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將向全球化和智能化發展 中國在趕超過程中縮短時間差

2020-12-16 每日經濟新聞

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在會上發言

每經記者 邱德坤 廣州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 姚治宇

供應鏈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3月28日,在2018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的分論壇「趨勢與戰略——智能供應鏈國際發展論壇」上,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表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發展到與網際網路、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能供應鏈階段。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表示,相比於美國,中國提出供應鏈戰略晚了很多年。但是中國在物流和供應鏈管理上的趕超,正在縮短這個時間差。在這一輪顛覆性技術革命浪潮面前,中國的企業跟全球所有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關鍵是看學習的速度。

會議嘉賓發言

建設現代供應鏈

「供應鏈是當代一種非常重要的商業創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認為,從企業層面看,供應鏈是企業之間圍繞著市場的發展和需求,所形成的一種企業之間的協同,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來創造新的服務、提供新的價值、提高整個資源的利用效率。

當前,中國供應鏈的發展呈現出一個重要趨勢。王微介紹,目前中國的供應鏈產業,已湧現出一批優勢企業和核心企業,尤其是從物流角度切入的供應鏈管理型的專業企業,發展速度更快。

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競爭也反映在了供應鏈上。王國文認為,對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不必過於緊張,但必須有所應對。美國對原材料和產品加徵關稅,實際上是改變了供應鏈的成本結構。對中國尤其是外貿大省的廣東企業而言,最核心的是如何通過供應鏈來提升效率,從效率和供應鏈總成本上與美國競爭。

王微稱,各國政府都非常關注供應鏈的發展,將其作為新時期和全球化過程中,各國搶佔新的全球化優勢,提升自己競爭能力的國家戰略。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

「這一系列政策顯示,供應鏈的國家戰略意義正在進一步提升。」張勁說。

需要不斷融入技術

供應鏈的發展與技術的不斷融入息息相關。王微稱,供應鏈的發展有一個歷史進程,供應鏈創新在不斷地發展,不管是從早期的信息共享,到網際網路的流程再造,還是到目前的智能化供應鏈,形成了自動智能響應和快速整合。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朱景豐表示,物聯網、雲與大數據、AI等技術,令當前應用供應鏈的企業出現轉變。從過去的不可管、不可控和不可預測,到現在的都可管、可控、可預測,這樣就能快速整合資源,大幅度地提升企業的效率。接下來誰能掌握並應用這些技術,其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就會放大。

「智能化將導致供應鏈行業從量變到質變,大宗商品競爭格局將因為供應鏈智能化而改變。」朱景豐表示,智能化將促使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大幅度提升20%~30%。

相關焦點

  • 供應鏈發展面臨全球化、智能化趨勢!京東物流給出解決方案!
    這意味著物流供應鏈中曾經割裂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將被「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全面整合在一起。未來,物流行業的競爭也將體現為不同供應鏈基礎網絡之間的競爭,也意味著物流行業的巨大變革。曾經割裂的物流供應鏈急需被整合物流的概念於20世紀30年代形成於美國,其含義是「實物分配」和「貨物配送」。中國的物流術語標準將其定義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
  • 供應鏈管理發展趨勢
    1.全球化隨著國際分工不斷深化和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經濟全球化競爭、合作與交流越來越廣泛和深入,尤其是跨境電商、跨境物流等新型業態的興起和蓬勃發展,「買全球、賣全球」已經是國家和企業無法逃避的發展趨勢。
  • 江蘇國泰:公司將加強供應鏈全球化布局 促進公司業務發展
    江蘇國泰:公司將加強供應鏈全球化布局 促進公司業務發展 2019-04-30 16:00:47
  • 尋找新平衡:全球化反思與供應鏈重構
    我國應堅定支持聯合國、IMF、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在全球化中發揮作用,加強與G20等主要經濟體合作,積極推動謀劃疫情過後恢復世界經濟的方案。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WTO改革,助力構建適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的全球化。高質量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和各種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帶動周邊國家一起發展。
  • 雪松控股張勁:智能供應鏈將重塑市場經濟的血脈和神經
    中國證券網訊 在2018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由雪松控股主辦的「趨勢與戰略——智能供應鏈國際發展論壇」吸引了國內外供應鏈行業300餘人參會。與會嘉賓表示,隨著供應鏈的國家戰略意義進一步提升,智能供應鏈企業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將以全球化和智能化為方向,在新一輪對外開放和全球貿易規則重構中發揮更大作用。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頒布了《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
  • 全球化和智能化的城市競合之路是趨勢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張焱)中國經濟新聞網:在過去40年的世界巨變中,世界的城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倪鵬飛:過去40年城市的定義發生了質變。城市已經向智慧化的內涵、全球化的影響和群網化的形態轉變。首先是內涵更加智慧化。
  • C2M模式新藍海,電商巨頭必爭之地,製造業智能化的磨刀石
    C2M是英文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戶直連製造)的縮寫,是一種新型的工業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又稱為「短路經濟」,如今該模式已經運用於諸多行業和領域。C2M模式是在「工業網際網路」背景下產生的,是指現代製造業中由用戶驅動產生的返線性生產模式,簡單來說就是用戶先下單,工廠再按照需求量進行生產,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減少庫存數量和減少倉儲成本。
  • 如何構建供應鏈中臺?易流科技帶來這樣的「參考答案」
    大會開幕當天,青島市委常委、膠州市委書記、上合示範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建軍宣讀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致辭,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發表主旨演講,對供應鏈、全球化、中國經濟和上合示範區給出了深度思考和判斷。
  • 蘋果CEO稱盡力縮短新品中美上市時間差
    本報訊(記者古曉宇)昨天,來中國拜會工信部和運營商領導的蘋果CEO蒂姆·庫克首次在中國接受媒體採訪。  對於蘋果產品在大陸上市時間會晚於海外,庫克稱,「我個人非常希望中國大陸能成為蘋果新品首批上市的地區,但我們產品在中國上市需要事先得到審批,我們一直在努力配合審批過程,希望儘可能地縮短中國市場與其他市場的上市時間差,這也成為我未來的首要任務之一」。  庫克表示,中國一直是蘋果最為重要的市場,目前也是蘋果的第二大市場,他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會成為蘋果最大的市場。
  • 2020全球供應鏈上合峰會,易流科技詳解「供應鏈控制塔」新模式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發表主旨演講,對供應鏈、全球化、中國經濟和上合示範區給出了深度思考和判斷。以物聯網應用為基礎構建供應鏈控制塔,企業能夠擴大數據來源的深度與廣度;以智慧大腦和數據中心為數據流轉的樞紐,能夠打破多管理系統間的信息孤島;而從訂單視角出發,讓數位化技術應用於生產到交付的端到端過程,則將進一步提高供應鏈的整體運行效率
  • 全球化將在調整中曲折前行
    與此同時,民粹主義開始從發達國家向部分新興國家擴散,致使多邊機制承壓、全球治理堪憂;二是世界經濟增長面臨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的嚴重衝擊,美國當局推崇「零和遊戲」,重點針對中國發動所謂「貿易戰」「科技戰」,特別是針對中國的高科技如5G及其企業如華為公司等大肆「圍剿」,頑固逆市場經濟與國際分工潮流而動,企圖人為製造中美市場與產業「脫鉤」,以維持其科技獨霸地位,致使國際供應鏈備受幹擾
  • 重慶工廠竣工投產,折射的是長城汽車全球化的決心
    同時,「全球化乘用大皮卡」長城炮正式量產下線。長城汽車重慶永川工廠竣工投產合影長城汽車重慶工廠圍繞「綠色環保、精益高效」的理念,以打造全球領先的智慧工廠為目標,為中國製造智能化升級提供值得借鑑的範本,加速長城汽車「全球化」戰略的進一步發展,成為長城汽車全球化戰略的重要支撐。
  • 1200+餐飲人「向第一學習」 近百位專家共謀餐飲供應鏈發展
    通過分析2019年整個餐飲行業40多個品類的餐飲企業在門店數量、外賣銷量、用戶評價等排行榜數據,將餐飲行業競爭中的王者、值得學習的「第1」們一一呈現,並深度解讀餐飲行業的現狀,同時提出20個餐飲趨勢。在這方面,通過智慧物流與供應鏈平臺、智能化社保和新技術,能為以上幾點提供助力。其中,全國性物流網絡標準化服務可以助力品牌快速擴張,供應鏈管理端到端一體化服務可以幫企業控制成本,而通過質量保障體系和質量控制執行,能夠為餐飲企業的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 新貿易格局下,中國製造業供應鏈的機會在哪裡?
    自貿易戰以來,很多企業已經在採取行動,如2019年5月17號,日本辦公設備商理光(RICOH)正式宣布,將把對美國出口的影印機生產線從中國全面轉移至泰國;YOKOWO受美國啟動對華制裁影響,將把向越南轉移生產的計劃提前。除了外資企業外遷,一些中國企業也在調整生產體制,向東南亞轉移對美出口生產基地。
  • 成都將打造成為泛歐泛亞重要供應鏈樞紐城市
    為貫徹落實我市建設「一帶一路」供應鏈樞紐城市戰略部署,全面改善供應鏈營商環境,加快推進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持續構建現代化、全球化、智能化供應鏈體系,近日,我市正式印發了《關於精準支持現代供應鏈體系發展的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
  • 智能供應鏈重塑市場經濟血脈
    昨日,在2018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由雪松控股主辦的「趨勢與戰略——智能供應鏈國際發展論壇」上,就全球供應鏈格局,與會嘉賓認為,隨著供應鏈的國家戰略意義進一步提升,智能供應鏈企業迎來新一輪歷史機遇,將以全球化和智能化為方向,在新一輪對外開放和全球貿易規則重構中發揮更大作用。
  • 「深度」王棟 王怡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逆全球化?再全球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對全球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造成的經濟損失做出了迄今最悲觀的預測: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衰退程度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下滑,是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全球經濟衰退。在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中,當前輿論討論最多的是全球供應鏈所受的重創尤其是基於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位置而產生的所謂「中國風險」。
  • 美菜網運用電商大數據,推動餐飲供應鏈智能化發展
    目前我國餐飲行業雖然市場廣闊,但是整體呈現出高度分散及企業規模偏小等特點,縱觀2020年我國餐飲行業年度報告相關數據,不難看出這種現狀與我國現階段餐飲供應鏈模式發展滯後有重要關係。對於餐飲業來說,完整且高質量供應鏈體系關係著企業向上發展動力。
  • 中國未來改革開放:將從全球化2.0轉向全球化3.0(深度)
    中國未來的開放戰略首先要懂得、理解、擁抱以及應對這一巨變。另外,在對外開放過程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紛紛掣肘中國,中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開放阻力和貿易環境。中美關係始終是中國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國外交關係之綱,綱舉目張;「中美兩國關係好,不僅對兩國和兩國人民有利,對世界也有利。
  •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這一輪經濟全球化發展勢頭受到重挫,現有成果經歷再評估,以比較優勢和規模報酬遞增為基礎的經濟全球化動力被撼動。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羅賓·尼布萊特等一大批國際知名專家「宣布」,經濟全球化正走向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