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預防有妙招 早做篩查是關鍵 寫在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到...

2020-12-25 浙報融媒體

4月15日至4月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本次宣傳周的主題是「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近年來,永康市癌症的報告發病率和死亡率保持平穩,均處於全省平均水平。為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控意識,營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圍,近日,永康市疾控中心專門分析了2019年永康市癌症的發病及死亡情況。

惡性腫瘤成為「頭號殺手」

肺癌發病率死亡率排首位

2019年,在永康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中,因癌症死亡的比例達到27.6%,比位居第二位的腦血管病高出約6個百分點。「近幾年,惡性腫瘤已成為永康市居民的『頭號殺手』。」市疾控中心相關專業人員介紹,惡性腫瘤就是癌症,2019年,永康市報告癌症新發病例2359例,死亡1063例,發病率和死亡率男性均高於女性,尤其是死亡率男性明顯高於女性。

中老年人是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根據分析,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尤其是5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死亡率均同比快速上升。但癌症並不僅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它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

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惡性腫瘤發病率排前五位的依次為肺癌、甲狀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死亡率排前五位的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胰腺癌。其中,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排前五位的分別為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甲狀腺癌,死亡率排前五位的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排前五位的分別為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宮頸癌,死亡率排前五位的依次為肺癌、肝癌、結直腸癌、胃癌、胰腺癌。由此可見,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肺癌發病率均排在首位。不僅如此,肺癌的死亡率也排在首位,約佔癌症死亡的1/3。「事實上,在當今世界上,肺癌被認定為對人類健康與生命危害最大的惡性腫瘤,堪稱『殺手之王』。」該專業人員說。

腫瘤防治事關民生福祉

「醫共體+腫瘤篩查」模式有成效

腫瘤防治事關民生福祉。為進一步加強永康市腫瘤防治工作,2019年,市衛健局結合「3+1」醫防體系建設,出臺了《永康市居民消化道腫瘤篩查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擬利用5年時間(2019年到2023年),完成本市26萬名40周歲至69周歲的居民的消化道腫瘤篩查工作。

據了解,在2019年,永康市已完成86個村覆蓋40周歲至69周歲目標人群28667人的篩查,參與問卷調查人數19381人;篩查出需胃鏡檢查3828例,完成胃鏡檢查2301例,檢出上消化道腫瘤10例,其中癌前病變或早癌8例;篩查出需腸鏡檢查2762例,完成腸鏡檢查1481例,檢出下消化道腫瘤69例,其中癌前病變或早癌63例。

癌症是嚴重威脅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預防篩查和早診早治是全世界普遍認同的降低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的有效手段。永康市是全省首個開展全消化道腫瘤篩查的縣市,2019年以來,市衛健局在醫共體新形勢下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創新推出「醫共體+腫瘤篩查」工作模式,成立永康市居民消化道腫瘤篩查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設立早篩專項基金,同時聯手浙江省癌症中心,成立以浙江省腫瘤醫院副書記、副院長程向東為組長的省級技術指導專家組,開展永康市全市消化道腫瘤篩查項目。

為有效分解該早篩任務,市衛健局依託市第一人民醫院與市中醫院創建的兩大醫共體集團,分別負責轄區的消化道腫瘤篩查工作。由各醫共體成員單位——鎮(街道、區)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問卷調查、遴選化驗、統一評估以及內鏡檢查前的準備等工作,遴選出需要內鏡檢查的Ⅰ類、Ⅱ類人群,分別送各自的醫共體集團總院進行內鏡診療。

「接下來,我局將繼續推進腫瘤早篩,倡導居民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到2022年實現居民死亡率及人均期望壽命『一降一升』目標。」市衛健局黨委書記、局長李興周說。

科學有效防治癌症的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

癌症是一類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慢性病

1.癌症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過350萬例,死亡病例超過200萬例,防控形勢嚴峻。2.我國最常見的癌症有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子宮頸癌、甲狀腺癌等。近年來,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肝癌、胃癌、食管癌等發病率也居高不下。3.大部分癌症是在外界因素長期作用下,人體基因損傷和改變的結果,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複雜漸進的過程,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4.致癌因素十分複雜,包括化學、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遺傳、免疫系統、年齡、生活方式等人體內部因素。

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1.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2.我們可以通過三級預防來進行癌症的防控,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損害;二級預防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級預防是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3.國際先進經驗表明,採取積極預防(如戒菸限酒、早期篩查等)、規範治療等措施,對於減少癌症的發病和死亡具有顯著效果。4.我國實施癌症綜合防治策略較早的一些地區,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現下降趨勢。

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

1.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癌症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2.吸菸、肥胖、缺少運動、不合理膳食習慣、酗酒、壓力過大、心理緊張等都是癌症發生的危險因素。3.戒菸限酒、平衡膳食、適量運動、心情舒暢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發生。4.癌症的發生是人全生命周期相關危險因素累積的過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其他人群要儘早關注癌症預防,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觸菸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發生風險。

癌症不會傳染,但一些致癌因素是會傳染的

1.癌症是由於自身基因發生變化而產生的,是不會傳染的。2.一些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的細菌(如幽門螺桿菌)、病毒(如人乳頭瘤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是會傳染的。3.通過保持個人衛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種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可以預防會傳染的細菌和病毒的侵襲,從而預防癌症的發生。

規範的防癌體檢能夠早期發現癌症

1.防癌體檢是在癌症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針對常見癌症進行的身體檢查,其目的是讓群眾知曉自身患癌風險,發現早期癌症或癌前病變,進行早期幹預,從而讓患者能及時治療。2.目前的技術手段可以早期發現大部分的常見癌症。胸部低劑量螺旋CT技術可以檢查肺癌,超聲波結合鉬靶技術可以檢查乳腺癌,胃腸鏡可以檢查消化道癌等。3.要根據個體年齡、既往檢查結果等選擇合適的體檢間隔時間。4.防癌體檢專業性強,講究個體化和有效性,應選擇專業的體檢機構進行。

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關鍵

1.癌症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與癌症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生存時間越長。2.關注身體出現的癌症危險信號,出現以下症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包括⑴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的異常腫塊;⑵體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迅速增大;⑶身體出現的異常感覺:哽咽感、疼痛感等;⑷皮膚或黏膜經久不愈的潰瘍;⑸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慾減退;⑹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或帶血;⑺持久性聲音嘶啞,乾咳,痰中帶血;⑻聽力異常,鼻血,頭痛;⑼陰道異常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⑽無痛性血尿,排尿不暢;⑾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和持續性的體重減輕。

發現癌症要選擇正規醫院接受規範化治療

1.癌症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大類,非手術治療包括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內分泌治療、中醫治療等。2.規範化治療是長期臨床治療工作的一種科學總結,根據癌症種類和疾病分期來決定綜合治療方案,是治癒癌症的基本保障。3.癌症患者要到正規醫院進行規範化治療,不要輕信偏方或虛假廣告,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癌症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

1.癌症康復治療包括心理康復和生理康復兩大部分,是臨床治療過程中必要的途徑。2.癌症患者的康復要做到:樂觀的心態、平衡的膳食、適當的鍛鍊、合理的用藥、定期的複查。3.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見、最主要的症狀。要在醫生幫助下通過科學的止痛方法積極處理疼痛,不要忍受痛苦。4.要正視癌症,積極提高身體免疫力,保持良好心理狀態,達到病情長期穩定,與癌症「和平共處」。

相關焦點

  •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積極開展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
    其中,乳腺腫瘤和宮頸腫瘤作為女性易發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嚴重威脅女性身體健康。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是降低女性患者腫瘤死亡率的關鍵。2020年4月15日到21日是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為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控意識,營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圍,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徐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積極開展以「癌症防治共同行動」為主題的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
  • 20種常見癌症預防和篩查寶典
    4月15日,在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啟動的第一天,上海市抗癌協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了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後文簡稱《推薦》),以倡導惡性腫瘤的預防和腫瘤治療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理念。
  • 第十四屆全國子宮頸癌和乳腺癌防治宣傳活動啟動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青海紅十字醫院供圖)央廣網西寧3月8日消息(記者葛修遠)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由中國癌症基金會主辦、全國161家醫院承辦的第十四屆「為了姐妹們的健康與幸福」——2019年「三·八」國際婦女節全國子宮頸癌和乳腺癌防治宣傳活動大型公益活動
  • 重慶居民12種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指南發布
    4月15—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哪些人是癌症高危人群?如何篩查?4月14日,市癌症中心、市腫瘤防治辦公室和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了《重慶市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指南(2020版)》(以下簡稱《指南》),針對肺、肝、胃、大腸、食管、乳腺、宮頸、子宮、卵巢、前列腺、甲狀腺以及淋巴系統12種常見惡性腫瘤,明確了高危人群範圍,並給出篩查建議和預防措施。
  • 腫瘤院士坦白:癌症是人體內亂,別輕易開刀,別隨意做癌症篩查
    為了糾正大家對癌症認知的誤區,小九總結了幾位權威院士專家的觀點,他們說出了肺腑之言。希望看完本文,你對癌症防治有全新認識。總之,不要人為地製造一些癌症高危因素出來,這樣不利於防癌控癌。 同時,對於癌症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定期癌症篩查,最好一年查一次。因為有的腫瘤隱蔽性比較高,偶然一次普通體檢不一定能發現。以早期肺癌為例,不到一半的患者是通過胸片、X線、痰液能被發現的,而增加癌症篩查可以提高早期發現腫瘤的機會。
  • 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都昌縣人民醫院「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大型...
    與疫情同樣讓人緊張恐懼的是一直以來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腫瘤,大家都「談癌色變」是因為所有人都覺得癌症就意味著不治之症與死亡!據統計全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超過350萬,死亡病例超過200萬。為了提高全民防癌抗癌的意識與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帶來的痛苦與危害,4月17號都昌縣人民醫院在新世紀廣場舉行「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大型義診與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劉統華主任、盧新鵬副主任、朱景鳳副主任、婦產科馮雲副主任針對老百姓關心的腫瘤預防知識作了詳細地講解,指導大家戒菸限酒、平衡膳食、適量運動,保持心情舒暢,有效降低癌症的發生。
  • 甘肅省已建20個癌症早診早治篩查基地
    原標題:我省已建20個癌症早診早治篩查基地中國甘肅網12月22日訊據甘肅經濟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王耀)12月17日-19日,由省衛生健康委主辦,省腫瘤醫院、省醫學科學研究院、省癌症中心和中國腫瘤防治聯盟甘肅省腫瘤聯盟共同承辦的甘肅省第三屆腫瘤防治大會在蘭州召開
  • 高發癌症早篩指南出臺 中國癌症防治水平將邁上新高度
    原標題:高發癌症早篩指南出臺,中國癌症防治水平將邁上新高度   由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承辦的2021年早癌篩查規範化研討會暨《中國高發癌症早期篩查指南
  • 直播|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特輯:上海市胸科醫院胸部腫瘤防治專場
    為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防癌、抗癌意識,1995年,中國抗癌協會將每年的4月15~21日定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簡稱「4.15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旨在倡導政府、社會、個人積極行動起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環境,廣泛開展防癌科普宣傳,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治意識和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帶來的社會危害,切實降低癌症疾病負擔。
  • 三分之一癌症可以預防? 北大腫瘤醫院院長:改變七個生活方式最重要
    中國網財經4月18日訊(記者杜丁)第25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4月15日-21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本次宣傳周主題為「科學抗癌,關愛生命」。日前,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教授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防治腫瘤,一定要「戰略前移」,如果能早診早治,治癒率能達到90%以上。  資料顯示,有約1/3的癌症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得到預防,而很多癌症如果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80-90%。在過去25年間,由於推行有效的癌症篩查項目、廣泛禁菸、抗癌新藥的不斷湧現,美國癌症總死亡率下降了27%,相當於癌症發病人數減少了約260萬。
  • 我國癌症發病仍處於逐漸上升態勢 預防和早診早治是關鍵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徐想 攝)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逐漸加快,加上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環境暴露等一些原因,使我國癌症發病仍然處於逐漸上升的態勢。  要想提高癌症生存率,預防和早診早治比較關鍵。《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實施八個重大行動,其中早診早治推廣行動是八大行動之一。
  • 早篩技術不放過一點癌症的蛛絲馬跡
    視覺中國供圖對於民眾而言,癌症篩查不僅有助於提高居民防治癌症的核心知識知曉率,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居民主動參與篩查意識;此外,還有助於進一步完善癌症整體防治網絡,推動癌症診治走向規範化、均質化。陳 明浙江省腫瘤防治辦公室主任癌症篩查是降低惡性腫瘤死亡率最為有效的途徑。
  • 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
    2020年4月15-21日是我國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宣傳周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在此,向全省人民倡議:癌症防治,共同行動——人人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癌症的發生是人的全生命周期相關危險因素累積的過程,並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儘早關注癌症預防,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觸菸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發生風險。臨床研究表明,吸菸、肥胖、缺少運動、不合理膳食習慣、酗酒、壓力過大、心理緊張等都是癌症發生的危險因素;戒菸戒酒、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平衡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發生。
  • 四川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23萬,癌症已成為四川居民第二大死因
    2020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四川站)活動啟動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2020年4月15日~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宣傳主題為「癌症防治,共同行動」。我國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元,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也就是說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四川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23萬,死亡人數高達14.58萬,癌症已經成為四川居民第二大死因。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強調癌症防治要關口前移,預防為主。
  • 腫瘤診治有哪些新技術?今年重慶腫瘤防控做了這些
    近年來,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緩慢上升趨勢,面對如此嚴峻的情況,腫瘤醫務工作者有必要就惡性腫瘤的防治工作加強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提高。」吳永忠說。今年6月,重慶市衛生健康委會同市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制定了《健康中國重慶行動——癌症防治實施方案(2020-2022年)》。
  • 最全腫瘤科普:腫瘤預防、早診篩查、治療 一文全包括
    本文將近15000字,可謂是史上最全腫瘤科普,關於腫瘤防治的基本知識都在裡面:什麼是癌症,癌症預防,癌症篩查和早診,癌症早期徵兆,腫瘤標誌物,基本診治原則。著名節目主持人   李詠去世的消息刷爆網絡,大家都表示震驚,不敢相信。確實,一直以來,李詠都是陽光正面的形象。
  • 李景濤副主任談癌症的早期篩查:癌症並不可怕,關鍵是早查早治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 國際腫瘤醫療中心科普專欄:癌症、腫瘤、放射治療、智慧精準放療】 癌症作為全球第2大死亡原因,其死亡例數和發病例數逐年上升,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估計:到2020年,全球癌症新發病例將增加到1930萬例,而癌症死亡病例將有1000萬例。
  • 腫瘤宣傳防治周 | 徐惠綿:胃癌篩查、預防、診治及術後飲食,一文理清
    時值腫瘤防治宣傳周,在由中國癌症基金會和醫學界傳媒主辦的「2020癌症防治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上,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徐惠綿教授做客醫學界醫生站直播間,就胃癌患者、大眾還有基層醫生特別關心的一些問題做出了權威解答。從我國和世界範圍來看,胃癌的發病和治療現狀分別如何?我國胃癌流行病學現狀有哪些特點?
  • 癌症如何早發現?預防癌症有妙招!
    近年來,患癌的概率不斷提升,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癌症,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下面我們來普及一些防癌抗癌的知識。洋薊: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劑含量較高,經常食用洋薊能夠有效預防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二、哪些症狀可能是癌症先兆 癌症很難早期被發現,『一發現就是晚期』的案例在我們身邊屢見不鮮。
  •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聽腫瘤外科住院醫師趙軍斌講——惡性腫瘤
    腫瘤防治宣傳周 2020年4月15日-4月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旨在倡導政府、社會、個人積極行動起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環境,廣泛開展防癌科普宣傳,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治意識和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帶來的社會危害,切實降低癌症疾病負擔。