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9 11:04:59 來源:安青網
近年來來,利用假期對一線教師進行適當的培訓,以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邀請專家、學者、名師作報告、開講座,派幹部、教師到高校...
安青網訊 近年來來,利用假期對一線教師進行適當的培訓,以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邀請專家、學者、名師作報告、開講座,派幹部、教師到高校、名校考察是其主要形式。儘管投入大,場面壯觀,學者雲集,但仍舊出現吸引力不足、教師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對此,本報邀請一線教師參與討論,為優化培訓事宜提出建議。
被管理 受教育 如何激發主動性
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很多培訓強制參加,否則不能參與評優和晉升,這種用晉級裹挾的培訓確實讓很多教師很無奈。很多教師認為,利用假期「充電」無可厚非,但是一些培訓方式會讓教師壓力大,很吃力。
蕪湖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葛維敏:培訓者要轉變培訓觀念。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的教育,都應該把重點和核心放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我們對於教師的能力培訓主要是基本功訓練和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前者是動作技能訓練,基本方法是靠簡單的機械重複,後者是培訓方法也主要是模仿和達標。在這樣的培訓中,我們往往把參訓的教師作為被動的客體,使教師在繼續教育中處於「被教育」、「受管理」的被動地位,這種培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教師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扼殺了教師的創新精神的形成。
臨泉縣瓦店鎮博匯小學黃志傑:我是反對那種特別死板的培訓方式,如請專家來給大家分享成功經驗,一幫子教師在下面聽講、做筆記等。這種方式非常不可取,就像我們的傳統課堂,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這是教師的「獨角戲」啊,想像一下課堂效果如何,就可以知道我們的培訓效果怎麼樣了。
望江縣雷陽中心學校卓照:培訓不應該給教師增加思想負擔。一些培訓要求每個參訓教師必須要寫幾千字的學習心得。我認為,保持一顆快樂心,而不預設很多任務的學習,往往效果更好。學習心得可有可無、可多可少,沒有必要非要寫3000字、5000字,不要給參訓教師帶來心理負擔,甚至有的老師從網上下載,稍作改動,敷衍交差了事。
開展分類分層培訓 因材施教
很多一線教師向記者反映,目前大一統的、單向的講座式培訓缺乏互動交流,激發不起受訓教師的興趣。從許多地方的培訓情況看,組織大課堂、採用專家傳授的形式是教師培訓的主要方式。由於培訓時間短,專家、學者不可能事前深入了解教師的需求,所講內容難免不對教師「胃口」,激發不起教師的學習興趣,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專家、學者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教師在臺下哈欠連天、昏昏欲睡的尷尬局面。
蕪湖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葛維敏:雖然現在的培訓已經考慮到學科的不同、學段的不同,但是同一學科的教師年齡結構、知識水平、能力程度不相同,因此他們的需求還是不一樣的。年輕教師文化程度高,但實踐經驗缺乏,需要課堂實踐類指導;年長教師經驗豐富,但是知識老化,需要學習新科技手段、更新觀念;骨幹教師各方面表現優秀,在教科研方面還有上升的空間,需要更高層級的指導。培訓者就要考慮如何實行「因材施教」的措施。可以對教師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他們不同的需求,培訓者結合需求制定一份分類分層級(難度係數)的「菜單」,教師根據各自需求選擇相應的「菜單」,之後培訓者再對教師進行分類分層級(難度係數)培訓。培訓的得分要根據層級(難度係數)及完成情況計分,最終作為評定職稱、評優晉級的依據。不求齊步走,但求有收效。教師得到自己想要的,繼續教育才有價值。
濉溪縣五溝中心學校周橋小學黃文平:關注農村教師的特殊需求,是提升農村教育水平的重要舉措。硬體培訓課程,如計算機應用能力培訓是農村教師迫切需要的一項教學能力,尤其是35周歲以上的教師,對電腦操作不熟練,但很想掌握一些論文編寫、課件製作、微課製作的能力。現在教師們評職稱、定級都需要一定的條件,每年的教學設計、課件大賽,微課大賽都是他們非常渴望而又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事。總是請教年輕教師覺得太麻煩別人,一些鄉鎮級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能力較強的教師很少。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每年培訓期可以每所學校委派一名有計算機應用基礎能力的教師參加培訓,回來後再教其他教師。培訓的目的就是讓所有教師都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提高。針對農村教師在擔任語文、數學、外語主課教師的同時,還兼任音樂、體育、美術等藝術體育課的教學的這一情況,呼籲多開設一些專業課的培訓,讓教師們都有一技之長,既能有助於平時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有利於教師自身發展。
培訓多元化 教出新花樣
蕪湖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葛維敏:應堅持「研訓一體,管訓結合」的培訓模式。最近幾年,為了適應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需要,發揮教研、培訓機構統一設置的優勢,教育主管部門應轉變觀念、銳意改革,創建「研訓一體,管訓結合」的培訓模式。「研」是指中小學教學研究,「訓」是指中小學教師培訓,即繼續教育。繼續教育中的崗位培訓在內容與形式等方面與中小學教學研究有很多相同之處。於是,管理者逐步把二者結合起來,構建了不同於學歷教育的辦學模式。這種辦學模式堅持「從教研中來,用師訓送去」,通過教研了解教師隊伍建設的急需,並將其形成繼續教育的課程;堅持以崗位培訓與為主要培訓形式,使培訓緊密結合教學實際;堅持教研工作的系統運作、典型示範、以點帶面的工作方法,增加培訓的實效性。「研訓一體」是優化資源配置,使工作與培訓緊密結合的良好途徑。
臨泉縣瓦店鎮博匯小學黃志傑:教師培訓應該把舞臺留給教師們。從一線教師中找出一些優秀的教師,分享自己成功的經驗,同時穿插一些生動的課堂案例,這比請專家、請名師更有效果,也更接地氣,教師們也不受約束。同時一定要多互動,儘量讓每一位老師都參與進來,這樣,教師培訓的效果就出來了。
壽縣第三中學江典斌:通識等方面內容,由網絡培訓完成;方法與技能方面,採用縣聘專家、專家和教師結對等形式來帶動發展;發現與解決教學問題,這才是教師培訓工作的最終落腳點,可稱之為「小教研」。教學教研工作在學校整體工作中處於極其重要的位置,這已不言而喻。我們下力氣搞好「小教研」,認真發現教學問題,紮實解決教學問題,在教師經過思考有所體會時再去啟發、開導,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能以一隅反,教師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就能得到很大提高。做好此項工作的核心是機制。首先,需要搞活教研機制,並將其真正貫徹、落實。其次,需要搞活校長和教師的考核評聘機制,把教學教研工作作為一項硬性指標來完成。再次,需要強化後勤保障制度,設立專項經費來滿足教師學習的需要。還有,需要搞活校際交流機制,以問題為抓手,開展校際之間的研究共同體建設。
望江縣雷陽中心學校卓照: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曾在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群體開展過「作文導師」和「跟著課本去旅行」等活動,在他的引薦下我曾用三四個月的時間精批細改並講析了來自國內各地小學生中高年級作文近六十多篇,他帶著國內骨幹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跟著課本去旅行」並交流寫作,這些活動很有趣味,我在這些活動中收穫很多。同時,我更感覺到我在這樣的活動中成長是有序的、健康的、充實的、自信的。
記者札記
以需求為導向 開展精準培訓
□黃 慧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教師並不排斥假期培訓,相反,當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專家、培訓講座時,非常主動地去聽課學習。培訓好比良醫治病,通過「望,聞,問,切」對症下藥,才能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但目前不少所謂的專家、學者卻是「一服藥包治百病」「一首山歌唱遍天下」,不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了解受訓教師的需求,到哪裡都是講一樣的內容。另外,部分培訓出現商業化、費用高的傾向,除培訓費,還有住宿費、交通費乃至考察費。昂貴的費用對於經費本來就緊缺的教育系統特別是農村學校來說難以承受,堵死了大批農村一線教師渴望培訓提高的路。如同教師江典斌所說,教師自己也是學習者,如何讓教師的教學之水變成教研的「活水」,讓教師能夠處於學習狀態中,培訓工作的完善仍是任重而道遠。
本報記者 黃慧
責任編輯:李志慧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