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用膏藥消炎藥治療傷筋?當心耽誤事!

2021-01-08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骨科青年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生活中總免不了有些磕磕碰碰、跌打扭傷,這也是骨科急診患者最主要的就診原因。

對此類患者,通常醫生會建議先拍片(X線或者CT)。在影像學檢查無異常,醫生說「骨頭沒啥問題」後,很多人大概都會長舒一口氣,默念一句「骨頭沒事就好。只是傷筋了,那貼貼膏藥吃點消炎藥就好了」。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傷筋」真的等於沒事嗎?跌打損傷有必要吃「消炎藥」嗎?

小「傷筋」,可能引起大麻煩

首先,我們要了解,當大家說「筋」的時候,說的是什麼?「傷筋」到底是傷了哪?

以四肢為例,肢體由骨性結構和軟組織結構組成,骨性結構即骨,構成肢體的主要支撐和維持大體形態,作為肌腱、韌帶附著點保證牽拉後肢體產生活動;軟組織結構包括肌肉肌腱、韌帶、神經血管等圍繞在骨周圍的結構,即人們所謂的「筋」。

X線能清楚地拍出骨性結構(下圖中白色輪廓清晰部分)但卻不能清晰地分辨出軟組織結構(邊緣白色模糊部分)。因此,在常規攝片排除骨折表現後,患者通常會把受傷局部的腫脹、疼痛及運動障礙等不適,統稱為「傷筋」,醫學上則稱為「軟組織損傷」。

圖1 手部X線片(白色部位為骨骼,邊緣白色模糊部分為軟組織)圖片來源:X線讀片指南——王書軒、範國光主編

那麼,「傷筋」真的沒事嗎?還得分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多數不涉及骨折的軟組織損傷,經過休息後症狀可以自行緩解,並不會遺留任何後遺症狀。這種情況通常表現在四肢中段(大腿外側、小腿後側等)、腰部、臀部等肌肉比較豐富的部位,在這些部位包含有肥厚的肌肉覆蓋,對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挫傷通常不會損傷重要的神經血管、肌腱等結構,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形成的血腫也可以通過急性期的冷敷和後期的局部循環改善而吸收,不會遺留明顯後遺症。

圖2 大腿外側肌肉示意圖(圖片來源:奈特人體解剖學圖譜)

但是,第二種涉及關節部位扭傷的情況,需要謹慎!為了保持關節活動與穩定性之間的平衡,各大關節均有諸多韌帶環繞以維持關節穩定,尤其是下肢負重的膝關節和踝關節。膝、踝關節的扭傷應當極其重視合併的韌帶、關節囊和肌腱的損傷。

以踝關節為例,對合併踝關節韌帶損傷的不合理治療,可能會引起如下問題:

踝關節不穩定,容易反覆扭傷,形成扭傷-關節不穩-扭傷的惡性循環;

踝關節不穩定及過度活動導致滑膜炎、距骨骨軟骨損傷、關節炎等,表現為持續的踝關節疼痛腫脹,行走時加重。

所以我們對於踝關節扭傷的患者,無論有無骨折,都建議先行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待完善踝關節MR檢查評估韌帶損傷後決定後續治療。

而對於膝關節,相比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更嚴重。

半月板是位於膝關節裡的兩個軟性「墊片」樣結構,對緩衝膝關節活動時的壓力和協助膝關節活動有著重要作用。

如果從膝關節內側或外側直接撞擊膝關節(常見於電動車直接撞擊),導致關節過度內外翻,在骨性結構沒有破壞的情況下,骨對半月板的過度頂撞、擠壓極容易導致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靠近關節邊緣部分有血供,遠離關節囊的大部分半月板血供差,損傷後自我修復能力差,大多數半月板損傷患者存在膝關節長時間行走或者上下樓梯時候的疼痛,這個時候往往口服或局部外用藥物治療已經基本無效了,通常需要通過關節腔內封閉治療(注射激素、局部麻醉藥等藥物)控制疼痛,若無緩解則考慮微創手術治療(關節鏡)。

圖3 膝關節骨與韌帶示意圖(圖片來源:奈特人體解剖學圖譜)
圖4 踝關節骨與韌帶示意圖(圖片來源:奈特人體解剖學圖譜)

總之,「傷筋」絕對不等同於簡單的沒事,而是需要根據受傷的部分和局部症狀區分,千萬不可輕視,否則容易導致持續的慢性損傷。

跌打損傷,需要吃消炎藥嗎?

如果醫生檢查評估後確定軟組織損傷,局部紅腫、疼痛,需要吃消炎藥消炎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消炎藥」到底是什麼?

在醫學上,其實並沒有「消炎藥」這一說法,只有「解熱鎮痛抗炎藥」和「抗菌藥物」的稱謂。

而炎症本身,並非是某一種疾病的稱呼,而是多種疾病的共同表現,通常具有「紅(局部皮膚發紅)、腫(局部腫脹)、熱(局部皮膚溫度增高)、痛(觸痛或活動時疼痛)」四大表現。

炎症可由很多因素引起,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明確病原體引起的感染,創傷、機體退形性變等引起的無菌性炎症(骨關節炎、手部腱鞘炎等),以及自身免疫的炎症(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對於創傷引起的無菌性炎症,我們可以使用「解熱鎮痛」藥物,這些藥物可以減輕局部的炎症反應,緩解腫脹和減輕疼痛,包括我們常用的扶他林、西樂葆等藥物。而「頭孢、青黴素」等抗菌藥物,對於無菌性炎症是沒有任何作用,也是不需要使用的,除非皮膚有比較嚴重的擦傷時候預防感染才會考慮使用。

圖5 常用解熱鎮痛消炎藥分類(圖片來源:八年製藥理學(第3版))

在軟組織的損傷中,比藥物使用更重要的是,損傷急性期24小時——48小時內需要冷敷治療!冷敷!冷敷!重要的事說三遍。

對磕碰後局部的腫脹,急性期勿熱敷!勿揉搓!勿使用活血化瘀塗劑或噴劑!對於損傷急性期,小血管的破裂和組織內的滲出較多,採用上述不當方式及藥物勢必加重局部的出血和滲出,導致腫脹和疼痛加重。

對踝關節扭傷,我們可以採用標準的RICE原則進行處理,即:

R(Rest):休息。損傷關節的制動,使用支具或者繃帶、石膏等固定。

I(Ice):冷敷。傷後24小時——48小時內冰敷,可以起到消腫止痛、減輕炎症反應的作用,冷敷每次持續15分鐘——20分鐘,間隔2小時——3小時。注意切忌長時間冰敷,避免凍傷局部皮膚。

C(Compression):加壓包紮。可採用彈力繃帶加壓包紮以減輕腫脹。

E(Elevation):將受傷的關節抬高,並高過心臟,有助於促進局部血液回流,減輕腫脹。

圖6 局部冷敷、制動治療(圖片來源:國家體育總局官網)

該原則不僅適用於踝關節扭傷,對任何部位的軟組織損傷均適用。減少患處活動,冷敷消腫,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都是最佳的治療策略。

總結來說,對於軟組織損傷,做好急性期的冷敷和制動,輔以解熱鎮痛消炎藥物,在較多數情況下症狀可以自行緩解,但應注意關節周圍合併的韌帶損傷,若局部疼痛不適長時間(>1周)不緩解,應完善局部磁共振檢查以評估肌腱韌帶損傷,避免耽誤診療。

相關焦點

  • 因為一張傷筋膏藥,中年女子胸悶氣喘,感覺像被人掐住脖子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該患者之前並沒有哮喘發作史,這次誘發哮喘的不是大家熟知的感冒、過敏之類,竟是一張傷筋膏藥。【圖片來自視覺中國】黃女士(化名)今年62歲,平日愛運動鍛鍊的她身體康健,很少上醫院,這次莫名喘不上氣來,她自己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 跌打損傷有必要吃「消炎藥」嗎?
    只是傷筋了,那貼貼膏藥吃點消炎藥就好了」。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傷筋」真的等於沒事嗎?跌打損傷有必要吃「消炎藥」嗎?  Part.1  小「傷筋」,可能引起大麻煩  首先,我們要了解,當大家說「筋」的時候,說的是什麼?「傷筋」到底是傷了哪?
  • 小夥腿部拉傷,貼傷筋膏藥卻愈發嚴重!原來急性運動損傷後,做這些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但是4個小時後疼痛依然沒有減輕,於是小柯就在小腿疼痛處貼上了「傷筋膏藥」,熱熱的膏藥使得當時的疼痛有所舒緩。然而第二天疼痛並沒有好轉,他還是忍著疼痛完成了6小節的踏板操課,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後劇痛難忍。
  • 友誼科普 | 膏藥雖好用 但別多貼哦
    腰酸背痛、肩頸不適,一貼膏藥緩解疼痛,成本也低,成為很多人的必備藥品。但不少人貼完膏藥後,會出現過敏疼痛等症狀,這是怎麼回事呢?貼膏藥又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北京友誼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段佳易、李楊帆,為我們講講貼膏藥的那些事:
  • 貼了「傷筋膏藥」,疼痛腫脹卻愈發嚴重!急性運動損傷後,這麼做更...
    貼了「傷筋膏藥」,疼痛腫脹卻愈發嚴重!丨來源:健康杭州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貼了「傷筋膏藥」,疼痛腫脹卻愈發嚴重!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日本要用「貼膏藥」治療痴呆症
    原標題:日本要用「貼膏藥」治療痴呆症   用「膏藥」治療精神疾病和痴呆症?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7日報導,由日本住友製藥研製的世界首款此類外用貼劑最早將於今年夏季上市。   在日本,痴呆症和精神疾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加。
  • 小膏藥大學問,膏藥使用的這三步你要知道
    當身上酸痛不已的時候,很多患者都會選擇給自己的身上貼上膏藥,但卻並不知道膏藥貼多長時間合適,往往一貼就是兩三天,以為能達到持續的效果,其實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很可能會造成局部皮炎等等,那麼膏藥一般貼多長時間合適呢?外貼膏藥雖簡單易行,但其中的學問卻不少,今天要是就和大家聊聊貼膏藥的那些事兒。
  • 孩子感冒可不能隨便用消炎藥,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用
    孩子感冒可不能隨便用消炎藥,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用寶寶感冒了,首先就是需要給寶寶吃藥,但是吃什麼藥也是有講究的,為了寶寶的健康,家長一定要謹記,尤其是寶寶只要一感冒,就給寶寶吃抗生素,抗生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消炎藥。
  • 抗生素 ≠ 消炎藥,用錯後果很嚴重
    抗生素 ≠ 消炎藥,用錯後果很嚴重 2020-09-12 0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貼膏藥有什麼講究 孕婦不能亂用膏藥
    橡皮類膏藥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對風溼痛、腰痛、肌痛、肌肉痛、扭傷、挫傷等均有一定的療效。救心膏是選用活用化瘀、芳香去溼的中藥如麝香、冰片、紅花、乳香、沒藥再加上硝酸甘油製成的敷貼膏藥,一旦出現心絞痛症狀,可立即取一片貼於心前區,五六分鐘心絞痛即可緩解。如每日貼一次,可預防心絞痛的作用。
  • 抗生素≠消炎藥,抗生素的這些錯誤使用方法,你是不是也犯了?
    「你是不是又不想去上學,找藉口說自己感冒了?」看著耷拉著腦袋的兒子,林女士就氣不打一處來。  林女士翻箱倒櫃,找出了一盒阿莫西林,嘴裡一邊念叨著:「吃點阿莫西林消炎就好了」,一邊給兒子遞過去水杯「吃完讓你爸開車送你去學校,成績本來就夠差的了,可不能再耽誤了。」
  • 感冒發燒,究竟是用消炎藥,還是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消炎藥嗎?
    「痛」,炎症部位,腫起來了,就會觸碰到周圍的一些神經組織,產生疼痛感,警告你的身體,要好好保養了。 消炎藥,只是抑制這個反應不要過強,讓你感覺沒那麼不舒服而已,並不是對因治療。 世衛上次提到的「地塞米松」,就是利用消炎的作用,抑制肺部炎症的擴大,降低了新冠肺炎的重症的死亡率。 消炎藥的分類:分為糖皮質激素和非甾[zāi ]體抗炎藥。
  • 日本、韓國的膏藥與中國產的有何不同?皮膚科用藥誰更好呢?
    關節疼痛(風溼痛)、僵直、肌肉麻木、骨折、傷筋(扭傷、挫傷)患者,可選用有祛風除溼、行氣活血、通經止痛作用的萬應膏、消炎止痛膏、活血膏、橡皮類膏藥和接骨膏等。 因熱毒鬱結引起的癰疽初起時硬結不消、紅腫疼痛、膿不成潰或久潰不散者,以及有瘡癤、疔的患者,可選用具有消腫止痛、去腐生肌等作用的太乙膏、拔毒膏、黃連膏和水黃膏。
  • 抗生素、消炎藥、抗菌藥,用錯了麻煩大了!
    在生活中,你對以下場景一定不會感到陌生。比如,一有個頭痛腦熱,馬上就會有人在身邊提醒:「吃點抗生素吧!」或者喉嚨痛了,又會有人說:「吃點消炎藥,很快就好了。」這樣用藥真的可以嗎?抗生素和消炎藥是一回事嗎?他們真的是「居家旅行常備良藥」嗎?
  • 慢性咽炎吃了消炎藥,異物感還在,「炎症」怎麼消失不掉!
    昨天科普了關於「慢性咽炎」的一些小知識,有網友看過後產生疑惑,自然慢性咽炎是炎症引起的,為什麼吃了「消炎藥」不管用!【吃了消炎藥,異物感還在,「炎症」怎麼消失不掉!】也就是普通老百姓認為炎症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紅腫熱痛,吃消炎藥(老百姓對抗生素稱呼)就會好的!
  • 急性腰扭傷後如何科學處理呢 治療腰部扭傷有什麼方法
    在急性扭傷後24~48小時內,切切不宜熱敷和貼傷筋膏藥,因為如此加重腫脹和淤血形成,急性期的腰扭傷最好不要馬上做推拿,必須臥床休息,最好睡硬板床,保持脊柱正常位置。急性腰扭傷雖然不能在24~48小時內不宜熱敷、貼傷筋膏藥、推拿等。很多人面對急性腰扭傷時,都不以為然,認為只要用藥油來塗抹按揉就能夠恢復。其實並不是,急性腰扭傷處理不當會引起更加嚴重的後果。
  • 牙疼吃什麼消炎藥 如何緩解牙痛
    在平時的生活中難免會出現牙疼的現象,那麼牙疼吃什麼消炎藥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緩解牙疼的,牙痛怎麼快速止痛?牙疼的簡單止疼方法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牙疼吃什麼消炎藥藥方一消炎藥醫治牙齒痛。比方甲硝唑片等,能夠醫治牙齒痛,尤其是由於牙齦發炎引起的的牙齒痛,最怕的就是消炎藥了。只需吃上一點消炎藥,牙齒痛的問題就會消停了。
  • 手術後用什麼消炎藥?6種術後抗感染的消炎藥
    手術一般是外科經過精準的儀器以及外科醫生進行開刀治療體內病變的疾病。手術之後會非常消耗人體氣血,並且手術後要注意消炎以及衛生,否則會導致術後感染等更嚴重的情況。手術後用什麼消炎藥,主要用抗生素類藥物,以及中成藥清熱解毒補氣的藥,後續發炎嚴重時要做細菌培養決定用藥。
  • 抗菌藥、消炎藥、抗生素不能混為一談,沒搞清前別給寶寶亂用
    ,而後就有媽媽留言給我們:我估計99%的家長會認為:「消炎藥」就是抗生素,只要發炎了就需要用「消炎藥」也就是抗生素,認為抗生素可以治療一切炎症。消炎藥?抗生素?抗菌藥?傻傻分不清楚我們口中的消炎藥是不是就是抗生素?抗菌藥跟抗生素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消炎藥、抗生素、抗菌藥三者是不同的,要區分這三個概念,首先我們來談談它們各自的概念。
  • 抗生素與消炎藥「大不同」,你可不能亂用
    我們從小到大但凡身體有任何不舒服,都會聽到家長或者家人關切的問候:「吃點消炎藥,馬上就好了」「這樣不行,趕緊去打個點滴吧」……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我們,對「消炎藥」有著謎之依賴,以至於到現在,打噴嚏或流鼻涕的時候還會收到身邊的朋友好心遞過來的一片頭孢或者阿莫西林。接下來,小編帶你了解腫瘤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如何對待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