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績效考核變相末位淘汰,員工將金蝶告上法院,判賠363794

2021-01-07 網際網路坊間八卦

近日,據企查查披露的判決書顯示。原告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與被告周xx勞動合同糾紛一案,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於2020年8月11日立案受理後,依法適用簡易程序於2020年9月3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法院查明:

被告入職時間2009年4月10日,職務為資深售前顧問,雙方籤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年5月7日,原告向被告發出《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與被告解除了勞動合同,該《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中載明:「因您業績嚴重不達標,經培訓後業績仍不達標,現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以及公司相關規章制度的規定,依法解除與您2018年4月10日籤署的《勞動合同》。您的勞動合同將於2020年5月9日解除……」。

原告為此提交了《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2018年績效管理辦法》、《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2019年績效管理辦法》、《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2020年績效管理辦法》2018年個人績效承諾書及2018年績效評估表、2019年5月1日至7月31日績效提升計劃及結果、2019年10月15日至12月31日績效改進計劃、培訓及結果、2019年個人績效承諾書及績效評估表證據予以證明。其中,《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2018年績效管理辦法》、《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2019年績效管理辦法》、《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2020年績效管理辦法》中載明:「在實際人才管理中,績效考核等級為C即為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的不能勝任工作情況之一」;績效等級分布中C的比例「不低於10%」。2018年績效評估表、2019年績效評估表顯示被告的績效等級為「C」。原告未就對被告作出「C」考核結果的考核過程、評分依據等事實舉證。

原告確認,系自2019年10月後方對被告進行了培訓。被告對《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2018年績效管理辦法》、《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2019年績效管理辦法》、《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2020年績效管理辦法》中的上述條款的真實性予以認可,確認其績效考核結果是C,但對該考核結論不予認可,辯稱其並非不能勝任工作,原告規定績效考核C級的比例不低於10%屬於變相的末位淘汰。

法院認為:

首先,原告主張被告業績不達標,績效考核等級為C即為不勝任工作,但未就被告績效考核結果的客觀真實性進行有效舉證,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法律後果;

其次,原告就績效考核C等級設定了不低於10%的比例,即便原告的全體員工均十分優秀,也總有不低於10%的員工的績效會被評定為最差的C等級,此種末位淘汰制不符合《勞動合同法》的精神;

最後,原告主張對被告進行培訓後其業績仍不達標、不能勝任工作,但2019年的績效考核系針對被告2019年整個年度的工作目標業績的完成情況等進行考核,原告對被告進行培訓系發生在2019年度的考核周期接近結束時,其應從被告培訓結束後開始新的績效考核周期從而再次對被告是否勝任工作進行考評,而不能以被告2019年度的績效考核結果作為被告經過培訓後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依據。

綜上,原告解除勞動合同缺乏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屬於違法解除,應依法支付被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712655元(30985元×l1.5個月×2倍),因原告已支付被告經濟補償金321161元和代通知金27700元,故還應支付被告賠償金差額363794元。

判決結果

一、原告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被告周xx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差額363794元;

二、駁回原告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5元,由原告負擔。

相關焦點

  • 考核制度「末位淘汰」辭退員工違反《勞動合同法》
    【連網】(記者 肖婷婷 通訊員 劉劍)「末位淘汰」是如今很多用人單位激勵員工的一種考核制度,但如果以「淘汰」為由直接辭退員工,可就違反了《勞動合同法》。近日,被用人單位「淘汰」的勞動者仲某向市仲裁院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原用人單位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
  • 長沙勞保部門稱末位淘汰屬違法 員工可申請賠償
    長沙半數企業用「末位淘汰」裁人,稱能者上次者下很正常  勞保部門:「末位淘汰」解聘員工屬違法,員工可申請違約賠償金  「我在合同期內因為末位淘汰制被辭退,但是公司不給賠償金,這合理嗎?」  -記者 劉璋景 實習生 王顏娟 黃慧敏  考核排名靠後請「走人」  去年12月,張小姐應聘到長沙某保險公司做業務員,雙方籤訂了正式的勞動合同,期限3年。籤合同時,公司人事經理告訴張小姐,公司在人員考核上實行末位淘汰制度,會根據工作業績和其它指標對員工進行考核,半年考核最後五名將自動離職,張小姐當時未提出異議。
  • 「末位淘汰」或觸犯勞動合同法應慎用
    編輯部:  近段時間,記者在採訪勞動爭議案件時經常聽到職工對「考核末位淘汰」的質疑聲。「職工年終考核如果是最後一名,就要調離本崗位重新安排」、「3次績效考核都處於末位,將不再續籤勞動合同」……目前,上海實施「末位淘汰制」的企事業單位比較普遍,但不少專業人士卻指出,這一激勵機制爭議頗多,還有可能會觸犯勞動合同法。
  • 末位淘汰不合法解除合同要賠償
    導讀 近年來,一些企業在管理中濫用"末位淘汰",不講崗位區別,不顧員工個性差異,無視科學管理原則,動輒排序評比,只要是"末位",就一刀切地淘汰,從而導致一些勞動者即使能合格完成任務甚至相當敬業愛崗,也慘遭淘汰,直接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 員工績效考核未達標就能被淘汰嗎?看看北京朝陽法院的法官怎麼說
    「你績效考核不合格,被解僱」「你業績不佳,被末尾淘汰」……生活中,很多企業裁員時會拿這樣的理由冠冕堂皇地通知職工。雖然委屈,但自己業績不佳、績效考核不達標也是事實,職工似乎沒法申辯。但這些真的能成為用人單位隨意辭退勞動者的「尚方寶劍」嗎?
  • 員工被公司「末位淘汰」,合法嗎?應該怎麼辦?
    如果是單位根據考核結果直接將末位員工辭退的話,那麼單位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對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作出了詳細而又嚴格的規定,其中並沒有「末位淘汰」這麼一條規定。
  • 觀點 | 用人單位績效考核制度的制定與調整
    實踐中,往往有很多單位實行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對於績效確實不佳的員工,如果是因為不適合所在工作崗位,應當採取調整工作崗位或進行培訓,經調崗或培訓,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才能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可以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的方式解除勞動合同,並依法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金。
  • 「末位淘汰制」不能作為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
    通訊公司通過網上公示的方式將規章制度告知王某。其中《員工績效管理辦法》規定:員工半年、年度績效考核分別為S、A、C1、C2四個等級,分別代表優秀、良好、價值觀不符、業績待改進;S、A、C(C1、C2)等級的比例分別為20%、70%、10%;不勝任工作原則上考核為C2。王某原在公司渠道管理部分銷科從事銷售工作,2009年1月之後,因渠道管理部分銷科解散等原因,王某轉崗至華東區從事銷售工作。
  • 用人單位能否以「末位淘汰」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司法實踐中,不少用人單位制定《員工績效管理辦法》,採用「末位淘汏」制,對一段時間內經單位內部考核,排名末位的員工採取降薪、調崗直至解除勞動合同的懲罰措施。「末位淘汰制」作為績效考核的管理制度,從客觀上講,可以推動員工工作積極性,但也存在給員工壓力過大、內容違法等消極作用。一、依據《勞動合同法》以及司法解釋的相關精神,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1、規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合法。
  • 最高法:「末位淘汰」被解除合同員工可索賠
    最高法:「末位淘汰」被解除合同員工可索賠 >   用人單位通過「末位淘汰」等形式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單位支付賠償金,法院應予支持。
  • 績效管理從入門到精通:相對考核與絕對考核的評價機制
    2.相對考核為了避免這種在考評上的「和諧」,加強團隊你追我趕的勢能,不少公司逐漸開始採用強制排序法,就是將一定範圍內的員工按照績效考核成績進行排序,根據比例強制劃分為各個等級,這就是相對考核的方法。這種方法需要考核者將被考核者按照績效考核結果分配到種類似於正態分布的標準中去。
  • 民庭:「末位淘汰制」不能作為企業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依據
    科技公司將規章制度公示告知劉某,其中約定,員工半年、年度進行績效考核,分為優秀、良好、價值觀不符、業績待改進。劉某原在該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因為公司發展被調任至西北區從事銷售工作。在調任後當年劉某考核結果均被認定「業績待改進」,基於此,科技公司認為劉某不能勝任工作。
  • 「名企案例」金地員工績效考核體系(績效考核表、管理制度)
    關注【本號】,更多關於企業管理、員工激勵、薪酬制度、績效激勵等內容免費與你分享!私信「績效」送您關於員工管理、績效薪酬的乾貨視頻。而相對應的從決策目標到推進過程、從任務下達到工作完成,實行分階段定期考核和總體結果的考核,使員工在工作中既有目標,又有動力、壓力,有評價、又有進步;在考核方法上,自我評估與主觀評估相結合,上級評分與下級、同級評分相結合,個人得分與部門得分相關聯,從而使各種考核形式互相取長補短。
  • 「提示」單位能否以「末位淘汰」為由與勞動者解除合同?來看解答
    」勞動者因為業績不佳,在部門排名靠後,老闆以「末位淘汰」為由解除合同,合理嗎?市人社局說,這樣解除合同,從法理上來講是不成立的。要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後,員工仍然不能勝任工作的,單位才可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並支付經濟補償金。
  • ...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民事部分)紀要》,末位淘汰解除合同...
    最高法公布《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民事部分)紀要》,末位淘汰解除合同屬違法
  • 「末位淘汰不合法」,單位雙倍賠償46700
    【案例簡介】武某2016年進入無錫某文化交流公司擔任銷售工作,公司規章制度和公司文件上都明確寫明了公司實行「末位淘汰制」,即規定公司對每年銷售額排公司最後兩名將視作不能勝任工作,公司有權直接單方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
  • 員工失職直接解聘 南京家樂福超市被法院判賠12萬
    員工失職直接解聘 南京家樂福超市被法院判賠12萬 2016-10-勞動仲裁部門裁決家樂福敗訴,賠償該主管12萬餘元後,家樂福超市不服,又將該員工告上南京市鼓樓區法院,主張自己解除勞動合同合法,無須賠償。近日,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宣判,判決南京家樂福超市支付賠償金12.21萬元。  解聘員工被裁定違法,家樂福不願賠償還起訴員工  2005年4月,黎凱進入南京家樂福超市工作。
  • 員工績效考核結果應用與方向
    員工績效考核結果應用各級主管和員工為什麼會重視績效考核,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對考核結果的應用。考核結果出來後,如何兌現員工的「期待」,是我們必須處理好的問題。很多公司建立了績效考核制度,考核工作也搞得轟轟烈烈,唯獨對考核結果的運用差強人意。考核結果中看不中用,成了個擺設,自然,下次也不會再有人重視員工績效考核了。因此,可以說,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是保證績效考核閉環的關鍵。
  • 用人單位不能以「末位淘汰制」為理由解除勞動合同
    末位淘汰是用人單位在總體目標的導向下,以時間段為單位藉助崗位固化考核指標體系對員工的工作績效進行測評,參照考核結果對得分靠後的員工按一定比例予以淘汰的績效管理制度。不過,末位淘汰制並非尚方寶劍,如果用人單位將末位淘汰制確立為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並以此處置勞動者,有可能產生法律風險。把末位淘汰制上升為企業規章制度,需要符合法定的企業規章制度的民主程序制定和充分公示確保到達等條件。而且需要量化客觀、公平合理的工作定額,適用末位淘汰的範圍和條件也要明確。
  • 如何看待企業的績效考核制度
    績效制度對於企業管理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合理的績效管理考核可以有效的促進企業和個人在未來發展上有更好的表現,讓個人的績效提升、讓企業良性循環,並且可以讓員工方向明確,有章可循。通過科學、合理、公正方式為企業和個人制定出的目標來指明工作方向,讓員工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工作內容涵蓋了哪幾項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