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自主聯盟昨天下午發起「新五四運動」,在系滿黃絲帶的傅鍾前舉辦一連串活動,數千名師生及聲援群眾在臺大前校長李嗣涔帶領下,於椰林大道上高喊 「還我校長」「大學自治」,晚上眾人齊舉蠟燭,點燈支持大學自治與校園民主。
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為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繼承當年北大民主精神的臺大,則是為了抗議蔡英文政府介入臺大校長遴選作業。李嗣涔說,沒想到過了100年,還要舉行「新五四運動」,「現在的政府比當時(北洋政府)還要可惡」。
教育部否決臺大準校長管中閔聘任案(簡稱「拔管」)引發學術界大反彈。多所大學群起聲援,全民聯署敦促教育部退出政治幹預,尊重大學自主,短短五天已達8萬4177人之多。
近四個月來,民進黨立委和教育部列出管中閔涉及論文抄襲等問題。事後相關人士澄清論文抄襲是倒果為因,民進黨立委立刻撤回阻止管上任的提案。
「拔管」不成,前教育部長潘文忠請辭,內政部長葉俊榮、新任教育部長吳茂昆,被在野國民黨立委爆料指出在大陸大學兼職與擔任中科院顧問。尤其是吳茂昆,還被查出盜竊東華大學專利在美國開公司等爭議,且此專利還是透過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顧立雄,當時還擔任合伙人的萬國法律事務所,搞得內閣官員顏面盡失,傷痕累累。
於是教育部縮小打擊面,以管中閔未揭露擔任獨董有利益迴避及程序瑕疵為由駁回聘任案。但曾任臺大副校長、也曾在臺大兼任獨董的科技部長陳良基證實,他當初和管中閔一樣是「拿校長的函去擔任獨董」,且臺大95%教授皆然,再次凸顯蔡政府是欲加之罪。金管會承諾清查類似產學合作案,又將株連數百名教授。
如果管中閔真的有問題,當初臺大校長21名遴選委員中,包括教育部次長姚立德等三人,為何在遴選過程中不曾提出質疑,事後才搜羅各項罪名,欲去之而後快?答案很清楚,就是管中閔的「藍色」背景非我族類,臺灣大學龍頭之位豈可由前朝馬政府的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出任。
強調大學自治精神的《大學法》,當初是在民進黨努力爭取下制定的,且在陳水扁執政的教育部長杜正勝親口表示,以後大學遴選委員會要負起責任,教育部完全尊重學校決定。該法第九條規定,「大學遴選出校長後由教育部聘任之」。如今蔡政府為了「拔管」,違背立法初衷,以政治幹預校園民主。因此,無論挺管與否,許多大學師生都站出來,就是怕類似事件會發生在其他大學。
諷刺的是,當年臺大「自由之愛」的民進黨人士多不敢出聲,只有臺中市長林佳龍勉強承認「算是個爭議」「相信雙方都會妥善處理」。
臺北市長柯文哲直言,他實在不願意批評民進黨,但以他還是現任臺大醫學院外科教授的身份來看,「這嚴重侵犯大學自主,不知道哪個白痴決定這個政策?」
為了「拔管」引發學界強烈反彈,恐怕是蔡政府始料未及的。粗暴「拔管」作為更暴露了該黨假民主的本質,也傷害了大學自主與臺灣民主的核心價值,後遺症可能在年底地方選舉中就會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