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一代大儒王陽明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
陽明心學
這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顆珍寶
更是值得我們為之驕傲的財富
王陽明畫像
王陽明一生走過大半個中國
行軍、沉思、傳學踐行「知行合一」明代正德中後期,江西南部以及與福建、廣東交界處爆發大規模民變,史稱「三浰之亂」,地方官府數次徵剿無功而返,愈演愈烈之亂震驚了朝廷,時任南贛巡撫的王陽明奉旨率軍南下。正是這次平亂之行,讓這位先哲走進了龍南,在龍南留下了諸多遺蹟。玉石仙巖、太平橋、小武當山、慄園圍……這些都與王陽明有著很深的淵源。
龍南對於陽明心學的形成
到底有多重要?
一則視頻告訴你↓↓
有學者歸納,王陽明龍泉瑞降、龍場悟道、龍南正心、魂歸青龍,他傳奇的一生,跟「龍」 有著揮之不去的緣。
你知道嗎?
當年王陽明在龍南,
看見一處山洞巧奪天工、靜謐優雅,
正是研學布道的好去處,
徘徊許久不忍離去,
於是在洞中住了幾日,
便留下了私宅「陽明小洞天」
這「陽明小洞天」
便是玉石仙巖玉虛洞
熊民芸 攝
王陽明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三月初八日從廣東和平「平浰」大獲全勝班師回朝。三月十五日,部隊路經龍南玉石仙巖,眾人被玉石仙巖優美的風景吸引。王陽明見玉石巖內雙洞奇絕,靜謐優雅,正是研學布道的絕好去處,徘徊許久不忍離去,於是在玉石仙巖歇息下來。
玉石仙巖《平浰頭碑》石刻
當日,王陽明興致很高,在洞中遊覽。和著初春醉人的花香,乘著「徵剿」勝利的喜悅,他在玉石仙巖手書《平浰頭碑》,其翔實記載了王陽明率軍在江西龍南、廣東和平、連平等地平剿「匪患」的完整過程,其文物價值彌足珍貴。《平浰頭碑》是贛南現存五處王陽明手跡中價值最高、內容最豐富的。在玉石仙巖期間,王陽明先後寫下了《回軍龍南道中短述五首》,發出了「莫倚謀功為上策,須還內治是先聲」振聾發聵之言。
王陽明《回軍龍南五首》拓片
在留下王陽明足跡的許多地方,除了老家浙江餘姚有他自築的陽明洞外,只有王陽明在龍南休憩過的玉石巖被譽為「陽明小洞天」。
時任贛州知府邢珣手書:陽明小洞天
在玉石仙巖小憩三天後,三月十九日,王陽明率軍到龍南縣城,沿途受到龍南老百姓的頂香禮拜,《平浰頭碑》這樣記載:「壺漿迎道,耕夫遍野,父老鹹歡」,可謂盛況空前。在當地官員的盛情挽留下,王陽明決定在龍南暫住停留,藉此整肅軍務,犒勞三軍。
玉石仙巖內王陽明塑像
王陽明進駐龍南縣城後,當日就馬不停蹄去了集賢坊(今龍南縣委大院內)瞻謁文廟,在文廟的觀德亭前,「見棟宇不支,諮嗟久之」。感慨之餘撰寫了《觀德亭記》,把自己的心學理念灌注其中,文中寫到:心端則體正,心敬則容肅,心平則氣舒,心專則視審,心通故時而理,心純故讓而了,心宏故勝而不張,負而不馳.
王陽明在龍南停留近三個月,時間雖短,但先後三次發布《諭俗文四章》《諭龍南鄉約一章》《告諭龍南一章》等民風教化文告,還親自教飾民風,整肅縣治,傳播「陽明心說」。
王陽明除了在龍南留下「私宅」
還有這些傳奇事
聽小編給你慢慢道來!
南武當山
在龍南縣武當鎮南武當山景區內的武當祖廟及鐵索寒梯入口處,有兩副以「武當」二字開首的嵌名對聯,相傳是王陽明平剿「三浰」時遊歷南武當山所題。南武當山位於江西省龍南縣武當鎮和廣東省和平縣浰源鎮交界處,正是王陽明平剿「三浰」的核心地區。
南武當山雲海
相傳,王陽明氣喘籲籲順著鐵索一步一步爬上武當主峰時,一生遊歷無數名山大川的王陽明不經為這裡的雄奇險峻所折服,在絕壁天門發出了「武將文臣皆下馬,當天奏帝且停車」的感慨。後來步入武當祖廟,欣然為武當祖廟題寫了「武力不如法力,力修力行力作善;當仁何必讓仁,仁心仁德仁為宗」的對聯,不但將「武當」兩字嵌入其中,還不忘將自己的心學理念植入廟宇。
在龍南縣楊村鎮圩北邊的太平江上,建有一座風格奇特的廊橋,東連嵐嶺嶂,西接水口山,廊橋是三孔三墩六拱雙層重疊組合而成的府第式石拱橋,成「品」字型,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仍雄姿猶存,像一座彩虹橫跨在太平江上。
楊村太平橋。楊益民 攝
這座橋也跟王陽明平剿「三浰」有關。當年,楊村境內以黃秀魁為首抗租抗稅,後來佔山為王,旗下有500多人,成為三十八寨一支重要據點,時常騷亂安遠、龍南和廣東的河源等地。朝廷多次進剿,都以失敗告終。王陽明任南贛巡撫後,深知所謂的土匪都是當地的農民,一直主張以「攻心為上」招安為主,不願意用武力鎮壓。但在朝廷的催逼下只得調集兵力率軍進剿,在武當鎮白沙一帶布下八卦陣,一舉將黃秀魁所部巢滅,回師途中又將太平堡境內的賴振祿、徐永富降服。為了安撫百姓和慶祝「剿匪」的勝利,王陽明在太平江水口建造了一座石拱廊橋,命名為太平橋,祈願天下從此太平。
慄園圍
慄園圍始建於明代弘治辛酉年(1501年),距今有500年的歷史,是龍南現存圍屋中歷史最長、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村圍。慄園圍佔地68 畝,內有「一祠三廳」,即梨樹下廳、紀縉祖祠、櫳梃廳和新灶下廳。所有房屋以紀縉祖祠為中心,按後天八卦圖的方位原理布局,由總長1500米的八卦巷互相連通,內置生門、死巷,當地人都把慄園圍俗稱「八卦圍」,相傳神秘的慄園圍的修建與王陽明平定「三浰」有關。
慄園圍的先祖李清乃當地有名的鄉紳,王陽明當年率軍南下平定「三浰」之亂時,李清積極輔助王陽明,動員鄉人參加剿匪,在剿匪戰事膠著之時,李清為王陽明布下八卦奇陣,最終平息了「三浰」之亂。後來李清受傷回鄉養病,王陽明得勝回朝,回龍南時親自到慄園圍探望李清。王陽明看到正在修建的圍屋,建議李清按八卦布局建造一座攻防相守的城池。王陽明為表彰李清,獎勵了一大筆銀兩資助他修建慄園圍,也以此紀念李清用八卦破敵之功。
關西新圍
相傳關西鎮名稱的由來也與王陽明有著很深的聯繫。明朝正德年間(1517年),王陽明恩威並施,在對盤踞在贛粵交界的連平、和平、龍南、定南三十八寨義軍作了認真的分析和偵察後,一邊採取措施封鎖義軍的經濟和與民間的來往,一邊積極備戰,待時機一成熟,就開始了「剿匪」戰鬥,在實施「斬首行動」後,他兵分九路大舉夾攻位於廣東和平縣的「三浰」義軍總部,向三十八寨發起了圍攻。
網絡配圖
王陽明和贛州守備頰文親率一萬精兵為第一路,選擇了贛南往廣東最近的一條古驛道進軍和平縣。王陽明率大軍來到現關西鎮程嶺青雲山(與定南縣交界處),經偵察得知過了青雲山約20裡就是匪首池仲容的山寨,便命令大軍停止行軍,命令先鋒部隊在現關西鎮的程嶺青雲山腳下駐紮,在青雲山一帶進行了周密的布防設關,現在的關西鎮正處程嶺關隘之西,故名關西,關西的名稱相沿至今。後來待各路「剿匪」部隊到達指定地點後,王陽明又坐鎮龍南縣城,指揮官兵,從龍南縣冷水逕進入,直搗「三浰」大巢,後橫掃曲譚、赤塘、半坑、尺八嶺寨等,大獲全勝。
銀山廟坐落在美麗的銀山上,是古太平堡八景之一。銀山廟,是楊村的神廟,充滿了神話傳說,原來建築雕梁畫棟,廟內有八大金剛壁畫,當年王陽明平剿「三浰」時,駐軍黃塘在楊村指揮作戰,對銀山廟十分敬重。
網絡配圖
傳說黃塘有「嵐嶺回春、平湖漾月、天馬飲泉、金魚鬥浪、西川漁火、明德書燈、冷泉流玉、株嶺棲雲」等八景, 王陽明閒暇之餘還專門去朝謁銀山廟,傳說在銀山廟盛讚黃塘美景,留下了詠「黃塘八景」的墨跡,但因楊村中學的建設,拆除了銀山廟。根據當地一些老人的口述,整理了一些:
【嵐嶺回春】地處太平水口的嵐嶺,高聳雲霄,環抱三江,盤四十餘裡。
峨然雄踞幾春秋,鎖住長江不放流,環抱太平春拍塞,晴光嵐影日悠悠。
【平湖漾月】平湖,天光水色激射湛然,風靜坐清,此佳景也。江山風定景清和,寶鏡認將浸碧波,映照文人登魏闕,飛身直右伴嫦娥。
【天馬飲泉】黃塘正南,有小山長而活,若馬臨泉之滸,號曰:天馬飲泉。可是層空駕兩輪,脫俊來吸太平春,驊騮何事施鞭策,有日凌風上五雲。
王陽明留下的歷史文化遺蹟
是中華文明史上一筆寶貴的財富
現在,可別走神
因為
一場關於王陽明的學術研討盛會
即將在龍南召開!
7月19日-21日
王陽明在龍南暨陽明文化資源的
開發與利用學術研討會
將在龍南虔心小鎮隆重舉辦
主辦:贛南師範大學王陽明研究中心 中共龍南縣委宣傳部
協辦:龍南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 龍南縣虔心小鎮
此次活動
邀請了兩位國內知名專家作主旨演講
看看大咖都有誰↓↓
浙江國際陽明學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稽山王陽明研究院副院長,浙江省儒學學會副會長
除了主旨演講以外
此次活動還邀請了
萬建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徐春林(江西省王陽明研究會理事)
李伏明(井岡山大學廬陵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
張賢忠(龍南縣文聯主席)等專家
他們將為大家帶來一場精彩的專家對談
▽▼▽
主持:李曉方(贛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常務副院長、王陽明研究中心主任)
對談主題:《陽明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主要議題:
1.什麼是陽明文化?
2.陽明文化有何當代價值?
3.龍南陽明文化資源有何內涵與特點?
4.對龍南開發與利用陽明文化資源有何建議?
7月19-21日
讓我們一起期待
龍南這場關於明朝「一哥」——王陽明的超級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