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昭 | 舊紅學的總體格局

2021-02-13 陳維昭的書齋

舊紅學的總體格局

「舊紅學」,指自脂硯齋至1921年胡適新紅學誕生之前的紅學。

「舊紅學」本是1921年胡適對他之前的紅學的稱呼,事實上只是對他之前的「舊索隱」的稱呼,而他自己的「自傳說」則是「新索隱」。

如果說,「舊」與「新」是指學術範式,那麼,在舊紅學時代(1754-1921),新的、現代的學術範式早已誕生。1902年梁啓超的「三界革命」,標誌著一種現代學術範式的誕生,梁啓超並未對《紅樓夢》作全面的闡述,只是偶有涉及,但他開創了小說研究的現代範式。而真正開啟《紅樓夢》研究的現代學術範式的,則是王國維,以他於1904年發表的《紅樓夢評論》為標誌。這一現代學術範式比起胡適的「新紅學」早了16年。

胡適的新紅學之「新」,並不在於其學術方法之新,實證方法是中國傳統的學術方法;將實證方法用於小說研究,胡適也不是第一人。但他的紅學實證實踐是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相關聯的,是詮釋其文化思想的一次重要實踐,這是胡適紅學之所以是「新紅學」的根本原因。

在戲曲研究領域,吳梅與王國維是20世紀初的兩座高峰。從戲曲知識系統的完整性來說,王國維遠不如吳梅;但王國維《宋元戲曲史》不僅以實證方法系統考辨戲曲源流,而且把他那個時代最強的價值評價體系(以寫實主義為極境)運用於對宋、元戲曲的價值評價上,提出了戲曲的意境說(他的戲曲意境說實際上是「寫實主義」的另一種表述)。正是這種價值關聯,使得王國維的戲曲研究呈現出強烈的現代學術性,從而與吳梅的戲曲研究涇然有別。

價值關懷使學術研究高瞻遠矚,深邃靈動。

舊紅學產生於紅學的最早時期,但它一點都不陳舊,它的每一分支,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1921年5月,胡適所撰寫的《紅樓夢考證》初稿附於亞東圖書館新式標點本《紅樓夢》之卷首,標誌著新紅學的成立。隨後,顧頡剛加入了文獻的搜集工作,並與俞平伯展開了《紅樓夢》文本的討論,胡適也於該年年底完成了《紅樓夢考證》的改定稿,俞平伯於1923年出版了《紅樓夢辨》,使新紅學日益豐滿。顧頡剛在為《紅樓夢辨》作序時說:「紅學研究了近一百年,沒有什麼成績。」[1]

 

顧先生認為近一百年來的紅學沒有什麼成績,他是從道光初朱子美的紅學算起的,並且只是關注索隱紅學,這樣的論斷對之前的一百多年的紅學來說當然並不全面。餘英時先生運用庫恩理論,認為學術的發展是以「典範」(也可稱為「範式」)的遞進呈現出來的,特定時期的學術總是在特定的範式下進行的;範式具有相對穩定性,當學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現有範式不能解決問題,於是新的範式就誕生了,起來革舊範式的命。他認為,紅學研究史上先後出現過兩個佔主導地位而又相互競爭的「典範」,即蔡元培的索隱派與胡適的考證派,而他自己提出的「新典範」實質上是呼籲:紅學的研究重點應該從作者、版本研究轉到對《紅樓夢》的文學性(主要是曹雪芹的主體表現性)的研究上。[2]這樣一種學術思路遂引導出後來一種十分流行的「共識」,紅學史的發展軌跡是:索隱派——考證派——小說批評派。雖然這種「範式革命」、「範式遞進」的描述方式使用起來甚為方便,但事實上,這種線性的觀察點忽略了紅學史的多元性和複雜性。舊紅學並不只是舊索隱紅學。

 

  

由於新紅學的裡程碑式的意義,近幾十年學界的紅學史反思基本上是以胡適新紅學作為考察的支點,顧先生與餘先生的這些有代表性的論斷都是這種考察支點的產物。如果沒有可以統攝紅學整體格局的觀察點,我們將會一葉障目,被新紅學的高大身影擋住了視線,無法對新紅學的性質、價值、意義作出合理的評估。

 

讓我們首先重現新紅學誕生之前紅學史的整體格局,這個總體格局在脂硯齋、明義時代已經確立。從大的方面來說,這個研究格局與其他小說的研究並無不同,即由兩大板塊組成:文獻研究(作者和版本的研究)與文本研究(關於小說思想情感內容的闡釋、藝術特點分析)。再進一步細分的話,《紅樓夢》的文獻研究包括曹學、版本學、脂學和探佚學。脂批是脂硯齋等人對《石頭記》的研究,但批語嵌入了《石頭記》抄本,成為小說文本的組成部分,因而脂批也成為研究的對象;《紅樓夢》是未完成之作,佚稿研究是《紅樓夢》版本研究的一個延伸。關於作者與版本的記述,脂批已開其端,裕瑞《棗窗閒筆》[3]則以專書的形式予以記述。《紅樓夢》的文本研究包括藝術品鑑和索隱研究。索隱紅學使用了文獻研究的學術話語(如「六書」考證法),所做的事情卻是文本研究;其主要工作是探求事件和人物的歷史原型,近似於「小說生活素材」研究,但其目的卻是通過這種原型探尋,在《紅樓夢》的故事上演繹出一個新的歷史故事。在這兩大板塊中,文獻研究中的佚稿研究與文本研究中的索隱研究都具有橫跨這兩大板塊的特點,都具有求隱擬真的特點。初期涉及作者和版本的文字還談不上「學」,但紅學整體格局的雛形已經形成。舊索隱與新紅學,只是這個總格局的一個部件。

 

關於作者與版本的記述,舊紅學時代一直存在,把實證方法引入紅學,在胡適之前也已經出現。藝術鑑賞方面,脂硯齋的評點就具有很高的藝術鑑賞水平,再加上他對創作過程的熟悉,其評點總能講到點子上。文章學研究方面,同樣是脂硯齋開其端,王希廉的評點繼承了這一傳統,但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的相當長時間裡,這一傳統蟄伏了,直到1989年周汝昌先生的《紅樓藝術》才重放異彩。明義、永忠開創的題紅詩傳統,在清代一代有作品出現。人物品評(大多是道德評價)更是清代紅學的重要內容。這些不同的紅學形式都出現過令人難忘的作品,其成績是不容抹殺的。

在文獻研究和文本研究的兩大板塊中,佚稿研究和索隱研究是最為特別的。

佚稿研究本是版本研究的一部分,因為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未完成之作,脂批又提示曾有五稿、六稿(其中有獄神廟有事)出現過,所以探索這些已佚舊稿,對我們了解《紅樓夢》的創作過程、了解程偉元、高鶚的續作,都有重要的學術意義。但隨著這一研究的不斷發展,一些研究者立下宏願,要通過探佚去還原曹雪芹的原稿原貌。我在《紅學通史》裡說過:

那種試圖「校勘出一部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的新版本」的努力,同樣是一種善良的蠻不講理。

願望是善良的,但一方面,天才是不可重複的,另一方面,每個人都不可能回到自己的昨天,要想化身為曹雪芹,也只能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其結果是以「美」、「善」代替「真」,以自己認為「最合理」「最深刻」、「最形象」去代替歷史真相。

同時,由於探佚紅學的不斷膨脹,一些研究者為僅有的一鱗半爪的文獻加上了豐富的血肉,結果佚稿研究變成了故事敘述,周汝昌的書名叫《紅樓夢的真故事》,劉心武的書叫《八十回後真故事》,這一研究就偏離了版本研究,而敞開胸懷去擁抱文本研究中的索隱紅學。

索隱紅學本來是對小說文本的素材來源進行研究,探討小說中的人物、情節的生活原型。這勢必涉及相關的歷史文獻,故它採用「考證」的方式也是合理的。但是歷史事件或人物進入小說之後,就回不去了,就不再是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了。索隱紅學卻偏偏要在小說內和小說外自由出入,放飛想像,結果它也走向了故事化。

索隱紅學能夠與探佚紅學合流,其他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胡適於1921年將實證方法引入小說研究,就如1907年王國維將實證方法引入戲曲研究一樣,使小說、戲曲研究登入大雅之堂,推向文化前沿。但胡適把它作為整理國故運動的一次實踐,整理國故運動又與五四新文化運動這一時代最強音聯繫在一起,其實證研究就被賦予特定的意義。新紅學是在兩個維度上產生它的影響的,一是文化思想史,二是小說研究史。其思想文化史的影響往往容易導致對其小說研究史的意義的過分誇大。


[1]顧頡剛《紅樓夢辨序》,俞平伯《紅樓夢辨》亞東圖書館1923年版,第11頁。

[2]餘英時《近代紅學的發展與紅學革命——一個學術史的分析》,香港《明報月刊》1975年第10卷第6期。

[3]關於裕瑞《棗窗閒筆》的真實性及撰寫時間,可參考高樹偉《裕瑞〈棗窗閒筆〉新考》一文,載《曹雪芹研究》2015年第3期。

相關焦點

  • 溯流紅樓|陳維昭|論主流紅學
    文/陳維昭(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 本文試圖通過對時下頗為流行的幾個主要名詞進行辨析,去考察近年來紅學界幾個重要命題的實質與價值。這裡我要指出的是,由於在這樣一種對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上的不規範,導致了一系列偽命題的產生,如「主流紅學與非主流紅學之爭」、「官方紅學與民間紅學之爭」、「學院紅學與草根紅學之爭」,即是其中的三大偽命題,而這些偽命題恰恰成為多年來紅學論爭的焦點。 一 讓我們來看看「主流紅學」這個關鍵詞語的具體內涵。
  • 高淮生:《紅學學案啟思錄》
    第三節 現代學案體紅學史範式影響第三章 港臺及海外紅學學案述要第一節 《港臺及海外紅學學案》撰述的考量第二節 港臺及海外學人紅學研究之整體風貌第三節 海內外紅學的整體認識以及整體評價近百年來研紅經典名家及其代表性著作的研究視角、操作程式、學術思路、學術影響等均值得深入研討與反思,這樣的研討與反思已經展開一段時間並形成若干成果,如郭豫適《紅樓夢研究小史稿》和《紅樓研究小史續稿》、韓進廉《紅學史稿》、劉夢溪《紅樓夢與百年中國》、歐陽健《紅學百年風雲錄》、白盾主編《紅樓夢研究史論》、陳維昭《紅學與二十世紀學術思想》和《紅學通史》等,均是對百年來紅學研究進行整體觀照的專著
  • 「紅學」的五大流派
    紅學流派是研究《紅樓夢》的學問的一類人。紅學經久不衰,成為我國文學研究的第一門顯學。紅學主要有五大派別:評點派、索隱派、題詠派、評論派、考證派。以五四運動為界線,分為舊紅學、新紅學。其中,前四派為舊紅學,以索隱派為代表;新紅學以考證派為代表。我們一一了解。
  • 名師雲講堂 回顧 NO.37 | 陳維昭:論高鶚制藝
    5月20日晚19點,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陳維昭先生,做客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名師雲講堂」,在騰訊會議平臺帶來了一場題為「論高鶚制藝」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詹丹教授主持。陳維昭教授的講座吸引了全國數百位研究生和青年教師的積極參與。
  • 高淮生:《港臺及海外紅學學案》
    儘管有些「推求」和「論辯」不免滑入「懸想」「索隱」之徑,然總體上能夠於史料中求識見。梅節後期的紅學研究興趣主要集中於對紅學的學風建設方面,他對於所謂「龍門紅學」的毫不留情的批評和批判,彰顯了鮮明的學術個性。
  • 秦川、王子成:「日本紅學」由熱到冷原因探析
    至於研紅熱,也就是筆者所謂的「日本紅學」,它是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始,直到上世紀末,幾達八十年的歷程,可謂盛世空前。如百數十人的研究隊伍,數百篇的研究論文以及為數不少的高質量紅學專著,足以證明日本紅學的盛況。這「雙熱」現象,不僅使得《紅樓夢》在日本曾走向了經典化,而且也促進了日本紅學自身的經典化。
  • ...當代天津紅學的集中展示──「天津《紅樓夢》與古典文學論叢...
    2017年歲末天津師範大學與中國紅樓夢學會聯合舉辦的「京津冀紅學高端論壇」上,天津市紅樓夢研究會名譽會長、南開大學寧宗一教授在《為新時代天津〈紅樓夢〉研究進言》的致辭中提出三點建議:「第一,珍重、維護和強化《紅樓夢》研究共同體,使《紅樓夢》研究群體得以健康發展;第二,紅學永遠在進行時,為此,反思舊模式、挑戰新模式是必然的前進過程;第三,為了拓展《紅樓夢
  • 紅學大家讓曹雪芹用漢語言最狠毒的語言罵其家族,紅學大家瘋了
    有一些聰絕人性的紅學大家說《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是江寧織造曹寅的孫子,《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自傳小說,賈寶玉的原型就是曹雪芹。賈氏家族就是曹氏家族。這些說法是否合理,看看《紅樓夢》書裡的描寫就知道了。
  • 鹹水沽的另一位紅學大家
    人們都知道鹹水沽出了紅學大家周汝昌,然而他的四哥周祜昌也是一位紅學大家。他是畢生幫助周汝昌完成紅學大業的第一助手,因為他始終在幕後工作,故又是一位不出名的大家。上世紀70年代,周汝昌(右)與周祜昌在北京無量大人胡同(今金寶街)合影。周祜昌生於1913年,在南開中學師從首席語文教師孟志蓀六年,受其文學學養的薰陶,立志考入北京大學國文系繼續深造。
  • 中國三大顯學梳理——紅學篇
    從這個角度講,在今天,中國有公認的三大顯學,分別是紅學,敦煌學,甲骨學。自1978年建社以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精品著作,其中不乏「三大顯學」研究,小編現將近年來出版的「三大顯學」整理呈現給大家,供學習參考。
  • 編輯讀書︱讀黃一農教授《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
    時隔近百年,黃先生以敏銳的史學眼光,提出「e考據」,並以之研究中西文明交流史,成果豐碩,後因觸及曹振彥是否曾為紅夷大炮教官等問題,旋即轉入曹雪芹生平與家世研究,承續的也是紅學中偏向史學的「作者問題」(胡適把紅學研究分作兩部分:一是作者,二是本子)。
  • 馬來西亞紅樓夢研究中心——大馬的又一個紅學中心
    「紅樓夢研究中心」是在2017年7月於馬來亞大學圖書館設立的「紅樓夢資料中心」之後,落地大馬的又一「紅學中心」。△ 丹斯裡·鄺漢光移交1百萬支票模板予文學院院長兼校長代表達圖·黃子堅教授當前,「紅樓夢資料中心」共有6000多本紅學藏書,「紅樓夢研究中心」則有逾5000冊藏書,涵蓋古典小說、戲曲、詩詞、藝術等多個領域,該中心設在馬來亞大學中文系
  • 黃一農:用E考據「玩」紅學
    轉行和越界在他似乎已是家常便飯,這次突然操弄起紅學來固然出人意料,卻也不會讓人太過驚訝。    本月中旬,黃一農來京講學,從其研究成果「元妃省親的歷史原型揭秘」入手,並進而呈現和討論他所採用的E考據的研究方法。日前記者專程採訪黃一農院士,請他分享自己在「紅學」研究中的諸多思考。
  • 新規劃打造哈市香坊區未來總體格局
    按照《新香坊區城市規劃整合及發展策略》,香坊區未來規劃將形成「雙心、二軸二環、三區」的總體格局,按這一格局,香坊區未來發展將以優化西部、開發東部、發展南部的戰略為目標,將成為擁有重要工業區、重要農業科研區、重要物流區的新城區。  據了解,新規劃對新香坊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改善、城市品牌形象作出了規劃。依照規劃,香坊區將實施多項建設。
  • 沉痛悼念著名紅學專家孫遜教授
    沉痛悼念著名紅學專家孫遜教授 2020-12-14 1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大學的紅學課》新書座談會在南京大學文學院舉行
    2020年6月20日上午,由南京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苗懷明教授主編、2018年紅樓夢研究課程全體學生參與撰寫的《南京大學的紅學課》新書座談會在南京大學文學院樓221會議室召開。接著,他對南京大學的紅學傳統進行了簡要的梳理,指出南京大學與紅學有著深厚的淵源,王伯沆、潘重規、吳新雷是南京大學文學院三代傑出的紅學家,為紅學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肯定苗懷明老師對南北紅學進行的融匯與結合,對其身體力行將新時代紅學研究成果通過課堂展現出來的努力表示讚賞。
  • 紅學專家孫遜昨天去世 他在紅學界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孫遜是新時期紅學研究的開創者之一。 (資料照片)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原副會長孫遜昨天上午因病去世,時年76歲。作為新時期紅學研究的開創者之一,他的病逝被視為紅學界和古典文學界的重大損失。成就:紅學界承上啟下的人物在張慶善看來,作為和馮其庸、李希凡等大家共同開創了新時期紅學研究的學者,孫遜在紅學界無疑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 周汝昌:一生致力於紅學研究,晚年先用放大鏡,後來女兒讀給他聽
    周汝昌,字禹言、號敏庵,後改字玉言,別署解味道人,畢生致力於研究紅學。所謂紅學,是研究曹雪芹先生的《紅樓夢》而衍生的一門學問。周先生曾經曾經是百家講壇中最老最大牌的主講人,用他的力量讓世人了解紅樓夢,了解紅學。相比於易中天袁騰飛等人趣味般的歷史講解,周先生的傳授文學歷史無疑是內斂沉鬱,別有一般古色古香的韻味。
  •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把保持中央與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落到實...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把保持中央與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落到實處 參與互動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把保持中央與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