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聊一聊孩子學英語這件事。
說起為什麼會對英語那麼重視,很多人的回答都是:為了考試。因為中考要考英語,高考要考英語,大學還要考英語,於是,為了得到理想的分數,為了拿到英語證書,很多人被動地開始學習英語,開始重視英語。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形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還沒有開始學英語,所以我們不重視英語。
小升初不考英語,所以我們不重視英語。
然後,到了初中,英語成為了中考科目,家長才開始火急火燎地報英語培訓班,對英語高度重視。然而,這個時候,孩子的英語學習模式已經基本定型,再想打好基礎已經是難上加難。
我們為什麼要重視英語?其實學習英語從來都不僅僅是學習一門語言,而是學習一種思維,一種文化。
比如我們學習了英語,就會發現很多中文表達委婉含蓄,而英語表達直接坦率;中文會更強調過程和背景,將結果放在最後,而英文則將最重要的結果放在句子開頭。學習英語,就是學習了另外一種思維模式,學習了另一種看問題的角度。
學習英語其實也是在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學習了英語我們也許能夠知道英國人喜歡喝下午茶,美國人獨立自由,知道了漢堡薯條這些孩子們最愛的食物在美國也並非所有人喜歡。
其實學習英語,是為孩子多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畢竟世界那麼大,也許孩子在學習時心中就埋下了對某個原版繪本、某個外國電影中提到的城市或者故事的好奇,想去多了解一點。說一定哪一天孩子就因為英語電影裡的某個場景決定奮發圖強去外國看一看呢?
(文章內容來源於網絡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