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9月9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任桐)9月9日,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科普知識,就登革熱防治知識熱點問題進行解答,形成如下十問十答。
一、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通過帶登革病毒的媒介蚊蟲叮咬人群而引起傳播的一種法定乙類傳染病。
二、傳播登革熱的蚊類主要有哪些?
在中國傳播登革熱的主要媒介蚊蟲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伊蚊體色黑色,頭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銀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稱「花斑蚊」。
三、登革熱是如何在人群中傳播的?
當伊蚊叮咬病人或隱性感染者後,病毒進入蚊體內,病毒在蚊體內複製8~14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造成感染患病。伊蚊可終生攜帶和傳播病毒。
四、哪些人易傳染上登革熱?
不分年齡、性別和種族,人們對登革熱普遍易感。在流行季節,從非流行地區進入流行地區的人容易受到感染,如到東南亞等地旅遊、探親、勞務、經商者。登革熱病毒分為4型,登革熱感染後對同型病毒有免疫力,並可維持多年,但患過由某一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熱,還可以發生另一型病毒引起的感染。
五、登革熱的臨床症狀?
登革熱的潛伏期是3~15天,中國的登革熱臨床上分典型登革熱,輕型登革熱和重型登革熱三種。
典型登革熱:①先寒戰隨之發熱可達40度,發熱有雙峰樣的特徵表現。②全身的毒血症狀會伴隨發熱而發生,如頭痛,腰痛,骨關節痛。③有皮疹,在病程3~6天出現,有出血,淋巴結腫大等,個別的還會有黃疸、肝腫大發現。
輕型登革熱:其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
重型登革熱:有典型登革熱表現,並且會出現精神症狀和消化道大出血等表現。
六、登革熱有無特殊防治方法?
登革熱目前沒有特效治療方法,主要採取對症治療和支持療法,包括臥床休息、退熱、補充水分等。而對出血性登革熱應早期診斷並提供適當的體液補充,合併全身性出血時,應及時輸血,並密切監測病人的呼吸、心跳、體溫、血壓,防止休克而致命。病人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藥退熱止痛。登革熱有自限性,預後較好,病死率在0.1%以下。若重複感染不同型別的登革熱病毒,則可能造成症狀嚴重的出血性登革熱,其惡性度高,致死率在5%以下。登革熱是完全可以預防的疾病,預防的關鍵在於防蚊滅蚊。
七、登革熱的主要分布情況?
登革熱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表明,現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生登革熱疫情。
八、登革熱的發生地和時間?
登革熱是一種蚊媒傳染病,其流行與蚊種和蚊子密度有關。如果有傳染源存在,又有伊蚊孳生的自然條件,均可發生該病流行。該病也可通過現代化交通工具遠距離傳播。
登革熱流行季節常是天氣溼熱、蚊蟲滋生的季節,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九、個人如何做好登革熱防護?
現時並沒有一種有效疫苗來預防登革熱。預防登革熱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積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給蚊子叮咬,有關預防蚊咬的措施如下:到登革熱流行區旅遊或生活,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蚊蟲驅避藥物。
如房間沒有空調設備,應裝置蚊帳或防蚊網。使用家用殺蟲劑殺滅成蚊,並遵照包裝指示使用適當的分量。切勿向運作中的電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噴射殺蟲劑,以免發生爆炸。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防止積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儘量避免用清水養殖植物。對於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
把所有用過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將貯水容器、水井及貯水池加蓋。所有渠道要保持暢通。將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積水。懷疑自己感染登革熱時最要緊是請教醫生。
十、旅遊者如何防護登革熱?
登革熱常出現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夏秋季到東南亞旅遊時,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要做好防蚊、個人保護措施。旅遊後半個月內如出現發熱,應儘早就醫治療,並向醫生說明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