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南極洲新雪中發現稀有鐵元素:或源自超新星爆炸

2020-12-23 cnBeta

據外媒報導,最新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有來自太陽系外的材料已經在我們星球上積累。據了解,研究人員前往南極洲帶回了從那裡表面收集到的1000多磅新雪。

一旦它們融化,研究小組就會對它們的粒子類型展開調查從而試圖描繪出一幅更清晰的畫面,即什麼樣的塵埃和碎片落在了地球上最遙遠的表面上。

最後他們得到的發現令人驚訝:他們發現了地球上並不存在的一種特別稀有的鐵元素。這種鐵元素被叫做鐵-60(iron-60),雖然這種物質可以在地殼中找到,但其卻深埋在地球上的鐵-60卻是數百萬年前沉積下來的,這意味著它不應該出現在南極洲新下的雪當中。

那麼,它究竟是如何到達那裡的呢?在考慮了鐵-60的潛在地球來源比如核反應堆等之後,研究小組縮小了可能性。他們現在認為,這些物質則是通過星際物體被運送到地球。據悉,這些星際物體則在進入我們太陽系之後跟地球相撞。

說到這裡大家想到的肯定會是流星,但實際上除了流星來自太空的物體還有各種其他形狀和大小。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物質很可能是超新星爆炸後遺留下來的,超新星將這種稀有鐵元素炸入太空,而我們的太陽系正好穿過了這種物質形成的雲團。

相關焦點

  • 在南極洲發現的星際同位素鐵-60源自於超新星
    在南極洲的純白色雪中,科學家發現了罕見的同位素,這些同位素不會在地球上自然發生。這種同位素,被稱為鐵-60,通常在超新星中產生。研究人員認為,當我們的太陽系穿過星際氣體雲時,它落到地球上。由於沒有持續的來源,鐵-60是地球上極為罕見的同位素。
  • ...在南極積雪中發現的宇宙塵埃很可能源自數百萬年前一顆遙遠超新星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目前,科學家在南極積雪中發現的宇宙塵埃很可能源自數百萬年前一顆遙遠超新星,塵埃的星際旅行最終將該物質帶到了地球,科學家在那裡發現了這些古老顆粒。這些塵埃之所以引起科學家的關注,是因為它含有一種名為鐵-60的鐵同位素,它通常是由超新星釋放,但很少出現在地球,同位素是原子中中子數不同元素的不同版本。在搜尋神秘太空塵埃的過程中,科學家分析了500公斤南極高海拔地表積雪,在這個高度雪基本上不會受到來自地球塵埃的汙染。
  • 一顆超新星於250萬年前在接近地球的危險距離爆炸
    超新星並不只是由放射性鐵60Fe構成的,也可以由AGB星元素合成。所有在0.6到10倍太陽質量之間,或低於此質量範圍的行星,通過這次爆炸階段,走到了它們生命的盡頭。因此,在地球上發現的放射性鐵60Fe有可能是來自過去幾百萬年裡的其中任意一個超新星,而不僅僅只是一顆超新星。
  • 實驗室模擬超新星爆炸
    超新星爆炸當一顆恆星走到生命周期的盡頭發生爆炸時,就會像畫筆一般把原本熔鑄在自身核心的元素拋灑向廣闊的宇宙空間。超新星的遺骸(包括氣體與塵埃)在拋灑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細微結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困擾著天文學家。
  • 恆星只能核聚變到鐵元素,鐵之後的元素是如何誕生的?
    恆星的核聚變最多只能進行到鐵元素,那么元素周期表上的其它元素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們這個宇宙的元素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太陽有71.3%的物質是由氫氣組成的,氦氣佔27%,其它的元素僅佔了2%,那麼太陽中的氫氣是從哪裡來的呢?
  • 這是宇宙中最壯麗的景色,現在我們就來了解它——超新星
    2011年1月,一個10歲的女孩在2.4億光年外的星系裡發現了一顆超新星[資料來源:文森特(Vincent)]。科學家經常依靠合作的天文學家在天空中巡視,以尋找新出現的、比周圍物體更明亮、更清晰的精確點。即將進入超新星的恆星,由於溫度升高而將顏色從紅色變為藍色[資料來源:明克爾(Minkel)]。
  • 宇宙中的鐵和黃金是怎樣產生的?真的存在黃金星球嗎?
    其實黃金和鐵都不是超新星爆炸產生的,只是通過超新星爆炸釋放出來。根據人類現有對恆星的研究,發現恆星主要是通過核聚變來產生能量。而核聚變的過程就是合成元素的過程,換句話說,元素是恆星核聚變過程中產生的,而不是超新星爆炸時產生的。
  • 我們在宇宙中是孤獨的?科學家:缺少這種元素,可能沒有外星人
    【每日科技網】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認為,宇宙不會是一片荒漠,地球不會是當中的綠洲。因此,許多科學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去尋找外星人和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地外行星。但是現在,一項研究顯示,生命的出現可能更比通常認為更加珍貴,因為宇宙中可能缺乏生命必須的關鍵元素——磷。
  • 神秘的超新星SN2016iet,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首先,大多數超新星會只會閃爍一次並且在幾個月後從天文學家的視線中消失。但SN2016iet明暗交替了兩次,其殘留物一直延續至今。它的光譜特徵中沒有氫或氦的跡象(通常科學家會依據這兩個元素將其歸類),但顯示富含在其他超新星觀測中均未發現的鈣和氧。SN2016iet發生的地點也很奇怪,它離銀河系中心很遠並且只有很少的重元素。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是咋來的?
    宇宙大爆炸上世紀30年代左右,當時宇宙大爆炸的理論開始在學術圈逐漸傳播,但是並沒有得到很多科學家們的認可。後來,有一批粒子物理學家加入到了完善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研究當中。當時,科學家就發現,宇宙大爆炸早期,空間中充滿了能量以及夸克,中微子。
  • 為什么元素周期表中元素,越靠後,越稀有,武力值也越高
    化學元素周期表,我們在上化學課的時候都反覆背誦過,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可是我們有沒有發現,我們掌握的化學元素,在周期表裡,越往後,我們的文明等級就越高階。石器文明、青銅文明、鐵器文明、鋼鐵文明、量子文明,隨著我們對元素掌握越多,我們的文明也在不斷躍升。
  • 72道神秘宇宙閃光問住科學家:超新星秘密幾何?
    72道神秘宇宙閃光問住科學家:超新星秘密幾何?普爾西恩發現了72個非常明亮、且變化很快的宇宙閃光,目前他和研究同事仍在試著理解這些不同尋常的宇宙事件。大質量恆星生命末期,當核聚變活動停止之後,重元素都將聚集在恆星內核。最終,恆星內核將變得很重,以至於恆星內部爆炸,以及II型超新星爆炸中外殼脫落。
  • 太空中首次發現惰性氣體分子
    兩個研究超新星爆炸殘骸的國際科研小組12日分別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宇宙中首次發現了惰性氣體分子,並在恆星爆炸的中心首次觀測到生命的六大基本元素之一
  • 宇宙中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發,是如何產生的?
    此外,他們還找到了一個有關這顆超新星如何誕生的解釋。 超新星的爆發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爆炸。超新星SN-2006gy的爆發是這類事件中最常被研究的一個對象,但研究者一直無法確定這顆超新星起源。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和日本的研究人員,在超新星發射的光譜線中發現了大量的鐵,這在其他超新星或天體中是從未見過的。
  • 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元素是怎麼來的?
    所以,你看這其實是沿著元素周期表從原子序數低,往原子序數高的方向發生核聚變。這會一直到內核生成鐵原子核。鐵原子核是最穩定的原子核,也是一個分界線。在鐵元素之前的元素基本上是依靠恆星的核聚變反應,而鐵元素之後,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的。
  • 超新星爆炸產生黃金,比鑽石更久遠,與地球同歲
    但是在地球上還有這樣一種物質,它不屬於地球,比鑽石更加恆久更加古老,帶著遠古宇宙中恆星的光芒,這種物質就是黃金。黃金是地球上的硬通貨。可是其實黃金在地球上的儲量並不稀少,甚至可以說儲量巨大。據科學家估算,整個地球上的黃金儲量約有六十億噸,但是人類目前能夠開採的只佔其中很少一部分。
  • 超新星爆炸可能影響了生命演化進程
    超新星遺蹟仙女座A的照片在4月份,一隊研究者從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中採集了巖芯樣本,結果顯示兩顆古老的超新星以鐵
  • 新星和超新星是剛出生的恆星嗎,Ⅰ型和Ⅱ型超新星有什麼不同?
    網上有許多超新星的圖片,它們很漂亮,奼紫嫣紅光彩照人。許多網友常被」新星「這個名詞迷惑,」新星「不就是新出生的星星嗎?為什麼又會有超新星爆炸呢?那麼超新星又是什麼呢?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一下。lb和lc型超新星爆發主要是大質恆星晚期鐵核坍縮爆炸,這一點在後面還會細講。大質量恆星鐵核坍縮的爆炸本來歸類為Ⅱ型超新星爆發,但由於lb和lc型爆發之前,大質量恆星外殼的氫包層,甚至氦包層都已經失去,這樣爆炸就沒有了或者極少氫線,所以就歸類為Ⅰ型。
  • 恆星核聚變到鐵就停止了,比鐵更重的元素是如何形成的?
    而元素的形成和宇宙的演化以及恆星的演化等是分不開的,其中在我們已知的宇宙中,氫元素的含量是非常高的,在元素周期表中也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這次我們要來討論一下元素周期表上元素來源,尤其是鐵之後的重元素。 宇宙中的元素 1869年,俄羅斯的一位化學家門捷列夫將當時發現的66種元素排列成了著名的元素周期表,還預言了新元素的存在以及其性質。
  • 元素是如何形成的?元素從何而來?
    ——卡爾·薩根在對恆星化學成分的新研究的衝擊下,一些科學家正在學習天體物理學過程中元素的形成。一個反覆出現的問題是,「這個元素是從哪裡來的?通過研究它,我們從中能夠學到什麼?」為了致敬卡爾·薩根,參加那次會議的Jennifer Johnson和Inese Ivans開始著手研究,是什麼類型的恆星產生了這些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