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密碼》|用心溝通,用愛引導,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2020-09-06 水月正能量

文|水月正能量

不同於以往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在科學育兒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長需要學習正確的管教和溝通方式。

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一件並不輕鬆,甚至頭疼的事。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作和家務已經讓人疲累了,要是孩子「不聽話,不配合」就更讓人不省心了。

有時候,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講一件重要的事,孩子卻心不在焉。明明沒說幾句,孩子已心生厭煩。家長困惑:孩子怎樣才肯按照我們說的做呢?不知何時和孩子的相處變成了「戰爭」。無奈之下,採用批評、吼叫等方式讓孩子聽話,然而這樣做只會讓對抗升級。

正是錯誤的溝通方式,讓家長和孩子雙雙陷入了苦惱與不安之中。如何扭轉這樣的局面呢?家長急需掌握親子溝通技巧。這本《親子溝通密碼》為家長提供了借鑑與參考。

作者鄒璐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具有傳奇人生的演說家,她基於對積極心理學等理論,結合自己育兒的經驗,寫成了這本書。

她說認為溝通的真諦是心與心的聯結。

她認為親子溝通的目的是給孩子賦能,引導孩子自發改變。運用溝通密碼讀懂孩子的內心,尋求與孩子共贏的可能。在孩子犯錯或遭遇挫折時,幫助孩子找到目標,解決問題。激發孩子內在強大的自信力和抗挫力,點燃他們的動力,發掘他們的能量。

這符合「正面管教」的理念,目的是要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將良好的行為品德,有益的社會技能深深的植入孩子的心底。拉近親子關係,讓雙方感到和諧幸福。

為此家長要避免錯誤的溝通方式,讓孩子丟失作為獨立個體的自我,導致成長停滯。

01

溝通要少用評判,多用觀察

批評、指責等評判不但不能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首先,評判是基於家長的閱歷、價值觀,帶有主觀意向,並不一定符合事實。這樣的評價會刺激到孩子的情緒,讓他們產生反抗抵制行動。

其次,評判會讓孩子活在家長的評價裡,模糊了自己。評判的語言打壓了孩子自我認知的積極性,讓孩子變得膽小怯懦,缺乏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再是,評判還會遏制了孩子的抗挫力。孩子可能把評判當成生命本質的定論,使他喪失嘗試戰勝挫折的勇氣。

我們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平等對話,避免評判。因為只有脫離評判的孩子,才會擁有無限的可能,即使面對挫折,也可以把它看做探索真實自我和擴大能力邊緣的機會。只有拋開各種評判,孩子才能輕鬆前行,揚起生命的風帆。用「成長思維」替代「固定思維」,打破自我設限。

多運用觀察,有助於父母拋開主觀視角,摒除刻板印象,讓孩子能夠無拘無束地開啟探索認知的邊界。

02

用心認識和接納孩子的情緒,洞察孩子的需要

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本質的東西用肉眼是看不見的。——聖埃克蘇·佩裡《小王子》

為什麼孩子有時會用發脾氣、哭鬧、對抗的方式回應我們?因為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接納和看見,我們只是解決他們的行為,並沒有去體會他們的感受,更沒有去理解支持他們的需要。

情感連接是親子溝通的第一步,對情緒的理解和接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1.正確認識情緒

情緒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孩子內心的需求。不懂孩子的情緒,一味地指責、批評、說教,孩子就會認為你不理解他,要麼產生的牴觸情緒,要麼表面順從,把情緒壓抑在心裡,總有一天會暴發出來;或者孩子關閉溝通的大門,採取充耳不聞、沉默寡言的方式消極應對,久而久之變得敏感,鬱悶,失去活力與朝氣。

因此,要想實現良好的親子溝通,就要給予孩子適當的回應。

《都挺好》裡的吳非一向溫文爾雅,但在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也有情緒失控懊悔不已的時候。一次下班回家在廚房裡的她正在為家裡的事煩心時,不滿5歲的女兒不小心把廚房檯面上的東西碰了下來,險些砸傷自己。吳非氣不打一處來,對孩子吼道「誰讓你拿的」!女兒當即被嚇哭。看著嚎啕大哭的女兒,吳非於心不忍,又抱起女兒安慰道:「都是媽媽不好」。

吳非沒能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自然更無心洞察孩子對安全感和愛的需要,無法給孩子適當的回應。

2.用同理心去感受和理解孩子的情緒

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母親和兒子的溝通方式堪稱典範。

父母好不容易陪自己玩會,卻要因任務而離開,哪吒鬧起了情緒。吒兒媽並沒有責怪孩子不懂事,而是俯下身子和藹地說:「兒啊,要不今天就到這兒,娘答應你下次陪你玩得盡興,好不好?」有了母親對自己內心苦悶情緒的理解,兒子雖然臉上不高興,其實心裡的堅冰已經融化了。

彤彤因頑皮打碎了花瓶,大哭了起來。心愛的花瓶碎了一地,彤彤媽心也碎了,但還是忍住了自己的怒氣。

通過觀察揣摩孩子的情緒,得知孩子因自己的過失感到難過害怕,這時懲罰只會讓孩子更難受,不如轉而回應、安撫孩子的情緒,提醒下次注意。

具體來說,就是先描述家長的觀察,再重述孩子的感受與孩子確認,之後再分享父母同樣的感受,讓孩子知道生氣鬱悶的情緒是正常的,然後,引導孩子說觀察和感受。

可以這樣說:「媽媽看到你打碎了花瓶,你感到很難過、自責,害怕媽媽懲罰你,對不對?沒關係的,媽媽小時候也打碎過花瓶,也難受了好一陣,只要我們下次小心一點就好了,你覺得呢?」

通過共情的溝通方式,讓孩子感到被理解、被關愛。

通過與孩子共情,家長能夠充分看見並理解情緒以及情緒背後的需要,通過給予孩子回應與關愛來促成心與心的聯結。

父母運用正確的溝通方式,對孩子加以引導,避免質問、說教,能讓孩子看到自己內心的需要和自身行為的偏差。通過提問,引導他們找到滿足需要的方法,並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創造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遺憾的是,父母往往擅長說教,而不擅長傾聽和提問。

03

聽問合一,引導孩子專註解決問題的目標,發現自身潛能

1.通過提問,引導孩子專註解決問題

有人說,父母提出問題的品質,決定了孩子成長的品質。

我們不妨帶著好奇和欣賞運用恰當的提問,敞開懷抱傾聽孩子靈動的想法,引導他們發現目標。目標一改變,行動自然變。目標實現的美好願景吸引、鼓勵、引導他們探求藏在內心的答案,切實地解決問題。

年幼的小哪吒因魔童身份,遭到村民的排擠和羞辱,幼小的心靈備受打擊,導致他對村民的敵視。吒兒媽明白,孩子憤怒背後的無助與失落,並沒有對哪吒所犯的錯誤過於責備,而是說道:「吒兒,其實你心裡是想被人們接受的對不對?只是因為別人的偏見讓你受了委屈,所以你才那麼恨他們吧?」

通過提問,適時的引導他,幫他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人心都是肉長的,若你待百姓如親人,善用自己的神力為他們斬妖除魔,他們又豈會把你當妖怪?」母親提醒他他,不要自暴自棄,可以用實際行動讓村民接納自己。哪吒深深地感受到母親的理解和愛,他接受了母親的建議,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行動,最終發揮出自身的潛能,成拯救陳塘江百姓的大英雄。

父母正面的引導,能讓孩子意識到,原來自己也是有價值的,也可以像父母那樣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無疑激發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2.引導孩子發現自身潛能

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發現孩子的潛能,就是發現了孩子美好的未來。

家長不妨給孩子播下「我可以,我能夠」的種子,去肯定他、鼓勵他,帶領他發現自己的潛能。喚醒孩子內在的創造和冒險的天性和勇氣,去體驗挑戰帶來的快樂和意義。

隨著孩子一點點的進步,孩子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也得到提升,體會到達到目標的過程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秋葉大叔說:「每個被賦能的人,其實是自己發現了自己的潛能。」

只有孩子自己發現的能力,才是真正屬於他的能力。只有孩子知道自己身上蘊含著與生俱來的能量,才會由衷地自信和自愛。

寫在最後

我們生下來,就是為了彰顯內在的榮光。——馬利安·威廉森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把成長空間留給孩子,信任孩子,引領孩子,讓他們的天性得以釋放,潛能得以發揮,生命的光華得以綻放。

父母之所以偉大,是因為用自身的成熟和智慧引領懵懂的孩子一路前行。用心溝通,用愛引導,賦能孩子,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

-end-

相關焦點

  • 《親子溝通密碼》|用心溝通,用愛引導,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家長急需掌握親子溝通技巧。這本《親子溝通密碼》為家長提供了借鑑與參考。作者鄒璐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具有傳奇人生的演說家,她基於對積極心理學等理論,結合自己育兒的經驗,寫成了這本書。她說認為溝通的真諦是心與心的聯結。她認為親子溝通的目的是給孩子賦能,引導孩子自發改變。
  • 《親子溝通密碼》:父母會溝通,孩子會改變
    我意識溝通出現了問題,具體該怎麼做我還沒有想好,與其現在喋喋不休說教,不如好好想想該怎麼引導。 《親子溝通密碼》作者Liliane(鄒璐),兩位青春期孩子的母親,高情商溝通力專家,具有傳奇人生的演說家,跨國商業談判首席翻譯,海外華商會副會長,投資人。希望我能從這本書中得到啟發。
  • 父母會溝通,孩子才會改變,這本《親子溝通密碼》分享給你
    當我在《親子溝通密碼》一書中看到這句話時,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正如Liliane(鄒璐)老師在《親子溝通密碼》一書中所提出的密碼5,也就是「讀心」。我們只有洞察孩子真正的需要,才能真正將對抗變成合作。 馬歇爾·盧森堡說過,「大多數暴力的根源,在於我們忽視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將衝突歸咎於對方」。
  • 掌握7個親子溝通方法,化解衝突、建立良好關係,培養高情商孩子
    幾年前讀到一句話:「多少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道謝,而孩子卻在等著父母的一句道歉」,當時被嚇到了,看著自己的兩個寶貝孩子,不由開始思考: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願意為孩子的幸福付出一切,可為什麼孩子感受到的卻是傷害呢?
  • 南渝特色班會,和你一起解鎖親子溝通密碼
    孩子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容易出現很多小障礙,比如孩子想「長大」,父母不放手;孩子要「獨立」,父母總擔心;家長的「叮囑」開始越來越多,孩子的「回應」變得越來越少……面對孩子在青春期容易出現的親子問題,如何才能讓家長和孩子敞開心門,悅納對方,建立良好的溝通,共同成長呢?
  • 給孩子一支水彩筆 「親職教育」引導親子溝通
    9月10日《檢察日報》第5版:給孩子一支水彩筆 內蒙古開魯:「親職教育」引導親子溝通 新學期伊始,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檢察院
  • 掌握7個密碼,與孩子溝通不再難!
    家庭成員的關係,尤其是父母子女的關係對孩子的成長更為重要。父母怎樣才能與孩子建立更好的關係,實現良性溝通呢?最近看到一本書《親子溝通密碼》,作者鄒璐。書中作者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專業知識,為我們講解了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如何幫助孩子從失敗、錯誤、衝突等事件中獲取能量進而解決問題,建立自信,贏得合作。幫助孩子成為一位高情商的個體。
  • 有效引導3步驟,親子溝通的法寶
    ,做好親子溝通,促進親子關係呢?今天跟大家分享Liliane老師《親子溝通密碼》中的方法之一——通過正確有效的引導,把思考的領地還給孩子,把成長的權力還給孩子,讓孩子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體系,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引導的第一步,是要學會正確的傾聽。學會傾聽有3個層次,分別是重複式傾聽,同理式傾聽,縱貫式傾聽。第1層次是重複式的傾聽。重複式的傾聽關鍵是跟隨,陪伴,全身心。
  • 給孩子一支水彩筆 內蒙古開魯:"親職教育"引導親子溝通
    給孩子一支水彩筆   內蒙古開魯:「親職教育」引導親子溝通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鏡子,可以通過孩子觀察一個家庭的教育水平和質量,觀察父母的教育能力和用心程度;也有的家長認為自己是孩子的鏡子,陪伴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孩子良好的品性修養不能只從書上習得,而是來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大家分別從自己的角度,獲得了不同的感悟。
  • 「溝通的密碼」開啟龍燈山親子家庭的幸福之門
    良好的溝通是父母實施一切教育方法的關鍵。12月20日,龍燈山社區開展了「溝通的密碼」 親子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旨在進一步促進社區親子家庭科學有效溝通、營造溫馨溫暖的家庭氛圍。本次活動共計30餘人參加。親子溝通不僅關係到家庭的和諧和睦,更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本次活動邀請到了親子情商訓練高級講師方珊梅老師,方老師曾在多個中小學校及培訓機構開展多場親子培訓講座,在家庭教育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首先,方老師通過熱身小遊戲,促進親子互動,使大家融入到整體團隊當中。
  • 這樣溝通,促進親子關係
    親子之間的溝通是講究方式方法的,好的溝通方法能夠更促進親子之間的互動,不好的溝通方法會阻礙孩子的發展,也會使得孩子變得不知道如何跟家長相處。所謂親子溝通,更多的是聽聽孩子的心聲,讓他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所遭遇的問題,再給予指導和幫助,這種基礎上的親子溝通也是正確的、合理的。
  • 親子育兒:家長與孩子溝通 尊重應是基礎
    專家觀點  通州區馬駒橋鎮中心小學張豔榮老師:  家長與孩子溝通重在「尊重」二字,親子溝通中的基本原則是任何情況下,都要以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同孩子的感受、承認孩子的願望為溝通的前提和基礎。  「寫完作業了嗎?」「今天認真聽課了沒有?」……這些問題家長常常會脫口而出。
  • 3個準備,4點注意事項,讓父母輕鬆修好親子溝通這門課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激發孩子內在的自省力和抗挫力,引導孩子自發改變;而不良的親子溝通不但會破壞親子關係,甚至會讓孩子走上絕路。因而學會和孩子正確理性溝通,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高情商溝通力專家鄒璐在《親子溝通密碼》一書裡,為廣大父母提供了「如何和孩子良好溝通」的優秀模板。
  • 親子之間良好的溝通交流方式,會讓孩子越來越愛你
    想要良好的親子關係,除了家庭環境要和諧有愛之外,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也是必不可缺。這類孩子表面上生活條件非常好,可能家長們也非常愛他們,但是他們內心是非常孤單的,只有在去學校的那段時間和小夥伴相處比較快樂,回到家之後沒有一個人懂他們,也沒有一個人願意和他們說話,漸漸的孩子可能會有一些內向,有的時候孩子心中出現了什麼事情,家長都不知道,最後導致孩子成長上出現了很多隱藏的問題,家長們發現的時候可能為時已晚。
  • 揭秘和孩子溝通密碼:做好「非語言溝通」,抓住孩子語言爆發期
    它是一種含蓄、抽象的誘導式行為,用間接的方法對個體的心理和行為造成&34;影響。在教育領域,&34;可以理解為不直接告訴孩子如何做、做什麼,而是用旁敲側擊的方法讓孩子自行領會父母的意圖,用自己的方式改善自身。與之相反,直接的語言溝通往往會導致投射反應,將父母的意願或想法直接傳輸給孩子。
  • 【「現代·星家長」學堂】解鎖親子溝通密碼 爭做現代智慧家長
    有效的溝通能幫助家長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怎麼說,孩子才會聽?為解鎖親子溝通的密碼,爭做現代智慧家長,2020年11月19日晚,杭州市現代實驗小學「現代·星家長」學堂在學校三樓多功能廳再次開講。本次學堂邀請到了杭州師範大學心理學系碩士生實踐導師、杭州市優秀園丁、浙江省心理健康促進會會員王珍老師主講。
  • 4招《非暴力溝通》,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
    ,盲目比較的溝通方式也是破壞親子關係中「愛的溝通」的重要因素。3-12歲孩子的主要需求,是父母的溫暖、關注和接納。盲目「比較」只會讓孩子感覺到來自父母的冷漠、忽視和排斥,不僅不會被激勵,反而變得更糟糕。智慧的父母會引導孩子跟自己比,用「成長型思維」和樂觀的「解釋風格」,擁抱每一天的進步,最終聚沙成塔、琢玉成器。
  • 父母和孩子溝通難?是「親子聯結」斷裂,用這一點修復親子關係!
    其實不要擔心,用專業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媽媽和安安之間的親子聯結斷裂,溝通困難,又重新聯結和好如初的過程。和孩子溝通難?了解關於親子聯結的斷裂和循環!一旦孩子達不到我們的期望值,我們就會忍不住的想要批評孩子。
  • 雙向溝通,在親子溝通中和孩子建立內在聯結
    9月24日,在新蕊計劃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巡迴講座的首場講座上,北京婦聯新蕊計劃家庭教育特聘講師、兒童教育專家張娟,進行了主題為「重建親子聯結,建立有效溝通」的講座。  張娟說,如果我們想要跟孩子達成一個好的溝通方式或者溝通效果,技巧、方法、法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不是能真的跟孩子有內在的聯結。
  • 家庭智慧雲學堂,親子溝通「心」探索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福田區一直以來把家庭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腳點,強化家長的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更加關注孩子和家長的心理健康,採取多項有效舉措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