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學院見聞:吃碗臺灣肉臊飯 救助癌症大學生

2020-12-11 騰訊大閩網

「讓一讓!請讓一讓!」9日下午,莆田學院中區,4名男生兩人一組,抬著兩隻大鐵桶在校園裡飛奔,鐵桶裡面裝著剛出鍋的白米飯。

「來了,來了!」教師公寓旁的一棵大榕樹下,4名男生剛停住,幾十名學生一下子圍了過來,七手八腳地把鐵桶抬上桌。桌上,已經擺好了大盆的肉臊、酸菜、黃瓜絲、上海青和魚丸湯。

他們要辦一場臺灣肉臊飯義賣活動。出主意的是英語系的臺灣教師鄭若宜,學生都來自社團「土風舞社」。「每份20元義賣臺灣肉臊飯,全部所得都捐給財務管理專業2012級1班江揮穎同學,他得了惡性淋巴癌,急需治療費。」鄭若宜說,早晨7點多就組織學生去買了米和菜,自己上完課馬上回來和學生一起準備,花了好幾個小時做好了飯菜。

「各位同學,請排好隊,先把錢投進募捐箱,再過來領取美味的臺灣肉臊飯,嘗嘗我們若宜老師的好手藝!」16點30分,義賣準時開始,同學們大聲吆喝。

接近晚飯時間,買肉臊飯的學生越來越多。財務管理專業2012級閩臺1班派了兩位代表,從學院北區走路十幾分鐘過來,購買了22份肉臊飯。他們說:「江揮穎同學雖然和我們不同班級,但同一個專業,所以我們全班30人除了回家吃飯的同學,每人都買了一份。」

鄭若宜說,她從臺灣到莆田學院教書已有10年,這是她第一次組織學生開展義賣活動,「我認為這比單純號召捐款要好,一是義賣的錢能夠幫助患病的同學,二是教給了這些活動參與者公開、透明的慈善意識。」

將近18點,桶裡、盆裡的飯菜越來越少,可來購買肉臊飯的學生仍絡繹不絕,幾名外教也趕過來捐款、吃肉臊飯。「湊一湊、湊一湊,多買一份就能多捐20元!」大家的想法很一致。

義賣在天黑時結束。19點30分,學生們算出了募捐數額:8100元整。而購買米和菜一共花了1462.7元,鄭若宜說,這筆錢她來出。(記者 卞軍凱 實習生 韋倩 文/圖)

(福建日報)

相關焦點

  • 一個人吃飯很好解決,簡單來碗肉臊飯,也能吃得心滿意足
    我們家小先生從不吃香菇,也不喜歡洋蔥,不愛吃蔬菜,但給他一碗這個肉臊飯,能吃得乾乾淨淨還意猶未盡,舔著勺兒問你還有麼~炒肉醬的時候多炒點兒放冰箱,一個人吃飯的時候就很好解決了,只需要蒸上米飯,簡簡單單的來上一碗肉臊飯,也能吃得心滿意足;炒好的肉醬當面臊子也非常不錯哦
  • 番茄肉臊飯
    番茄肉臊飯By 海藍瀾番茄肉臊改良於意面醬,巧妙的是用番茄醬替代西紅柿丁,還加入了少許臘腸,味道微鹹甜辣,十分適口,是最好吃的拌飯醬啦。第3步、油燒熱,放入豬絞肉煸炒變色。第4步、放入洋蔥和蒜碎炒出香味。第5步、放入胡蘿蔔丁。第6步、放入香菇丁和臘腸丁炒出香味。第7步、加入亨氏番茄醬。
  • 我跟你講,這碗紅油肉臊面超簡單的,用雞胸肉炒肉臊,好吃無負擔
    今天這碗紅油肉臊面,超簡單的,用雞胸肉替代豬肉炒成肉臊,好吃無負擔,還實惠。頭天晚上炒點肉臊放冰箱,第二天一早只需要燒水煮麵條調下佐料,幾分鐘就能搞定早餐。所需食材:麵條,雞胸肉,小蔥;炒肉臊只需要:味極鮮;麵條佐料:鹽,雞精,味極鮮,花椒油(或花椒粉),紅油辣椒(做法以前講過)。
  • 來一碗美味的肉臊飯,就是一天之中的小確幸!
    小編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就是下班之後,去找好吃的,沒有什麼比舒舒服服的坐下來吃一頓飯更讓人開心的了。今天小編下班來到地鐵站的時候,發現地鐵站附近真的是吃貨覓食的好去處,聚集了眾多味美價廉的號店,這次,吸引到小編注意力的就是地鐵站附近的一家小店,這裡雖然很小,但是從櫥窗裡閃著溫暖的光亮,忍不住讓人想進去看看。
  • 《中餐廳3》賣得最好的肉臊飯,別看很普通,味道卻超棒!
    不過在最新一期的節目裡面,出現了一道非常非常簡單的菜,而且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那就肉臊飯。剛聽到這個菜名的時候,還有點不敢相信,這麼普通的一道家常菜,飯怎麼能上得了《中餐廳3》的菜單呢?是不是太不講究了?怎麼說也是一個代表著中華美食的一個餐廳,做的菜應該都是比較高大上的才是嘛!直到我按照林大廚的做法,做好嘗了味道,才知道它的妙處。
  • 到臺灣必吃的幾種美食小吃
    對一些嗜吃辛辣而又懼怕夏日天氣炎熱的食客來講,胡椒餅可算是暑天中一款可口的點心。蚵仔煎蚵仔煎是一種生有硬殼的海中貝類,又名牡蠣,也叫作蠔。牡蠣的營養價值豐富,被人比喻為「深海牛奶」。在臺灣,蚵仔的吃法很多,而蚵仔煎就是具有特色風味的一種,它是將濃稠適當的番薯粉漿淋在煎板上,再撒 上清洗好了的蚵仔,打上一個蛋,與韭菜、豆芽、茼萵菜同煎,再配上醬料,趁熱品嘗,口味甜中帶鹹,鹹中帶辣,令人垂涎。蚵仔煎還曾被選為代表臺灣島的最佳 小吃哦,可見它在臺灣人心中的重要地位。牡蠣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抗癌海產品,也是一種很好的美容食品。
  • 莆田學院這堂課,夠「味」
    「肯亞的一位單親母親,獨自撫養8個孩子,因買不起糧食,孩子餓得哇哇大哭,她只能把石頭放在鍋裡煮,假裝還有飯可做,只為了讓孩子們在等飯時,能踏實地睡著。」11日下午,在莆田學院新校區中區第二餐廳,小食堂變大教室,學生變身老師,餐廳經理成「客座教授」,一場關於「杜絕舌尖上浪費」 的大討論精彩上演。
  • 莆田學院這堂課,夠"味"
    臺海網9月15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肯亞的一位單親母親,獨自撫養8個孩子,因買不起糧食,孩子餓得哇哇大哭,她只能把石頭放在鍋裡煮,假裝還有飯可做,只為了讓孩子們在等飯時,能踏實地睡著。」11日下午,在莆田學院新校區中區第二餐廳,小食堂變大教室,學生變身老師,餐廳經理成「客座教授」,一場關於「杜絕舌尖上浪費」 的大討論精彩上演。
  • 臺灣|關於吃!
    寧夏夜市飲食以臺灣傳統特色小吃為主,包括蚵仔煎、蚵仔面線、臺南碗粿、豬肝湯、郭魚湯、魯肉飯等等。此外,也有山東赤肉蒸餃、上海生煎包、蒙古烤肉等大陸美味。>這家郭家出品的肉臊飯,粘附著肉汁的米飯和肉臊一入口,鹹香甜美的滋味便噴湧而出。
  • 旅遊的時候有人會去臺灣,但對臺灣小吃了解不多,給大家介紹一下
    常見臺灣的小吃,如:珍珠奶茶;而由於小吃的變化性極高,易於隨地域、時間有突破性的發展,因此廣義的來說,亦可以包括那些於臺灣興盛、創新,而於臺灣隨處可見甚至發揚光大的庶民美食,如:生煎包、蚵仔煎、爌肉飯、肉粽、擔仔麵、起司馬鈴薯[1]、滷肉飯[2]、碳烤雞排、蜜汁燒烤等;至於最廣義的定義,甚至可以包括任何在臺灣十分普及的小吃,像是臺灣蔥油餅[3]、臭豆腐、豬血糕等。
  • 臺灣籍教師鄭若宜回到故鄉莆田 紮根莆田學院教書育人
    在莆田教書育人,薰陶在溫暖的集體裡,她對兩岸一家親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家的關心、鼓勵讓她備受鼓舞。暑假期間,她在臺灣收集大學教學資料,汲取臺灣的教學理念,也向臺灣的親友講述莆田故事,宣傳美麗莆田的人文風情。2004年,莆田學院專升本不久,這所新興的大學「招兵買馬」充實師資力量。一個戴頭巾、提著行李箱的女士風塵僕僕從海峽對岸的臺灣趕來了。她就是鄭若宜。
  • 流傳快四十年的老攤老施炭燒肉臊飯,能吃到熟悉的美味太滿足了!
    流傳快四十年的老攤老施炭燒肉臊飯,能吃到熟悉的美味太滿足了!家附近的老屋口菜市場拆遷之後,每次到這裡感覺少了一大亮點,找不到那些熟悉的味道了,瞬間喪失人生目標。幸好老店又慢慢重起爐灶,老施的口味更讓人期待也擔心是否有走味,難忘的炭火慢熬,是我們這邊難得的一張老照片,沒有像之前一樣天還沒亮就營業,稍微晚一點,人潮愈接近中午愈多,老顧客依舊偕幼帶眷來訪,老施記的老客人們,熟悉的盛著熱飯澆上肉臊。新店乾淨許多,像是一般的餐飲小店樣貌,在客人慢慢湧進愈來愈忙碌。價錢稍漲,熟悉的味道還在就好。
  • 大廚推薦3款肉臊子麵做法,做好這個肉臊,新手也能零失敗
    大廚推薦3款中式肉臊子麵做法,做好這個肉臊,新手也能零失敗大家好,歡迎各位食客關注小編的美食文章。肉臊子麵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都說面好吃不好吃全看這臊子給不給力,中國是吃麵條和做麵條的大國,說起肉臊子麵更是有一番歷史可講,但是在這裡小編就不多費口舌了,先說好吃的肉臊子麵怎麼做,接下來小編要跟各位小夥伴分享一下,大廚推薦的3款中經典肉臊子麵做法,做好這個肉臊,新手也能零失敗。說起傳統的肉臊子,都有三個不可缺少的元素:紅蔥頭,五香粉和醬油膏。
  • 焢肉,焢肉家常做法,臺灣要吃的美食,好吃不油膩,能多吃兩碗飯
    我想大家對於臺灣的滷肉飯再熟悉不過了,焢肉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呢,焢肉就像我們平時吃的扣肉一樣美味,肥而不膩。現在我們公司還沒有復工這一天天各種美食都吃完了,所以今天就做一道好下飯的菜焢肉飯,看到圖片是不是想到了扣肉呢,可惜不是扣肉飯哦,他是焢肉飯!做完了之後我自己都吃了三塊焢肉,都不管它減肥不減肥的實在是太美味了,現在就開始跟著我做這道美食吧!
  • 學了《中餐廳》林大廚用五花肉做的這碗飯,味道濃鬱,口齒留香
    熱門綜藝《中餐廳》,除了幾位明星,更是火了林大廚,林大廚在節目中做的菜被眾人複製和模仿,愛做菜的我自然也不能落後,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林大廚做的肉燥飯,到餐廳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追溯起來,肉燥飯是臺灣的一個著名小吃,就是滷肉飯,肉燥飯主要是臺灣南部地區的叫法,做法主要是將五花肉用多種調料熬煮得有肉有汁,蓋在白米飯上,佐些蔬菜或泡菜等,別有一番風味。
  • 在臺灣,有人煙處即有美食
    ——陳曉卿《臺灣小吃全書(節選)》作者:焦桐有人煙處,即有肉臊飯我總覺得最能表現臺灣人創意的,要數米食的花樣繁複。臺灣雖小,南北還是有些微的飲食差異,例如北部人叫「滷肉飯」,南部人多曰「肉臊飯」。其實此物是以滷製肉丁做澆頭,淋在白米飯上,故「肉臊飯」較為準確。
  • 那碗黏而不膩的黃米肉稠飯
    日暮降臨,又到了吃飯的點兒,在學校,最愁的就是吃飯,永遠不知道自己要吃啥,好像除了牛大就是牛大,牛大已經成了我在金城的寵兒,吃它不為品,只為填飽肚子,自己騙自己。實在無聊的發慌,也餓的發慌,就翻通訊錄,看看三姨媽在做啥呢。三姨說,她在做飯,是我最愛的黃米肉稠飯,頓時就開始咽口水。說到黃米肉稠飯,我感覺做的最好的就是三姨媽了。
  • 吃遍臺灣:來虎尾一定品嘗肉圓碗粿
    吃遍臺灣:「唐山過臺灣,心肝結一團」。
  • 美食:香菇肉臊面,肉燥香而不膩,麵條筋道爽口,湯汁鹹辣美味
    那麼今天給各位吃貨推薦的這一款面呢,其實叫做香菇肉臊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這一款香菇肉臊面,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吧。這裡首先要準備的是做肉臊的食材。我們選用豬肉250g,香菇5朵,然後姜一塊,大蒜5粒,紅蔥頭一個,甜麵醬兩湯匙,五香粉一茶匙,料酒一湯匙。然後將豬肉切成丁,蔥姜蒜剁成末,香菜切花,蔥切成蔥花。準備好了食材之後,將炒鍋燒熱,然後小火炒肉沫,將水分瀝乾了之後,倒入一湯匙料酒,然後繼續小火翻炒至金黃色。
  • 魔都必吃的50碗飯,碗碗銷魂!
    用泰國香米煮出來的米飯,搭配香腸、明蝦、腰果和肉鬆,鮮香可口,再加上葡萄乾和新鮮菠蘿肉,又多了一層酸甜味道。- 海雲陳記 -飄香雞油飯必點的菜一定是那份始於1939年金牌海南雞,但單吃海南雞還不夠,配一碗飄香雞油飯才算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