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財經採訪了9位股民和1位證券市場人士,其中有快跑入場的新手,也有經歷過上一輪牛市的老炮,股齡覆蓋1個月到15年不等;一些人選擇快刀斬亂麻,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短線投資,另一些人堅持價值投資,追求中長線;雖然盈利者居多,但也有個別股民在同一隻股票上被反覆收割。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孟亞娜 黃麗梅 李秋涵 周繼鳳 金璵璠 趙磊 黎明 唐亞華 蘇琦
編輯 | 金璵璠
「時隔五年它終於來了?」
本周,A股市場加速上行,「牛市」一時間成了超級熱詞,仿佛人人都在討論股票,所有人都在問,牛市來了嗎?
目前市場存在兩種極端的答案。
隨著各項指數和股價連續上漲,散戶大多情緒高漲,認為牛市已來。直到本周五,A股市場結束了八連漲,三大股指漲跌互現,也不妨礙市場交投情緒高漲。7月10日A股成交額超1.6萬億元,連續7日破萬億元。按市值計算,本周A股市值漲了6.2萬億元,這意味著,1.6億股民平均賺了3.9萬元。
但機構紛紛發出風險預警,不要追漲股市,尤其提示投資者注意不同地區風險。
2015年的大牛市會重演嗎?當年奮不顧身衝進牛市裡的人現在如何了?那些聞風而來、快跑入場的新股民會是新鮮的韭菜嗎?
燃財經採訪了9位股民和1位證券市場人士,其中有快跑入場的新手,也有經歷過上一輪牛市的老炮,股齡覆蓋1個月到15年不等;一些人選擇快刀斬亂麻,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短線投資,另一些人堅持價值投資,追求中長線;雖然盈利者居多,但也有個別股民在同一隻股票上被反覆收割。
來看看他們的炒股故事和投資心態。友情提示: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要點速覽:
炒股就像接飛刀,誰也不知道飛刀何時會落下。
大佬們大多是炒超短期,我手裡持有的股票也沒超過5天的。
很多人在牛市也賺不了錢,重要的還是看股票本身。
總想等到所謂的高點再拋售,總認為自己不會成為韭菜。
不要相信有人給你推薦股票,也不要相信誰跟你說這是牛市。
不管牛市還是熊市,普通投資者都很難生存於股市。
— 小白入場 —
「牛市來沒來我不知道,賺點就跑很開心了」
阿源 | 股齡1月餘 收益1342元
我今年剛本科畢業,去年12月拿到了獎學金和兼職工資,開始嘗試經濟獨立。就像巴菲特說的,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足夠溼的雪和足夠長的坡。我很清楚複利的力量,所以理財要早點開始,我把每月剩下的錢定投基金。
今年5月,我開始在某網際網路大廠實習,6月份收到實習工資後,加上之前定投在基金的錢,覺得有了點小資本可以進場試試。
我的炒股知識,最主要的是兩本暢銷的理財類書籍,大三修過一門《證券投資學》,另外,我爸是老股民,他經常和我交流一些投資經驗和思考邏輯,勉強打下了一些基礎。
筆記截圖 來源 / 受訪者提供
6月5日,我正式進場,先進了大概3000元,後來增加到7600元。我的投資邏輯是,找被低估的股票,至於怎麼判斷主要靠直覺,不過一般低點進會比較安全。
當時運氣還不錯,買第一隻股票時,只花了2秒鐘,結果第一天就漲停,賺了150元左右。後來聽我爸說這隻股有退市風險,第二天就出了,果然它現在ST了。我後來反思,之後買股票一定要好好分析公司,不能再這麼草率。
我又陸續看了四隻股,其中三隻做短線,打算近期悄悄撤了,還有一隻是我比較看好的影視股,低點還加了一波倉,計劃長期拿。這波撤出來的資金先不繼續投了,等股價跌下來再入。
在我看來,所謂牛市就是,當所有人的情緒都被調動起來炒股的時候,當大媽都在勸你進場時,一般是牛市的中後期了。我其實也不知道這輪牛市來沒來,反正我做我的,賺點就跑,已經很開心了。
對我來說,倒是不太擔心被割韭菜,總共就投了這麼點錢,就算全虧進去也還好。但我爸炒股賺了錢,是我進股市的底氣,也向他學到了很多,比如「不要貪」,漲跌都是有邏輯的、要學會看別人的邏輯,要能夠等待時機,先勝後戰、要有勝算才能開戰等等。
「賺個200萬,我就不去工作了」
李小花 | 股齡1年 1萬本金小賺70%
股票改變了我們一家人的生活。
對於炒股,我曾經很不認同。那是聰明人的遊戲,我們普通人玩不轉的。上大學時從新聞、教科書、身邊人裡,聽說過太多因為炒股家破人亡的例子,當知道老公(當時還是男朋友)炒的時候特別反對,為此吵過架,但他太堅持了,我勸不動他。
後來我考上銀行、有穩定的工作可以供一家人開銷,他就開始全職炒股了。碰上2015年的牛市,他用幾萬塊的本金賺了兩三倍,拿出20萬作買房的首付。我當時想,也許他會成功吧。那之後,我雖然依舊不贊同他炒股,但也沒有像以前一樣再想去改變他了。
2018年,我辭職做全職家庭主婦,平日裡我老公總會在我耳邊念叨一些靠炒股致富的大佬故事,有大佬從十萬本金賺到十個億,聽著聽著,我開始動心了,加上家裡還有兩套房的房貸要付,我想或許能掙點錢早日還清房貸。
第一次下定決心炒股是在2019年4月。當時我老公有隻股票賺了40%,刺激到了我,在他的忽悠下,我跟著投了1萬塊錢。結果,那隻股一直在跌,中間有過賣出的機會,但我一直猶豫,沒想到徹底崩了,虧了20%。
來源 / 視覺中國
雖然虧損不多,但那次對我的打擊很大。這果然還是聰明人的遊戲,之後半年都不敢再碰。
直到今年1月,我看到有家網紅經濟公司的股票翻了6倍,又開始心動了。當時疫情剛開始,我拿出1萬塊投了一些專門生產口罩的公司,賺了40%,把去年虧的錢填平了。最近又買了一隻跟免稅店相關的股,賺了30%。
大佬們大多是炒超短期,我手裡持有的股票也幾乎沒超過5天的。最近牛市來了,但我沒有加倉,因為經驗不足,也比較膽小,暫時還不想投更多的錢,但在網上看到一個博主說破解膽小的方法就是設立底線。我現在給自己定的底線是,如果連續虧幾次,虧損超過20%,就暫時退出股市。
我計劃等明年孩子上小學之後,再出去找份工作養活全家,老公還是在全職炒股,我知道改變不了他。不過,我們一家人開銷不大,控制好度怎麼樣炒都沒有關係。當然,如果能在股市賺200萬,我就不去工作了。
被特斯拉連割兩次,接下來準備長期持有
莫白 | 股齡不滿1年 虧損約5萬
作為一個股市小白,我還是被割了。心態還行,可以說是個有修養的、教科書式的韭菜。
我是今年1月23日入市的,當時是國內疫情爆發期,我憑著常識買了一些覺得基本面還不錯的公司,比如拼多多、瑞幸咖啡、虎牙、陌陌、特斯拉以及趣頭條等。我判斷疫情下,這些公司下一個季度財報數據會比較漂亮。
但沒想到一下踩了兩個大坑。
首先是瑞幸咖啡,當時我朋友非常看好這家公司,按他的說法,瑞幸咖啡的數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向我保證,這隻股會漲到100美元。我是在45美元的時候買入的,但那之後股價一直在跌,跌到30多美元的時候,果斷賣掉了。當時還沒有爆出它被做空的消息,只是覺得它的股價和運營數據完全對不上。
另一個坑是特斯拉,我被連割了兩次。
來源 / Pexels
我先是在美股的高點買入特斯拉,買完之後股價就一直在跌,腰斬之後,3月18日那天,我忍痛賣掉了,這是被第一次收割。
一個月後,在經歷過4次熔斷之後,它的股價又漲回來了,我又一次入手,準備看空它。那時候美國疫情非常嚴重,新增患者數每天都在增長,我覺得股價肯定還會再掉,就把所有手頭上的股票都賣掉,全部押在做空特斯拉上,結果它一直漲,漲到前兩天,我實在沒辦法了,只能全部贖回來,就被反向收割了。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長期持有的心態,但這種心態很難堅持,我還是缺乏經驗,更多時候太著急,沒能堅持最開始的想法。
投資美股的邏輯是基於對公司價值的判斷,不管從理財的角度,還是從親自參與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發展的角度,我是想體驗一下。今年本身也挺魔幻的,我一開始炒股就碰到這種百年一遇的行情,正好熔斷、牛市都感受了一下,學到的東西也是挺多的。
但自身的認知沒有到那個程度,確實賺不到股市的錢,還是得交學費,現在總共損失了不到5萬,在可承受範圍內。接下來準備找個像可口可樂一樣的公司,長期持有,為信仰充值了。
— 股市心理戰 —
炒股就是接飛刀,誰也不知道飛刀何時落下
高磊 | 股齡1年 盈利15%
我沒有經歷2015年的牛市,卻完整經歷了今年3月的四次熔斷。
我去年下半年開始投資美股和港股。一開始謹小慎微,買了兩隻中概股,倉位非常小。目的是想通過買股票驗證自己對這些公司的判斷是否準確。
一開始我堅持價值投資,要長期持有。疫情前,我的帳面收益是25%。疫情爆發後,中概股的股價大跌,到2月底的時候基本抹平了之前的漲幅,但我選擇繼續持有。3月初,我覺得中概股已經跌得差不多了,應該可以抄底了,於是全倉抄底了三隻中概股。
就在我全倉三天後,美股暴跌,然後連續四次熔斷。兩周內,我的帳面虧損達到26%。當時真的是嚇壞了,看著股價蹭蹭往下掉,第一天跌7%,第二天跌10%,所有股票都在狂跌,股市一片哀嚎。
來源 / 視覺中國
在全倉扛過了第三次熔斷後,我忍痛割肉,平倉走人,然後卸載了股票軟體。
但一周後我又重新下載了,因為還想著回本。在3月底美股觸底後,終於開始反彈。但當時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底。
這個時候其實心態已經崩了,非常小心翼翼。在隨後長達4個月的大漲行情裡,我一開始只拿出非常小的倉位參與,看著漲了6個點,馬上賣出套現,然後第二天一看,還在漲,於是又買,結果買完就跌,然後割肉賣掉,結果割完又大漲。
在這種震蕩上漲行情裡,因為不停地買了又賣,然後再買,追漲殺跌,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後發現居然是虧損的。這就像是,一堵牆下散落著一地現金,這堵牆隨時可能倒掉,你想去撿錢,但又不敢在牆下停留太久,所以每次快速跑過去撿幾張就跑,結果發現牆沒有塌,於是又跑過去撿,但是你不敢蹲著,耐心把所有錢都裝到口袋裡再跑。
事實證明3月底已經開始一波牛市了。所有中概股都在漲,我慢慢加倉,後來終於解套收復了失地,並開始盈利了。但因為加倉太晚,錯過了早期低價買入的時機。
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不要追漲殺跌。因為炒股就像接飛刀,誰也不知道飛刀何時會落下。如果要做價值投資,那就長期持有,不要在意一時的下跌,這樣股價大漲的時候,你才能還在那裡,獲得上漲帶來的收益。
身邊的同事都在討論股市,我覺得牛市已經來了
王帥 | 股齡2年 半年扭虧為盈
我是2014年入市的,當時拿了5000塊開了戶,運氣還算不錯,人生中買的第一隻股票就賺了。當時感覺賺錢好簡單,就開始接著買,但是後面幾次都賠了。我剛開始買入的是基金,去年開始買A股,今年入手了幾隻美股。
剛開始入市的時候,加入了一個股民交流群,群裡有個「大師」,日常分享投資經驗,推薦股票。那會兒沒有主見,盲目跟風,大多玩的是短線,兩三天就跑,雖說有賺也有賠,但賠錢的時候多。
我慢慢感覺,炒股會培養出賭徒心態,越是虧錢越想贏回來,甚至還想賺更多的錢。我本身是保守型的投資者,也擔心被割韭菜,調整了策略,從短線股轉向主攻中長線股。但我也會間歇性買入一些短線的股票,大多時候還是想搏一搏,萬一能搏一個漲停呢。
我覺得A股的牛市已經來了,今年年初虧的2000多塊,沒想到最近不僅漲回來了,還賺了3000塊。
來源 / 視覺中國
我個人認為,股市分為三種階段:牛市、熊市還有區間震蕩。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各種指數都呈現上漲趨勢,甚至達到了新高,因此不符合熊市的特徵。而股市的區間震蕩分為進攻板塊和防守板塊,一般來說,這二者不可能同時大幅度上漲,但現在的狀態正是如此,現在已經處於非常誇張的牛市了。
之前有個段子說,判斷牛市是否到來,有三個特徵:開戶的人數爆滿;身邊的人都在討論股市;身邊的人開始盲目推薦股票,往往到達第三個階段,股市就到已經達牛市的頂峰了。
我個人比較看好白酒行業,我買的幾隻股票已經盈利50%多了,而且一直在突破新高,還有就是醫藥、科技和農業板塊。醫藥和科技板塊在政策扶持下漲勢很好,屬於符合進攻板塊特徵的行業,而農業板塊是防守行業。據我觀察,當整個市場回調,指數開始下降,農業板塊一般會漲得比較好。
我個人對下半年的股市還是比較樂觀的。從市場開始大範圍討論股市暴漲開始,從大家的情緒發酵、新股民的入場和政策的扶持力度來看,目前都是處於爬升狀態,而且沒有看到暫停的趨勢。
鼓勵年輕朋友進股市,感受資本感受人性
趙顧 | 股齡3年 盈利25%
我是2017年開始炒股的,當時是受前領導的影響,再加上我對二級市場感興趣,就自己開戶研究。三年的炒股經驗下來,我發現炒股類似於賭博,其實是一件非常考驗人性的事。
比如,我最近中簽了一隻做眼藥水的新股,成本價是14港元一隻,價格非常低,一手500股,我申購了三手,都中簽了,結果上市開盤三分鐘就暴漲了三倍,從14港元漲到55港元。我申購的少,我們炒股群裡還有朋友入了20、30手股票,那就是日入20萬、30萬、40萬了。
炒股來錢真的太快了,但是股票不會一直漲的。
我的那隻股票,當天開盤大漲後K線一直往上走,什麼時候到達頂點,沒有人能夠預判。但是心理戰已經開始了,到底要繼續買進還是拋售?貪慾一起,是沒有下限的,尤其是有過日進鬥金的經歷,貪慾更是欲壑難平,總想等到所謂的高點再拋售,總認為自己不會成為韭菜。而在糾結中,往往就錯過了最佳的時機,我就是如此,當天股價在達到一個峰值後開始往下跌,之後再也沒有回到高點。
來源 / 視覺中國
而這樣的心理博弈每天都在上演。進了股市,每一個人都是賭徒,但股市也是一個把你的膽識、風控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自制力等等綜合起來考驗的戰場。能夠即時準確判斷拐點把股票拋售出去的人有多少?自制力很強能拒絕誘惑的人又有多少?不過我整體來說算是比較穩健的,長線和短線七三開,三年下來收益也不錯。
炒股除了運氣之外,其實是個非常專業的事情。你首先要了解宏觀經濟的變化,需要深入了解你看中的行業,並且掌握的一定的財務、金融知識,在準備入手一隻股票前,要關注這個公司的動向、基本面、背後股東等等,要去做很多功課。
對於炒股,我有幾點建議:炒股前要想清楚自己能接受的最壞的、最糟糕的情況是怎樣的;不要用槓桿炒股,不要套了幾十萬的信用卡,把房子車子抵押,這樣不理智;我非常鼓勵年輕的朋友去股市賺點錢,感受一下資本,感受一下人性。
— 不看牛熊看股票 —
A股被低估,牛市應該快來了
高驍龍 | 股齡4年 投入10萬盈利50%
我是網際網路從業者,工作近10年了,4年前開始炒股,一直只做A股。剛開始純屬自己摸索,先投過基金才做的股票,進場前只是大概學習了一些相關知識,毫無寬度和深度可言,但至今還沒在股市交過智商稅。
最初從存款裡拿出5萬炒,剛開始虧的多,但這些年整體下來是賺的,總共投入了近10萬,淨收益在50%左右。
我的投資策略是只看行業龍頭,因為無論是公司戰略還是市場資源方面,都有天然優勢;選賽道方面,更看好科技領域。具體操作上,我主要看好5隻股,就是尋找時機儘量低買高賣,來回換著做。
最初,我拿的第一隻股票是做面板的,進場就賠錢,但一直沒賣,而且在不斷加倉。這家公司是華為等國產手機的主要服務商,一來買入的均價不高,二來市場需求很大,三來有國家政策利好,所以就想好好拿著別折騰。
這隻股我拿了近4年,前幾天才清倉,它中間階段性地漲了跌、跌了漲,我一直等著它暴漲,但還沒等到,現在想先撤了換別的,等有機會再進去。通過這隻股票,我獲取的淨收益超過60%,但合著年化投資也就15%,算是比較低的。
來源 / 視覺中國
這幾年,也經歷過好幾次票賣飛(剛賣的股票就漲了不少)的情況,要是只有一個漲停就還好,飛多了就很難受,但也只能寄希望於新入倉的股票會更好,以此來彌補心理損失。
近期,我持的股票漲勢都還正常,但沒有跑贏三大指數。新一輪牛市要是來了當然更好,我覺得大A市場被低估,牛市也應該快來了。
如果在股市大賺一筆的話,我會繼續炒股,並且考慮全職炒股,但這只是夢想,因為資金量少的情況下,收益率再高相對收益還是低。所以,我有錢就會加倉,但不會加槓桿。
謹慎會讓你錯失暴富良機,卻是長期投資最大的保障
張揚 | 股齡5年 年均盈利15%
我是在2015年那波牛市入場的,當時我還在上大學,早晨去食堂吃早飯,周圍好幾桌的人都在討論股票,隔壁宿舍的一個已經有三年股齡的富二代告訴我,他從來沒見過這麼好的行情,於是我把省下來的生活費,總共5000塊,投到了股市裡。
作為一個小白,剛開始一周,看著百分之十幾的收益,是很容易膨脹的,想著翻一倍就離場。牛市讓人變得盲目樂觀,年輕的我花錢買了教訓,進場半個多月後,股市開始下行,當時很多人說這只是短暫回調,應該追跌,幸虧我沒有那麼多錢,也沒有聽同學的去加槓桿,被套牢後,5000塊一路跌到了2000塊,最後想著及時止損,就割肉離場了。
後來我才知道,正常的股價上漲需要的是公司業績支撐,而公司背後是宏觀經濟,總市值增長超過GDP增長,裡面就是擊鼓傳花的金錢遊戲,收益能達到10%就是樂觀,達到15%就是運氣爆棚,想100%,就等著崩盤吧。
有了之前的教訓,我對所謂牛市常常都是冷眼旁觀,炒股5年來也經歷過幾次小的行情,但我一向謹慎,短線操作比較少,也因此錯過了一些高收益的機會,但至少不會讓我損失本金。從機會成本來說,這不是最好的投資策略,但也不是最壞,唯有一點,不要去羨慕別人,站在歷史的盡頭,每個人都是智者,不代表你能真的預測未來。
來源 / 視覺中國
這次的牛市,我覺得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大家還沒有瘋狂起來,等真正到了大部分人都覺得此時也不晚,買了就能賺的時候,我想才是最危險的時候。
目前我還是穩定持倉,即便是一些漲得特別猛的個股,我在不了解公司具體情況的時候是絕對不會買的,年初的時候加了40%的倉位在幾隻看好的基金上,目前收益都超過了20%,最近打算賣掉,落袋為安。不管熊牛,你要有自己的節奏。
總的來說,牛市經常上演一夜暴富的故事,但如果在牛市裡押上所有的籌碼,這種風險是普通人承擔不起的,謹慎雖然會讓你錯失暴富良機,但放到三十年、五十年的時間看,謹慎和淡定是投資最寶貴的品質,也會讓你真正做到穿越周期,獲得市場的回報。
我從來不相信牛市,只相信自己看中的公司
凱文 | 股齡15年 過去5年盈利50萬
我在一個企業做品牌工作,加上股票大概有兩三百萬資產,我在股市裡的錢大概有100萬。
我只買A股,2005年上大學的時候就入市了,開始數額都不大,真正有印象是在2012年到2013年,算是交的智商稅吧。當時有人告訴我,蘇寧會第一批拿到銀行牌照,我花了幾十萬買了蘇寧雲商的股票,結果它並沒有拿到牌照,一周時間股價就從十四五塊跌了一半,我損失慘重。
那次經驗告訴我,不能聽信江湖傳言,即使告訴你這個消息的人是一個位高權重的人。
後來2015年牛市,但我沒有賺到錢,當時買了黔源電力50萬的股票,高峰的時候沒有賣出,後來進入熊市,拿了兩三年,後來大約翻倍賣出了。
所以牛市對我來說並沒有產生什麼現金,我不太相信所謂的牛市,我賺的是公司成長的錢和行業被重新認知的錢,牛市只不過是把這個過程提前或者加速了而已。
來源 / 視覺中國
目前這一輪我認為是牛市,但是這個趨勢兩年前就開始了,過去兩年裡很多有價值的股票漲得很好,只不過是疫情打斷了它們上漲節奏。
我現在有一半的倉位,持有的是國企改革股票,這種股票在牛市中不屬於初期上漲的標的,但一旦啟動,漲勢可能還不錯。可是,如果牛市持續的時間不夠長,就輪不到它漲。
我對下半年的看法既不悲觀也不樂觀,不會有全面的牛市,但也不會像2015年漲上去之後迅速暴跌,應該會和去年上半年的情況差不多,漲到高位跌下來一點,然後繼續盤整。
我最近沒有加倉,但是加了槓桿,我賣掉了一半的股票,和另外幾個基金行業的朋友一起建了一個新的倉,一個私募基金經理給我們操作。另外又拿出了20萬去找了一個配資平臺,加了四倍槓桿,這個現在收益率已經有100%了,不過這個屬於純玩票,就算爆倉虧光了也沒事。
我炒股有十幾年了,避坑指南就是不要相信有人給你推薦股票,也不要相信誰跟你說這是牛市。無論發生什麼,不要相信外部環境,只看相信你看好的公司就可以了。如果你對這個公司的認知是1000萬市值,牛市迅速幫你完成了本來要三年才能漲到的幅度,那就抓緊變現,不要想太多。
— 牛市來了嗎? —
現在下「牛市」的判斷,為時過早
董毅智 |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
牛市與否,現在市場的聲音是兩個極端。
散戶可能認為牛市的信號非常明顯,但是從機構的角度還沒有看到強烈的信號,我們都謹慎地認為現在下「牛市」的判斷還為時過早。
相關數據顯示,有的指數已經翻倍了,從這個角度看,確實已經進入牛市,但如果按照指數算,我們早就處於牛市之中了:2018年底至今,主板上證指數從2440多點漲到七月初的3100以上,漲幅30%多,創業板更是已經從不到1200點升到2400多,已經翻倍了。
從基本面看,現在的經濟並不是股市反映得那麼好,尤其是國外市場,雖然全球資本都會選擇避險地,比如A股,但現在資本的全球化和流動性非常強,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
事實上,這兩天市場已有調整,有些機構在撤退,大基金和社保基金在減持。再加上很多新募集的基金還沒進場,因此不好下判斷。
來源 / 視覺中國
最近這一波,聽到最多的就是要「賣房炒股」的,或者「要滿倉進牛市」的,但其實我印象中,上一輪2015年大牛市衝進股市的人大部分都掛掉了,配資炒股的都賠得很慘,加槓桿的投資者也大概率崩掉了。
小白進場,跟牛熊沒有關係。當然,牛市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更有利一些,因為怎麼買都有道理,但是更準確的說法是,不管牛市還是熊市,普通投資者都很難生存於股市。這已經是國內外公認的一個公理了。
因為現在市場分化非常嚴重,都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就連基金經理的淘汰率都非常高。
我的建議是,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普通人,首先應該是一個合格的投資者,現在是通脹時期,國外都已經負利率了,肯定需要學習一些理財方式,起碼保證資產對衝掉通脹。在學習前期,不要貿然投資,可以做一些比較穩健的,比如買一些公募基金或者指數型基金,熟悉一下市場,等真正學習到一定程度、交了一些學費後,再直接去炒股。其實在國外大部分人也都是買基金的,直接投資的散戶越來越少,這是大趨勢。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阿源、李小花、莫白、高磊、王帥、趙顧、高驍龍、張揚、凱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