師隊伍;而在一線大城市,教師崗位競爭越來越白熱化,教師招聘陣容越來越「豪華」,清華、北大的碩士生、博士生都來「搶」中小學教師崗位。難道碩士、博士找工作都這麼難了嗎?需要降低身價,當中學老師?誠然不是。大家找工作也都是「貨比三家」,優中選優,找一家比較適合自己的單位。
  • 清北畢業生搶著當中學老師,就業難還是人才浪費?答案很現實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說到清華北大我們都非常熟悉了,我國頂尖的兩所高校,也是很多學生夢寐以求的校園,不過近些年這類型的報導越來越多,清華北大畢業生大部分都去應聘中學教師,尤其是在一線城市,中小學校招聘很多都是豪華陣容,過去小學的老師都是師範類畢業生,沒想到現在都被一流大學的畢業生搶佔,還有很多是碩博,真是令人唏噓。
  • 清華北大博士生去街道辦工作,是不是資源浪費?人才真的泛濫了嗎
    近日一則餘杭區街道辦招錄8名清華北大畢業生,包括數名博士生的新聞爆紅網絡。之所以如此吸睛,當然是因為清華北大天之驕子身份與區區街道辦這個崗位形成的天然對比。其實每年清華北大都會有很多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並不稀奇。
  • 一個北大博士決定辭職去當高中老師,是浪費人才,還是明智之選?
    現如今,學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個人標籤,而在中國,清華、北大這兩所名校的學歷可以說是一張閃亮的通行證,如果是畢業於清華、北大的話,那麼找工作相對於同齡人會輕鬆許多。可是有這麼一個人,他已經是北大博士,卻放棄去985高校當副教授的職位,選擇去高中做了一名普通老師。
  • 清華北大博士畢業生應聘中學老師,竟比進重點大學當老師還要難
    要進入這樣的學校,如果你不是人大教授或是人大附中老師,孩子想入讀就需要一套學區房。而一套人大附中的學區房差不多1000萬以上,有錢還未必買的到。這些隱形的價值是工資所無法比擬的。即使BAT年薪50萬的新北京人,想讓孩子進入人大附中也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多數不差錢。
  • 於文軒:清北碩博進街道辦之風萬萬不可開
    馬亮教授則認為基層需要大量優秀人才,優秀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是選舉賢能的表現,是勞動力市場人才資源的自由流動,可以實現資源最佳配置。筆者支持聶教授的觀點,強烈反對清北碩博,特別是博士生,大量進入基層政府部門,更強烈反對通過定向招聘的形式招募清北碩博進入基層政府部門工作。接下來筆者將用公共行政學理論的視角對此進行分析。
  • 北京「211大學」博士送8年快遞:做快遞員,同樣能夠實現自我價值
    然而,對於「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其實是一個極為模糊的概念,而且本來人的價值有大有小。實現自我價值到底意味著什麼?相信很多人說不明白。不知道多少家長和學子,為了能夠進入211或985高校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金錢,那麼這些孩子的自我價值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定位?
  • 清華北大碩博搶佔「街道辦」?
    近日,一張浙江杭州餘杭區招聘公示的截圖在網絡上引發激烈討論,公示名單裡,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其中有8名被招錄進餘杭區的各個街道辦事處。如下圖所示: 有人說,清北畢業生去街道辦是人才的浪費,這些專業人才應該去造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