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微知識#
新生兒從早到晚幾乎都處於睡眠或半睡眠狀態,採取什麼樣的睡姿更有利於新生兒的健康呢?這個問題不可忽視。 由於新生兒不會翻身,他們的睡姿主要由照顧者決定,同時新生兒整天生活在床上,即使睡著了也存在體姿的問題。因此睡姿是直接影響其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睡姿有仰臥位、俯臥位、左和右側位,那麼新生兒採取什麼樣的睡姿好呢?
仰臥
這種姿勢使全身肌肉放鬆,對心肺、胃腸和膀胱等全身臟器壓迫最少,但是這又可能使已經放鬆的舌根後墜,堵塞呼吸道。
成人熟睡後打呼嚕,就是氣流衝破阻塞的呼吸道而振動發聲的響聲。
新生兒的這種姿勢也可能出現呼吸費勁,同時新生兒的胃呈水平狀態,胃底發育不全,吃奶時進入胃裡的空氣需要排出來(拍嗝)往往會溢乳,仰臥時溢乳很危險,奶汁有可能嗆入氣管窒息。
新生兒的顱骨較軟,受壓後容易變形,若長期採用固定的仰臥姿勢,枕後部受到壓迫就會變得扁平。
俯臥
這種睡姿對心肺、胃腸、膀胱壓迫較重,而且口水也容易流出不易下咽,最重要的是新生兒不會轉頭和翻身,被褥容易堵塞口鼻而引起窒息,絕大多數父母都不願意讓嬰兒採用這種睡姿。
不過近年來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大力提倡新生兒採取俯臥式體位,理由是採取這種姿勢可以增加新生兒頭、頸及四肢的活動,內臟壓迫又能增進心肺等器官功能活躍,據統計身體生長速度大大超過一般新生兒。
但是,俯臥位還是有一定危險性的,因為俯臥時孩子的面部很容易埋在床面上不能透氣,小兒由於豎頸肌沒有發育好,不能自己轉頭調節,容易引起窒息死亡。
側臥
側臥位睡眠既對重要器官無過分壓迫,又有利於肌肉放鬆,是一種應該提倡的小兒睡眠姿勢。因為側臥最符合人體的生理需要,側臥時脊柱略微彎曲,肩膀前傾,兩腿彎曲,雙臂也自由放置,全身的肌肉處於最大限度的鬆弛狀態,血液循環暢通使寶寶不但睡得安穩,而且睡後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對於消化道功能還未健全,吃奶後容易溢奶的新生兒來說,側睡還可以使溢出物不易進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右側臥位較左側臥位更佳。
但新生兒長期偏向一側睡,會使臉部兩側不對稱,容易引起頸肌扭傷,也有可能造成斜視。 綜上所述,這三種姿勢長期採用都不適合,應經常變換體位。
例如長期仰臥會使孩子頭型扁平,長期側臥會使孩子的頭型歪扁。仰臥和俯臥時,容易呼吸不便,沒人在旁照看,可能發生意外。
正確的做法是,經常為寶寶翻身,變換體位,一般4小時調換一次。
飲食後要側位睡,不要仰臥睡。
在成人與新生兒講話、逗樂、給他看玩具、聽音樂以及穿衣洗臉後,都需要採取仰臥位。
在新生兒吃奶前,空腹時,可以在成人照看下俯臥。左右側臥時要當心,不要把小兒的耳輪壓向前方,否則耳輪經常受摺疊,也容易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