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育兒、早教、健康養生、美食、美文
等正能量知識分享
我國維生素D缺乏現象普遍存在且日益加劇。據調查數據顯示,僅14%的人群維生素D水平屬於正常,那麼寶寶包括我們成年人缺少維生素D會對身體帶來什麼影響呢?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缺乏維生素D的,又該如何預防?丹丹老師今天為大家一一解析!
維生素D是一類脂溶性維生素,屬固醇類衍生物,是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等動物生命必需的重要營養素。
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調節體內鈣磷代謝並維持血漿鈣、磷水平穩定,參與個體牙齒和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
一、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光照、魚類(尤其是深海魚)、菇、牛油果等。
▲有研究發現,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維生素D缺乏率高於60%。我國82%的孕婦缺乏維生素D、75%的兒童缺乏維生素D,老年人的缺之率更是高達93%。
二、寶寶缺乏維生素D的原因
▲陽光照射不足
▲生長過快
▲腸、肝膽、髒疾病
▲維生素D攝入不足
▲多胎、早產、低體重
▲食用過多穀類食物
▲孕媽主食單一戶外活動少
三、維生素D缺乏的危害有哪些?
維生素 D 缺乏的危害-骨骼標誌
▲手腕和腳踝腫脹
▲佝僂病肋串珠(乳頭線的側面,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形成圓形隆起,形似自上而下的串珠)
▲前額突出(方顱)
▲ 四肢疼痛和骨折
▲「桌球頭」(顱骨的軟化,通常在頭3個月觸診顱骨骨縫時發現)低鈣血症-抽搐發作
▲ 寶寶運動發育遲緩
▲ 滷門閉合延遲
▲出牙晚
▲顱內壓增高
▲骨質疏鬆
▲骨折
對於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會增加以下風險:
▲早產
▲小於胎齡兒(SGA)
▲新生兒低鈣血症
▲嬰兒佝僂病和低鈣血症
四、對於母體,維生素D缺乏會增加以下風險:
▲ 先兆子癇的風險增加
▲妊娠糖尿病(GDM)風險增加
▲ 增加孕產婦炎症細胞因子產生
▲胰島素抵抗
▲原發性剖腹產
▲最近發現,還可能導致孕產婦體重指數(BMI)升高和產後抑鬱症的症狀。
另外維生素D缺乏還與抑鬱症、哮喘、高血壓、冠心病、中風、關節炎、1型糖尿病、腫瘤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
五、缺乏維生素D的表現:
經常能感受到的「亞健康」,包括乏力、免疫力低,精神不佳、小抽筋等等,都是維生素D不足惹的禍。
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佝僂病、嚴重影向骨骼和肌肉發育、哮喘、免疫力低下。
六、寶寶缺乏維生素D早期症狀:
1、夜驚、易哭、多汗、抵抗力差、煩躁不安等;
2、嚴重時:骨骼發育異常,佝僂病、雞胸、羅圈腿、X型腿、0型腿等不可逆的骨骼變形;
3、發育遲緩,坐立行走比健康兒晚;
4、身體發育受阻,身材矮小,記憶力和理解力受影響。
七、寶寶缺乏維生素D的預防措施
(1)增加戶外活動和陽光照射,多曬太陽是0-18歲兒童預防維生素D缺乏很好的一個方法,據科學研究表明,人體所需維生素D將近百分之八十都來自自身合成
因此在陽光充足的天氣,最好帶著孩子出去曬曬太陽,每天曬日光浴時間為15分鐘左右,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2)均衡飲食,吃富含維生素D的果和肉類,以及餵養方法要正確
餵養方法也是很關鍵的,其中母乳餵養的效果最好,可以很好的預防維生素D缺乏。等到孩子6個月之後,要及時給孩子添加輔食,保證充足的營養補充,防止孩子挑食偏食。
(3)定期檢測維生素D,根據醫生的指導制定合理、個體化的維生素D補充方案。
最後丹丹老師提醒大家,定期檢測維生素D水平能夠儘早發現維生素D缺乏的情況,讓專業人士為寶寶制定合理、個體化的維生素D補充方案,對諸多疾病預防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提升個體健康管理水平的關鍵!
分享知識分享愛,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與信任。未來丹丹老師會繼續與大家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