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模擬超新星爆炸

2020-12-22 中國數字科技館

超新星爆炸

當一顆恆星走到生命周期的盡頭發生爆炸時,就會像畫筆一般把原本熔鑄在自身核心的元素拋灑向廣闊的宇宙空間。超新星的遺骸(包括氣體與塵埃)在拋灑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細微結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困擾著天文學家。更麻煩的是,在銀河系中,一個世紀內僅出現一兩次超新星事件,發生前通常也沒有什麼徵兆。因此,要想研究超新星爆炸的最初時刻,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模型模擬這個過程,但是由於算力限制,他們還得事先提供相關細節的假設。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希望使用一種新型實驗改變現狀。這個實驗試圖發現超新星事件中氣體潛在的混合方式,以此確認並進一步幫助修訂先前的假設。他們使用了一種楔形設備(有時也被他們稱作「超新星披薩片」),設備頂部約1.2米寬,厚度相當於常見的雙開門,內部裝有兩種分離的惰性氣體。這樣的形狀有助於重建在宇宙空間中,一個圓柱體或是球體的切面表現出的動力學過程。團隊在楔形頂點處引爆商用雷管,模擬超新星的中心,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則會使兩種氣體混合。與此同時,一臺高速相機會以0.1毫秒的間隔拍下整個過程,以此模擬超新星爆炸後一小時內的過程。在今年6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科學家詳細描述了這項實驗。

研究團隊將視線對準兩種氣體相遇的界面,觀察到了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如何將界面上微小的擾動放大,形成飛速增大的蘑菇雲狀擾動。當氣體發生捲曲後,就會產生湍流,最終分別形成低密度的氣泡和高密度的尖峰。如果氣體尖峰移動速度足夠大,還會折斷,當然它也會像加速的子彈一樣,穿透好幾層氣體。

模擬超新星爆炸

令研究人員感到困惑的是,超新星爆炸時,來自核心的重元素的表現卻與氣體尖峰相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卡內基天文臺的超新星理論學家安東尼·皮羅(Anthony Piro,並未參與這項研究)表示:「目前我們並不清楚,重元素的行為是由爆炸固有的不對稱性引發的,還是由湍流引發的。」

雖然新研究已經表明了湍流能造成多麼強烈的影響,但是科學家仍需進一步確認這項模型的局限性。

皮羅介紹說,為了免除長達數周的額外計算時間,大部分超新星模型都包含一些基本假設,設定好了模型在較小尺度下的條件。這項全新的研究則可以評估過去的假設。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物理學家卡洛琳·庫蘭茲(Carolyn Kuranz,並未參與這項研究)表示:「如今科學家已經能在不同級別的小尺度上,觀察微觀結構的演化過程。」這項實驗創建出的結構也類似於庫蘭茲在研究等離子體混合時觀察到的現象。她說:「理論曾預測這兩者應該是類似的,現在的實驗也證明了它們的相似性。」

氣體混合現象

皮羅認為,這項實驗能為關於超新星的「大量物理學問題提供驚人的證據」。他說,這不僅有助於校準自己正在研究的模型,還能讓其他科學家更好地理解相關的觀測結果。

科學家構建超新星模型的過程一直受到重重挑戰。地球上的重力遠小於一顆瀕死的恆星,而小小的商用炸藥產生的能量也與恆星爆炸相去甚遠。但是「即便爆炸事件被弱化了,我們需要應對的其他問題也同樣被弱化了,因此比例應該是一致的。」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生班傑明·穆西(Benjamin Musci)表示,他正是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

穆西還說,防止氣體在實驗器具的邊緣發生反彈,是一場「漫長而艱難的戰鬥」,因為宇宙中很顯然不存在這種情況。他們幾乎花了一年時間才找到解決方案,而這種方案竟然出乎意料地簡單:在邊壁上砌滿用在電腦包裝中的填充泡沫。這種材料能吸收氣體,從而阻止氣體反射。「填充的泡沫經常會被爆炸的衝擊波吹成碎片,拖延我們的實驗進度。」但他也表示,「如果不用泡沫填充,整個物理過程就會發生改變。」

另一個令科學家擔心的問題在於模擬的維度。皮羅指出,氣體在二維空間的擴散行為與在三維空間不同,三維空間中會產生更大的渦流,因此需要更長的時間拆解其中的結構變化。這也是研究人員在未來工作中可能需要解決的問題。

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德韋什·蘭詹(Devesh Ranjan,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介紹說,此前的超新星實驗都是在更大尺度上進行的。比如,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就將數十道雷射瞄準到一枚鉛筆橡皮擦大小的材料上,使其升華誘發爆炸。蘭詹表示,規模越大的實驗能獲取的圖像越少,只能瞥見結構生成的一瞬間。「超新星披薩」則能在氣體混合的幾秒鐘截取200張圖像。蘭詹說:「我們的實驗能提供整個過程的動態視圖。結合兩種尺度的實驗,應當能讓我們看到一些共通之處,知道真實的超新星事件中發生了什麼。」

在此之前,從未有過同類型的實驗。皮羅對此並不感到驚訝:「必須是掌握各種不同實驗技術的專家才能整合併完成這項實驗。這個團隊在實驗室中解決問題時表現出的創造性實在令人鼓舞,這一點是不容低估的。」

將這項研究與超新星演化的模型相結合,再加入針對超新星不同層面的研究,或許有助於研究人員弄清一些在真實的超新星爆發時無法觀察到的細節。庫蘭茲評價說:「如果以找到通用模型為總體目標,那麼利用這些實驗,尤其是在不同尺度和不同條件下的實驗,就能推動實現目標。」

撰文:諾拉·泰勒·雷德 (Nola Taylor Redd)

翻譯:董子晨曦

文章來源:環球科學

相關焦點

  • 超新星爆炸可能影響了生命演化進程
    雖然尚不清楚它們的爆炸對當時地球氣候和生命影響,但是新的研究顯示它們很可能讓地球生物和大氣受到長期的宇宙輻射。「我很震驚看到曾經粗過這麼大的事,」堪薩斯大學物理學教授和即將發表在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論文合著者Adrian Melott說。「我以為幾乎不會有影響。這些超新星實在是太遙遠了,距離地球超過300光年。」
  • 超新星爆炸下的山海經
    超新星爆炸!所以當時可能是因為一個超新星要爆炸。燧人氏來到地球之後,產生了一些行為,我對其目的進行了相關的猜測。女媧補天,因為超新星爆炸後來也波及到了地球,給地球發了一顆大隕石,直接導致了臭氧層破裂,地球物種受輻射出現了山海經裡的那麼多傳說異獸,砸到海洋直接導致了幾十年的大洪水
  • 超新星爆炸,是核塌縮還是熱失控?
    超新星形成條件,質量因素與環境因素?銀河系的下次超新星爆發可能在哪裡?在宇宙中,有很多種現象可以造成超新星的誕生,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質量非常大的恆星燃料耗盡導致內部塌縮從而引發劇烈的超新星爆炸。01拓展閱讀:超新星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或者是一顆白矮星經歷熱失控之後的爆炸。
  • 一顆超新星於250萬年前在接近地球的危險距離爆炸
    當一個質量足夠大的恆星走到它生命的盡頭時,會劇烈爆炸並形成超新星。這種劇烈爆炸足以照亮任何在其附近的星球,星球上的夜空會變得如同白晝般明亮,並持續數個月的時間。由於恆星正在垂死掙扎,爆炸產生的某些化學成分會被甩向太空,如果某顆星球靠得太近,就會被灼燒得寸草不生,甚至直接被摧毀。
  • 超新星爆炸產生黃金,比鑽石更久遠,與地球同歲
    超新星爆炸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這種爆炸通常都極其明亮,過程中所爆發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系,然後電磁波會向全宇宙擴散蔓延,直到今天還能夠影響我們的生活。當我們聽收音機時聽到了刺耳的蜂鳴聲,或者看電視時電視畫面突然變成了雪花,這其實就是無數年前宇宙某處一次超新星爆炸而產生的電磁波終於蔓延到了地球上空而被人類的天線設備捕捉到的結果。
  • 國家天文臺2.16米等望遠鏡發現最奇特超新星:不斷在爆炸
    國家天文臺2.16米等望遠鏡發現最奇特超新星:不斷在爆炸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2017-11-13 17:28
  • 宇宙中最大的爆炸,黑洞誤吞一顆超新星,亮度超太陽5700億倍
    但是這顆黑洞在吞噬掉一顆超新星時卻意外闖下了「大禍」,超新星在被吞噬的同時產生了巨大的爆炸,而這場堪稱宇宙有史以來最大的爆炸也因此被太空望遠鏡捕捉到。 這顆被吞噬的超新星名為「ASASSN–15th」,這顆超新星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顆,而它的亮度則是普通超新星的200倍以上。
  • 獵戶座可變恆星「參宿四」,一顆註定會發生超新星爆炸的紅超巨星
    註定會超新星爆炸的參宿四在這其中,絕大多數的「星星」都是屬於能夠自身發光發熱的恆星,恆星通過自身內部的核聚變反應,不斷的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釋放能量,這些電磁波能夠穿過遙遠的宇宙空間,到達我們地球,我們地球上的人類也就能夠看到這些恆星了
  • 爆炸的恆星是沙子、玻璃的關鍵成分,也是構成我們的必要
    這項新研究報告了在仙后座A和G54.1+0.3這兩顆超新星殘骸中發現二氧化矽。超新星是一顆質量比太陽大得多的恆星,它耗盡了核心部分燃燒的燃料,導致自身坍縮。物質的快速下降會產生劇烈的爆炸,使原子融合在一起,形成「重」元素,如硫、鈣和矽。
  • 科學家在南極洲新雪中發現稀有鐵元素:或源自超新星爆炸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物質很可能是超新星爆炸後遺留下來的,超新星將這種稀有鐵元素炸入太空,而我們的太陽系正好穿過了這種物質形成的雲團。
  • 和超新星有什麼區別?是不是比超新星的威力更大
    這是一次所有質量都向核心坍縮快速坍縮,能產生巨大的衝擊波,由此導致恆星外層發生爆炸。這一劇烈的事件便是超新星爆發。極超新星一個超級亮的超新星,稱之為極超新星比較合適,它是一次由劇烈的核心坍縮所引起的極高能量的超新星爆發。
  • 宇宙中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發,是如何產生的?
    圖片來源:Fox et al 2015 來源 | 斯德哥爾摩大學 翻譯 | 劉博宇 審校 | 戴晨 在觀察到有史以來一次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發的十年後,瑞典和日本的研究人員找到了超新星SN-2006gy會爆發出特殊射線的解釋。
  • 神秘的超新星SN2016iet,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這一名為SN2016iet的超新星不屬於任何當今科學家已定義的超新星分類。它看起來像是在質量極大的恆星上發生的「不穩定對超新星」。這一過程被稱為不穩定對超新星。
  • 72道神秘宇宙閃光問住科學家:超新星秘密幾何?
    據外媒報導,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新近捕捉到的超新星爆炸信號出現了非常有趣的特徵,天文學家很難以此勘測超新星的自然屬性。最終,恆星內核將變得很重,以至於恆星內部爆炸,以及II型超新星爆炸中外殼脫落。除II型超新星之外還有另一種著名的超新星,叫做Ia型超新星,它涉及一種被稱為白矮星的「恆星屍體」從一顆伴星中虹吸物質,直至伴星縮小達到質量閾值,引發失控的核反應。這個最新探測的宇宙閃光亮度類似於不同類型超新星的最大亮度,但是可觀測時間較短,大約一個星期至一個月時間。
  • 新星和超新星是剛出生的恆星嗎,Ⅰ型和Ⅱ型超新星有什麼不同?
    網上有許多超新星的圖片,它們很漂亮,奼紫嫣紅光彩照人。許多網友常被」新星「這個名詞迷惑,」新星「不就是新出生的星星嗎?為什麼又會有超新星爆炸呢?那麼超新星又是什麼呢?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其實新星就是超新星,其中主要的有Ⅰ型超新星和Ⅱ型超新星,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這兩種超新星的來歷。Ⅰ型超新星是超新星的一個次型,主要是光譜中缺乏氫線,包括la型、lb型和lc型超新星。la型超新星主要是白矮星吸積導致的爆發。
  • 這是宇宙中最壯麗的景色,現在我們就來了解它——超新星
    而如果我們在生命的盡頭化作璀璨的焰火,消失在爆炸的巨響中,那麼我們的生命周期與在夜空中閃爍的巨型恆星則可以說是基本相同了。當宇宙中巨大的恆星爆炸時,爆炸階段的恆星被稱為超新星爆發。雖然較小的恆星就這樣消失了,但它的死亡卻是一場宇宙級引人注目的盛事。它一生都在蠶食自己的內臟——有時是太陽的內臟——來作為燃料。
  • 北交大實驗室爆炸致3死 校黨委書記等12人被問責
    針對北京交通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實驗室發生爆炸燃燒造成3人死亡的事故,北京市政府「12·26」事故調查組13日公布《事故調查報告》,認定這是一起責任事故,該校黨委書記等12人被問責。事故調查組按照「科學嚴謹、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通過現場勘驗、檢測鑑定、調查取證、模擬實驗,並委託化工、爆炸、刑偵、火災調查有關領域專家組成專家組進行深入分析和反覆論證,查明了事故發生的經過和原因,認定了事故性質和責任。
  • 警鐘長鳴 盤點近年高校實驗室爆炸事件
    警鐘長鳴 盤點近年高校實驗室爆炸事件所有存有、使用危險物質實驗的高校都該檢視自身,加強管理和防控,校園實驗室不該成為被忽視的危險角落,更不該成為危險品嚴格管理的「世外」之地,這樣的警鐘應該長鳴!復旦大學爆炸事件實驗室發生爆炸事件,無人員傷亡。
  • 神秘的新星和超新星,它們是新誕生的星體,還是即將隕滅的恆星?
    超新星爆炸紅巨星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星體,它可能隨時都會發生猛烈的爆炸,這樣一來它的外殼就會被拋掉,從而露出星體中心的白矮星或者中子星。在爆炸的過程中,紅巨星會拋掉自身的大部分質量,同時還會釋放出相當巨大的能量。這樣一來,在很短的幾天內,它發出的光的亮度會增加幾十萬倍,這種恆星叫做新星,就是我們在夜空中觀察到的那種特別亮的星星。如果紅巨星的爆炸再強烈一些,它的光度或許會超過數千萬倍,這種恆星爆炸後就叫做超新星。
  • 義大利麵星雲Simeis 147:超新星遺蹟
    Simeis 147:超新星遺蹟影像提供與版權: Georges Attard說明: 在這張超新星遺蹟Simeis 147的細緻影像裡這個超新星遺蹟的估計年齡大約是40,000年,也就是說,來自這次個大質量爆炸的亮光,大約在40,000年前首次傳抵地球。不過,這團不停擴張的碎片雲,並不是此個天體爆炸事件的唯一餘蔭。在其內,部分的恆星核也孑遺下來,成為一顆稱為波霎的快速自轉中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