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安慰她,卻怕說錯話、爭吵」:如何解決,這是見過最好的答案

2020-12-25 王心傲

01 錯誤的安慰方式,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前兩天,小李打電話過來跟我訴苦,他告訴我,最近他的女朋友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被老闆責罵了,他好心安慰她,卻不成想,安慰的話剛出口,反被女友責怪了一通,他們兩個差點吵起來。

我有些好奇,就問他:你是怎麼安慰她的?

小李說:我感覺我說的挺有道理啊,剛開始見她難過,我就告訴她,那不過是一份工作小事而已,不用放在心上。看到沒什麼效果,就又趕緊給他舉例子,告訴她我以前工作的時候比她更慘……

聽小李這麼說,我基本心裡就有數了,原本好意的安慰,卻反而讓對方更難過,甚至和自己爭吵,其實都是因為他採取了錯誤的安慰方式。

02 錯誤的安慰方式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本心理學書籍中曾對此進行過簡單的劃分,具體總結了這4種表現:

1、輕視事情的重要性

對方面試失敗了、被朋友誤會了、被客戶指責了……,面對諸如的情況,大多數安慰者卻只會說「這算什麼啊」「小事而已,心胸寬廣點」「別放在心上,沒什麼大不了的」。

殊不知,一件事在你看來是小事一樁,但對別人來說卻可能非常重要,輕視對別人來說很重要的事,對安慰一點好處也沒有。

2、忽視當下,只知道談以後

「別想那麼多,睡一覺就好了」「這種事,下個月你再看,就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很多人去安慰別人時,也總是會採取這樣的模式。

這種邏輯看上去是正確的,很多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確實會變淡、煙消雲散,但是你要知道,對於當下來說,對方是傷心、難過的,他需要的是即時安慰。

3、比慘

還有一種是比慘。無論你告訴他你置身於何種處境,他好像總能挖出一件往事告訴你:「你這種情況我也經歷過,當時我比你慘多了,你這都不算什麼。」就算自己沒有相關經歷,他也會弄來一段別人的經歷,強調這一點。

這種安慰邏輯,等於在告訴傾訴者,你擁有這些情緒是錯誤的,是不應該的。無疑,這樣去安慰對方,對方只會反感。

4、錯誤的共情

共情無疑是安慰對方最好的方式,但是很多人總是會錯誤的共情,使得結果更糟。

錯誤的共情,主要分為兩種:

(1)自我聚焦

本來去共情對方,告訴對方自己很理解對方,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歷,這是很好的策略。可是有些人在講自己的經歷的時候,卻說著說著就來勁了,開始對自己的遭遇抓著不放,完全聚焦在了自己身上,忽視了對方。

這種安慰邏輯,本質是在不停的談論自己,把關心的焦點從受害人身上轉移走,把注意力從受害人身上掠奪走,對方這時只會感:「我的經歷不斷被你投射到自己的經歷上,我只讓你想到自己,好像你只關心你自己」。

(2)不請自來的建議

很多人總是誤以為對方的傾訴是為了尋求建議,沒有等情緒冷卻,就極其冷靜理性地給出一堆建議。

同事小美的男朋友就是這樣,小美經常向他抱怨工作辛苦、老闆難相處,每次他都直截了當地建議小美幹得不開心就辭職換工作。可是小美並不是想走人,她想得很清楚,工作壓力大、老闆不好相處,但公司的發展前景很好。面對男朋友冷靜的建議,她很無語。她在外面工作累了,抱怨不過是想要點男朋友的情感支持,而不是解決方案。可是男朋友就是不明白這一點。

事實上,有時候該怎麼做要怎麼做,我們自己何嘗不知道,只是我們沉浸在感性的情緒裡,需要理解、安慰和陪伴。

所以,不要貿然給建議,除非對方向你尋求建議。提供忠告之前,最好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對方真的需要我的忠告嗎?我提出忠告的時機合適嗎?我有能力給出最正確、最合適的忠告嗎?我提出忠告的方式,有顧及對方的感受、顧全對方的面子嗎?

03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自覺的採用錯誤的安慰方式安慰別人

錯誤的安慰來自錯誤的情緒觀念。而錯誤的情緒觀念,常常來自原生家庭。

在《請停止無效社交》一書中,作者李小墨總指出了父母4種處理孩子情緒方式,容易讓他們產生錯誤的情緒觀念:

1、交換:拿孩子平常喜歡的東西,去交換這種情緒。

孩子哭鬧,告訴他:「你不哭,我就給你吃糖。」「別生氣了,我帶你去遊樂園」。這對小孩可能是奏效的,可是通過轉移來處理情緒不是長遠之道,情緒不會因為轉移而消失,而會在心裡積壓。

如果「交換」變成這個孩子處理情緒的單一辦法,他以後處理自己的情緒的時候,無法從內部消解,只能從外部尋求轉移,很可能失控地變成暴食症患者、購物狂等。

他處理別人情緒的時候,也傾向於提出用吃飯、遊樂等方案替代掉別人的情緒,這種方法會奏效,也提供支持,但不能真正地走進別人的內心。

2、懲罰:認為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東西,是不應該有的。

誰有負面情緒就是他的錯,應該受到懲罰。家長對孩子說:「你再哭,我就揍你。」這種做法帶來的影響就是孩子認為負面情緒是不該有的,是錯誤的。所以自己有情緒的時候,覺得無根據、不恰當、不應該。對於別人的情緒,自然也認為不應該出現,容易否定別人的感受。

3、冷漠:認為情緒是個人問題,其他人難以幫助。

遇到孩子有情緒,家長的反應是「回自己房間,氣消了再出來」「要哭就給你哭個夠」。這種情緒處理辦法,是一種孤立,這種孤立給孩子帶來的孤單和無力,比情緒本身更難以承受。

4、說教:對有情緒的人說大量的道理,你應該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樣。

「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都已經……你不應該……」大量的說教讓人煩不勝煩,卻沒有真正的理解。

長期用這樣的模式對待孩子,導致孩子即便長大了,也處理不好自己的情緒,更無法對別人的情緒產生共情,安慰人也自然總是採取錯誤的方式。

04 那么正確的安慰,大多是遵從怎樣的步驟呢?

結合《請停止無效溝通》一書中的觀點和我自己的踐行經驗,我總結如下:

第一步是「接受」,主要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告知對方你注意到了對方有情緒。我們覺得自己最不被理解的時候,可能是默默生氣、悲傷、憤怒卻沒有人覺知、關心。朋友、戀人沒發現或假裝沒看到我們的情緒,我們會感到失望,覺得被冷落。

另一方面,要告知對方你接受這個有情緒的他。「你怎麼又鬧情緒了?」「你怎麼又發火了?」「你幹嗎又發脾氣啦?」這些說辭不管說得多麼和顏悅色,其實都是在否定對方的情緒。

正確的做法是:「我注意到你有點不開心,想和我談談嗎?」「你的狀態跟之前有點不一樣,告訴我,發生什麼事了?」

「看到你難過我也好難過,可是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點什麼,才能讓你好過點。」

第二步是通過「提問」,摸清情緒引發事件的始末與細節、對方的想法與感受,還有他們的需求和期待。

不斷拋出問題給對方,是給被安慰者提供傾訴的機會。將積鬱的情緒傾吐出來,本身就是一種療愈。

如果對方願意說,請用提問打開話題,然後給予耐心的傾聽。沒搞清楚大概情況之前,不要貿然評判、分析、給建議。如果對方不願意說,請不要逼問,告訴對方你隨時願意傾聽和提供情感支持就好了。

讓對方分享感受的時候,有一個技巧是:先分享情緒感受,然後再分享事情本身。

安慰的時候,很多人總是傾訴者總是傾向於先說事情,去說事情多麼不合理,這個是多麼過分,忍不住先說事情,這個人多麼過分,牢騷和激烈的言辭鋪天蓋地而來。但是安慰者不能被他牽著鼻子走,你必須把對方的注意力遷移到他的感受上。

為什麼?因為人對自己的情緒的覺知和覺察,本身就是對自己情緒的瓦解。

當他說出大約6個關於感受的詞語,你就會發覺他的聲調降低了、身體的動作減少了。比如問對方「我很理解你現在很生氣,除了生氣,還有什麼其它感受,比如悲傷、失望……」

當對方分享了情緒感受,這個時候再問引起情緒的緣由,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就不至於兩個人被困在情緒的沼澤裡出不來。

第三步,「先站在同一陣線」,再委婉的提出不同看法。

安慰的重點是和對方站在同一陣線上。基於前面的步驟,你大概弄清楚發生了什麼,找出事情中你可以接受的地方,並進行言語上的肯定。你總能找到一些基本共識,予以肯定的,比如:「你這麼考慮是有道理的!」「遇到這樣的事情,肯定會生氣的。」

這樣一來,傾訴者在心理上不是孤立的,能感受到自己是被支持和關心的,你是站在他這邊的。

不過要注意,安慰的目的應該是平復、開解情緒,幫助對方從情緒的泥潭裡走出來。安慰是需要站在同一個陣線,表示理解、支持但不要過頭,不要為了表忠心、挺對方,而有意無意強化他們的負面情緒。比如,為了討好對方,添油加醋地說壞話、誇張地攻擊人。

你要明白:站在同一陣線,並不是無條件認可對方的行為和觀念。站在同一陣線主要是這樣一種態度:我站在你這邊,我支持你,我的所有想法和建議的做法都將著眼於你的利益,我將和你共進退。所以,當我們發現被安慰者的行為也有不當之處時,不需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批評他人行為的法官,卻可以向對方指出他需要改變的地方。

方法就是:先肯定對方,再委婉的提出不同看法。

比如,朋友和已經訂婚的男朋友吵架,要鬧脾氣,不辭而別幾天。你可以說:「遇到這樣的事情,肯定會生氣。可你是打算和他結婚的,一定希望兩個人心裡沒有疙瘩地走進婚姻,如果不辭而別、把矛盾激化,可能使一件小事不斷升級。」

第四步,「著眼未來」。

就是對未來的行動的策劃,主要是為了引導對方,讓他看到其他選擇的可能性,燃起對未來的期望,不再沉溺於無助益的負面情緒。

這一步要有前面的步驟做基礎,直接跳到這一步會讓人感覺不舒服,同時對未來行動的策劃以引導為主,不要貿然給出建議或替對方拿主意。

第五步,給予「行動支持」。

有些情緒,我們只能用陪伴和語言來寬慰;但有些情況,卻可以用具體的行動來支持。

同事做PPT被老闆批評了,要重做,安慰之餘,耐心和她一起調整,幫她找各種數據,會讓她更寬心。

室友準備辭職考研,十分焦慮,你支持她之餘,盡己所能,為她找來前輩的獨家複習資料,會讓她更加心安。

很多人在安慰的時候,總是在試圖告訴對方「你應該做什麼」「你可以做什麼」,卻從來沒想過「我能為你做什麼」。總告訴人「多喝水」有什麼用,「我給你倒杯水去」才體貼。「

當你告訴別人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的時候,其實正在把一切推給對方一個人承擔,只有當你試圖來為對方做點什麼的時候,你才是在真正的分擔和支持。

李小墨說:只靠一廂情願、一腔真誠,不一定能真正地安慰人,還需要一顆七竅玲瓏的心。

從今天起,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安慰對方,讓你們的關係更加牢固,讓對方更喜歡跟你在一起,你學會了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能在孩子面前爭吵,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武藝媽媽坦言:「因為家庭關係的緣故,武藝的性格比較內斂,在不認識的人面前一句話都不講。」 在父母爭吵中長大的他,到現在都不敢好好談戀愛,因為害怕自己的婚姻會重蹈父母的悲劇。父母在滿是硝煙味的家庭裡相愛相殺,最受傷的是那個負重前行的孩子。 婚姻裡的痛苦,最後都會由孩子來買單,別讓婚姻裡的坎坷,摧毀了下一代的幸福。
  • 張靚穎:圓滑處事心情不好 怕說錯話變很囉嗦
    就這種話比如說有一些話我一說出來了,之後我就會跟我助理或者誰感嘆說「這是我說的話嗎」,就會有這種狀態出現,所以就越來越想找回就是以前的那種感覺,或許我說話並不是特別好聽,沒有那麼圓滑,面面俱到,中間幾年我說話特別多的修飾詞語,就是我最終要表達的可能就只有四五個字,但我前面一百個字都是定語,就是在修飾最後五個字,生怕說錯話,就變得很羅嗦。
  • 職場上,因說錯話而陷入尷尬怎麼辦?這樣做就對了
    消除尷尬要及時袁鳴是國內的知名節目主持人,她舌燦蓮花的本事讓許多人都佩服不已。即使面對尷尬和誤會,她也能夠運用自己的口才將之及時消除。她在主持海口市「獅子樓京劇團」建團慶典的表現就是最好的說明。面對這種情況,袁鳴不愧是知名節目主持人,她並沒有手忙腳亂,而是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化解了這種尷尬,她首先向大家道歉,說:「對不起,我這是望文生義了。」
  • 酒桌上給領導敬酒,不要怕說錯話,試試這三句敬酒詞
    在酒場上很大一部分人能夠取得領導的歡心,因為這種人的情商比較高,懂得如何在合適的場合將自己的能力展現給別人看。那麼如何才能夠在酒桌上給領導敬酒的時候,留下好印象呢?下面不妨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合適的敬酒詞。一,感謝的話。
  • 為什麼不能在孩子面前爭吵?一部短片給出了答案,網友:扎心了
    短片的開頭是一個深夜,媽媽給女兒講故事,女兒被故事裡的怪獸嚇壞了,鑽進媽媽懷裡,媽媽則輕撫女兒的頭髮並安慰她。12點,爸爸終於回家了,媽媽下樓,把女兒獨自留在房間。父母在樓下先是大聲爭吵、摔東西。女兒悄悄奔下樓,卻驚恐地發現父母此時已變成了和故事畫面中一樣的怪獸,正互相撕扯,兇殘恐怖。小女孩嚇得慌忙回到樓上,卻被怪獸媽媽追咬,她想逃出去,但是房門卻被怪獸父母堵住了......
  • 幽默笑話:男朋友很緊張,一直怕說錯話
    一新疆來的默默掏出手機特意用普通話打了個電話:媽,我說你別再用哈密瓜餵豬了,豬都瘦了!2、第一次帶男朋友回家,男朋友很緊張,一直怕說錯話。吃完飯後,一家人坐一起嘮嗑。男朋友腦抽的問了爸爸一句:叔叔您貴姓?老爸哈哈一笑說跟你女朋友一個姓哈。後來,老媽悄悄把我拉到一邊問我「那啥腦子沒問題吧?」
  • 夫妻發生爭吵,最好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
    夫妻之間有點小吵小鬧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很多時候並不是說所有的夫妻之間發生爭吵的時候都能夠做到和諧的處理的,更多的時候大家往往會因為對爭吵處理不當,而導致最後很難正常收尾,從而導致很多夫妻吵著吵著架,最後鬧得很不愉快,甚至到了一個不可調和的結局,使得兩個人之間的感情都因此而收到了很大的衝擊。那麼當夫妻之間發生爭吵的時候該怎麼辦呢?夫妻發生爭吵,最好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
  • 別讓爭吵成為阻礙,學會溝通與反思,就會有所不同
    都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水星,天生就水火不容,兩個人的思維方式也完全不一樣。當初聽到這句話時,覺得還不那麼準確,但現在看來形容得十分貼切。男生吵架吵的是原因,吵的是道理,而女生吵架吵的是在乎,吵的是態度,如果非要評判誰對誰錯,其實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因為雙方都很有道理。
  • 無心說錯話導致分手,怎麼才能挽回?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難免不會因為說錯話、做錯事而造成很多不可挽回的局面,男女交往中也是如此。很多時候無心的一句話就可能會導致分手,這種情況下還想挽回怎麼辦?說錯話了怎麼挽回?一、撒嬌認錯好好表現@周延:之前因為女朋友晚上很晚了還還在和別的男生聊天就生氣,說了類似覺得她勾三搭四之類的話,讓她傷心了,兩天了都還是很難過對我很冷淡也不怎麼理我,說是一想到還是會覺得心一抽的痛,彼此突然有了一點隔閡。我知道自己不能這麼說,就算心裡想的很多也不能這樣說,自己也不成熟。
  • 如何「宅」得更高級?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如何「宅」得更高級?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2020-03-05 2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如何給孩子安全感,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答案
    她不但用溫暖的筆觸記錄著自己育兒的瞬間,也通過平臺和公眾號向大家分享著自己的經歷和所學,是一名筆耕不輟的10萬+作者。她總結的好多可實施的教育方法,獲得了媽媽們的認同。下面我們就打開這本書,看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安全感。仔細想一想,是不是時而你會感嘆,好些事是為人父母之後才明白的?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會做飯,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導讀: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會做飯,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會做飯,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兩個人相處,最好的模式是什麼樣的?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儘管感情中,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往往那麼快走到分手這一步的,還是少有。畢竟曾經的快樂也是真實存在的,畢竟遇到一個真心懂自己的人也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所以,我們會想要去解決它,試圖將彼此的狀態回復到過往的開心之中。那究竟什麼樣的相處模式才是正確的呢?
  • 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值得借鑑
    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值得借鑑最近好多考研黨在諮詢,說我們現在面臨一個很尷尬的境地。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是該考研,還是該出去工作呢?其實這個問題是很多人的疑問,借用一個CFAer的回答來回復一下:考研是為了更好的就業,但讀完研並不一定就好就業,研究生畢業考公務員的也挺多。
  • 探望新生兒,說錯話小心影響對方家庭關係,說這句話才顯情商高
    在這樣的場合上,如何說話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少人都會說「娃娃和媽媽一個樣子」,不過有時候這也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答案。閨蜜探望新生兒說錯話,小夫妻差點離婚小蘇前段時間順利的生下了一位小公主,得知了這件事情之後,她的親朋好友紛紛都帶著禮物去看望慰勞她。孩子出生第二天的時候小蘇的閨蜜帶著大包小包地,到醫院來看望一家人。
  • 男票說「我們分手吧」下一句怎麼接?網友: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男票說「我們分手吧」下一句怎麼接?網友: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所以,如果你們兩個不能在一起了,對對方說這句話會顯得自己非常大方,也會讓對方感到有種愧疚的心理。
  • 口語 呃~ 不小心又說錯話了……這些「口誤」英文咋說?
    英文裡的各種「說錯話」怎麼講?快來感受一下吧~ A slip of the tongue Slip可以表示「滑動」、「滑倒」,也能表示「錯誤」,如果是舌頭滑了,那麼它的意思則是「口誤」、「失言」。如果是筆誤,則可以說a slip of the pen。打字列印錯誤英文則可用typo表示。
  • 不怕說錯話,而是怕認識到了錯誤卻不知如何處理
    人無完人,在我們的生活中,誰都無法避免說話不當,那麼我們如何在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之後,及時進行補救措施呢?下面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第一:及時改口。在冷靜分析了當前形勢的情況下,可以將錯誤的觀點轉移出去,比如說:「剛才的觀點是錯誤的,但是是我從某本書上得來的,不過我認為應該這樣麼……」或者也可以迅速跳過錯誤的地方,不再此糾結辯論,最後總結說:「我剛才的話需要加上下面的結論才是最妥帖的。」最後也可以將錯就錯,利用諧音等來巧妙化解錯誤言論,講明顯的錯誤扭轉改成正確的言論。
  • 「寶寶最怕髒」「不乾不淨吃了沒病」聽著媽和老婆的爭吵,我頭大
    「寶寶最怕髒」「不乾不淨吃了沒病」聽著媽和老婆的爭吵,我頭大講述人:陳伯華(化名,請勿對號入座)生二胎,當時氣得他老婆都想直接跟他離婚了,說沒見過這麼不講理的人,生男生女是她能決定的嗎?可是他媽媽卻總覺得孩子哪會有那麼嬌貴,所以他媽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還經常把小時候她是怎麼把陳伯華給帶大的例子講給他老婆聽,他老婆當然不樂意,說如果把孩子交給他媽看,孩子遲早要進醫院,她放心不下。
  • 當你被冒犯的時候,你該如何反應,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01這次的超自然身心靈醫治課程,依依又來了,這是第四次見到她。蘇老師總是不會錯過任何醫治的機會來幫她恢復。聽蘇老師說,她以前是個聰敏,健康,漂亮的女孩。蘇老師看到依依這麼跟我打招呼,趕緊制止她我笑著說:「沒關係的,我知道不是她本人在說話」 同時理解蘇老師作為一個需要安慰和幫助的母親,我給她了一個擁抱學習到了晚上9點,依依都很安靜,也能完全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