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於15日啟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以來,關於接種者注射疫苗後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消息不斷傳出,導致瑞輝疫苗和莫德納疫苗的安全性受到廣泛質疑。據美國《國會山報》12月30日報導,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一位名叫馬修的男護士在接種輝瑞疫苗一周後被查出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報導稱,輝瑞疫苗總共需要注射兩次,馬修在18日注射了第一劑,接種的當天就出現了手臂酸痛等症狀,6天後發展成全身肌肉疼痛、發冷,但馬修仍然堅持在醫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收治部門工作,直到在一次例行病毒檢測中結果為陽性,同事們才發現他已感染了新冠病毒。
對於這起事件,衛生專家給出了兩種解釋。第一種是馬修在接種前就已感染了病毒。因為醫護人員普遍使用的是PCR核酸檢測法,這種檢測法方便快捷、成本低,但是檢測精度有限,且只能查出感染時間超過48小時的患者,所以馬修沒有被例行核酸檢測篩查出來。第二種是馬修在第一次接種後感染了病毒。馬修接種的輝瑞疫苗屬於信使RNA疫苗,這種疫苗的原理是人工仿造出病毒的部分關鍵結構,以此來激發人體的免疫反應。由於沒有完整的病毒進入人體,因此這種疫苗實際上不存在致人感染的可能性。但信使RNA疫苗的穩定性很差,進入人體後會迅速降解,有可能來不及產生免疫反應。為保險起見,輝瑞疫苗需要注射兩次,第一次可以實現50%的免疫率,第二次可以實現約95%的免疫率。鑑於馬修的工作性質,他在第一次注射後,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仍然是比較高的。
曾經美國的政客們普遍將疫苗視為抗擊疫情的救星,但就目前來看,疫苗並不是萬能的,疫苗的產能、儲運條件、不良反應等,都是限制疫苗發揮作用的障礙。相對於疫苗而言,檢測能力不足反而才是美國人目前最為頭疼的一個問題。截止31日,美國累計確診人數已達到2021萬,死亡人數超35萬,平均每分鐘就有一名美國人死於新冠病毒。美國疾控中心主任警告說,如果疫情再不得到控制,到明年2月份時,美國的死亡人數將超過45萬。美國權威傳染病學家福奇29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由於感染人數過多,有效識別新冠病毒感染者,並追蹤密切接觸者已經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冬季的多次「假日疫情」中,美國疫情已經在多方面失去控制。
衛生專家指出,任何疫苗都不可能在接種後瞬間產生免疫力,在接種新冠疫苗後的約一個月時間內,接種者仍將面臨感染風險。而一旦被感染,病毒的複製速度會遠超免疫反應的產生速度,其後果與未接種的感染者相比基本沒有差別,醫療系統還是得按照普通患者的標準來收治和隔離接種者。換句話說,疫苗等於白打了。事實表明,在美國檢測能力、流調能力、隔離能力存在嚴重短板的情況下,光靠疫苗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更不要說大規模接種一款新疫苗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風險。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疫情出現「拐點」的可能性或許會極為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