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是一個豐富且廣博的文化教育綜合概念,僅從空間地域而言,至少包括校內勞動教育、社區勞動教育、家庭勞動教育、校外基地綜合勞動教育等四大板塊。本文僅從校外勞動教育基地的視角,並結合本基地的實際,著重探討勞動教育活動項目的設計研究、運作實踐和價值意義,從而為開展勞動教育的同行,提供一個具有甌越文化特色的研究樣本。
作為國家級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省首批中小學示範性勞動教育基地,本校可使用的水陸域面積合計約500餘畝,分場館功能區和自然體驗區兩個校區。雖然本校各類教育活動項目中有80%左右為勞動類教育項目,且開展亦有10餘年時間,但對標新時代的要求,在科學化、規範化、系統化的開展綜合性勞動教育方面還須不斷提升,故在課程體系、場所建設等方面仍作持續、深入探索。
一、策劃與實施
本次的課程項目整體性設計研究,本著「立德啟智、實踐育人「的辦學理念,基於溫州的甌越文化特色,著重突出「生態與環保」人類可持續發展主題,進行有效梳理、編排、創新,來重新架構具有校本特色與在地資源優勢的勞動教育項目體系,並開展相應的探索研究。
在構架設計的過程中,注意結合「五育並舉」的教育使命,及2020年初爆發的世界範圍內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問題,以引發師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問題的重視和對傳染病問題關注。同時在活動時限方面,利用本校綜合性基地的有利條件,既可開展單天往返的勞動實踐教育項目,也可開展四天三夜之類的住校研學勞動。在學生沉浸式的勞動體驗教育活動中,在美麗的江南溼地校園中,讓其親身體驗勞動教育育人價值和成效,讓孩子們達成習總書記所說的「看得見綠水,望得到青山,記得住鄉愁」這樣「不忘初心」的育人成效。
根據教育部2017年9月印發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精神,主要從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四維課程目標和拓展延伸的角度,建構了初步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同時基於本校150餘畝自然校區中10大勞動教育功能場館,分基地包括:水生漂浮植物園、蔬菜種植基地、百草(中草藥)園、百果園、家政烹飪基地、鳥-樹-魚生態體驗園、蜜蜂生活體驗園、現代農業教育體驗館、非物質文化體驗創作館、創客教育創意製作館等,從實際資源條件、開發方向和主幹架構,對設計研究構想和部分推進中的實踐、建設加以簡要論述。
(一)百草(中草藥)園
基礎條件:校園中現有約6畝種植、養護、觀賞園地,每年均種植著溫州本地的100來種中草藥。學校有農林高級工程師1人,助理員工2人,並聘請溫州葉同仁堂若干中藥師作為客座導師。
第一維度:價值體認——通過勞作實踐感受祖國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體驗家鄉中藥物種的豐富。
第二維度:責任擔當——給中草藥植物除草、修枝、施肥、鬆土等,採挖相關中草藥。
第三維度:問題解決——通過翻閱《本草綱目》等中藥學經典,初步弄懂部分中草藥的藥理特性和診療功能,並填寫好《研學勞動導學單》。
第四維度:創意物化——(1)利用中藥材腐婢根,製作「青草豆腐」;(2)製作中藥香囊等。
拓展延伸:積極探究中藥湯藥在當前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案例簡述:在基地中給中草藥植物除草、修枝、施肥、鬆土等,採挖相關中草藥。上網查閱藥學經典→學會用草藥對症醫治常見小病;利用中藥材腐婢根,製作「青草豆腐」;製作午時茶、中藥香囊等。
(二)現代農業教育體驗館
基礎條件:校內有約2畝地左右的玻璃大棚培育館及輔助用地;每年輪換種植20來種溫州本地瓜果蔬菜;並與市內現代農業種植培育公司開展校企合作,由其提供主要師資和種子資源,本校兼職助教2人。
第一維度:價值體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可以優化生活。
第二維度:責任擔當——分區域負責勞作項目,注重不同勞動環節的協同分工。
第三維度:問題解決——無土栽培植物的植物學、化學知識的應用解釋;在各種金屬、塑料、玻璃材質管道等設備設施構建的新穎勞動空間中,學習、研究本土植物生命成長與勞動收穫的不同生態,完成《研學勞動導學單》。
第四維度:創意物化——自帶種子,創意孵化,觀察體驗不一樣的生命成長曆程。
案例簡述:幼苗種植→移栽→採摘→與常規種植物比較→品嘗→記錄等;在各種金屬、塑料、玻璃材質管道等設備設施構建的新穎勞動空間中,通過實驗對比營養液、營養基料、常規土壤科學種植的同與異。
(三)非物質文化體驗創作館
基礎條件:校內現有泰順(青田)石雕室、溫州木雕室、溫州皮雕室、溫州竹編室、平陽彩蛋畫創作室、樂清細紋刻紙、甌窯製作室、甌塑製作室、甌繡製作室等15門國家級、省級、市級溫州非遺文化創作活動室和相應課程。在職非遺授課教師6人,聘任溫州市工藝美術院兼職專家9人。
第一維度:價值體認——感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體悟甌越大地鍾靈毓秀的本土文化魅力。
第二維度:責任擔當——在勞動創作實踐中,根據個人興趣,積極承擔溫州非遺文化傳承人的責任。
第三維度:問題解決——學習多項非遺藝術作品的創作原理與技巧,將美術工藝學原理與課堂知識融合貫通,完成《研學勞動導學單》。
第四維度:創意物化——根據研學導師的指引,將各種原材料創作成相應的非遺初級作品,對相對優秀作品進行表彰。
案例簡析:以國家級非遺細紋刻紙為例---大師講解→大師演示→學生模仿創作→教師點撥→同伴互助→教師幫助修正→簡框裝裱→交流評比→作品贈送學生。
(四)創客教育創意製作館
基礎條件:校內現有木件百變搭建創造室、智慧農莊創建研究室、無線電作品創造室、智能家居創造室、創客作品發布演示室、作品展示廳等,合計1000餘平米;另有機器人體驗應用教育館800來平米,航天航空館創客活動室1000餘平米。創客教育專職教師8人。
第一維度:價值體認----科技創造美好未來,具有創造力的民族方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維度:責任擔當----根據個人能力大小,對周邊學習、生活環境進行適度創造改進,使其更便捷、更舒適、更美好。
第三維度:問題解決---根據創客需要創造解決的大小不一的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知識予以分析解決;完成《研學勞動導學單》。
第四維度:創意物化----根據研學導師的指引,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製作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創客作品。
案例簡析:以智能垃圾分類桶的製作為例—物理學原理講解→教師演示→學生研討→學生製作→同伴互助→教師指導修正→推選小組優秀勞動作品→各組作品演示→作品評比→優秀作品留校觀摩→給優秀作品創作者發證書獎勵。
其它六個分基地限於篇幅,不作一一介紹。
二、問題的研討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脫離勞動,沒有勞動,就沒有也不可能有教育」,他還強調「勞動教育是對年輕一代參加社會生產的實際訓練,同時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由此,我們還可對勞動教育的內涵擴而廣之去探究其育人的輻射、聯動、互促等綜合效能,即勞育不但包含有較高的德育、智育、美育、體育價值,同時對後四者的廣度和深度進行了有效的拓展與延伸,這種價值效能在基地的勞動教育中體現得更加充分,有效促進了全人教育。
首先,勞動教育強化了德育。馬卡連柯明確了勞動可強化德育的技術路徑,他認為:生產勞動→培養人的性格→形成集體性格→促進學生集體成長→培養塑造學生社會責任感→完滿學生人生價值觀。這種勞育中促成的「集體成長」和「社會責任感」在當下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戰背景下得以充分展示:注重集體主義意識培養的東亞國家,如中國、韓國等得以較快地基本控制疫情,而反觀崇尚自由主義的歐美國家則顯得忙亂不堪、病死慘重。此外,更多的內涵價值還在於勞育中的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珍惜勞動成果,熱愛民眾的情感,反對奢侈浪費等意識,也是德育的目標。但勞育不僅強化了這些道德認識能力,而且實現了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為和習慣的轉化,使德育成果得以鞏固和升華。如在本校的野炊營地,孩子們不但學會營養烹飪,更明晰了科學、規範進行垃圾分類利人利己的重要性;在非遺文化創作室,不僅在實踐中體驗成功創造的喜悅,更是給學生打下了「記住鄉愁」的美好烙印。
其次,勞動教育促進了智育。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說:「要想獲得一種見解,首先就需要勞動。」勞動讓青少年看到並體悟到自然世界的事實、現象、因果關係、變化規律等,激發少年兒童的大腦和學習興趣,這些都促進了智育發展。並且勞動教育還實現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繫,促進首腦並用,認識向實踐深化,使智育成效得以創造性運用。如在本校「鳥—樹—魚」園區、現代農業體驗館等處的勞動實踐,就是課堂數理化生知識在實踐中的有效運用,並促進了知識的活學活用,成效持久。
其三,勞動教育完善了體育。馬克思曾說:「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勞動教育在優化體能,傳授鍛鍊身體方法和技能,培育意志力,培養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調節身心方面所起的功效與體育相近。但勞育比體育更有優越之處,如栽培花草樹木、嫁接、剪枝等不僅需要體能,更多的是細緻的操作。這些勞動著重顯示出體力與技能、技巧等多類型的融合,且能促進學生機體的所有功能,並增強神經系統的發育。此外戶外勞動對於那些類多動症的孩子具有極好的薰陶矯正作用。如在本校似天然大氧吧一般的觀鳥園、百果園、蔬菜種植基地等處,學生的勞動體驗,不但可達到一般體育活動的成效,且能使學生精神愉悅,身心放鬆。
其四,勞動教育豐富了美育。和常規美育中相對靜止、消極的、消費性的審美不同,勞動創造了美,也培養了少年兒童的審美能力。勞動創造了美不僅指其物化成果具有審美價值,而且指在勞動過程中伴隨著精神美感,在創造中顯示出自己的天賦和能力,在克服苦難後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在集體成員相互協調工作中表現出秩序與和諧之美。正如託爾斯泰所評論的「人並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 這種勞動美學和精神愉悅感,在我校的非遺文化體驗系列館的甌繡、甌窯、甌塑創造中,就不時閃爍出東甌大地的美學精靈。同時也體現在創客教育館中,孩子們面對自己的成功作品時,那種成就感和溢於言表的喜悅之情,讓人怦然心動。
總之,德智美體是不同層次的教育目標,其中前三者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層面,而最後者是生理層面。「四育」培養重點也各有不同,各自均有片面性。勞動教育就成為聯繫「四育」紐帶,在勞動教育中手腦兼用,腦力與體力結合,身心和諧發展,實現德智體美育相互聯繫、影響、作用,並融合為有機的統一整體,最終達成「五育並舉」終極目標,使學生素質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實現全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