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喬令同學
美股道瓊期指已經跌超700點了,WTI原油跌了5%,亞太市場股市集體大跌日本跌超3%,韓國跌超4%。
這次下跌,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利空消息影響。跟上周四的情況差不多,都是海外市場先跌帶動北上資金砸盤,然後A股跟著恐慌。
有人把下跌部分歸因為央媽釋放了沒有繼續寬鬆的態度,這其實也是不合理的,因為央媽一大早就公布了消息,而消息公布之後創業板還在大漲。
6月8日,5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央媽沒有及時續作,當時的表態是將於6月15日左右對本月到期的MLF一次性續作。
上面是當時的計劃。
早上開盤前,央媽開展了2000億元MLF操作,利率持平,按說今天應該直接續作5000億,結果只有2000億元,所以有人就覺得央媽要收緊了。
按照我的理解,年初確實經歷了疫情,但是市場的流動性一直比較充足利率也一直保持在2%左右。央媽今天的操作也是考慮到了市場並不缺錢,如果下半個月因為後面2400億資金到期對市場利率產生了影響,那不排除央媽本月會有降準或降息的動作。
剛才歐洲市場開盤集體大跌,預計今晚美股開盤也會大跌,現在資金對美國最大的擔憂是疫情會爆發第二波。
我的看法是,本次美股調整的主要原因是二季度以來美股漲幅太大了,做多情緒高漲到了極限導致部分資金開始兌現。而美股這一波的上漲已經完全脫離了經濟基本面影響,上漲的核心邏輯是美聯儲放水太多導致金融市場流動性過剩。
流動性的趨勢暫時沒有發生變化:
1)美聯儲3月份以來,購買國債、MBS買了1.68萬億美元,宣布各類信用工具規模高達2.3萬億美元。
2)上周美財政部長還說下個月會有1萬億美元要注入到美國經濟,昨晚白宮顧問還透露後面經濟計劃至少還要花2萬億美元。
疫情方面,美國新增略有上升,歐洲大體上比較平穩,巴西和印度有爆發第二波疫情的勢頭,加上這兩天北京出現了局部小面積的反覆,所以市場就更加擔心了。
我的看法是:
疫情方面,疫情已經過了最恐慌的峰值階段,歐美經過了這一波疫情之後對疫情的認知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現在起碼都知道戴口罩去防護了。
而國內就更加不用說了,封鎖人流、戴口罩這些教科書式的防疫措施一直沒有停止過,所以爆發第二波的可能性確實不大。
市場方面,最恐慌的階段就是第一季度疫情爆發的時候,全國停工停產對企業的經營影響比較大,而一季度之後除了旅遊酒店業恢復的比較慢以外,其他汽車、手機等大消費已經有明顯的回暖。
股市方面,海外市場單純的依賴流動性來推升市場,A股市場的流動性一直比較匱乏,所以走勢也比海外商場要差一些。那現在海外市場開始暴跌後,A股的走勢也應該會比海外市場更堅挺,因為A股這一波上漲靠的不是流動性而是基本面恢復的預期。
基本面恢復需要時間,市場情緒恢復也同樣需要時間,現階段大概率不會出現年初的那種恐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