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正是茨菰開始上市的時候。茨菰生長在水田裡,葉子像箭頭,開白花,地下有球莖,黃白色或青白色,又名慈姑。它和茭白、蓴菜、菱角、塘藕、芡實、荸薺、水芹一同被稱為「水八鮮」。它還有一些其他美好的寓意,即多子多福。在媳婦或女兒的床頭或床底等位置,放幾顆乾淨且大的慈姑,可以保佑來年生上一個大胖小子,所以也叫「慈姑丁」 。
這種東西只有南方才有,6塊錢一斤,慈菇和普通的馬蹄很像,卻是不同的味道,馬蹄生吃是脆的,發甜,而慈菇生吃沒法吃,吃的時候發澀,而且肉質比馬蹄粗糙一些,不適合生吃,只能炒著吃或是燉著吃。味道也是別有特色,它有一種特別的苦澀味道,卻如同喝茶,吃幾口之後,就有一些淡淡的回甘。
慈姑不僅可以作為蔬菜,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按照中醫一說,慈姑主要能解百毒,增強免疫力,同時促進人體血液的新陳代謝,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以及清肺解熱止咳的功效。此外,茨菰高營養低脂肪,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較多,能維持身材的正常功用,加強腸胃的蠕動,增長食慾,保持精良的消化。
食材:茨菇 500克,大蒜 2瓣,蠔油 1湯匙,生抽 1湯匙,老抽 1/3湯匙,鹽 半茶匙,香蔥 少許
做法:把茨菇上面的梗摘掉,然後用小刀把茨菇表面的2圈比較粗糙的皮刮掉,再衝洗乾淨。
我買的茨菇個頭比較小,對半切開就可以了,如果是大個的茨菇建議切成厚片,切開更方便入味,也更易熟。
鍋內放入適量油,放入蒜瓣吵香,然後倒入茨菇翻炒片刻。
淋入適量的清水,放入鹽,然後蓋蓋,用小火燜至差不多收汁。
等茨菇燜熟,鍋內湯汁變少後放入生抽、蠔油和老抽翻炒均勻。最後撒上蔥花翻拌一下即可。
冬天,寧可不吃肉,也要常吃這菜,口感粉糯,越吃越好吃。
此圖文作品系味谷的廚房原創,嚴禁不良自媒體搬運及盜圖,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你的關注、留言和轉發將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與動力,也歡迎您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會每天分享新的文章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