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讓!請讓一讓!」9日下午,莆田學院中區,4名男生兩人一組,抬著兩隻大鐵桶在校園裡飛奔,鐵桶裡面裝著剛出鍋的白米飯。
「來了,來了!」教師公寓旁的一棵大榕樹下,4名男生剛停住,幾十名學生一下子圍了過來,七手八腳地把鐵桶抬上桌。桌上,已經擺好了大盆的肉臊、酸菜、黃瓜絲、上海青和魚丸湯。
他們要辦一場臺灣肉臊飯義賣活動。出主意的是英語系的臺灣教師鄭若宜,學生都來自社團「土風舞社」。「每份20元義賣臺灣肉臊飯,全部所得都捐給財務管理專業2012級1班江揮穎同學,他得了惡性淋巴癌,急需治療費。」鄭若宜說,早晨7點多就組織學生去買了米和菜,自己上完課馬上回來和學生一起準備,花了好幾個小時做好了飯菜。
「各位同學,請排好隊,先把錢投進募捐箱,再過來領取美味的臺灣肉臊飯,嘗嘗我們若宜老師的好手藝!」16點30分,義賣準時開始,同學們大聲吆喝。
接近晚飯時間,買肉臊飯的學生越來越多。財務管理專業2012級閩臺1班派了兩位代表,從學院北區走路十幾分鐘過來,購買了22份肉臊飯。他們說:「江揮穎同學雖然和我們不同班級,但同一個專業,所以我們全班30人除了回家吃飯的同學,每人都買了一份。」
鄭若宜說,她從臺灣到莆田學院教書已有10年,這是她第一次組織學生開展義賣活動,「我認為這比單純號召捐款要好,一是義賣的錢能夠幫助患病的同學,二是教給了這些活動參與者公開、透明的慈善意識。」
將近18點,桶裡、盆裡的飯菜越來越少,可來購買肉臊飯的學生仍絡繹不絕,幾名外教也趕過來捐款、吃肉臊飯。「湊一湊、湊一湊,多買一份就能多捐20元!」大家的想法很一致。
義賣在天黑時結束。19點30分,學生們算出了募捐數額:8100元整。而購買米和菜一共花了1462.7元,鄭若宜說,這筆錢她來出。(記者 卞軍凱 實習生 韋倩 文/圖)
(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