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暑假,一部叫做《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動畫電影橫空出世,在前有《小時代4》和《梔子花開》、後有《捉妖記》和《煎餅俠》的圍堵下,硬生生衝到了暑期電影票房榜第三名。
在國內市場,真人電影比動畫電影受歡迎的多得多得多,其原因無非出在技術和內容上的。動畫和漫畫的愛好者受日本影響,偏好那種畫風精美細膩的畫面,或者是各種天馬行空的設定,然而國內動畫多半定位在低幼階段,他們的題材就天然拒絕了大部分少年乃至成年人,再加上不管2D和3D畫風建模依然是停留在十多年前的風格,更加無法吸引到人。
直到《大聖歸來》的出現。
《大聖歸來》是由田曉鵬導演執導,依託家喻戶曉的齊天大聖的名號,原創了一段關於猴子在遇到唐僧之前的前世故事,對於他心中除緊箍咒之外,為何大聖如此堅持護送師父西天取經的一個解釋。
當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導演在影片上映前夕接到一筆投資,馬上又這筆錢做了大聖變身的特效。
無論是在當年,還是現在的目光看來,這部電影並不算多麼優秀經典的作品,但他是代表了國產動畫電影人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國動的希望。
時至今日,很多優秀的國產動畫電影人還是礙於資金的因素舉步維艱,畢竟動畫電影不比真人電影,就算沒有大量的原畫,也還是要進行建模和3D動作捕捉,不僅耗費人力,也耗費時間。真人電影可以幾個月就拍攝殺青,動畫電影卻需要好幾年。
或者看電影之前我們會被「大聖」這個刻入民族記憶的稱號產生聯想、期望,或者想又是一個打著他的旗號騙錢的人,但是從電影院出來,也能被田曉鵬導演哪怕一分一毫的認真打動吧。
《大魚海棠》是彼岸天進行了十幾年的項目。
最初從一個短動畫開始,以其精美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之後傳出要做該片的電影之後,大家是充滿了期待。
然後中間十多年過去,發生了眾籌、團隊外出旅遊找靈感、時不時被營銷號拿出來吊一番胃口、赴日找作曲家等等事跡之後,終於在2016年暑期檔上映。
畫面比起宣傳片是不差,但是仔細想想他的故事內核,就有些讓人難以平常心對待這麼多年的等待了。
雖說少女為了自己有些私心也為此付出了代價,看上去是合情合理,但加上男配無怨無悔、不問對錯地幫助她總有一種瑪麗蘇的既視感,並且人物層次並不分明,略顯扁平。
此處再提一下羅小黑戰記大電影,在出電影之前,羅小黑已經出了二十多集的動畫連載和番外漫畫,乃至表情包都在各種社交軟體刷了一波存在,在近年來國產動畫井噴的情況下,推出電影可謂是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只是羅小黑的檔期排在中秋,沒有暑期檔的大的人流量,票房成績並沒有多麼出眾,但是作為完全的國產原創,背景鋪陳極大,其故事延伸的後續系列是值得期待的,唯一擔心的就是,以作者目前一年更新一集五分鐘羅小黑動畫的頻率,後續是真·和作者比命長。
《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的年度票房冠軍,豪取50億以一己之力補上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短板。
這是一部真正做到合家歡的動畫電影,小孩子面對叛逆又帥氣的哪吒很容易產生共鳴,而大人們無論是對於留守兒童抑或父母教育這個問題,更是從頭共鳴到尾,他的票房成績也足以證明這點。
雖然影片也存在配角形象有些單薄,但是哪吒和他的父母的故事線和心路變化,再加上所以配音老師的演繹足以蓋過這些缺點。
自從哪吒爆火之後,作為在片尾彩蛋裡出現過的《姜子牙》就被寄予了厚望。
因疫情原因,《姜子牙》推遲到2020年暑期檔上映,首映當天,憑藉哪吒的餘熱就打破了國產動畫電影的記錄。
但是,隨著期待和首映票房的雙重加持,普遍人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都是失望。
首先,這不是一部適合小孩子看的電影,即使他是動畫類的。其次,他和哪吒完全不一樣。
電影對於善惡的討論是想深入的,但是可能是礙於時間或者篇幅的原因,在片中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點到為止,並且在姜子牙和小九的兩人之行上著墨過多,而對於申公豹、九尾狐甚至元始天尊這些可以多用筆墨的,都是輕描幾筆地帶過,顯得節奏有些失衡。
反觀日本最近大火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和《尋夢環遊記》,他們在故事結構上是非常完整的。
前者的主線是彗星撞擊地球導致一個地區的消失,在此基礎上加入男女主互換身體、時空錯位、愛情等等因素,不僅在日常中更加立體男女主的形象,故事愈加豐滿,而且臨近結尾的一幕隔了三年的相遇也是讓人感慨萬千。
後者則是由節日引申的關於人的死亡的探討。電影在一開始就展現了主角喜歡音樂但家族反對音樂的矛盾,在隨後展開的亡靈土地之旅上,雖然我們很容易聯想到最開始遇到的人必定跟主角有某種聯繫,但是隨著他們遇見的人和事一一展現,不是非要情節跌宕起伏,而是情感層層深入。
通過近年來的國產動畫電影,不難看出我們在技術上其實並不差什麼,差的只是如何在講好一個故事的基礎上,使這個故事的起承轉合更加精彩。
從大聖開始認真講故事,到哪吒的把故事講完整,到姜子牙的充滿野心講一個宏大的故事,一步一步,就讓我們對未來的國產動畫電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