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特別是90後,00後,從小在家養尊處優,長大後有碰上餐飲外賣的大潮,基本上也沒有時間學習怎麼做飯,也沒多大必要去花時間學習。可是,一旦結婚生子後,沒辦法再做到像以前一樣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再加上買房買車的貸款壓力,和小孩子吃外賣衛生及營養的顧慮,逼得自己不得不重新學習烹調。可以沒有基礎,也沒時間研究,往往連煮個泡麵都像在廚房裡打世界大戰一樣,一頓操作猛如虎,出來菜品二百五。
現在我就和大家分享下自己學習做飯的經歷,從烹調小白到現在對燒飯做菜得心應手的經驗分享。
第一步,做任何事前都要有理論基礎,就像你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歷程,從學習寫子開始,到組詞,到造句,到寫作文,到最後做學術研究。做飯也是一樣,想一口吃成胖子不可能的!我教大家一個方法。以後沒事,把平常看大胃王吃東西的小視頻時間轉換一下。換成看一些教人做飯的視頻。花的時間一樣,對你的廚藝提高卻大有幫助。我本人就是以前經常看一些臺灣綜藝關於美食製作方法的視頻或者節目。裡面一些大廚可以教你許多廚藝方面的很多技巧和知識。長時間積累下來,懂得了一些基本理論,後面再實踐就簡單多了。
第二步,有了一定理論基礎後,俗話說得好,沒吃過豬肉見過豬走路。接下來一步就是要開始吃豬肉了。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先選擇一些簡單的菜學者自己從頭做到尾,包括洗菜備料這個流程。比如先試試炒個西紅柿炒蛋。別看這道菜簡單,裡面有很多小技巧。比如,西紅柿用開水煮一下,去皮,能讓後面的炒制過程更容易出味道,及少掉西紅柿皮發澀的口感。蛋和西紅柿最好分別炒,最後在組裝起來。這裡說個小知識點。很多小白在剛開始學做菜時總認為,食材一旦下鍋,就按照順序加入各種食材和調料,最後煮熟即可。這也就是很多小夥伴對烹調和廚藝的一個最大誤區。注意我上面用了一個詞叫做「組裝」。這個不是我造出來的,很多大廚也是這麼來遣詞用語的。每種食材的耐煮度和自身的特性都不一樣。很多菜品需要對每個食材分開加工,最後再做一個組裝,拼在一起成一道菜。這個技巧也一定要牢記在心。簡單的菜能做的好吃後,慢慢嘗試難的一點的,複雜一點的,慢慢就能成為廚藝高手了,這個過程其實並不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
第三步,學會一些基礎後,嘗試實踐不斷試錯。接下來就得經常出外偷師學藝了。有機會就經常去吃些好吃的東西,記住,一定要堂食,才能吃出每個菜品的獨特風味。各種菜系各種口味都去嘗試,吃的時候學會判斷它好吃在哪裡,為什麼會好吃,怎麼做才能好吃。慢慢的,會吃了,也就會做了。雖然不能實現百分百還原,但是味道也能八九不離十。
最後總結,筆者對美食一慣比較熱愛,自己也基本上做到以上三點。現在雖然不能像飯店大廚那樣製作大菜,倒是,每次家裡宴客,做出來的菜品總能讓賓客非常滿意。關注筆者,我後面會帶給你們更多關於美食領域很多有趣有用的小知識和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