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萍的草書,上下兩個方向拉長一些,筆勢就能打開

2020-12-19 書畫觀賞

胡秋萍的草書,上下兩個方向拉長一些,筆勢就能打開。胡秋萍女士是一位非常有名氣的女書法家,並且也是一位有書法真實力的碑帖派,所以她的書法創作有名有實,在書法圈頗得好評價。

但是,書法這門藝術,沒有人能夠接滿弓,各有所長,亦有所短,這是書法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如果評價一位書法家,說他的書法可以百分之分地全優全勝,這就是不切實際的捧。從這個現實角度來講,草書寫得非常不錯的胡秋萍,她的書法作品也會存在不盡人意的問題。

從書法的整體氣勢上來看,胡秋萍的草書筆勢不能完全打得開。在結構方向上,上下兩個方面上顯得比較拘泥,不大氣,筆勢沒有打開。上下兩個方向,筆勢沒有打開的原因,據我個人的理解,是因為線條沒有接開,所以這些字顯得有些方扁呆板,沒有恣意飛揚的精氣神。這就是當代草書用筆的通病,或者說許多人的草書,都有這們的弊端,這是胡秋萍草書沒有盡善盡美的原因,也是多數當代草書需要努力的方向。

為什麼胡秋萍草書上下兩個方向的筆勢力,會成為當代草書創作的通顯毛病呢?這與當代書法家創作草書不能懸紙於壁而寫的原因。古代人寫草書,都有一氣呵成的筆勢動力,這是因為古代的草書大家們,都會站起來,懸紙於壁,自上而下地一氣呵成。運行筆墨,當然有筆墨源九天的氣勢,自上而下去寫草書,不但符合草書創作的基本規律,也符合人體力學的筆勢表現,這樣站起來,懸紙寫草書,上下兩個方向會被拉長,筆勢力就能打開了。

所以,要解決胡秋萍草書顯得方扁,缺少精氣神的毛病,在創作方式上,有一個可以走通的路徑,就是草書創作真正要向古人學習,用復古的懸紙創作形態,去體驗草書飄風驟雨驚竦竦,落花飛雪何茫茫的創作意境。很可惜,當代草書創作者們,寫草書沒有「遇牆可寫」的機會,所以都是把紙鋪在桌子上,低首俯身寫草書,左右兩個方向上的筆勢開合無礙,但是上下兩個方向上的筆勢絕然無法打開,在桌面上寫的草書掛起來看,顯然不符合立起來看的視覺習慣,草書的形體,就顯得方扁疲憊,精氣神就少了許多。

草書是一門講法度的書法形體,不能胡亂寫,所以向古代人學習,不但要學筆墨技巧,還要學習創作時的基本體態,古人站著懸紙寫草書,我們如果也站著懸紙卻創作,時間久了,可得真諦,草書也就會漸入佳境。

所以胡秋萍草書上下兩個方向的筆勢沒有打開的毛病,是有解藥的,也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改變一些草書創作的方式方法,把宣紙立起來去書寫,就可以讓草書上下兩個方向的筆勢打開,這就走進了師古法寫正宗的空間。不知道愛好書法的朋友們,如何看胡秋萍的草書,敬請留言分享吧。

相關焦點

  • 胡秋萍草書橫向用力,左右揮灑帶有行書結構,與現代創作方式有關
    胡秋萍的草書臨帖不但能臨得進去,創作草書也能打得出來,所以她的草書創作在當代書壇就顯得獨樹一幟,有自我草書的新格局。她的草書特別重視線條的表現力,線條可以說是粗細相接,上下相迎,高低相較,虛實相生,有枯筆渴墨,也有鴻飛獸駭,把筆墨的表現力發揮得淋漓盡致,無以復加。
  • 胡秋萍的草書無底價,整體有浩莽氣勢,有一個細節不足:橫畫遲疑
    胡秋萍的草書無底價,整體有浩莽氣勢,有一個細節不足:橫畫遲疑。在當代書法藝術之林,胡秋萍是一個草書的書法實力派。她的書法修煉有諸書皆成的成績,以前小楷精湛,令人服氣。到了後來,胡秋萍的草書專攻王鐸的筆墨氣象,也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 胡秋萍的草書筆墨灑脫,蒼勁豪邁,美女書法俠士風格
    胡秋萍的草書筆墨灑脫,蒼勁豪邁,美女書法俠士風格。不可否認,草書是一門相當難以有成就的書法形體。沒有才華,你寫不出草書,沒有長時間的臨摹,把玩頓悟,你也寫不成好的草書。學習草書需要一生之功力。有的人說書法能力有沒有,先把楷書水平拿出來看一看吧?
  • 草書的筆法、筆勢、筆意
    書法密碼微店 草書三大要素——筆法、筆勢、筆意。草書看似隨手塗鴉,實則包含著非常嚴謹的法度。欣賞時你會發現,原本長的寫短了或短的寫長了,該斷的連了或該連的斷了,多一個彎或少一個彎。如果創作時不注意,都有可能變成錯字或別字。
  • 胡秋萍草書的豪放氣質有3種來源,大筆一揮,巾幗不讓鬚眉
    ,大筆一揮,一些男性書法家也未必能夠寫得如此飄風驟雨,也很難寫的像她這樣把草書表達的落花飛雪何茫茫。胡秋萍草書的豪放氣質主要有3種來源,以下作以簡要的梳理和分析。第一種,豪放氣質的來源是用筆的豪放,草書之用筆,千古而不易,指腕之間使以千鈞之力,這就是中鋒行筆的要義,胡秋萍的草書在筆法上落筆均值千鈞之力,可以力透紙背入木三分,這種有勁道的書法必然是有豪放氣質的表現,所以她用大筆一揮,草書寫得氣勢磅礴,滿紙雲煙,令人看到這樣的書法不覺得感嘆,巾幗不讓鬚眉。
  • 中書協理事胡秋萍雖然寫得一手跌宕起伏的草書,但是穩定性稍差
    想必,很多網友朋友和筆者一樣,認為能夠寫得一手大氣磅礴草書的,一般情況下都是男性朋友,這種觀點一直持續到今天,可是見到她的草書後,筆者這種認識被擊得粉碎,她不僅僅能夠寫得一手大氣磅礴的草書,而且還當上了中書協理事,她就是胡秋萍,書法界裡的一位傳奇女性,雖然她的草書有一種雄強的勁,但是整體上觀之,也有不足之處,穩定性上稍稍差點意思
  • 書法隨筆之二十:筆畫筆勢和行書草書
    這些奇奇怪怪的比喻,既是說筆畫的形象,如「墜石」是點,也是說筆畫的動勢——所謂「筆勢」。筆畫與筆勢結合,因形態、粗細、指向、潤枯等等不同,使得作品呈現無限多的面貌,或沉雄豪放,或飄逸靈動,變化萬端,爭奇鬥妍。
  •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32——複雜的筆勢01
    舉例來說,一豎加一橫是豎筆勢,一撇加一捺是交爭勢,這兩個已經是複合筆勢,它們再次組合,那就是烈火勢了,我們都很熟悉的。烈火勢就是一個複雜筆勢,你可以看到,先是有橫豎撇捺這四個單一筆勢,然後兩次組合,產生了烈火勢。
  • 硬筆草書的基本筆法
    絞轉是草書最獨特、最精採的筆法,也是學習草書較難掌握的筆法。絞轉分正絞和反絞,但正、反絞筆常常交替出現。正絞,即筆尖順時針方向運行,書寫時,運筆要穩,筆畫線條要弧而不弱,挺拔有力。見下列字例:反絞,即筆尖逆時針方向運行,反絞比正絞書寫難度大。書寫時要認真觀察筆順和線條的走向、方位,力求寫準確。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4-草書釋讀28
    智永、孫過庭、鄧文原寫上面的「氣」,分兩個筆勢,第一勢像「今」字草書那樣寫,袞筆勢,然後寫一個折釘勢,這比單用一個豎筆勢好看。草書阜耳勢簡化為一室,同節耳勢一樣,或者用橫豎一折,如智永這樣寫,簡單一些。「今」篆隸寫法人字形下有兩橫,「雲」也有兩橫,加起來就是四橫,可以只寫三橫,三表示多。看王羲之、智永、孫過庭,「今」和「雲」橫筆只寫三橫,以豎筆開始,所以是一個三開豎筆勢。下面取一個玉函化勢,最後一筆分開為一點好看,智永整個右旁都當豎橫寫,最後沒有分出一點。
  • 她是書法名家,既能寫草書,又善寫楷書。網友:這才是真的書法家
    例如元代的趙子昂就能書善畫,對五體書法都有所長,以楷書和行草書聞名於世。這些都是古人在書法方面的基本狀態吧。在當代,這樣的書法家卻是少之又少,就我們目前所熟悉的書法名家當中,沈鵬以草書見長,時也有楷書或隸書示人,但「買帳」(認可)的人卻很少。
  • 筆勢丨一筆一畫由局部到整體
    典型書、舞關係的例證就是膾炙人口的唐代草書大家張旭的故事,受到「公孫氏舞劍」的啟發而草書大為長進。實並非杜撰,見於資料文獻。舞劍:圖片來自網絡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序記載:往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嘗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實際在書法作品中點畫因筆勢映帶而變形的例子不勝枚舉。
  • 透過歷史,了解草書的發展
    草書是我國書法中的一種字體,結構簡省、筆畫連綿,是書法中的一大特色。草書在我們看來可能略顯潦草,可能有一種看不懂的感覺,但是草書並不是亂寫一氣,它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就像上面說到的一樣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它的每一個筆畫帶鉤連,包括上下鉤連和左右鉤連,也是很有美感的。
  • 傅山《草書五律詩軸》筆勢迭宕雄奇,獨創「四寧四毋」書法理論
    傅山的草書整體豪放而又不失章法,非常值得我們書法愛好者臨摹和鑑賞。他的代表作主要有:《草書立軸》、《草書孟浩然詩》、《右軍大醉詩軸》、《草書五律詩軸》等等,今天小編主要介紹傅山先生著名的《草書五律詩軸》的經典創作。
  • 草書的三種書寫方式,你更喜歡哪種字體?
    草書主要有章草、今草、狂草三種。草書是在戰國秦文隸變以後各種新舊草化寫法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草書形成的契機是為求實用而將隸書書寫速度加快,從而「解散隸體」,出現用筆連綿、點畫省簡、偏旁假借等筆法、結構特徵。
  • 草書部首符號大全
    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書體。《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從草書的發展來看:草書發展可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年內草三大階段。早期草書是跟隸書平行的書體,一般稱為隸草,實際上夾雜了一些篆草的形體。初期的草書,打破隸書方整規矩嚴謹,是一種草率的寫法。稱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書和漢隸相融的雅化草體,波挑鮮明,筆畫鉤連呈「波」形,字字獨立,字形遍方,筆帶橫勢。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
    所以,草書在使轉中就出現較多的弧環、圓環和角環線。第二是筆勢連綿。在草書中筆畫連接的線稱為牽絲,氣脈相貫的線稱為飛渡或引帶。這些牽絲或飛渡使筆畫之間相互纏繞,字與字之間形成連綿不斷的氣勢,這是草書的一個明顯特徵。
  • 他是「草聖」,王羲之自愧不如,草書飄逸灑脫
    他是「草聖」,王羲之自愧不如,草書飄逸灑脫!雖然草書風格不一樣,在這幾位「草聖」之中,水平最高的,我覺得就是張芝了,因為不僅歷代書法家,就連「書聖」王羲之本人都覺得張芝的書法好,曾經表示在愧不如。不過,張芝能夠被王羲之如此誇讚,不僅是因為他的勤奮,他的草書確實也讓人嘆為觀止,不愧為一代「草聖」,他還被譽為「草書之祖」,因為他將字字獨立的漢代的章草書法,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創新,變成了可以上下連綿不斷的「一筆書」,開創了大草、狂草的新寫法,讓草書的藝術表現能力達到了頂峰。
  • 美術研究|邱振中:論草書,草書是最為充分展現書法書寫性的書體
    原因很簡單,整個西方藝術史中,藝術家從來沒有朝這個方向去努力。他們為什麼沒有朝這個方向去努力,有複雜的原因,但就現象而言,中國和西方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可以說,西方的線條僅僅是推移,而中國的線條是內部和外部運動疊加在一起的,所以它的變化更為豐富。中國書法是世界上變化最豐富的徒手線的集合,而在草書中,速度、節奏、質地變化域限的廣闊,使它成為世界上一切徒手線中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