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樂:我是一名老師,當網紅只是不得已而為之

2020-12-08 默默有聞人物誌

從2017年起,西瓜視頻上多出了這麼一位大網紅:

他其貌不揚,帶著方形眼鏡,穿著純色襯衫,不僅不如別的網紅時髦還顯得有些「土」氣。

發量堪憂,小肚子搶鏡。視頻內容無關顏值、無關風月、無關一切狂拽酷炫刺激人們精神高潮的東西。就是一普通中年老師規規矩矩的講課。

可偏偏就有數千萬網友每天催著他更新。

一句「大家好,我是李永樂老師」治癒了數不清的對學習感到恐懼的孩子。

一、無心插柳成為大網紅

李永樂從小就特別聰明,學習成績常年霸榜第一,參加競賽包攬第一。父母都是中學老師,他沒事的時候就喜歡模仿父母講課,說的惟妙惟肖還淺顯易懂。

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被他發展成了職業理想:「我從小到大的夢想就是當老師,我太喜歡呆在教室的感覺了。」

從清華畢業後,李永樂毅然拒絕了外企拋來的高薪的橄欖枝,選擇進入人大附中成為一名中學物理老師。

剛剛正式當老師的時候,李永樂也挺不適應的。

領導十分器重他,把全校的重點班交給他帶。

為了不辜負孩子們,李永樂常常準備教案到半夜十二點,有一段時間趕上競賽,他就要一邊備課,一邊還要跨年級帶競賽課。連續十天,每天只能睡三個小時。

神奇的是,不僅課程進度沒落下,競賽班的孩子們還捧回了一個金牌。

「我大概是個能幹事的人吧」他自謙的說。

2017年的一個周末,他一覺睡醒,發現QQ上突然湧出了很多要加他好友的人。與此同時,同事興高採烈的和他說:樂樂,我看到你的網課了,真不錯!

他這才恍然想起,幾年前他在一家培訓機構做兼職。給人家錄了100小時的講課視頻。

不知道為什麼,他的一則「閏年是怎麼回事」的視頻火了。播放量達千萬次,人民日報和央視爭相轉載。網友親切的叫他「閏年哥」。

李永樂感覺腦袋懵懵的,瞬間爆火的他沒有一點興奮的感覺,反而有些無所適從。因為他選擇當老師,就是不喜歡複雜的人際關係。

他把當年的這個視頻又看了一遍,覺得自己講的也不夠深刻,也沒有太多複雜的東西,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看?

李永樂想不通,倒是有些受寵若驚。

到了晚上,他忍不住下了微博,發現這條視頻的播放量又多了幾百萬。

加他QQ的人更多了,這些人大多是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孩子,他們說:李永樂老師謝謝您,給我帶來了新知識。

這些孩子的話,一下子擊中了他。

「原來知識的傳播方式可以這麼低廉。」

一個偉大的想法逐漸在李永樂老師的腦海中形成:他要通過這種方式改變窮人的教育。

二、因為窮,所以更能體會窮人的痛苦

李永樂老師白天上課,晚上就去一間閒置的教室給網友們錄視頻。

在這間二十平方米的教室裡,剛開始時,製作、剪輯、策劃、選題都是他一個人在做,做出了幾百條傳播量頗廣的視頻。

有人說板書看不清,他就立即自掏腰包買了攝像機;有人說收聲不清楚,他就馬上換上了專業的麥克風。

他發自內心的想改變窮人的教育。

有人問他,你自己都是窮人,真的能做到嗎?

剛入職時,李永樂老師的工資不過4000元,十年後也不過6000,在北京,6000隻能算「掙扎」水平。

他說,就是因為我窮,所以才更能體現窮人的不容易。

「我爺爺是安徽一個貧困地區的,他和我說過很多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學,聽著挺不是滋味的」他說。

2017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這麼一段話: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我出生在中產家庭,我獲得教育資源要比那些貧苦人家的孩子要多很多,這些資源讓我在學習上走了很多捷徑。

是呀,寒門狀元越來越少,不是窮人家的孩子們不努力,是大家沒有站在一個起跑線上。

「這個孩子(熊軒昂)說了一句大實話」李永樂老師說,「我想做在線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哪怕只能貢獻一點點力量。」

三、從來沒想過成為一個網紅

在西瓜視頻平臺上,李永樂老師已經有了一千多萬粉絲,名副其實的「頂流網紅」

百萬級播放量的視頻不勝枚舉。

為什麼這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中學老師,上課這麼抓人?

因為他夠有趣,夠嚴謹。

「金庸武俠小說裡的輕功究竟能不能煉成」的噱頭之下,是「內力」和「外力」對「系統」做功的物理原理分析。

「朱元璋公道杯為什麼能制裁貪官」的外衣裡,是「虹吸」現象的科學解釋。

「赤壁之戰中關羽為啥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的典故,揭示的是「遊戲博弈論」。

「······」

切合熱點,將生活和科學結合起來,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

無數網友一刷李永樂老師的視頻,就是一個下午,根本停不下來。

他們說:以前昏昏欲睡的知識點,現在看的津津有味。要是早遇到這麼好的老師,我就不會那麼痛恨學習。

學習和學生本不應該是對立的。但灌輸式的教育往往讓兩者分裂。

「其實很多學生學習他都不知道為什麼學習,只是因為家長讓他們學,他們是被動的。」李永樂老師說,「現在看我視頻的大多數是成年人,是家長,我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改變家長,讓他們去引導孩子們學習而非強迫。」

名氣越來越大,無所不在的黑子們也越來越多。

「你不就一個教物理的嗎,怎麼生物、化學、機械、社會學的東西你都要教,你怎麼這麼能?」

他說:很多東西我都不懂,我的知識很貧乏,我是去弄懂這些東西,再教給大家的。

「學這些東西有什麼用,我上街賣菜需要用到勾股定理嗎?」

他咬牙切齒,本來想回一句「那你永遠就只能賣菜」,想了想又忍住了。

剛開始時,李永樂老師對這些陰陽怪氣的噴子們還一個個耐心解釋,遇到過分的也忍不住懟回去,現在就「佛性」多了。

兩眼一閉,默念:不生氣不生氣不生氣······

時至今日,李永樂老師已經成為了人大附中的一塊活招牌。經常有他不認識的人跑過來叫他一聲「李老師」,感謝他的授課。

成名之後的李老師一點都沒變,還是喜歡穿純色襯衫,享受上課的感覺,對誰都樂呵呵的。閒下來的時候拉著學生們開黑,因為遊戲技術不錯,還獲得了「人大附中第一蔡文姬」的美譽。

只有心思純淨的人才會活得這麼純粹自然。

他在知乎上有一篇自辯「李永樂當網紅算不算不務正業」的文章,在文章的最後他寫道:我不生產知識,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我很醜,但科學真的很美。如果一大批人能通過我的視頻愛上科學,並把這種想法傳遞給他們的孩子,那就是功德無量的事。只有一個相信科學、熱愛科學的國家,才能迸發出無限的創造力,才能有光明的未來。

化用雷軍的座右銘形容他:讓每一個人都享受知識的樂趣。

謝謝你,李永樂老師。

文章作者 李勘

相關焦點

  • 「網紅」物理老師李永樂的理想與現實
    這天,他在黑色衛衣外套了一件墨綠色衝鋒衣,往返於視頻裡和講臺上,也往返於「網紅」和「李老師」之間。「網紅」李永樂10月19日,下午有物理課,上課鈴響前,李永樂要去文印室列印當天的家庭作業。他走路快,甩著胳膊,棕色皮鞋啪嗒嗒地踏在路面上。迎面遇上同事,就點頭打個招呼,擦肩而過的一兩秒內,留著短髮的老教師朝他喊:「永樂,我看到你的網文了。」
  • 人大附中物理教師李永樂的網紅之路
    只是偶然的網紅之路,將李永樂漸漸推向了現在的理想。網紅身份帶給他的不是流量,而是推動科普與教育公平化的責任。記者|李雋仁 張雨鵑 戴汀嶼 王鶴立 彭博編輯|謝欣玥 張卓輝2017年4月,高中物理老師李永樂突然在人民日報官微上看到了自己的教學視頻。
  • 網紅老師是個貶義詞,網絡教育沒有意義?李永樂老師說,不是的!
    老師,總是給人很刻板的印象,他們應該在教室裡,在黑板前。而不應該在屏幕前。他們應該把一生奉獻在課堂上,在教室裡面那些學生身上,而不應該活躍在網絡上面,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真的是這樣嗎?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教育應該是多種形式的。
  • 「網紅」老師李永樂:用實用主義實現理想
    這天,他在黑色衛衣外套了一件墨綠色衝鋒衣,往返於視頻裡和講臺上,也往返於「網紅」和「李老師」之間。物理老師李永樂李永樂的一天從早上八點鐘開始,這學期他帶兩個畢業班,高考複習已經開始,他的教案上寫滿了物理動量知識。
  • 網紅老師李永樂:本科北大、碩士清華,求職接連被拒才去當的老師
    網紅老師李永樂,不僅獲得了北大雙學位,而且獲得了清華的碩士學位,可如此高學歷的他最終竟選擇成為了一名中學的物理老師。這令許多人無法理解,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任何一個職業都是值得尊重且認真對待的。考入全國名校,盡顯學霸本色李永樂出生在吉林,自小便聰慧過人,在校期間始終成績優異。
  • 網紅李永樂老師對質數、合數概念之理解被思齊程良偉老師批評指正
    前段時間,郭威老師指出了網紅李永樂老師在物理上的很多錯誤,可能大家都知道。
  • 西瓜視頻上的「科普網紅」李永樂
    原標題:從西瓜視頻火遍全網的「科普網紅」李永樂 網友表示「你與清華之間就差一個他」   6月5日,有著「科普網紅」之稱的西瓜視頻籤約創作人李永樂老師,用他獨具特色的科普短視頻,給萬千考生送去了高考祝福。李永樂老師在社交媒體發布名為#考清華和中500萬哪個更難# 的科普視頻。
  • 李永樂老師與西瓜視頻達成獨家合作 被網友稱為宇宙最強網紅教師
    李永樂老師與西瓜視頻達成獨家合作 被網友稱為宇宙最強網紅教師 站長之家(ChinaZ.com) 7月27日 消息:7 月 27 日,科普創作人
  • 人大附中物理老師科普視頻火了 李永樂積累百萬粉絲成「網紅」
    資料圖:牛偉坤李永樂火了,這位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師如今成為網絡上不折不扣的科普紅人。網友們紛紛感慨,「當年聽起來昏昏欲睡的知識點,現在熬夜看得津津有味。從某個方面也說明了,並不是我們不好學,只是少了一位這樣的好老師。」9年前的教學視頻意外走紅很多人認識李永樂,大概是從他對「閏年」的科普開始。
  • 網紅老師李永樂:本科北大、碩士清華,接連求職失敗後作何選擇?
    網紅老師李永樂,不僅獲得了北大雙學位,而且獲得了清華的碩士學位,可如此高學歷的他最終竟選擇成為了一名中學的物理老師。這令許多人無法理解,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任何一個職業都是值得尊重且認真對待的。在他前往另一家公司面試時,面試官詢問他是否購買股票以及是如何選擇的,李永樂直接答到是瞎選的……因為直率的性格,在面試中李永樂頻頻遭拒。雖然高學歷為李永樂爭取了許多就業機會,但固執的性格令這位學霸的就業之路顯得困難重重。
  • 網紅李永樂:城市和農村教育差別不在校舍和設備,而在學校教師
    成為網紅之前,李永樂是學霸。1983年,李永樂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他的爸爸是一名物理老師,媽媽是一名體育老師。學霸李永樂很早就對物理和數學感興趣。學霸最喜歡的工作是當老師。李永樂上高中的時候,他給同學談理想,就說到自己想當一名老師,他覺得把自己的知識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分享,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這個愛好可能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 從高中老師到短視頻「網紅」 李永樂在西瓜視頻讓科學知識成為流行
    現實生活中,生於1983年的李永樂是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師,循規蹈矩地上課、下課,為學生構建物理世界,和學生一起「開黑」,還因為遊戲玩得不錯被稱為「人大附中第一蔡文姬」。這天,他在黑色衛衣外套了一件墨綠色衝鋒衣,往返於視頻裡和講臺上,也往返於西瓜視頻「網紅」和「李老師」之間。
  • 「網紅」老師李永樂:「足球有很多科學」
    受訪者供圖用物理知識分析C羅進球走紅,人大附中物理教師李永樂錄製科普視頻「想把社會科普氛圍做起來」6月25日,人大附中教師李永樂上傳了一條講解C羅任意球物理原理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李永樂分析了C羅發出任意球的特點:速度快,上升後突然下墜,具有電梯球的特點。
  • 物理老師李永樂,從西瓜紅出圈
    李永樂老師火出圈了。白天的李永樂是人大附中的一名物理老師,35 歲的他已經從教 11 年,處理課本知識熟門熟路,教學生也早就得心應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備課教書的功課「早就在剛當老師那會兒做完了」。而到了夜裡,處理完教學任務的李永樂老師就會走進一間人少的教室,對著一臺錄像機開始自己身為科普視頻創作人的「第二人生」。
  • 李永樂:想要撕掉「網紅「標籤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名校老師和網紅老師間,李永樂希望能夠尋找到作為「教師」的平衡,「只想為我的「學生」多做一點事兒。」「個人價值被網際網路放大」「這波孩子估計又來玩三腳架了。」李永樂邊嘟囔邊調整三腳架的角度,為錄製做準備。「大家願意看,我也喜歡琢磨」,很快,一條談論「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的科普視頻上線了。這條視頻也為李永樂的風格定調——清一色的板書講解,從最貼近生活的小事兒說起,時不時開個腦洞,解密背後的科學知識。緊接著,李永樂又開通了微信公號「李永樂老師」。每次在做完視頻之後,李永樂會把視頻的內容整理成文字稿,加上反思發出來。
  • 網紅教師李永樂:北大雙學士,清華的碩士,學霸做自媒體能賺多少
    01這個世界上厲害的人很多,自己厲害還能帶動別人也變得厲害的人就不多了,而自己厲害,還通過無償分享自己的知識,讓別人變得更厲害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而李永樂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作為一名網紅老師,很多人都看過他的趣味科普視頻,就算沒看過,名字多少都聽過。說及李永樂老師的視頻為何會這麼火?總結起來,就幾個關鍵詞:乾貨、有趣、貼切。
  • 向千萬人傳授知識,那些「不務正業」的李永樂老師們,更值得尊敬
    於是他成為了一名人大附中的教師。2008年,李永樂老師在培訓機構做兼職數學教師,錄製了一大批網絡課程,收穫了許多人的感謝與支持,他以此備受鼓舞。2014年,李永樂老師開始製作物理課程視頻以及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並把這些內容放到了網上。 2017年,李永樂老師開始做知識科普科普,一條「閏年是怎麼回事」讓李永樂老師突然走紅。
  • 火遍全網的中學老師李永樂,是怎麼一步步踏上科普大神之路的?
    近幾年來,網紅層出不窮,抖音、快手上哪一號都有,有的播吃,有的搞怪,有的玩擦邊,還有的販賣焦慮如咪蒙,唱歌跳舞的就更多了,現在帶貨主播又成新的潮流。網紅千千萬,但無論哪一號,基本以娛樂消費為主。以製作科普短視頻殺出,迅速紅遍全網的,中學李永樂老師無疑是第一人。
  • 「網紅教師」李永樂,放棄外企成人民教師,他現在怎麼樣了?
    與此同時,李永樂對職場的一些規則有些看不慣,比如:潛規則,菜鳥給公司前輩端茶倒水等不成文的規定。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李永樂決定放棄求職外企工作,當一名人民教師。在2009年,李永樂成功進入北京人大附中,成為了一名教師。李永樂進入北京人大附中之後,專教數學物理。
  • 清華學霸李永樂:網紅很多,能送你上清華的只有他!
    ,學生說他是差生救星,老師說他是最強理科生,李永樂是真的紅到被人舉報。 如此一個硬核「勸學」視頻時長僅11分鐘,就在平臺上獲得了千萬點擊量,李永樂成了文化領域十足的現象級「流量網紅」。 但他沒和其他網紅一樣開淘寶店賣衣服,也沒四處忙著參加綜藝,反而趕了個時髦:開始「知識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