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梅雨季節剛開始,我國多個地區就遭遇了洪水的侵襲,城市中的大橋有些被洪水淹沒,有些被衝垮,房屋也在被掩埋了一半,許多生命在這次洪水中消失。為什麼明明科技水平已經很發達的了,而我國地區還要遭受洪澇災害呢?就是因為我國的城市排水系統不夠發達。
城市排水系統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是現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它是處理和排除城市汙水和雨水的工程設施系統,是城市公用設施的組成部分,也是城市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
但是我國的多數城市排水管道不成系統,有的利用街道、河道排水,影響城市環境衛生,還有的排水能力低,致使有的城市雨後長時間積水,對生活、生產影響很大,所以多年來,我國許多城市經常因為梅雨季節雨水量多而受到洪澇災害。
而世界上最先進的地下排水系統還是要數東京圈排水系統,
主要就是指日本埼玉縣春日部市國道16號沿線的地下約50米處,是為了防止集中豪雨而採用地下盾構進式建造的巨型隧道,東京圈排水系統運用了日本先進的土木技術建造,也可稱之為排水「宮殿」。
日本一個島國,除了地震困擾著他們之外,對東京影響最大的就是颱風和大雨帶來得到的大洪水,
在歷史上,東京因為江戶川泛濫而造成的死傷慘重事例比比皆是,所以東京一直以來都很重視排水系統。
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東京的首都範圍擴大了很多,首都圈範圍內的常住居民達到了3000萬,一般的排水系統已經不能適應大城市的防禦瞬間集中大雨、洪水、颱風等自然災害。
為了解決內澇嚴重問題,東京圈排水系統的建造就提上了日程,該系統始建於1992年,一直到2006年才竣工,跨越了14年的時間,總投資是2400億元(大概是180億元人民幣)。
這個工程的主體包括總長
6.3
公裡、內徑10
米的地下管道,5
處直徑30
米、深60
米的儲水立坑,以及一處人造地下水庫,水庫長177
米、寬77
米、高度約20
米。
一般來說,東京的雨水疏通有兩種渠道:一種是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會通過各種建築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續集的排放管道,最終通過大支流排入大海;另一種是其餘地域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築的排水系統進入公共排雨管,在隨著下水道系統的井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東京圈外圍排水系統是由內徑10米左右的下水道將5條深70米左右、內徑約30米的大型豎井連接起來,前4個豎井裡導入的洪水通過下水道流入最後一個豎井,集中到由59根高18米、重500噸的大柱子撐起的長177米、寬78米的巨大蓄水池「調壓水槽」,最後通過4臺大功率的抽水泵,一起排入日本一級大河流江戶川,最終匯入東京灣,全長6.3公裡。
水庫容積約數十萬立方米,還可以起到存蓄洪水的作用,水庫同時還裝有4臺由航空發動機改裝而成的高速排水裝置,單臺功率達14000馬力,
當裝置全部開動時,可以每秒
200
立方米的速度排出洪水。排水系統建成後的同年,江戶川流域遭水浸的房屋數量由最嚴重年份的41544
家下降到了245
家,浸水面積由27840
公頃減至65
公頃,
對日本琦玉縣、東京都東部首都圈的防洪洩洪起到了極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