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起,西瓜視頻上多出了這麼一位大網紅:
他其貌不揚,帶著方形眼鏡,穿著純色襯衫,不僅不如別的網紅時髦還顯得有些「土」氣。
發量堪憂,小肚子搶鏡。視頻內容無關顏值、無關風月、無關一切狂拽酷炫刺激人們精神高潮的東西。就是一普通中年老師規規矩矩的講課。
可偏偏就有數千萬網友每天催著他更新。
一句「大家好,我是李永樂老師」治癒了數不清的對學習感到恐懼的孩子。
一、無心插柳成為大網紅
李永樂從小就特別聰明,學習成績常年霸榜第一,參加競賽包攬第一。父母都是中學老師,他沒事的時候就喜歡模仿父母講課,說的惟妙惟肖還淺顯易懂。
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被他發展成了職業理想:「我從小到大的夢想就是當老師,我太喜歡呆在教室的感覺了。」
從清華畢業後,李永樂毅然拒絕了外企拋來的高薪的橄欖枝,選擇進入人大附中成為一名中學物理老師。
剛剛正式當老師的時候,李永樂也挺不適應的。
領導十分器重他,把全校的重點班交給他帶。
為了不辜負孩子們,李永樂常常準備教案到半夜十二點,有一段時間趕上競賽,他就要一邊備課,一邊還要跨年級帶競賽課。連續十天,每天只能睡三個小時。
神奇的是,不僅課程進度沒落下,競賽班的孩子們還捧回了一個金牌。
「我大概是個能幹事的人吧」他自謙的說。
2017年的一個周末,他一覺睡醒,發現QQ上突然湧出了很多要加他好友的人。與此同時,同事興高採烈的和他說:樂樂,我看到你的網課了,真不錯!
他這才恍然想起,幾年前他在一家培訓機構做兼職。給人家錄了100小時的講課視頻。
不知道為什麼,他的一則「閏年是怎麼回事」的視頻火了。播放量達千萬次,人民日報和央視爭相轉載。網友親切的叫他「閏年哥」。
李永樂感覺腦袋懵懵的,瞬間爆火的他沒有一點興奮的感覺,反而有些無所適從。因為他選擇當老師,就是不喜歡複雜的人際關係。
他把當年的這個視頻又看了一遍,覺得自己講的也不夠深刻,也沒有太多複雜的東西,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看?
李永樂想不通,倒是有些受寵若驚。
到了晚上,他忍不住下了微博,發現這條視頻的播放量又多了幾百萬。
加他QQ的人更多了,這些人大多是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孩子,他們說:李永樂老師謝謝您,給我帶來了新知識。
這些孩子的話,一下子擊中了他。
「原來知識的傳播方式可以這麼低廉。」
一個偉大的想法逐漸在李永樂老師的腦海中形成:他要通過這種方式改變窮人的教育。
二、因為窮,所以更能體會窮人的痛苦
李永樂老師白天上課,晚上就去一間閒置的教室給網友們錄視頻。
在這間二十平方米的教室裡,剛開始時,製作、剪輯、策劃、選題都是他一個人在做,做出了幾百條傳播量頗廣的視頻。
有人說板書看不清,他就立即自掏腰包買了攝像機;有人說收聲不清楚,他就馬上換上了專業的麥克風。
他發自內心的想改變窮人的教育。
有人問他,你自己都是窮人,真的能做到嗎?
剛入職時,李永樂老師的工資不過4000元,十年後也不過6000,在北京,6000隻能算「掙扎」水平。
他說,就是因為我窮,所以才更能體現窮人的不容易。
「我爺爺是安徽一個貧困地區的,他和我說過很多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學,聽著挺不是滋味的」他說。
2017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這麼一段話: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我出生在中產家庭,我獲得教育資源要比那些貧苦人家的孩子要多很多,這些資源讓我在學習上走了很多捷徑。
是呀,寒門狀元越來越少,不是窮人家的孩子們不努力,是大家沒有站在一個起跑線上。
「這個孩子(熊軒昂)說了一句大實話」李永樂老師說,「我想做在線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哪怕只能貢獻一點點力量。」
三、從來沒想過成為一個網紅
在西瓜視頻平臺上,李永樂老師已經有了一千多萬粉絲,名副其實的「頂流網紅」
百萬級播放量的視頻不勝枚舉。
為什麼這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中學老師,上課這麼抓人?
因為他夠有趣,夠嚴謹。
「金庸武俠小說裡的輕功究竟能不能煉成」的噱頭之下,是「內力」和「外力」對「系統」做功的物理原理分析。
「朱元璋公道杯為什麼能制裁貪官」的外衣裡,是「虹吸」現象的科學解釋。
「赤壁之戰中關羽為啥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的典故,揭示的是「遊戲博弈論」。
「······」
切合熱點,將生活和科學結合起來,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
無數網友一刷李永樂老師的視頻,就是一個下午,根本停不下來。
他們說:以前昏昏欲睡的知識點,現在看的津津有味。要是早遇到這麼好的老師,我就不會那麼痛恨學習。
學習和學生本不應該是對立的。但灌輸式的教育往往讓兩者分裂。
「其實很多學生學習他都不知道為什麼學習,只是因為家長讓他們學,他們是被動的。」李永樂老師說,「現在看我視頻的大多數是成年人,是家長,我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改變家長,讓他們去引導孩子們學習而非強迫。」
名氣越來越大,無所不在的黑子們也越來越多。
「你不就一個教物理的嗎,怎麼生物、化學、機械、社會學的東西你都要教,你怎麼這麼能?」
他說:很多東西我都不懂,我的知識很貧乏,我是去弄懂這些東西,再教給大家的。
「學這些東西有什麼用,我上街賣菜需要用到勾股定理嗎?」
他咬牙切齒,本來想回一句「那你永遠就只能賣菜」,想了想又忍住了。
剛開始時,李永樂老師對這些陰陽怪氣的噴子們還一個個耐心解釋,遇到過分的也忍不住懟回去,現在就「佛性」多了。
兩眼一閉,默念:不生氣不生氣不生氣······
時至今日,李永樂老師已經成為了人大附中的一塊活招牌。經常有他不認識的人跑過來叫他一聲「李老師」,感謝他的授課。
成名之後的李老師一點都沒變,還是喜歡穿純色襯衫,享受上課的感覺,對誰都樂呵呵的。閒下來的時候拉著學生們開黑,因為遊戲技術不錯,還獲得了「人大附中第一蔡文姬」的美譽。
只有心思純淨的人才會活得這麼純粹自然。
他在知乎上有一篇自辯「李永樂當網紅算不算不務正業」的文章,在文章的最後他寫道:我不生產知識,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我很醜,但科學真的很美。如果一大批人能通過我的視頻愛上科學,並把這種想法傳遞給他們的孩子,那就是功德無量的事。只有一個相信科學、熱愛科學的國家,才能迸發出無限的創造力,才能有光明的未來。
化用雷軍的座右銘形容他:讓每一個人都享受知識的樂趣。
謝謝你,李永樂老師。
文章作者 李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