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鄧海建
這是見證歷史的時刻!1月16日上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業儀式並致辭,強調通過各成員國攜手努力,亞投行一定能成為專業、高效、廉潔的21世紀新型多邊開發銀行,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為促進亞洲和世界發展繁榮作出新貢獻,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增添新力量。(11月6日新華社)
「有志者,事竟成」。27個月,800多天——從最初的倡議,到最終的落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終於夢想成真、盛大開張。
從性質上看,亞投行是政府間多邊開發銀行,其宗旨在於促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深化區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從意義上看,它將有效增加亞洲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多渠道動員各種資源特別是私營部門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動區域互聯互通和經濟一體化進程,有利於改善亞洲發展中成員國的投資環境,創造就業機會,提升中長期發展潛力,對亞洲乃至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積極提振作用。當然,中方提出設立亞投行的倡議,不僅有利於支持全球復甦、促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也是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補充和完善現有國際經濟體系的重要建設性創舉。
回首這兩年多的歷程,既有光榮與夢想,亦有崎嶇與崢嶸:2013年10月,中國提出籌建亞投行的倡議; 2014年10月,首批22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籤署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備忘錄》;2015年6月,50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共同籤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另外7個國家隨後在年底前先後籤署;2015年12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達到法定生效條件,亞投行正式宣告成立。這中間,各成員國的精誠合作和大力支持是「帆」,後危機時代國際金融秩序亟待重塑的大背景是「風」——那麼,專業、高效、廉潔的新型多邊開發銀行,則是承載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旗艦」。
亞投行不是「另立山頭」的對抗,而是同舟共濟的夥伴。對亞太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是經濟話語權的重新配置,發展經濟會有更多「輸血」支持;對西方發達國家而言,這是投資新需求,為疲弱下行的經濟注入新的動力。正如習近平在亞投行開業致辭中所言,「亞投行正式成立並開業,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具有重大意義,順應了世界經濟格局調整演變的趨勢,有助於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發展。」
亞投行來了,有兩點是要釐清的:一則,中國固然在其締造過程中殫精竭慮,但這並不是「中國的亞投行」。頂層設計早有表態,「亞投行並不是中國一家說了就算」。它是一個國際性的金融機構,其規章制度和運作要由各成員國協商決定。這是一艘21世紀新型多邊開發銀行旗艦,專業性是其第一屬性。二則,亞投行的開業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接下來,如何在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秉持初心、確立規則、創新運營,繼而改善全球經濟治理,書寫利益與命運共同體的經濟篇章,還有諸多挑戰與考驗亟待翻過。
一艘21世紀新型多邊開發銀行旗艦,從呱呱墜地到行穩致遠,雖有漫長的路要走,但好在不缺信心與祝福。(鄧海建)
[責任編輯: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