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溫州丨琦君散文精選:《一襲青衫》③

2020-12-19 浙江在線

2018-02-12 07:01 |浙江新聞客戶端 |編輯 林如珏

點擊收聽音頻朗讀:

 

朗讀溫州嘉賓朗讀者:黃琛迪

溫州市圖書館閱秀匯朗誦社理事;「淌在你睡夢裡的詩」主播。

朗讀文本:《一襲青衫》③

有一次,他解釋「功」與「能」的分別時,把一本書捧在手中站著不動說:「這是能,表示你有能力拿得動這本書,但一往前走產生了運送的效果,就是功。平常都說功能、功能,其實是兩個步驟。要產生功,必須先有能,但只有能而不利用就沒有功。他又點著我們說「你們一個個都有能,所以要用功。當然,這只是比喻啦。」說著他又閃著金牙笑得好慈祥。

他怕我們筆記記不清,自己再將教過的實驗畫了圖畫,寫了說明編成一套講義,要我們仔細再看,懂得道理就不必背。但在考試的時候,大部分背功好的同學都一字不漏的背上了。發還考卷的時候他笑得合不攏嘴說:「你們只要懂,我並不要你們背,但能夠背也好會考時候,全部題目都包含在這裡面了。「他又看著我說:「你為什麼改我的句子?」

一襲長衫

我嚇一跳,原來我只是把他的白話改成文言,所有的「的」字都字,句末還加上「「也」「矣」「耳「等語助詞,自以為文理暢順,沒想到梁先生會問,可是他並沒不高興,還說:「文言文確是比較簡潔,我父親也教我背了好多《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只是一本書,怎麼說好多《古文觀止》?」沈琪又嘀。

「對,你說得對,沈琪。」梁先生衝她笑,一副從善如流的神情。

梁先生終年都穿藍布長衫,冬天藍布罩袍,夏天藍布單衫,九十度的大熱天都不出一滴汗。人那麼瘦,長衫掛在身上蕩來蕩去。聽說他曾得過肺病,已經好了。但講課時偶然會咳嗽幾聲,他說粉筆灰吃得太多了,嗓子癢。我每一聽他咳嗽,心裡就會難過,因為我父親也時常咳嗽,醫生說是支氣管炎,梁先生會不會也是支氣管炎呢?有次,我把父親吃的藥丸瓶子拿給他看,問他是不是也可以吃這種藥他忽然把眉頭皺了一下說:「你父親時常吃這藥嗎?」我回答是的。他停了一下說:「謝謝你,我大概不用吃這種藥,而且也太貴了。不過你要提醒你母親,要特別當心父親的身體,時常咳嗽總不大好。」看他說話的神情,那份對我父親的關切像是異乎尋常的,我心裡很感動。

沈琪雖然對梁先生也很佩服,但她生性喜歡捉弄人,尤其是對男老師。她看梁先生喜歡坐桌子,就把桌子腳抹了蠟燭油,梁先生坐就往後滑,差點摔一大跤,全班都笑了,沈琪笑得最響。先生瞪著她說:「你笑什麼?站起來。」

沈琪筆直地站起來,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嘴裡卻不服氣的說:「又不是我一個人笑!」

「你最調皮,給我站好。「我們從來沒見他這麼兇過。

沈琪又咕嚕咕嚕輕聲念著:「土牙、土牙,你這個大土牙。梁先生大吼:「你說什麼?沈琪說:「我沒說什麼,我在背物理講義。」

「好,你背吧!」那一堂課,她一直站到下課。我們這才看到梁先生兇的一面,也覺得他罰女生站一堂課有點過分了。下一次上課,他又笑嘻嘻的,好像什麼都忘了。想坐桌子時,用手推一把,搖搖頭說:「太滑了。不能坐。」

我們在畢業考的前夕,每個人心情都很緊張沉重,對於課堂的清潔和安靜都沒以前那麼注意,但為了希望保持三年來一直得冠軍,和學期結束時領取銀盾的紀錄,級長總是隨時提醒大家注意,可是這個希望,卻因物理課的最後一次月考而破滅了。

(下期朗讀溫州琦君散文精選將於2月13日更新,小編將給您帶來琦君的另一作品《一襲青衫》④,敬請關注!)

「我讀溫州」 

 欣賞完本期的節目音頻,品讀完文學作品後,您是否也蠢蠢欲動,想要為自己喜愛的作品「發聲」呢?  

「我讀溫州」版塊是《朗讀溫州》欄目下的一個面向全社會朗讀愛好者們的開放平臺,如果你也熱愛朗讀,也希望為溫州或自己「發聲」,歡迎各位向《朗讀溫州》欄目踴躍投稿!  

【投稿要求】內容體現「溫州」元素,音頻節目時長控制在3-5分鐘左右。  

【投稿方式】以音頻結合文稿(姓名、職業、照片、原文)的形式,發送至郵箱820806039@qq.com!

1518390106000

相關焦點

  • 琦君散文精選③丨媽媽的手
    從我有記憶開始,母親的一雙手就粗糙多骨的。她整日的忙碌,從廚房忙到稻田,從父親的一日三餐照顧到長工的「接力」①。一雙放大的小腳沒有停過。手上 滿是裂痕,西風起了,裂痕張開紅紅的小嘴。可是每當我在廚房炒菜,外子②下班回來,一進門就誇一聲「好香啊!」孩子放下書包,就跑進廚房喊:「媽媽,今晚有什麼好菜,我肚子餓得咕嘟嘟直叫。」 我就把一盤熱騰騰的菜捧上飯桌,看父子倆吃得如此津津有味,那一份滿足與快樂,從心底湧上來,一雙手再粗糙點,又算得了什麼呢?
  • 第五屆 「琦君散文獎」在溫州琦君故居揭
    【第五屆 「琦君散文獎」在溫州琦君故居揭曉】 今天晚上,第五屆「琦君散文獎」頒獎典禮在溫州甌海琦君文學館揭曉。國內知名作家李敬澤的《——它的作者,這偉大的正典詩人》、劉大先的《故鄉即異邦》、祝勇的《故宮六百年》獲「作品獎」,胡冬林的《山林筆記》獲「特別獎」。
  • 「琦君散文獎」落戶溫州丨看一代才女抹不去的鄉愁
    ——「琦君散文獎」,該獎項由甌海區財政專項撥款60萬元,輻射全國,獎掖年度最優秀的散文作家。琦君是當代著名女作家,1917年出生於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廟後村,在瞿溪度過了12年的童年生活。你知道琦君與故鄉溫州的故事嗎?溫籍女作家琦君,一代才女的淡淡鄉愁
  • 第五屆「琦君散文獎」在溫州甌海揭曉
    十月雜誌主編陳東捷在第五屆「琦君散文獎」頒獎會上致辭 11月29日晚,第五屆「琦君散文獎」頒獎典禮在甌海區琦君文學館揭曉。 「我知道山水詩鼻祖謝靈運足跡踏過溫州山山水水,在遊覽瞿溪時,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清宵揚浮煙,空林響法鼓。這是多美好的詩句。我寫《黍離》也像山僧做飯,很安靜,並沒有想到什麼熱鬧。今天我們在一個中學裡,最想做的就是將心向著山月、溪風、樹木敞開,向著這個複雜變化的世界敞開。」李敬澤說。 11月末的溫州,冷空氣剛剛到達南方。
  • 朗讀溫州丨琦君散文精選(21):青燈有味似兒時
    點擊收聽音頻節目:朗讀溫州嘉賓朗讀者:王素珍溫州市圖書館閱秀匯朗誦社社員我家鄉的小鎮上,有一座小小的耶穌堂,還有一座小小的天主堂,鄉人自由地去做禮拜或望彌撒。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當然兩處都不去。我一見她來,就說:「媽媽,番女來了。」母親總說:「不要叫她番女,喊她『白姑娘』嘛。」原來白姑娘還是一聲尊稱。因她皮膚白,夏天披一身雪白的袍子,真像仙女下凡。母親問她是哪國人,她說是英國人。問她為什麼要出家當修女,又漂洋過海到這樣的小地方來,她摸著念珠說:「我在聖母面前許下心願,要把一生奉獻給她,為她傳播廣大無邊的愛,世上沒有一件事比這更重要了。」
  • 《琦君散文精選》讀書筆記
    一每學期期末,我都會買書送給成績好的學生。
  • 首屆「琦君散文獎」頒獎 黃燈等人獲作品獎
    新橋一小的學生表演琦君名篇《淚珠與珍珠》  溫州網訊 昨天上午,首屆「琦君散文獎」頒獎典禮在甌海區行政中心大禮堂舉行,黃燈的《回饋鄉村,何以可能》、鮑爾吉·原野的《沒有人在春雨裡哭泣》、梁鴻鷹的《安放自我》獲得「琦君散文獎作品獎」,溫籍青年作家周吉敏的散文集《斜陽外》獲得「琦君散文獎特別獎」。
  • 琦君作品精選,《母親的金手錶》評分高達8.8
    《母親的金手錶》豆瓣評分:8.8作品簡介:從儒將之家的大小姐,到女子學校的高材生,她親眼看到母親一直待在鄉下做勤儉持家的大太太,甚至為城裡的姨太太親手縫製繡花鞋……著名作家琦君寫得最感人的幾篇文章幾乎都是寫她母親,可以說,母親是琦君最重要的創作源泉,她以溫柔動人的筆觸回憶童年、故鄉以及自己成為妻子、母親之後的海外生活,感動了海內外無數讀者
  • 名家散文|琦君:一花一木耐溫存
    玉蘭樹葉上的水珠都是香的,灑了我滿頭滿身」……在玉蘭樹下,默默地讀著琦君散文裡這溼淋淋的句子,心頭就流淌著懷舊和憂傷的時光之水。如同瞿溪旁的那一條溪流,水清澈透亮,有一絲絲滑澀和漫漶的感覺——那些年,琦君就是這株玉蘭樹的小主人吧?她父親用四年的時間建造這幢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把它取名為「養心寄廬」。竣工時,父親不知怎麼就栽植了這樣一株玉蘭樹。那時琦君才七歲。
  • 一襲青衫萬縷情【王老師教你跟著名家學作文】記得轉發給你身邊的學生朋友
    【名家作品在線】一襲青衫萬縷情文/琦君我念初三時,物理老師是一位高高瘦瘦的梁先生。他第一天到課堂,就給我們一個很滑稽的印象。他穿一件淡青褪色湖縐綢長衫,本來是應當飄飄然的,卻是太肥太短,就像高高掛在竹竿上。
  • 第五屆「琦君散文獎」即將揭曉
    第五屆「琦君散文獎」第五屆「琦君散文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29日在甌海舉行。屆時,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浙江省作家主席艾偉等著名作家將現身頒獎典禮現場。琦君,當代著名作家,原名潘希珍。1917年7月出生於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廟後。著有書籍《水是故鄉甜》《桂花雨》《萬水千山師友情》《三更有夢書當枕》《永是有情人》等,作品曾多次被選入大陸、港澳臺語文教材,亦被譯為英、日、韓等文字傳播海外。2001年,小說《橘子紅了》被改編為電視劇,在大陸及臺灣播放後,引起熱烈反響,深受海內外觀眾喜愛。
  • 這屆琦君散文獎:有雲煙深處的華夏自覺,也有踏步山野的當下與民生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瑾華 發自溫州正如壓軸領獎的著名作家李敬澤說的:今晚,在這樣一個寄託著鄉愁的院落裡,在這樣的甌海夜空下,以琦君散文獎的名義聚在一起,是一種特別的感受。李敬澤說獲獎感言。「我知道山水詩鼻祖謝靈運足跡踏過溫州山山水水,在遊覽瞿溪時,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清宵飆浮煙,空林響法鼓。這是多美好的詩句。我寫《黍離》也像山僧做飯,很安靜,並沒有想到什麼熱鬧。今天我們在一個中學裡,最想做的就是心向著山月溪風樹木敞開,向著這個世界的複雜變化敞開。」李敬澤說。11月末的溫州,冷空氣剛剛到達南方。
  • 青年油畫家與琦君的情緣-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
    青年油畫家與琦君的情緣 2013/08/16 09:19 來源:今日甌海 瀏覽:4450
  • 作家沈芸獲第四屆琦君散文獎 頒獎詞這樣評價她的作品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12月6日上午,《十月》雜誌社第四屆琦君散文獎在浙江溫州甌海區舉行頒獎典禮。第四屆「琦君散文獎」設「作品獎」和「特別獎」2個獎項,分別評出「作品獎」3篇,「特別獎」1部,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2萬元人民幣(稅後)。其中3篇「作品獎」獲得者分別是賈樟柯、沈芸、彤子。
  • 琦君:被生母拋棄,身世飄零悽苦,卻用一生寫盡母愛的和樂敦厚
    琦君,原名潘希真,原籍浙江溫州,臺灣地區女作家、散文家、師承「一代詞宗」夏承燾,文學造詣頗高。其文字至純至美,情懷至真至善。一生著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四十餘部,並被譯為英、日、朝鮮文,深受海內外讀者歡迎,曾被譽為:「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
  • 琦君文學館紀念館大門緊閉 遇到了「錢的問題」?
    溫州網訊 「今年甌海瞿溪會市開市時,我帶著兒子慕名前往瞿溪街道老街邊上的三溪中學琦君文學館參觀,不料竟吃了閉門羹。」3月初,市民王先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裡吐槽。無獨有偶,幾天前,市民蔣女士一家前往澤雅遊玩,來到曾耗資近300萬元、位於澤雅鎮廟益村的琦君紀念館前,卻發現「鐵將軍」把門。  琦君文學館和琦君紀念館為何都是「鐵將軍」把門?
  • 第五屆琦君散文獎:我們怎樣理解歷史和書寫故鄉?
    11月29日,第五屆琦君散文獎,在浙江溫州甌海區三溪中學琦君文學館頒發。李敬澤、祝勇、劉大先分別憑藉《<黍離>——它的作者,這偉大的正典詩人》、《故宮六百年》、《故鄉即異邦》獲得「作品獎」。胡冬林的《山林筆記》獲 「特別獎」。
  • 琦君故裡遇見秋
    沿著大潭村的小路往後走,見一小溪,連日的秋雨使山谷一下子平靜了下來。聽,潺潺流淌的溪水順著山坡落差,形成一節節小瀑布,發出譁譁的聲音,像是時間定格在這裡。一叢叢蘆花在秋風中翩翩起舞,被溪水衝刷成各種形狀的漂亮鵝卵石隨處可見。  不知道這條小溪叫什麼名字,既然靠近溫州中等師範學校,且稱之為範溪吧!範溪一直延伸到大山深處,難到盡頭。
  • 好書伴你一「夏」①
    《琦君散文精選》 琦君《春酒》——琦君散文精選 《琦君散文精選》收錄了臺灣散文大家琦君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其中飽含了童年記憶、母女之情、親情、友情、師生情等寫情文章。琦君是與林清玄齊名的著名當代女作家,尤其以散文寫作著稱。她的筆致細膩柔婉,善於精心篩選出典型的生活細節,捕捉人物心理活動的微妙之處,從中發掘人性的深度,具有很強的可讀性,也適於學習借鑑。本書中有十多篇散文被收入到中小學教材中,特別適宜中小學生閱讀。毛一豐老師讀後感 琦君的散文,讀得越多就越會發現,母親,童年和故鄉,是交相融合,不分彼此的。
  • 【美文賞析】琦君的散文《春酒》
    今天一起回顧琦君的散文《春酒》,這篇滿是年味的老課文,在部編版教材推行後,將正式成為一篇「歷史老課文」,現在上初中的孩子們不能再讀到了。作者琦君,14歲就讀於教會中學,後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臺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並任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定居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