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體制下的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是競爭對手,還是攜手兄弟

2020-08-27 十字路口的地圖

我國教育經過幾十年的改革,已經是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私立教育並舉發展的局面。那麼,這種局面的發生發展,並非偶然,是社會發展過程中有了需求自然就會相應的供需。那麼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二者之間的一些詳細內容!

公辦優勢

1.組織優勢:公辦和我們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政策等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具有明顯的組織上的優勢。

2.資源優勢:公辦是舉全國、全省市之力來對教育的支持扶持,有著強大後盾作為發展教育的驅動力和源泉。

3.信任優勢:對於家長、社會、就業等方面都會對公辦學校公辦教育信任感更強一些。

4.教育優勢:公辦學校都是經歷過長期發展,各項專業水平技能等積累較深。



民辦優勢

1.制度優勢:民辦教育制度在遵循國家教育制度的前提下,可以更量身定做自身教育管理等制度,相比公辦的制度就比較容易靈活調整。

2.用人優勢:人才入口靈活多樣,用人過程具有明顯的優中選優,機構是更願意選擇高素質高水平人才作為教學資源的。這一點對教育層次的提高是有很大驅動力的。

3.分配優勢:雖然很直白的說就是福利待遇,民辦教育啟示就是做企業的教育,做教育的企業,福利待遇是留住人才和發展機構的決定性的要素,那麼這一點更容易激發工作熱情。

4.投入優勢:一方面是民辦教育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另一方面是教師隊伍對教學研究的投入,老師更願意潛下心來教育,沉下心來提高自己。

5.競爭優勢:民辦教育需要生存,那麼生存就一定有競爭,為了打造自己的競爭能力民辦教育是不能安於現狀,就必須不斷的提升自我,這一點是公辦教育很難達到和體會到的。



小編認為

民辦教育是社會需求,是我國發展的必然產物,遵循了自然發展規律,我們必須遵循規律,當然在規律中肯定有很多並不完美的情況,而這也是發展過程中必然存在的磨合現象,等經過長期的一次次的發展過程,最終就會形成最符合社會需求的最終成果。


公辦和民辦是可以融合的。正如海上艦隊,發水最大的戰鬥能力,並不是拼的一種技術,而是全方面配合。


我們不能把公辦、民辦看成勢不兩立的,他們是一種良性競爭,是互相促進的。但是很多站在公辦或者民辦的人,就會惡意醜化對方,而過度誇大自我。這是不對的。


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其實教育規律是一樣的,只不過教育形式和方式不同,育人必須遵循規律。



如何相融

1.優化法治環境,保障好平臺,讓公辦民辦教育在舞臺中發揮教育優勢,而不是讓教育自己去打造舞臺。

2.消除公辦民辦教育的合作阻力,激發民辦學校的活力。

3.資源配置,減少教育資源的重複使用和浪費使用。讓教育資源得到優化處理。

4.增強公辦教育的創新能力。

5.解決挖老師、搶學生的矛盾勢在必行,早一天解決這種矛盾,就早一天更好地對我國教育優化,提高教育檔次和綜合能力。

6.近些年來民辦教育成功的典範越來越多,在民辦教育中很多優勢優點,要快速和高效的利用到公辦教育中,改變公辦教育體制中一些固化模式。這種民辦教育已經嘗試和探索得出的經驗,就是最好的驗證,公辦教育只需要更合理的應用和套用,大大可以減少公辦教育的再研究、再探索、再考證的過程。


結束語

對於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這一點小編覺得不同情況,不同時機,答案都是不同的。畢竟這種矛盾一般都是集中於城市或者教育資源集中的地區,對於偏遠的地方,公辦和民辦教育都是薄弱的,是根本也體現不出來彼此的利弊關係的。而我們現在主要的城市教育資源並不缺少,可以說教育的不平衡性才是問題。那是否可以通過融合,把整體教育資源均衡,解決教育平衡問題更是我們國家重點需要解決的。

相關焦點

  • 民辦教育發展越來越好,公辦教育該怎麼辦?
    近年來,私立學校的快速發展,為豐富教育服務供給提供了更多的途徑,也為眾多家長豐富了多樣化教育需求,特別是民營資本注入,以及民營企業的管理方式創新的教育管理體制和體系,極大的彌補了政府投資的公辦教育的不足,成為教育體系不可或缺和有益的補充。在肯定民辦教育發展成績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忽視民辦教育對公辦教育的衝擊,以及造成的影響。
  • 重新認識民辦教育:面向未來的教育願景
    三是依然嚴重的應試教育和擇校競爭,使民辦教育自身、以及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的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如何保障基礎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公共性,成為重大的挑戰。為此,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教育設計和制度願景,在大教育、學習化社會的視野中討論問題,而不是就民辦教育談民辦教育,超越就事論事、擇校競爭的一地雞毛。
  • 【原來】重新認識民辦教育:面向未來的教育願景
    為此,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教育設計和制度願景,在大教育、學習化社會的視野中討論問題,而不是就民辦教育談民辦教育,超越就事論事、擇校競爭的一地雞毛。我們需要回答:民辦教育發展的理想目標是什麼,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共同發展的內涵和制度設計是什麼樣的?如何降低民辦教育很強的營利性,體現義務教育的公共性、非營利性價值?
  • 民辦教育是對公辦教育的補充,它對教師和學生有何利弊?
    教育的分類從體制上講分為公辦和民辦兩類。因體質不同而決定資源以及資金的投入不同。公辦學校由政府來進行管理和投入,並負責運營。而民辦辦學主體是個人或其他組織,因此投入也是個人或其他組織負責。民辦的辦學範圍是非常廣泛地,涵蓋了從託蒙、幼教到基礎教育、中高等教育等一系列,目前已經成為公辦教育的有效補充。民辦教育因為其辦學主體為個人等,因此決定了其發展的靈活性,在教育部門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增加辦學內容,因此發展好的民辦學校多為一條龍辦學,確保其教育的序列和獨立。
  • 北京天天享學教育張湧:民辦教育是對公辦教育的補充
    北京天天享學教育張湧:民辦教育是對公辦教育的補充年度中國好教育頒獎典禮」於12月12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全國教育界專家、校長、教師、教育企業家及媒體人等5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回顧2013年中國教育發展歷程,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焦點問題,深入探討中國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前景,本次活動可以說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出臺後,由媒體組織的最大規模最高規格專家陣容對《決定》關於深化教育改革的解讀,為教育改革的重點難點提出了可行的建議以及改革思路。
  • 好未來攜學而思領航民辦教育 成都公民辦教育融合再迎新高度
    在國家教育政策推動下,成都已成為國務院確定的「探索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有效途徑」的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城市,試點示範項目已經增至10個,被譽為「西部社區教育高地」,教育改革創新動力正持續增強。對此,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王佐書強調說,教育信息化技術在公民辦教育上的深入應用,正對更多二、三線城市的教育水平起到推動作用。「以好未來為代表的民辦教育企業,在教育科技以及教學教研中的寶貴經驗,為公立學校進行教育體制和教學產品改革提供了更多可能,公辦教育應與民辦教育展開全面性、多層次的融合。」
  • 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董事長張杰庭: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應一視...
    作為北京的民辦教育機構,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將在成都開設第一所京外分校。為何選擇成都?張杰庭坦言,一方面,成都是國內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近年來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另一方面,成都有較好的民辦教育發展環境,孕育出不少知名民辦教育集團。最近兩年,國內民辦教育行業的發展頗受矚目。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民辦教育」?
  • 杭州市蕭山區攜手海亮集團共建「深化教育改革試驗區」
    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與海亮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教育合作意向協議》,共建「深化教育改革試驗區」。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王建龍、王嘉楠/攝 政企攜手,合力打造區域深化教育改革新範式。11月1日,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與海亮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教育合作意向協議》,共建「深化教育改革試驗區」。據悉,蕭山區與海亮集團將開展教育事業深度合作,將公辦教育的普惠性與民辦教育優質資源的集聚性相結合,讓蕭山人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一流的優質教育資源。
  • 教育部:支持民辦教育!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享有同等待遇
    另外,教育部在回復《關於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提案》中稱,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享有同等待遇。 民辦教育在校生規模結構 2)民辦教育有其獨特優勢 首先,在政策法規規範下,民辦學校擁有相對獨立的辦學自主權
  • 廣東已是全國民辦教育第一大省!
    進入新時代,民辦教育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推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更大貢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綜合研究部主任王烽在演講中分析了當前民辦教育的發展形勢。他認為,當前,民辦教育需要跟公辦學校競爭,必須要辦出自己的特色,改革體制機制。
  • 「教育興則國家興」,這家企業緣何用20年辦教育?
    對於個人而言,從小學開始,歷經初中、高中,再從高考中突圍上岸,教育對於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可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尤其是如今國際競爭形勢嚴峻,其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教育水平的競爭。目前,中國教育普及程度總體水平居世界中上行列,但與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
  • 落實全市教育大會精神一周年系列報導 | 辦學體制改革篇
    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助力民辦教育健康規範發展為深入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我市深入推進民辦學校辦學體制改革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民辦中小學校發展到101所,擁有在校生19.98萬人、專職教師16254人,優質民辦教育資源實現有序擴增,滿足了群眾的個性化、多元化教育需求。
  • 江蘇的這些中小學「名校長」,緣何開始頻頻「牽手」民辦教育
    上周,在南京市浦口區和江北新區政府支持下,他創辦的南京明道中學正式宣布今年將開始對外招生。無獨有偶,南京市田家炳高級中學原校長華勇在去年夏天退休後,接任了南京首家民辦初中南京育英外國語學校的校長一職,並在100天閉關沉思後,上周高調向社會提出學校的4.0版教育改革方案。這些公辦學校名校長從體制內「出走」投身民辦校的初衷是什麼?
  • 以規範的姿態去擁抱民辦教育的春天
    近年來,媒體上不時能聽到有關國家不再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聲音,有些舉辦者對自己從事的民辦教育事業抱著埋怨情緒,對民辦教育發展缺乏了信心。2016年11月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布,被業界稱之為是民辦教育迎來發展春天的標誌,但為什麼在4年後的今天,會被業界認為民辦教育發展進入了冬天呢?其實,這源於國家對民辦教育發展提出的規範化發展要求。
  • 湖南文津教育集團:闖出民辦教育的「文郡」樣本
    民辦教育在中國發展壯大,無論是政策的逐步放寬、中國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人們日漸寬裕的經濟實力,還是教育多樣化的理想要求,都為各類培訓班、特色學校和國際學校的出現,提供了空間和土壤。2013年5月28日,湖南文津教育集團與長郡教育集團開始合作辦學的湘陰城東學校在原湘陰縣城東實驗學校掛牌。
  • 博實樂試水K-9學校「公辦民營」,對教育行業意味著什麼?
    這麼一則地方新聞,看似不起眼,事實上對於整個民辦教育行業來說,其實信息量很大!博實樂教育(原「碧桂園教育集團」)和北滘鎮的此番合作,可以看做是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機構在「公辦民營」模式上的一次重要嘗試。「公辦民營」學校實質上還是公辦學校,保持了公共服務屬性不變,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責不變,只不過是突破了辦學形式的限制,引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和管理方法,激發了辦學活力,從而提升了學校教育質量。「公辦民營」能有效促進地方政府和民辦教育機構的資源互補,實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互利共贏。
  • 信息量很大:博實樂試水K-9學校「公辦民營」,對教育行業意味著什麼?
    這麼一則地方新聞,看似不起眼,事實上對於整個民辦教育行業來說,其實信息量很大!博實樂教育(原「碧桂園教育集團」)和北滘鎮的此番合作,可以看做是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機構在「公辦民營」模式上的一次重要嘗試。「公辦民營」學校實質上還是公辦學校,保持了公共服務屬性不變,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責不變,只不過是突破了辦學形式的限制,引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和管理方法,激發了辦學活力,從而提升了學校教育質量。「公辦民營」能有效促進地方政府和民辦教育機構的資源互補,實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互利共贏。
  • 加快公辦學校建設 鼓勵民辦教育發展 多措並舉增加學位供應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辦學體制,高水平發展15年基礎教育,推動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公辦中小學校建設,鼓勵民辦教育發展,促進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市委書記林應武此前在主持市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時指出,市政府在推動江門市民辦教育發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些成績,但也要看到,目前江門市民辦教育發展與周邊兄弟城市相比,與人民群眾對教育優質化、多元化的需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高起點建設優質民辦學校 目前,針對現今教育發展的短板問題,市委市政府也越來越重視。
  • 湖南民辦教育如何創新發展,這個論壇「乾貨滿滿」
    近日,由湖南省教育廳指導,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長沙市教育局協辦的第二屆湖南省民辦教育創新發展論壇在長沙舉行。論壇現場,300多位省內民辦教育管理人員、各級各類民辦教育機構董事長或校長共同研討各級各類民辦教育新的治理理念、模式、路徑、經驗等重要問題,深入剖析民辦教育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謀求解決的策略與路徑。
  • ...年中國民辦教育產業全景圖譜》(行業規模、競爭格局、發展前景等)
    中國民辦教育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全景圖民辦教育又名私立教育(private education),是相對於公辦教育、公立教育的教育形式,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