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黨、共和黨的恩怨,從「一家人」變成死對頭 | 壹讀精選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圖片來自網絡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來源 | 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

整理 | 國曆君

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北京時間2016年11月9日,熱鬧了許久的美國大選終於塵埃落定。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川普在贏下了賓夕法尼亞州之後,確定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戰勝民主黨的希拉蕊·柯林頓,將出任第58屆、第45任美國總統。

1960年的美國大選,民主黨甘迺迪和共和黨尼克森舉行了美國歷史上首次總統電視競選辯論。從此,每隔四年,全世界的人們都有機會觀看一場兩黨制國家的政治競演。

那麼,美國的兩黨制是怎麼來的?

兩黨制最初產生於17世紀的英國,當時在議會中有兩個政黨:一個是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輝格黨(後改稱自由黨);一個是代表地主階級和封建貴族利益的託利黨(後改稱保守黨)。

美國最早的兩個全國性資產階級政黨一一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出現在18世紀八、九十年代。所以有一說認為,這兩黨的出現即開始了兩黨制度。

但是,這兩大政黨的並存和鬥爭還不等於兩黨制度形成,因為那時尚不具備出現兩黨制的條件。

兩黨制形成的先決條件,應該是兩個全國性的大黨均以奪取全國行政領導權為己任。而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建立的目的並非如此,更沒有實行輪流執政的制度。

同時,雖說美國是兩黨制政治制度,並不是說實行兩黨制的國家內只存在兩個執政黨。比方說美國還有美國社會黨和美國共產黨!

第一階段·聯邦黨VS民主共和黨

聯邦黨形成於美國憲法的制定和通過時期,主要目的是批判「 邦聯條例」,宣傳聯邦制,促成聯邦憲法在各州議會通過,以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為首。

民主共和黨成立的目的是反對第一屆政府的財政部長、聯邦黨首領漢密爾頓的經濟政策,維護農業資產階級利益,以傑斐遜為首。

兩黨在前幾屆政府的內外政策的許多問題上有分歧和鬥爭。這表明政黨開始幹預政治。

聯邦黨主張建立,而共和黨則主張從嚴解釋憲法使各州和地方政府能夠分享到較多的權力。可以說在一開始兩黨政策主要圍繞著地方與中央、憲法為中心展開,而兩黨的政治鬥爭推動著美國政黨制度的逐步形成。

傑斐遜

1796年總統選舉後,美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執政黨與在野黨的劃分。約翰·亞當斯當選總統,聯邦黨成為執政黨,民主共和黨成為在野黨。

1800年總統選舉,民主共和黨人傑斐遜當選總統,兩黨首次通過選舉交接了最高行政權力。這麼做並不是由於對政黨作用有了充分認識,而是出於遵照華盛頓退職時的忠告,防止政黨分裂國家。正因如此,傑斐遜任總統後,為鞏固政權,打算削弱政黨,團結聯邦黨人。他在就職演說中號召消除黨爭說:「 我們都是共和黨人,我們都是聯邦黨人。」

傑斐遜的上臺執政標誌著民主共和黨時代的開始。他在任用官吏時不黨同伐異,經他親自任命的316個職位中,有130個由聯邦黨人擔任。之後,傑斐遜先後將總統傳給黨內的麥迪遜、門羅。

自從1816年總統選舉後,聯邦黨名存實亡,走向瓦解。執政的民主共和黨總統門羅咒罵政黨是「國家的禍根,」 預料一切政黨都將消滅。後來的民主黨創始人傑克遜在當時亦所見略同,他也說:「 現在到了消滅政黨精神這個怪物的時候了。」

從1816年到1824年,實際上形成了民主共和黨一黨政治的局面。這是美國政黨政治發展的第一個重要時期,也是美國兩黨政治興起的歷史時期,這時的開國者們非但沒有發展政黨的念頭,相反,普遍希望「政黨精神統治的時代」 「永遠不會再出現」 。

第二階段·民主黨VS輝格黨

雖然聯邦黨瓦解了,但民主與共和兩黨並沒有那麼快就形成,中間還有一個過渡時期。

從19世紀20年代末開始,美國兩黨制形成的條件開始逐漸成熟。這時美國社會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進入了大繁榮時期。美國在第二次反英戰爭(1812一1814) 勝利後,真正獲得民族獨立和經濟自主。

這時,南方種植園主藉助棉花在國際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實力亦不斷加強。面對國民共和黨的挑戰,以西部和南部棉花種植園主為核心,聯合東北部的小農場主、中西部的個體小農以及一小部分商業資產階級,於1828年組成民主黨,並推其領袖傑克遜競選總統成功。1840年後至內戰前,它已經演變為一個奴隸主階級的政黨,並固守民主共和黨原來維護州權、從嚴解釋憲法的原則。

民主黨不贊成建立國家銀行,反對國家主義和政府對奴隸制的幹預。傑克遜在兩任總統期間,採取許多措施推行民主黨的路線。1832年,國民共和黨在國家主義基礎上,又針對傑克遜政府所執行的政策,提出聯邦政府應出資建設內地;最高法院有權裁決有關憲法的爭論;參議院有權抵制政府行政部門的越權行為等項主張。

與此同時,民主共和黨內的工、商業資產階級為共同對付種植園主的力量而走向聯合。1824年大選時,他們打著「青年共和黨」的旗號參與競選,其領袖亞當斯最終獲勝出任總統。他們以眾院議長克萊提出的「美國體系」的國家主義為綱領,倡導發展製造業,實現保護關稅,改善交通運輸,設立國家銀行,擴大國內市場。1828年,青年共和黨易名國民共和黨參加競選,結果失敗。

此後,國民共和黨重整旗鼓,聯合民主黨內的反傑克遜,在1833-1834年間,由各州到全國自下而上地發展成為輝格黨。1848年後,南北輝格黨人因奴隸制問題而出現分裂,並最終瓦解。

輝格黨出來的兩位總統,約翰泰勒和哈裡森

1824年到內戰前是美國政黨政治發展的第二個重要時期,是美國兩黨制形成的奠基時期,在此期間,美國政黨政治開創了兩黨輪流執政的局面,兩黨各自也確立了全國代表大會制度。

第三階段·民主黨VS共和黨

美國兩黨制形成的首要標誌,是兩大政黨爭奪國家最高行政權力,並輪流執政形成制度。「 形成制度」 是指兩大政黨不再是彼此孤立的兩大集團,而是成為既互相制約,又互相聯繫的一個有機體,有規律地進行運轉。

南北戰爭是美國兩黨政治發展的一個特殊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中,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兩大政黨變成了共和黨與民主黨。

內戰又稱為南北戰爭,主要是圍繞是否要廢除奴隸制進行。每當美國西部大開發了一個州之後都要激烈得討論新州裡要不要保留奴隸制。南方奴隸主堅決反對廢除奴隸制,畢竟是自己的利益,而北方新興資產階級主張廢除奴隸制維護人權自由,其實是為了更多勞動力可以擺脫奴隸制的束縛,參與到工業革命當中。

正如馬克思所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共和黨就是在美國社會圍繞奴隸制問題發生劇烈衝突的背景下產生的

民主黨在南方奴隸主的控制下堅定地捍衛奴隸制度,只有少數北方民主黨持相反的立場。此時的輝格黨已經徹底分裂,南方輝格黨站在南方民主黨一邊,北方輝格黨則落為孤軍奮戰。

為了反對奴隸主,1855年末,北方所有自由州都成立了共和黨組織,包括北方工商業資本家、中產階級和工人,北部和西部農場主、農民和廢奴主義者,社會基礎雄厚,深得民心。

這樣一來,19世紀50年代民主黨、輝格黨、自由土地黨共存於美國政治舞臺的局面被徹底打破。那句在裡彭公理會教堂發出的「讓我們不要再作為三個黨,而是作為一個黨而工作吧」的誓言牢牢地將各個反奴隸制團體結合起來,可以想見,不遠的將來,異軍突起的共和黨勢必要與民主黨來一場生死搏鬥。

值得注意的是,共和黨並不反對奴隸制本身,它不會幹涉現存的奴隸制度,大多數共和黨人反對奴隸制擴張是因為擔憂它會損害到白人的利益。

1848年成立的自由土壤黨雖然公開反對奴隸制,但力量太小,在這種情況下,北部和西部各種反奴隸制的政治力量開始醞釀成立一個新黨,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1854年7月6日,自由土壤黨、北部輝格黨和反對奴隸制的民主黨人在密執安州傑克遜市集會,成立一個新政黨,取名為共和黨(共和黨終於出現了!)

這時候,我們是不是想到了著名的共和黨總統林肯了?可惜,林肯並不這麼認為,當然如果已經了解到之前輝格黨的歷史之後,對他的否認,也就理解了。

1854年10月,當一群激進的廢奴主義者打算在林肯的家鄉斯普林菲爾德集會,籌備伊利諾州共和黨時,林肯以律師事務為工作藉口,沒有前往。事後,當他得知自己被提名為新成立的共和黨州中央委員會的委員,以輝格黨人自居的林肯以未經他同意為由謝絕了這個頭銜。

在1855年8月林肯寫給好友斯皮德的一封信中,林肯清楚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場:「我認為我是個輝格黨人;但別人說輝格黨人已經不存在了,說我是個廢奴主義者。我現在所做的只不過是反對擴張奴隸制罷了。」

但由於林肯堅定的反奴立場,他最終還是出現在了1860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總統候選人名單上。與言論過激、樹敵較多的薩蒙·蔡斯和威廉·西沃德相比,從西部邊疆地區出來的林肯,平民出身,忠厚老實,態度溫和,受人愛戴,「願獻身於反對奴隸制擴展的事業,在歷史上無懈可擊,又沒有鋒芒畢露的激進思想」,儼然一副「誠實的老阿伯」和「劈木條的工人」形象。具有如此優厚政治資本的林肯,最終以共和黨的身份當選總統。

如此,民主黨一定不樂意,南北內戰就這麼開始了。

這一時期對美國政黨政治的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內戰成為兩黨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徹底摧毀了南方的奴隸制度,整個美國迅速資本主義化,為資產階級兩黨制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第四階段·進入現代,象驢鬥爭

1874年美國著名畫家湯姆斯·納斯特繪製的一幅象與驢壓蹺蹺板遊戲的漫畫,「象」代表共和黨,「驢」代表民主黨。

這幅漫畫的寓意是美國由兩個政黨一上一下輪流執政,共和黨和民主黨人看了這幅畫,不僅沒反對,反而很滿意。他們解釋說,大象穩重,毛驢倔強。從此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黨徽便分別為象和驢。每逢大選之年,兩黨的支持者也常常舉著「象」、「驢」的標牌來進行競選宣傳,「象驢之爭」便由此而來。

內戰結束以後,美國的兩黨政治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即民主黨與共和黨長期壟斷國家政權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兩大政黨已經完全擺脫了近代政黨的組織模式和觀念,發展成為現代的政黨。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兩黨背後的代表利益和基本主張。

在冷戰結束,第三次工業革命發展以來,美國的社會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

圖片來源於知乎用戶Ganeid Ding

每個國家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中間多兩頭少,中產階級佔大頭,貧民富豪都不多。美國在二戰之後迅速發展起來也是有這樣的原因。但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產階級內部也開始慢慢裂變,出現了上圖這樣的新階級。

這個時候,民主黨的票倉就集中在統治階級、網際網路階級、知識分子以及移民低收入群體身上。可以說民主黨非常貪,上到華爾街精英,下到華爾街乞丐都想囊括。這就導致了一個很致命的問題,這些團體之間是有利益衝突的,所以民主黨並不能拿出特別完善的經濟政策來說服所有人。

而共和黨,就把眼光集中在了不斷被剝削的貧中產階級身上,比如工人、小企業主、低收入但是又想找工作的人,他們飽受醫療學費稅收住房等制度的壓榨。沒錢但是國家又不管,他們很憤怒。沒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這樣的貧中產,而川普就把目光集中到了他們身上。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其實就是讓中產階級重新擁有發言權而已。

於是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政策也就呼之欲出了。

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今年民主黨的投票率反而下降了,針對性都不強大家都沒有那麼多積極性,共和黨就不一樣了,對於貧困中產階級,這簡直就是do or die(不行動必死),抬都要把川普抬進白宮。

資料來源

黃柯可:《美國兩黨制的形成及其歷史特點》

李崇寒:《北方的政治整合 共和黨:為反對奴隸制擴張而生》

池桉:《相信誰、擁護誰、代表誰?細數美國兩黨的發家史》等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讚唄

和壹讀君勾搭的傳送門

聯繫電話:010-85690155

人才招聘:recruitment@yidutianxia.com

文章投稿:tougao@yidutianxia.com

商業合作:business@yidutianxia.com

相關焦點

  • 美國種族主義躁動:民主黨「向左」,共和黨「向右」
    2019年美國的一份全國民調顯示,51%的美國人認為川普是個種族主義者。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丹·霍普金斯向《中國新聞周刊》提供的數據則顯示,65%的人認為川普上任後種族主義觀念變得更為流行。在喬治城大學政治學家、《新共和》雜誌專欄作家布魯斯·巴特利特看來,川普及其背後的「逆向種族主義」思潮已呈蔓延之勢,在共和黨及白人選民中有很深的根基。
  • 美國大選:民主黨找到共和黨政府弱點?
    美國共和黨的全球戰略岌岌可危原載truthdig  美國大選:民主黨找到共和黨政府弱點?  ■汪巍  經歷了上次大選失利以後,美國民主黨針對共和黨政府的弱點,迎合選民的利益,在新一輪大選角逐中開展競選造勢。民主黨選擇丹佛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意在贏得這個搖擺州的選民。
  • 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根本區別
    >很多華裔來美國的時間都不是很長,由於各種原因對於美國政治的概念不完全清楚。Economic Policy 經濟政策共和黨人相信競爭性的自由創業體系。個體必須自由地運用自己的才能。這是個體與國家繁榮的關鍵所在。共和黨人相信個體成功機會的唯一限制是他或她自己主動創新和創業的限制。
  • 民主黨、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及其總部
    發表於 2015-10-19 Xiao美國是民選政府,雖然有上百個大小政黨,但民主黨、共和黨的實力最強,政府、國會基本上由民主黨、共和黨輪流執掌。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現有168名委員,由各州及特區推舉男女代表各一人以及州黨部主席參加;執行委員會有28名委員;現任全國委員會主席為雷因斯·普列巴斯(Reince Priebus)2011年上任迄今;莎朗·戴(Sharon Day)為聯席主席,此外,還有司庫、秘書長等職位。民主黨、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總部都設在首都華盛頓市區,離國會不遠。
  • 美國政壇上真正有權勢的政黨為什麼只有民主黨和共和黨?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是「兩黨制」國家,政壇上真正有權勢的政黨只有民主黨和共和黨。但鮮為人知的是,美國的「兩黨制」不是公開的法定製度,而是美國統治集團精心打造的一套維護其利益的體系。在這兩個方面,民主黨和共和黨對美國其他政黨完全是「降維打擊」。由於缺乏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各州擁有的資源、人脈和基層組織,美國其他政黨能在某州獲得選票第二就算是空前勝利了。但由於「選舉人制」的「贏者通吃」,這個「空前勝利」在總統大選中沒有任何意義。
  • 還是「MAGA」,小紅帽變成小藍帽,共和黨成為自己最討厭的人
    民主黨對於這種粉絲狂熱行為當然嗤之以鼻,還將這種行為稱之為法西斯。最近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已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最終成為美國總統已成為板上釘釘之事。民主黨候選人贏得選舉對於民主黨支持者來說自然是一件非常開心之事,因此有一些人便開始模仿起川普粉絲那樣戴起了「粉絲應援帽」,只不過帽子顏色從紅色變為了藍色(民主黨標誌色),並將MAGA的意思從「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改為「Make America Great Already」(已經讓美國變得偉大)。
  • 共和黨,民主黨對法院過去的評論進行辯論
    麥康奈爾(McConnell)在2016年大選前八個月拒絕考慮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的最高法院候選人梅裡克·加蘭德(Merrick Garland)法官後,民主黨人指責肯塔基州共和黨人公然虛偽。
  • 潤濤閻:民主黨與共和黨當政的兩大區別
    我這麼選其道理在於兩點:一個是需要有半個世紀的時間段,一個是民主黨與共和黨執政時間差得不要太多。在這54年裡,民主黨執政26年,共和黨28年。在民主黨的26年裡,總統任命的聯邦政府官員裡(不包括競選上臺的國會議員,因為不是總統任命的)有3人因為犯罪被抓捕。進入司法程序後判決有罪未必都坐牢,有的只是罰款。這3人裡最後坐牢的有1人。
  • 1分鐘帶你快速了解 11月美國大選的兩大黨派,共和黨/ 民主黨
    今年11月是美國大選,今天我給大家簡單講一講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區別。在美國,主要有兩種價值觀,當然也有別的,但這兩種是最重要的。一、 大政府 vs 小政府一種價值觀是這樣的,他們覺得美國應該是小政府,意思是政府不要什麼都管。比如疫情的時候,什麼時候重開經濟是人民自己說了算。
  • 美國眾議院共和黨阻止民主黨將支票紓困款提高至2000美元
    來源:新浪財經在美國聯邦政府資金即將用完之際,兩黨關於抗疫刺激法案又發生新的分歧。民主黨和川普希望把發放給多數美國人的支票金額提高至2000美元,而共和黨則拿川普對政府開支的批評做文章。美國眾議院共和黨人周四阻止了民主黨人試圖向美國人直接發放2000美元支票的努力。與此同時,本周早些時候國會通過的大規模抗疫救助方案的命運仍懸而未決。在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反對2萬億美元抗疫援助和聯邦資金法案之後,民主黨人採取行動試圖增加刺激性支票的金額,因該法案僅包括600美元的直接付款,而不是川普要求的2000美元。
  • 共和黨領導人Mitch Mcconell表示,民主黨反對在奧
    共和黨領導人Mitch Mcconell表示,民主黨反對在奧 2013-10-01 22:16 我要評論
  • 盤點:美國45位總統中 共和黨佔19人
    【編者按】 當地時間11月9日,美國總統大選最終結果出爐: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川普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成功當選為美國第57屆、第45任總統。  據本網統計,自第14任、第17屆總統開始,美國總統一直由民主黨和共和黨輪流執政。因此美國大選也被戲稱為「驢象爭」。
  • 死對頭金·卡戴珊為泰勒·斯威夫特感到自豪,兩人要握手和好?
    近日,因為泰勒·斯威夫特的政治傾向讓美國娛樂圈炸開了,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對敵人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的這一行為就有點坐不住了。讓她印象深刻的是,這位歌手終於公開了自己的政治傾向,努力讓人們參與投票。
  • 美媒:民主黨最早11日提出彈劾草案,越來越多共和黨人考慮支持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日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說法,眾議院民主黨人正計劃最早於下周一(11日)推出針對川普的彈劾草案,眾議院可能會在下周對此進行投票表決。但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暫時沒有明確表態何時將提交表決。
  • 麥凱恩獲共和黨黨內提名 希拉蕊贏俄州民主黨初選
    麥凱恩獲得共和黨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中新網3月5日電 據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已經贏得共和黨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共和黨麥凱恩勝出在贏得德克薩斯州共和黨初選之後,麥凱恩已經得到1191張選票,穩獲共和黨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將在今年11月角逐白宮寶座。據悉,前阿肯色州州長赫卡比已經放棄競選。(關新)希拉蕊贏俄州民主黨初選 誓將選戰進行到底
  •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黃亞生:川普是美國共和黨的產物
    我今天講一下美國的共和黨,我說的共和黨並不是歷史上的共和黨,是現在的共和黨。一般的人認為川普過去四年他的政策是因為川普本人,過去美國四年對華政策和其他一系列的政策帶有很強的川普烙印,但是歸根到底川普是美國共和黨的產物,並不是川普創造了美國共和黨,而且美國共和黨創造了川普。所以我們應該要更深一層的去了解一下美國現在的共和黨是一個什麼樣的政黨。
  • 川普:民主黨的新救助方案到我這就死了
    來源:新浪財經北京時間14日消息,美國總統川普周三表示,美國眾議院民主黨人提出的3萬億美元新救助計劃到他這就死了,意味著他將否決這一提案,即便該提案在國會獲得通過。美國眾院民主黨周二公布了規模達3萬億美元的新疫情救助方案,其中包括第二輪直接發錢計劃,向每個美國人發放1200美元現金。但該議案一公布就遭到共和黨人的強烈反對,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在談到眾議院的這項議案時說:「它到這裡就死了。」
  • 不滿民主黨獲選人就職 賓州參議院內共和黨「另立中央」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不滿民主黨獲選人就職,賓州參議院內共和黨「另立中央」(觀察者網 訊)當前,美國總統大選的爭議仍在延續,而相似的「川普劇本」又發生在了賓夕法尼亞州。當地時間1月5日進行的州參議院會議上,佔多數的共和黨人以「選舉舞弊」為由,拒絕承認一名民主黨人的勝選。
  • 在貿易問題上,美國民主黨會是「善茬」?
    另外,我們需要充分注意到,即使共和黨在控制和約束川普方面非常乏力軟弱,民主黨在近期中美貿易摩擦方面的表態也絲毫沒有更好一些。相對而言,從整體層面講,因為共和黨目前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全面在握,對於挑起中美摩擦當然要負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但是民主黨近期許多政客的輕率發言也是非常讓人警惕和憂慮的。挑起中美摩擦更像是兩黨「共業」,而非僅由共和黨一家負全責。
  • 美共和黨提出9160億美元新刺激計劃 遭民主黨拒絕
    努欽的聯合提案得到了麥康奈爾和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凱文·麥卡錫支持。努欽稱已經與總統川普交換意見。任何協議都需要獲得川普支持才能通過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但這個計劃卻被民主黨領袖佩洛西反對。根據這個新方案,努欽在一些重要問題上不同於佩洛西和舒默支持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