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賣的是物聯網生態!你卻說其華而不實!

2020-12-20 電子發燒友

華為賣的是物聯網生態!你卻說其華而不實!

發表於 2019-08-29 15:25:31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美國施壓的事情,讓全世界都在關注著華為。甚至華為一度被各大媒體「捧上天」。不要說沒有,多多少少是有的,不過小編發現了一個現象,華為名聲大起,但是走在大街上,卻見不到幾款華為的手機,這是為什麼?我相信大家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在文章下方評論,不過小編經過分析之後發現這麼幾個問題。

首先從滿大街都是蘋果手機說起,為什麼會這麼多?如果壓縮成兩個字的話,那就是「真香」。這兩個字說實話,一點毛病也沒有,今年的所有旗艦手機小編都玩過了,並不吹。最後總結出兩個字「真香」。目前蘋果手機的銷量真的下滑了嗎?並不是,因為蘋果x根本就不是今年發布的,而是2017年的時候就已經發布了。

你拿著2019年的銷量來和2017年剛發布的時候比,本來就沒有可比性。數據上是下滑了,但是這兩年,除了x系列的閹割和升級,蘋果並沒有發布新的手機。所以也談不上銷量下滑,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另外,在各大手機品牌商的競爭下,蘋果手機從「高端」價格慢慢的趨向於平民化。

這就造成了今年618的現象,很多人都覺得「哇,蘋果手機降價這麼多?趕緊下手。」蘋果8的售價已經徘徊在3500甚至還在降價,蘋果x的售價也在5500徘徊。3500給你選擇,可能買今年安卓旗艦手機,但是5500元,很大一部分人不會選擇華為。這是事實,就算你是華為的支持者,你也會考慮要不要買華為,因為這直接牽扯到自己的利益。

蘋果好用嗎?那肯定是好用,我們不能因為現狀去抹黑事實。華為手機好用嗎?我覺得我能接受,但肯定會有人說不好用。這是必然的,多多少少會有的,並非是華為不好。那麼為什麼大家會這麼覺得?因為安卓給大家帶來陰影太深,有多少人覺得安卓手機用兩年就會卡?我估計有80%甚至以上。

安卓卡不卡?說實話不卡,用兩年會不會卡?我的答案是,還是不卡。前提是最新的旗艦手機。雖然現在有很多人在罵蘋果,已經是事實小編就直接說了,但是我可以這麼說一句話,接下來換手機,70%的人還會繼續換蘋果,信嗎?你要問我為什麼,我只能說還是那兩個字,「真香」。

華為手機真的華而不實嗎?這簡直大錯特錯,有人說華為的成本才兩千,卻賣到6000。成本取決於什麼?不是物件,而是市場的價值,這部手機存在的價值。華為並非華而不實,只是它的優點你用不到而已。所以就有了「高端手機」的說法。我問你,知道什麼是物聯網嗎?就算你知道,那你能用得到物聯網嗎?物與物之間的喚醒和交互,人與物之間的聯繫,甚至是物與物之間全自動化的互動。這才是華為高端的地方。

華為手機並非是手機,你好好去想這句話,有人問,你誇了一番蘋果,現在來誇華為,難道不矛盾嗎?其實這一點也不矛盾。為什麼這麼說,繼續往下看就知道了。

華為其實一直都在籌劃著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為物聯網做鋪墊。為什麼一定要鴻蒙系統覆蓋所有電子領域?那是因為物聯網是物與物之間的聯繫,不統一,怎麼聯繫?我估計很多人看到現在都是一頭霧水,這麼說吧,在物聯網的基礎上,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喚醒任何一個處在當下物聯網中的設備。

就好比你冬天躺在床上,想看看你電腦裡面的東西,很簡單,躺在床上用手機就可以打開電腦,用手機查看,並且用手機操作。這就是基礎的物聯網,甚至所有的設備都會向終端(可以是手機,也可以是單獨的設備)發送當前設備的運行狀態。不懂是不是,工廠的自動化機器並非是真正自動化,還是要人在邊上看著的,這是最起碼的。

物聯網的出現,可以讓手機和機器互相聯繫,甚至是和機器人互相聯繫,讓其實現真正的自動化。機器發生故障,將會通過網絡向人或者是自動化檢修設備(例如機器人)發送故障報告,然後由檢修設備判斷是否可以自行解決。如果可以自行解決將會立即施行。

這就是物與物之間的聯繫,所以我說,它的高端,你可能根本用不到。很多消費者在乎的是什麼?拍照、性能加內存,主要就是這三個,但是卻忘記了一件事情,這三個主要的硬體卻恰恰是遊戲所需要的。你帶著買遊戲機的心態,去買華為手機,你要是覺得划算,那才是奇了怪。

這些,蘋果是做不到的,最起碼現在做不到。這樣一對比,你覺得蘋果手機好嗎?為什麼小米要做音響、空調甚至是洗衣機。因為這些可以組成一個超智能的物聯網空間。所有東西都是智能的,都可以互相聯繫,甚至可以語音直接喚醒,他們打造的不是單獨的設備,而是整個物聯網的超智能生態。

華為也是如此,電視、電腦等等,也是為了打造超智能的多媒體生態。這些和蘋果公司的理念都不一樣,你卻拿著配置比來比去,然後美其名曰華為手機華而不實,難道這不是自己思想低端的表現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蘋果做的是手機,而華為做的更像是一個物聯網生態的終端控制器。也是一個網際網路和物聯網之間的橋梁。

這些是蘋果手機做不到的,所以是自己用不到這麼高端的功能,並不是手機華而不實。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華為雲發布物聯網生態工作檯,讓物聯網方案設計像拼積木一樣簡單
    9月24日,在HUAWEI CONNECT 2020期間,華為雲發布了 IoT Stage ——物聯網生態工作檯,幫助企業快速完成IoT解決方案拼裝,以及軟硬體供應商的方案快速複製和推廣,加速物聯網技術與業務的融合,挖掘企業資產數據的業務價值。
  • 華為聯合教育部發布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 培養物聯網應用型人才
    [中國,杭州,2020年9月10日]9月10日,華為聯合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華為全球培訓中心(杭州)正式發布了面向高校的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12本。隨著5G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物聯網相關領域的人才需求也迎來爆發式的增長,據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統計,202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人才需求缺口達到了200萬人。為培養物聯網行業人才,華為於2016年推出了華為物聯網認證,2018年起,華為聯合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人民郵電出版社,採用1+1+1模式,由華為專家、高校教師、出版社編輯共同開發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
  • 華為聯合教育部計算機教指委發布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
    9月10日,華為聯合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華為全球培訓中心(杭州)正式發布了面向高校的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12本。這些教材將為近千所開設物聯網相關專業的高校、近20萬名物聯網專業學生提供學習參考,助力他們快速學習和提升物聯網工程實踐技能,成長為物聯網應用型人才。
  • 2020物聯網生態品牌白皮書:標準與定義
    第二,物聯網將實體世界的每一縷脈動都連接到網絡上,打造了一個虛擬(信息、數據、流程)和實商品)之間相互映射、緊密耦合的系統。物理實體在虛擬世界建立了自身的數字孿生,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永生」,也使其狀態變得可追溯、可分析和可預測。
  • 華為發布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 內容覆蓋雲、管、邊、端物聯網解決方案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9月11日消息,華為近日聯合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華為全球培訓中心(杭州)正式發布了12本面向高校的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據了解,此次發布的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一共12本,涉及物聯網基礎應用、行業應用和綜合應用三個方面,內容覆蓋雲(華為雲IoT平臺)、管(NB-IoT、5G等)、邊(邊緣計算網關)、端(LiteOS作業系統)等華為物聯網解決方案。
  • NB-IoT(窄帶物聯網)商用在即,是時候關注終端的生態了
    當前,關於NB-IoT標準和商用聲音越來越多,不過,大多數聲音仍然圍繞著窄帶物聯網的概念和未來願景,探討落地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並不多。當然,筆者深信不疑的是,國內外推動NB-IoT產業發展的各廠商肯定也在不遺餘力地發現和解決各個落地可能的問題,作為一個產業觀察者,筆者希望能就這些方面展開討論。
  • 中國首個物聯網聯盟成立,24位院士聯手,華為、小米迎來新局面!
    早在2019年,美國多家科技公司就成立了名為「CHIP」的聯盟,對外宣稱專注於智能家居的技術開發,打造更加完善的物聯網服務體系。但顯然,這不是這些頂級科技巨頭聯手的真實目的。對外宣稱做智能家居技術開發,則是為了打造一套屬於美國自己的物聯網服務體系。
  • 華為發布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 內容覆蓋雲、管、邊、端物聯網解決方案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9月11日消息,華為近日聯合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華為全球培訓中心(杭州)正式發布了12本面向高校的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據了解,此次發布的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一共12本,涉及物聯網基礎應用、行業應用和綜合應用三個方面,內容覆蓋雲(華為雲IoT平臺)、管(NB-IoT、5G等)、邊(邊緣計算網關)、端(LiteOS作業系統)等華為物聯網解決方案。
  • 樂家誠品牽頭國內首個柑橘類物聯網生態標準
    由樂家誠品牽頭制定的國內首個柑橘類物聯網生態標準在本次峰會上正式發布,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更高標準,也標誌著柑橘行業正式進入標準化時代。樂家誠品作為海爾旗下高端農特品牌,於今年7月聯合柑橘生態聯盟內成員共同啟動柑橘類物聯網生態標準制定,旨在以滿足用戶高品質需求為目的,通過推動行業標準化,提升柑橘類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一個共贏的新生態。
  • 搶佔信息科技制高點,巨頭瞄向系統加速物聯網落地
    故此,萬物互聯時代,晶片和作業系統不像PC和移動互聯那樣固定,需要適用於各細分領域、各種智能設備的晶片和系統,這是物聯網應用落地關鍵所在。整體來說,每一次信息科技發展,軟硬體生態都將重構。與此同時,微軟為了提高物聯網競爭力,去年收購了ExpressLogic物聯網系統公司,其物聯網作業系統ThreadX將會成為微軟Azure Sphere設備上實時處理需求選項,並在物聯網解決方案需要邊緣計算能力時,使ThreadX驅動的設備能夠連接到Azure物聯網邊緣設備。
  • 騰訊雲物聯網生態戰略過:開放一個連接12億人的物聯網平臺
    作者:iot101君物聯網智庫 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和出處導  讀騰訊雲物聯網生態戰略的最核心使命就是通過開放一個連接12億人的中立且開放的物聯網平臺,全面支持合作夥伴能力的發展和業務的提升。在騰訊向各個領域拓展的過程中,坐擁全中國最大社交網絡的優勢,既是「投石機」,也是「護城河」——進軍物聯網的時候也不例外。在12月10舉辦的騰訊雲IoT生態峰會上,當演講者談到騰訊物聯網平臺和友商相比的差異化優勢時,能夠觸達海量用戶依然是被反覆強調的點。原因很好理解,平臺的兩側連接了應用開發者和用戶,海量的用戶可以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反之,開發者貢獻的優秀應用又會吸引更多的用戶。
  • 華為聯合教育部計算機教指委發布了12本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
    9月10日,華為聯合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華為全球培訓中心(杭州)正式發布了面向高校的12本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這些教材將為近千所開設物聯網相關專業的高校、近20萬名物聯網專業學生提供學習參考,助力他們快速學習和提升物聯網工程實踐技能,成長為物聯網應用型人才。
  • 通過這張路線圖 海爾贏得物聯網生態首發權
    透過一張路線圖,看清海爾得物聯網優勢在其他傳統企業甚至泛ICT領域還未廣泛深入思考物聯網變革影響的階段,張瑞敏已精準預測出「2019年將是物聯網經濟引爆的一年」。其後,市場上圍繞物聯網轉型概念的討論開始逐漸成形,資本與資源魚貫而入,開啟了一場後網際網路時代爭奪新藍海的戰役。
  • 凱度x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x海爾集團發布《物聯網生態品牌白皮書》
    物聯網生態品牌的定義 物聯網生態品牌是通過與用戶、合作夥伴聯合共創,不斷提供無界且持續迭代的整體價值體驗,最終實現終身用戶及生態各方共贏共生、為社會創造價值循環的新品牌範式。物聯網生態品牌的標準我們為物聯網生態品牌確立了3大視角、7項一級標準和19項二級指標(如後圖所示)。
  • OFweek 2018物聯網大會暨展覽會將於9月13日在深召開
    此次大會以「擁抱萬物互聯 構建共贏生態」為主題,匯集了數百名物聯網行業資深專家、國際知名企業高層,旨在把握2018年物聯網產業風向,提前布局未來大市場,並且鼓勵更多物聯網企業投入技術創新。同時讓更多想要了解物聯網的人參與到此次行業盛宴,體驗物聯網給未來生活帶來的便利。
  • 24位院士、9家行業巨頭髮起,國內最強物聯網聯盟成立
    12月1日,開放智聯聯盟(OLA)正式成立,這也成為中國物聯網產業從「企業級生態」跨向「產業級生態」的一個裡程碑。物聯網聯盟最強陣容:24位兩院院士、65家頭部企業聯合發起不得不說,國內智能家居及其它物聯網垂直行業經過十數年的瘋狂生長,最根本的互聯互通卻仍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 ...移動物模型標準白皮書》發布 為物聯網設備互動及業務快速複製...
    11月20日,在中國移動物聯網聯盟產業生態峰會上,中國移動聯合華為等多家聯盟成員發布了《中國移動物模型標準白皮書》,用以推動物聯網設備數據互通、業務高效開發及快速複製,共創物聯網應用生態繁榮。《中國移動物模型標準白皮書》發布現場。
  • 如何看待物聯網工程專業?
    物聯網工程專業為什麼會成為高考生的熱搜專業?這很容易理解,社會上那麼看好物聯網工程專業,不是沒有道理的。物聯網行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但難以避免地存在很多問題:由於物聯網的寬泛性,產業鏈的不完整和標準的不統一依然存在問題。
  • 華為IoT生態大揭秘:LiteOS、OceanConnect、智慧家庭三足鼎立
    從年初阿里巴巴高調發布物聯網戰略到近期中國電信發布「天翼物聯」打造物聯網生態圈,這一波熱潮的特點即產業巨頭開始發力物聯網。華為也在2016年度分析師大會宣布物聯網是華為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預示著物聯網或將成為華為未來業務發展的主航道。
  • 前瞻物聯網產業全球周報第63期:窄帶物聯網技術納入5G標準,美國...
    窄帶物聯網技術納入5G標準 全環節對物聯網安全進行規範我國移動物聯網設備連接數已經超過10億個,其中NB-IoT(窄帶物聯網)連接數已經破億。【平臺層】30餘家業界單位聯合發起 物聯生態安全聯盟在京成立聯盟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的指導下,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阿里、騰訊、百度、小米、奇安信、360科技等30餘家業界單位聯合發起成立,旨在搭建物聯網產業界交流合作和公共服務平臺,聯合開展物聯網安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