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深化改革鼓與呼
《談國有企業管理和改革》,王大明著,北京出版社出版
接到王大明同志饋贈的、由他所著《談國有企業管理和改革》、《談解放思想和轉變觀念》、《談統一戰線和政協工作》及記述大明同志事跡的《無悔的選擇》等四卷書(以下簡稱「四卷書」),認真拜讀起來。讀著讀著,漸漸有了動筆的衝動。
大明同志是北京市的一位老領導,也曾在中宣部和全國政協社法委工作,是一位勤於學習與思考,深入基層和群眾,重視調查與研究,善於總結,勇於創新的領導幹部。「四卷書」就是他工作多年有關改革理論成果的匯集。它們展示出大明同志認識世界、感知國情、改革進取的精神風採,不僅記錄了他的人生軌跡、所思所想和心路歷程,而且從中還可洞見改革開放偉大時代的風貌及潮湧浪濤。「四卷書」既有政治工作者的敏銳,又有學者的深刻;既有厚實的理論功底,又有豐富的實踐內容,是一套對領導幹部及其他讀者啟迪思想、開拓視野的書。「四卷書」在當下出版,正逢其時,對於我們理解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意義,有著積極的理論意義及現實意義。
「四卷書」的字裡行間,勾勒出大明同志對經濟工作、宣傳工作、政協工作等的熱情與執著追求,有著鮮明特色,對讀者有著許多啟示。
一、緊貼時代,胸懷大局
「四卷書」時代氣息濃厚,始終著眼大局,這就是時刻關注改革開放相關工作的經驗總結和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與矛盾。例如在經濟工作中,大明同志不僅關心產品質量、讓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完善經濟責任制,而且關心政治工作如何滲透到經濟工作、在按勞分配中怎樣克服平均主義、企業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構建和諧的勞資關係和幹群關係,還關注廠長負責制後的黨委工作、加強企業管理是做戰略廠長還是做戰術廠長等問題,這些問題正是改革開放後普遍遇到、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再如政協工作,大明同志在履行職能時,總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使參政議政獲得成效。他多次強調「政協工作首要的是胸有大局」、「大局要經常講」、政協要「在大事上協商、監督、參政議政,在大事上取得共識」、「機關幹部想大事、議大事、抓大事」。正由於他胸有全局,不論在什麼工作崗位上,其所思所慮總與改革開放時代的脈搏相契合。
二、深入調研,敢揭矛盾
許多人已熟知他的「明白人」、「轉軌變型」、「關注弱勢群體」等擲地有聲的言論。其實,大明同志敢揭矛盾、敢為人先,是一貫的、經常的。從書中看到,1985年,他就提出「反對奢靡之風」。1993年,他提出「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參政議政的權利」。2000年8月,他在《正確處理新時期的人民內部矛盾》一文中,提出「維護群眾經濟利益已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官僚主義、腐敗現象及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對社會穩定的影響不容忽視」,建議「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加快進度,增加投入」,「下決心調整分配格局,抑制兩極分化的趨勢」,「各級黨政領導要深入實際,改進工作作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既報喜又報憂』的機制」,「進一步強化監督制約機制」等。2000年10月,以他為組長的全國政協社法委專題調研組,經過幾個月調查寫出報告,提出「群體事件是人民內部矛盾激化的主要表現形式」,「群體事件中群眾的要求絕大多數是合理的」,「處理好群體事件,將是我們長期的日常工作之一」,並提出了具體建議。2011年3月,他在《重要的是讓人民都富起來》一文中,提出「實現『民富』是立黨之本」,「我們要促進群眾過上富裕生活,而不要與民爭利,應以促進、幫助群眾致富為榮,以同群眾爭富、奪富為恥」,等等。大明同志這些鏗鏘有力的言論,反映出他深入基層、深入調查研究的良好工作作風,以及了解矛盾、抓住矛盾、解決矛盾的強烈願望與熾熱感情。同時,也由於這些言論有理有據,且視角新、觀點新,而得到領導部門的重視與肯定。
三、愛民情懷,赤誠之心
「四卷書」中的愛民情懷清晰可見,體現了大明同志強烈的群眾觀點和愛國家的赤誠之心。隨著改革進程的加快和深入,一些積弊和新問題、新矛盾顯露出來,這是新、舊模式磨合期必然經歷的,這不可怕,問題在於我們能不能正視和面對,能否真實反映民情、民意、民聲,努力促進解決問題和矛盾。大明同志在複雜矛盾中,尖銳地提出「你是要做事,還是要做官」的問題。他發揚黨聯繫群眾、蹲點調研的傳統,身體力行地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既總結正面經驗,又接觸改革開放足跡中藏匿的憂患點,反映群眾的呼聲與建議,並以鼓舞人心的正直之聲加以引導。他說:「為人民服務必須落實到辦實事上,而要辦實事就要講真話」,「幹部忽視老百姓是危險的」。從中看出,大明同志的愛民情懷源於他的赤誠之心。他要盡一個共產黨員的良心與責任,才敢於直言,憂思上書。
四、視野開闊,理性思維
「四卷書」內容豐富,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黨史、哲學、黨建等多方面內容。大明同志綜合運用多學科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不打棒子、不扣帽子,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性的條分縷析服人。如他在論述實行廠長負責制後,黨的領導何去何從時,就針對當時普遍存在的「黨委可有可無」、「書記說話沒人聽、受冷落」、「思想工作只是保證、不重要」等思想,進行了剖析和批評,之後又指出辦法與出路,使人心服口服。再如,在論述克服改革開放初期的平均主義時,他先後對「國家窮,還是平均主義好」,「現在獎金少,只能平均」,「按勞分配會增加矛盾」等多種思想障礙,以反思歷史的求實態度,逐條給予了客觀評析,由於論析嚴謹平實,不能不讓人點頭稱是。
五、語言樸實,率真明確
大明同志的文章、講話,通俗、簡潔、直率、鮮明,是人們聽得懂的話,力求解決問題的話。以有關政協工作的文章、講話為例:《今年的春天特別溫暖》一文,開頭即是:「今年的春天特別溫暖!小平同志在南方各地的重要談話確實像春天一樣吹暖了人心,也吹暖了我們這次政協會議。」他談政協性質說:「政協說官亦官,說民亦民,上能通『天』,下能達『地』」,「政協能由軟變硬」,「一手託兩頭」:一頭是政協委員,提意見的一頭;另一頭是政府,聽意見的一頭。託好兩頭,讓兩頭都滿意。他談政協工作時講:「參政議政的『勁兒』怎麼拿」,「政協的四項任務:講團結、促民主、做橋梁、當監督」,提倡「講真話、表民意、顧大局、求共識」,政協要與黨、政形成「志相同、心相通、情相連」。大明同志簡明、率直、有個性的表達,得益於他堅實的調查研究和對情況、信息的把握。勇氣來自底氣。心中有數,則不用說空話、套話,不用隔靴搔癢、隔山打牛,只要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就行了。
總的說來,大明同志有關改革的系列新書,給予我們的啟迪是寶貴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我們要努力將其發揚光大。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